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Eu2+激活的Ca3SiO5绿色荧光粉的制备和发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Eu2+激活的绿色发光材料Ca3SiO5的制备条件和发光性质. Eu2+中心形成主峰值为501 nm和次峰值为570 nm的特征宽带,两峰值叠加形成发射峰值为502 nm的绿色发射光谱带. 利用这些光谱结果和Van Uitert 经验公式,确认Ca3SiO5:Eu2+中存在两种性质有差异的Eu2+发光中心,它们分别占据基质中八配位的Ca2+(Ⅰ)格位和四配位的Ca2+(Ⅱ)格位. 其激发光谱分布在250-450 nm的波长范围,峰值位于375 nm处,可以被InGaN管芯产生的350-410 nm辐射有效激发.  相似文献   

2.
两种铽配合物与PVK混合体系的发光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稀土配合物Tb(p-MBA)3phen(样品Ⅰ)和Tb(p-ClBA)3phen(样品Ⅱ)与导电聚合物材料PVK掺杂体系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特性。发现在样品Ⅰ与PVK混合薄膜的光致发光中,除了三价铽离子的发光外,还能看到明显的PVK的发光;而在电致发光中,PVK的发光完全被抑制,只能看到Tb3+的绿光发射。对样品Ⅱ与PVK的混合发光层,无论其光致发光谱还是电致发光谱,都没有看到410 nm处PVK的发射。进一步测量两种材料的激发光谱,初步探讨了器件的发光机理。样品Ⅰ的发光可能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PVK到稀土配合物的不完全的能量传递,二是由于载流子俘获机理;样品Ⅱ的发光则是由于PVK到稀土配合物的完全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两种具有含有β-[Mo8O26]4-簇阴离子的新型化合物: [H(4,4'-bipy)]2[K2Mo8O26](Ⅰ)和H3[NaMo8O26](4,4'-bipy)5(H2O)4 (Ⅱ), 用FTIR, NIR-Raman, UV-Vis DRS和荧光光谱等研究手段进行光谱研究, 探讨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虽然这两个化合物中阴离子类似, 都含有β-[Mo8O26]4-簇骼基元, 但它们与碱金属的连接方式不同, 其FTIR和NIR-Raman光谱的特征振动频率与其结构相关;化合物Ⅰ和Ⅱ的UV-Vis DRS光谱显示, 在250~300 nm有宽的紫外吸收谱带;化合物Ⅰ的稳态荧光光谱观察到分别以350 nm激发下在450~650 nm处产生一个宽的发射峰;化合物Ⅱ在325 nm激发下在400~550 nm处产生一个发射峰. 化合物Ⅰ在不同温度下稳态固体荧光光谱随着温度的下降, 荧光发射强度增强, 其时间分辨固体荧光光谱的荧光寿命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长.  相似文献   

4.
Eu2+激活的Ca3SiO5绿色荧光粉的制备和发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志平  刘玉峰 《物理学报》2006,55(9):4946-4950
研究了Eu2+激活的绿色发光材料Ca3SiO5的制备条件和发光性质. Eu2+中心形成主峰值为501 nm和次峰值为570 nm的特征宽带,两峰值叠加形成发射峰值为502nm的绿色发射光谱带. 利用这些光谱结果和Van Uitert 经验公式,确认Ca3SiO5:Eu2+中存在两种性质有差异的Eu2+发光中心,它们分别占据基质中八配位的Ca2+(Ⅰ)格位和四配位的Ca2+(Ⅱ)格位. 其激发光谱分布在250—450 nm的波长范围,峰值位于375 nm处,可以被InGaN管芯产生的350—410 nm辐射有效激发. 关键词: 发光 荧光粉 绿色荧光粉 3SiO5')" href="#">Ca3SiO5 2+')" href="#">Eu2+  相似文献   

5.
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了用于紫外激发白光LED的蓝绿色Ca7(SiO4)2Cl6∶Eu2+荧光粉,并对样品进行了XRD分析和发光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为单相Ca7(SiO4)2Cl6;在紫外光激发下,样品的发射谱包括418和502nm两个发射峰。分别监测这两个发射峰,得到了峰值位于290和360nm处的两个宽带激发谱,说明Eu2+离子在基质晶格中可能占有两个不同的格位。研究了Eu2+离子浓度对发光强度的影响,最佳掺杂浓度为0.75mol%。结果表明该荧光粉是一种较好的蓝绿色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6.
铜(Ⅰ)基金属卤化物作为新一代环境友好的发光材料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采用溶剂辅助结晶法设计制备了一种新型零维金属卤化物发光材料(C12H24O6)NaCuBr2。在365 nm激发下,该化合物呈现出半峰宽为346 nm的超宽带橙红色发射,光致发光量子产率为42.6%。基于低温光谱、激发波长依赖的发射光谱和理论计算研究表明,峰值700 nm处的超宽带发射来自于Cu+离子3d轨道和Br-离子4p轨道间相互作用形成的简并能级。在低温下,(C12H24O6)NaCuBr2的晶格畸变导致能级的简并度降低,其荧光发射包含峰值为629 nm和735 nm的两个发射带。在高能激发下,电子跃迁到(C12H24O6)NaCuBr2的更高能级S3而带来的发射与77 K下观测到...  相似文献   

