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化学》2002,8(1):111
为繁荣海峡两岸在材料腐蚀科学和防护技术领域的发展 ,提高国际竞争力 ,促进两岸学者更加广泛的交流合作 ,经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研究决定 ,第三届海峡两岸材料腐蚀与防护研讨会将于 2 0 0 2年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 ,本次会议由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主办 .现将有关征文事宜通知如下 :一、会议主题走向世界的两岸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二、征文内容凡有关材料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仪器的论文均可应征 ,但必须是尚未公开发表、并经作者所在单位进行保密审查过的论文 .三、文稿要求应征论文应突出研究工作的创新性 ,文字通达…  相似文献   

2.
C4烃在DMF中无限稀释活度系数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珍  金仕夷  赵松钧 《色谱》1993,11(5):276-277
一、前言 用二甲基甲酰胺(以下简称DMF)溶剂分离1,3-丁二烯萃取精馏过程所涉及的有关物系的气液平衡数据,多数未见公开发表,利用文献报道的少量数据,结果不够令人满意。因此,我们用实验方法对C_4馏分中的主要组分在DMF中的无限稀释活度系数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3.
正纳米孔道是近年来基于电化学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单分子电化学技术。由于纳米孔道利用单个分子在穿过孔道时产生的离子流变化来获取纳米尺度信息,其获得的数据具有信噪比低、随机性强、数据量大等特点。因此,这一技术在应用于单分子分析和研究分子间弱相互作用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实验中获取的大量电化学信号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进而给出待测物的精确信息。华东理工大学龙亿涛课题组对纳米孔道单分子电化学信号的数据处理过程和方法进行了探索,并将其研究成果"纳米  相似文献   

4.
读者来信     
《化学教育》2016,37(12):37-37
正第一,本刊2016年第4期第35-37页中的"硫酸亚铁胺"应该是"硫酸亚铁铵"。第二,本刊2016年第4期第29-31页《硫酸四氨合铜制备实验的改进与探究》,作者提到CuSO4溶液的浓度达到2.86mol/L,还写到:"称0.500 0g的CuSO4·5H2O粉末,溶于1.0mL蒸馏水中,配制成2.0mol/L的CuSO4溶液。"问题是:(1)称量时精确到0.500 0g是很难的,对于本实验也没有必要;(2)按照溶解度数据,室温下不能配制到2.0mol/L以上的CuSO4溶液。第三,本刊2016年第8期第78-81页《同一个化学方程式可能有无数种配平结果》,作者通过元素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化学教育》2015年第9期文章《一个定性到定量实验的创新案例——"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改进》的探讨和12次定量实验验证,创新了NO_2气体制备、充装方法,并对该改进实验中不可忽视的4个细节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从实验数据不具备可重复性的角度,说明该实验"从定性到定量"的设想在实际中是不可能达成的。  相似文献   

6.
全国理科基础化学实验系统改革及新实验研讨会于1988年6月16至19日在苏州大学召开。26所高校的58名代表与会。会议修改和审定了“基础化学实验课系统改革”课题组提出的研究报告;交流和初审了基础化学新实验;探讨了基础化学实验教材新体系。各校向会议提交的论文和新实验共有113篇。课题组的研究报告有:"大学墓础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7.
介绍作者在"高分子物理实验"课程教学中,制定"数据记录及实验报告"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非仿射变形假定和滑动函数的基本概念,利用Cox-metz关系式为一类中等稀聚合物溶液确定滑动函数的形式,带滑动函数的Rouse-Zimm模型被用来定量说明此类材料的非线性流变性,一些公开发表的实验数据被引证。理论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9.
电化学发光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生化分析手段,具有设备简单、反应可控、多信息化和可视化等优点. 目前,该技术已被用于便携式、微型化、高通量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中,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本文结合作者课题组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电化学发光成像技术在阵列传感分析和潜在指纹检测中的应用,并尝试着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勘误说明     
<正>由于作者校对疏忽,《离子交换与吸附》2015年第1期"果胶锆凝胶球对苯甲酸的吸附性能研究"一文的Table 4(p71)中?G和?S数据有误。更正后的Table 4如下:  相似文献   