7.
本文记取并归属了二十一种以前未见文献报道的N-取代苯并氮杂冠醚化合物在氯仿中的1H和13C NMR谱,提供了一批原始数据。讨论了这批化合物中氮原子上取代基对于其1H和13C NMR行为的影响以及(胺类)苯并氮杂冠醚化合物在溶液中的构象转动问题。按其不同的NMR待性将这批新合成的化合物分成酰胺类苯并氮杂冠醚化合物(Ⅰ系列)和胺类苯并氮杂冠醚化合物(Ⅱ系列)两个系列(见图);并确认Ⅱ系列化合物在氯仿中都有所谓"稀释位移效应",而Ⅰ系列化合物在同样的条件下不发生稀释位移效应。  相似文献   

8.
针对一种合成的新型金属铱(Ⅲ)有机配合物的光谱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中,该配合物的配体为苯基喹啉和异丁基酰苯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表明,该配合物分别在225 nm,267 nm、339 nm以及460 nm附近出现较强吸收峰,其中在320 nm~580 nm范围内,存在着单线态和三线态的金属铱到配体的电荷跃迁.发光光谱测试表明,随着溶液中(二氯甲烷作为溶剂)该新型金属铱(Ⅲ)有机配合物浓度的增加.溶液的发光光谱峰值位置不断发生红移.当处在460 nm激发波长下,溶剂二氯甲烷发光光谱没有出现明显的峰值强度,排除了溶剂对发光光谱测量的影响,直接测量出该配合物在606 nm附近有强的金属二线态磷光发射.因此,该配合物有望成为一种可用于有机电致发光领域的新型磷光材料.  相似文献   

9.
张吉英  范希武 《发光学报》1992,13(3):193-199
在77K下,研究了ZnSxSe1-xMIS二极管在正向直流激发下的激子发光行为.首次在直流电流密度(20-35mA/mm2)下,在高质量ZnSe(x=0)和ZnSxSe1-x(x=0.22)MIS二极管中观测到两个新发射带,对于ZnSe单晶,谱带峰值分别为447.9nm和450.0nm,对于ZnS0.22Se0.78单晶,谱带峰值分别为426.3nm和428.7nm.这一现象在通常的ZnSxSe1-x晶体中观测不到,仅在高质量ZnSxSe1-x单晶中检测到.文中根据它们的发光特征,把两个谱带的起因归于不同的激子散射.  相似文献   

10.
利用程序控温的水热合成法得到了两种含有2,2′-bipy及[M oO3]簇骼的化合物:[(2,2′-bipy )2(MoO3)3]n(Ⅰ)和[(2,2′-bipy)(MoO3)]n(Ⅱ)。为了阐明这两个化合物结构与谱学的关系,通过XRD、FT-IR、热微扰2D-IR相关光谱、TG分析、SEM、高温红外分析、UV-Vis DRS光谱和固体荧光光谱研究手段进行研究,进而探讨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其XRD说明了化合物Ⅰ和Ⅱ是纯物相;FT IR的特征振动频率和热微扰2D-IR相关光谱的响应峰与化合物Ⅰ和Ⅱ的结构解析相一致,2D-IR的同步和异步相关光谱图还确定了化合物Ⅰ和Ⅱ的钼氧簇骼振动强度随升温变化的先后顺序与高温红外解析相一致;通过 TG分析和高温红外分析研究化合物Ⅰ和Ⅱ的热稳定性;化合物Ⅰ和Ⅱ的UV-Vis DRS光谱显示在225~350 nm有宽的紫外吸收谱带;化合物Ⅰ和Ⅱ的固体荧光光谱分别在277和295 nm的激发下得到的最强发射峰值分别为460和480 nm。本文阐明了化合物Ⅰ和Ⅱ的配位情况,揭示了价电子在分子中相应能级间跃迁的内在规律;还验证了弱相互作用力在配合物的结构框架中不但起稳定作用,而且在耐热性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于贵  李文连 《发光学报》1996,17(2):164-168
本文合成了四种2-芳基苯并噻唑类化合物,研究了它们多品粉末的发光,对其发光机理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取代基和共轭程度对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及Stokes位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周济  唐明道  罗晞 《发光学报》1988,9(2):152-158
研究了Ce3+,Mn2+激活的氟磷酸钙(FAP:Ce3+,Mn2+)的发光光谱、激发光谱、漫反射光谱、发光衰减以及顺磁共振谱,首次发现了FAP:Ce3+,Mn2+中Ce3+可以形成两种发光中心;同时也发现在该材料中Mn3+的发光中心与普通卤粉相似,即存在MnⅠ和MnⅡ两种中心;研究表明,由Ce3+中心向Mn2+中心的能量传递具有相当高的效率,传递机制属偶极子-偶极子相互作用;在Ce3+→Mn2+能量传递过程中,MnⅠ中心优先被Ce3+中心敏化。  相似文献   

13.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出单核Zn(Ⅱ)配合物[Zn(2,6-PDA)(phen)H2O]·H2O (1)和双核Cu(Ⅰ)配合物{[Cu(μ-Ⅰ)(phen)H2O]·H2O}2 (2) (2,6-H2PDA=2,6吡啶二甲酸,phen=1,10-邻菲罗啉),通过单晶结构测试、元素分析和红外吸收光谱对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两种配合物在二甲基亚砜(DMSO)中及固态时的荧光光谱及DMSO溶液中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配合物1和2的最大吸收峰分别出现在253和242 nm附近,相比于配体吸收峰均发生红移,在1和2中,主要呈现出中心金属离子微扰的phen的π→π*的跃迁,且吸收强度强于phen,说明中心金属离子与phen配位后,增加了有机配体在紫外区的吸收,利于配体对能量的吸收。1在DMSO溶液中的荧光发射峰位于361,379和392 nm,在固态时的荧光发射峰为407,434和467 nm,2在DMSO溶液中的荧光发射峰出现在422,443和461 nm,固态时荧光发射峰在442,469,501 nm,均呈现蓝光发射。配合物1和2的固态荧光发射光谱与相应的DMSO溶液中的发射峰相比分别红移55和23 nm,这是由于在固态时配合物1和2的分子中的π—π堆积相互作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配合物2中存在强烈的Cu(Ⅰ)…Cu(Ⅰ)相互作用,降低了体系前线轨道之间的能量差。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xCe~(3+)(x=0.01%,0.05%,0.10%和0.30%)激活的Sr_(1-x)Al_2Si_2O_8近紫外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检测出荧光粉的物相结构,通过光致发光谱(PL)和激发光谱(PLE)表征了荧光粉的发光性质。结果显示,在中波紫外光激发下,发射峰位于长波紫外区,归属于Ce~(3+)的5d→2 F5/2和5d→2 F7/2跃迁。激发波长308nm时,观察到近紫外SrAl_2Si_2O_8荧光粉的发光强度随Ce~(3+)掺杂量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同时发射峰位置红移。280和325nm波长选择性激发条件下的差异性发射行为表明SrAl_2Si_2O_8∶Ce~(3+)具有两种性质不同的发光中心,该结论由监测320和390nm发射时获得的形状具有明显区别的激发光谱亦可得以验证。离子半径的匹配性支持Ce~(3+)优先取代Sr~(2+),同时Van Uitert的经验公式估算结果推断出低浓度的Ce~(3+)生成九配位的Ce(Ⅰ)发光中心,高浓度掺杂情况下部分相互近邻的Ce~(3+)有效配位数减小,形成八配位的Ce(Ⅱ)发光中心。紫外280nm激发下峰位348nm的发射谱带源于Ce(Ⅰ)和Ce(Ⅱ)发光中心共同贡献,紫外325nm激发下发射峰位于378nm的发射带则主要对应于Ce(Ⅱ)发光中心。紫外光激发下Ce~(3+)发射出较强的近紫外光,表明SrAl_2Si_2O_8∶Ce~(3+)是一种适用于研发紫外荧光光源的荧光粉体材料。  相似文献   

15.
紫外灯下,化石树脂常见荧光现象,但其磷光现象仍有待表征与研究.将印度尼西亚产出的类似多米尼加蓝珀的化石树脂分为白色包体(PartⅠ)、暗色包体(PartⅡ)和基底(PartⅢ)三个部分,使用红外光谱确定其植物来源,借助三维荧光光谱仪表征化石树脂的光致发光现象(包括荧光和磷光),并探讨印尼化石树脂发光现象随地质过程变化的...  相似文献   