11.
界面扩张流变方法研究大分子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本课题组的工作, 较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有关界面扩张流变技术在大分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研究中的应用. 大量研究表明, 通过分析界面扩张粘弹性数据和界面弛豫过程的特征参数可以研究界面层微观性质, 从而阐明大分子/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机理, 这对实际生产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郭万良 《化学教育》2014,35(19):67-67
正为了研究和探讨苯的化学性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有机化学基础》(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P50安排了苯跟溴反应的实验[1],利用这一实验能很好地探讨清楚苯跟溴发生的取代反应,而且作者将实验设计成一套全封装置,虽然解决了实验污染严重的问题,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该实验装置所用仪器多,且仪器价格较高,许多学校由于没有购买这些仪器的经济实力而不做这个实验;(2)该装置过于复杂,不  相似文献   

13.
大学化学实验系统改革课题组拟于1992年再出版一本《大学化学新实验集》。为此,向各高等院校征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等五大方面具有特色的新实验。实验要有可靠的数据和结果,没有在正式出版物上发表过。稿件请按1990年10月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化学新实验>一书  相似文献   

14.
在高师化学教学论实验教学过程中,为及时、充分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加强学生间的反思交流,课题组在现有化学仿真实验平台辅助教学论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手机微信平台和化学仿真实验平台,针对实验操作和实验教学等2方面设计并制作了教学微视频,构建了信息化教学新模式。实践效果表明:该模式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分层教学需求,提高了高师化学教学论实验的教学效果,具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分析化学领域中实验数据对专利申请创造性判断的影响。基于4个专利申请案例所提供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从无法确定的技术效果、可预期的技术效果、区别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和补充实验数据4个方面论述了实验数据在佐证技术效果时的证据力,及其在审查过程中对创造性判断的影响。该研究可为分析化学科研工作者在撰写专利申请和答复意见时提供思路,以提高专利申请的授权概率。  相似文献   

16.
撤稿声明     
《合成化学》2015,(4):276
<正>张雅聪,李成义和张建在《合成化学》期刊上发表的题为"1-苄基-2-(2-氯代烯丙基)-3-哌啶酮的简便合成"的论文(2014年,第22卷,第5期:706-708页),与重庆大学创新药物研究中心产生版权纠纷,该文的全体作者主动要求该论文从《合成化学》期刊撤稿。根据作者提出的撤稿申请,本着文责自负的出版原则,《合成化学》期刊编委会研究决定,同意撤除该论文,特此声明。作者对由此给读者带来的不便表示真诚的歉意。  相似文献   

17.
《化学通报》2013,(11):975
为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出审字[2013]449号文件批复,同意本刊的文种由汉文变更为中英文。现向国内外广大作者征集英文稿件。1自2013年下半年起,本刊将在"进展评述"、"研究论文"和"研究简报"3个栏目中陆续开始增加刊登以英文撰写的论文。2"进展评述"的英文论文应以对作者本人及所在课题组的工作的总结和评述为  相似文献   

18.
《化学通报》2013,(12):1066
为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出审字[2013]449号文件批复,同意本刊的文种由汉文变更为中英文。现向国内外广大作者征集英文稿件。1自2013年下半年起,本刊将在"进展评述"、"研究论文"和"研究简报"3个栏目中陆续开始增加刊登以英文撰写的论文。2"进展评述"的英文论文应以对作者本人及所在课题组的工作的总结和评述为  相似文献   

19.
廖旭杲 《化学教育》2008,29(11):72-73
1 问题提出 高中化学新课程苏教版<实验化学>(2006年2月第1版)第25页课题"乙醇和苯酚的性质"中"实验一乙醇、苯酚与金属钠的反应"内容为:"在2支干燥的试管里各加入2 mL乙醚,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1 mL乙醇,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约1.5 g苯酚,振荡.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述了甲酸在铂电极上电催化氧化机理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进展. 铂电极甲酸的电化学氧化主要有两种途径:1)间接途径,甲酸经由CO中间物氧化为最终产物CO2,室温下该途径对总电流贡献不超过1%;2)直接途径,甲酸直接氧化生成CO2. 作者课题组对文献中桥式吸附甲酸根是否是甲酸氧化反应直接途径的反应中间物的争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认为桥式吸附的甲酸根不是间接途径中生成CO的前驱体,也不是甲酸直接氧化途径的中间物. 作者课题组还指出了支持甲酸根是甲酸直接氧化途径的反应中间物的推论的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