16.
利用Omni-λ300系列光栅光谱仪、CCD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以及光纤导光系统等构成的等离子体光谱分析系统,实现了实时获取射频磁控溅射过程中等离子体光谱,分别对NiTa,TiAl陶瓷靶,NiAl,TiAl合金靶四种靶材的磁控溅射过程产生的等离子体进行监测,以TaⅡ333.991 nm,NiⅠ362.473 nm,AlⅠ396.153 nm和TiⅠ398.176 nm为分析线,获得了分析谱线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以此为依据确定了预溅射时间,同时研究了不同溅射功率和压强对预溅射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以氧氟沙星为配体的钴(Ⅱ)、镍(Ⅱ)配合物M(ofo)2·4H2O(M=Co, Ni; ofo=ofloxacin, Ⅰ),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热分析等方法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钴(Ⅱ)、镍(Ⅱ)分别为中心原子,与氧氟沙星配体3位羧基的一个氧原子和4位酮基氧原子配位,推测了配合物的可能结构,讨论了配合物的荧光光谱性质,利用液体稀释法测定了药物配体和配合物对两种革兰氏阳性菌和两种革兰氏阴性菌的体外抑制活性,采用MTT比色法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对HL-60 (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 细胞的抑制作用,采用SRB蛋白染色法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对BEL-7402(人肝细胞性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与药物配体的抗菌活性和抗菌谱相同,配合物对BEL-7402细胞没有抑制作用,对HL-60 细胞在较高浓度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两步法成功合成了单一基质双光色Ba10-x(PO44(SiO42:xEu2+荧光粉,研究了稀土离子占据不同的晶格格位对荧光粉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步法合成的荧光粉发射光谱由414 nm的蓝光波带和504 nm绿光波带两种光色组成,而传统的高温固相法制备的荧光粉只有504 nm处的绿光发射。荧光粉发光性能与Eu2+离子在磷灰石晶体结构中占据的晶格位置关系十分密切。两步法荧光粉双光色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在第一步氧化气氛合成过程中Eu3+离子取代了基质结构中的Ba和Ba两个格位的Ba2+离子;在第二步还原过程结束后,Eu2+离子仍然占据着两种格位,从而形成了两种具有不同配位环境的发光中心。此外,双发射峰的相对强度能够通过Eu2+离子对Ba格位的取代率而调节,进而实现光谱的调变。  相似文献   

19.
The compounds SrBe2Si2O7 and BaBe2Si2O7 both have the barylite structure. With 254 nm excitation, the Eu2+-activated compounds give UV emission peaking at 360 nm (Sr) and at 375 nm (Ba). Maximum quantum efficiencies of 40% (Sr) and 65% (Ba) were measured. The emission consists of a 5d-4f band emission as well as 4f-4f line emission, in contrast to many other Eu2+-activated oxides which generally show only 5d-4f band emission. At 77°K, both compounds show only the 4f-4f line emission peaking at 360 nm. At higher temperatures, 5d-4f band emission shows up at the cost of the line emission. A thermal equilibrium is assumed between the lowest excited 5d and 4f levels. The energy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levels, calculated from the variation in the line-band intensity ratio with temperature, was computed to be 0.15 eV (Sr) and 0.09 eV (Ba). The occurrence of the line emission in the barylites is correlated with the weakness of the crystal field at the Eu2+ ions and with the high quenching temperature of the 5d-4f band emission.  相似文献   

20.
空气和氩气混合气体的双水电极介质阻挡放电装置中,在电压升高过程中首次发现了两种由亮点和暗点组成的亮暗点菱形斑图。通过观察斑图照片可以发现: 第一种菱形斑图(菱形斑图Ⅰ)中的暗点处于由亮点组成的菱形单元的中心;第二种菱形斑图(菱形斑图Ⅱ)中的暗点恰好处于周围其他三个亮点的中心位置。利用发射光谱法,通过采集氮分子(N2)第二正带系(C3ΠuB3Πg)发射谱线和氩原子696.54 nm(2P2→1S5)谱线的展宽,研究了两种菱形斑图中亮点和暗点的分子振动温度和电子密度。实验发现: 两种菱形斑图中暗点的分子振动温度均高于亮点,相对菱形斑图Ⅰ来说,菱形斑图Ⅱ中的亮点和暗点的分子振动温度均升高;而菱形斑图Ⅰ中暗点的电子密度低于亮点,菱形斑图Ⅱ中亮点和暗点的电子密度却几乎相等。两种菱形斑图中电子密度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且在菱形斑图Ⅱ中表现出的规律尤为特殊,因而采用高速录像机对菱形斑图Ⅱ进行短曝光拍摄观察斑图中亮点和暗点的成分,发现暗点是体放电和沿面放电共存的状态。进一步研究从菱形斑图Ⅰ到菱形斑图Ⅱ的演化过程中三种斑图中亮点的电子密度,结果发现: 演化中间过程的斑图中的亮点的电子密度最大,菱形斑图Ⅱ中亮点的电子密度最低。实验结果对于研究斑图的自组织形成过程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