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本文在中央银行福利损失函数中引入区制转移特征,分别推导出数量目标下以及价格目标下最优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并对比了各自的区制特征与政策目标选择倾向;随后本文利用TVPFAVAR模型验证了不同时期下货币政策在调控宏观经济方面的效果。计算结果表明: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量调控有着明显的“促增长”倾向,而利率调控则具有“稳增长”的目标,通胀缺口并不是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重点;央行仅在经济受到严重冲击时才会改变数量规则反应函数。中央银行通过利率可以更加灵活的对较小的经济波动进行反应,进而达到逆周期调控的目的。货币供给量调控适合于对宏观经济进行长期的引导与调控,而利率调控则可以作为短期调控中更“主动”、更“积极”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杜萌  尹航 《经济数学》2019,36(2):18-22
使用非线性边限(NARDL)模型探索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数量型货币政策和还是价格型货币政策都会对房地产价格产生非对称性效应.对于数量型货币政策来说,紧缩的货币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都会显著影响房地产价格.相对而言紧缩的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效果更明显.对于价格型货币政策来说,利率变动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在长端呈现非对称特征,而在短期则无此效应.降低利率水平能够推动房地产价格的提升,而提高利率无法有效地约束房地产价格的上涨.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受阻于非平稳数据与时变因果关系的存在,本文以无限状态的Markov过程为基础,设计混合分层结构Gibbs算法,实现区制时变VAR模型,用于非平稳数据的时变因果关系检验。实证分析我国经济环境中,需求拉动效应的时变特征。结果表明:国内需求逐渐成为更加重要的经济增长动力;经济增长降低了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在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中,内需效应易受外需变动的影响而波动,需要适时的货币政策调节和投资效应的推动以保证稳定的经济增长,以利于进一步升级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4.
加快结构调整已成为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财政政策在经济增长中具有再分配功能,对结构调整较为有效,不仅可以通过税收、投资和公共支出等对经济结构进行直接调控,而且可通过引导银行信贷资金对经济结构进行间接调控.结合财政政策理论,借用投入产出技术,从财政政策间接调控经济结构的角度,实证分析财政政策对银行信贷资金投放的引导作用,便于财政政策更好地发挥"结构调整"功能,并帮助商业银行保持和国家财政政策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运用能够识别资本市场结构突变与区制变化的Markov区制转换模型,基于非线性相依结构研究中的藤Copula分析框架,文章以考察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进程中的结构相依与突变特征为切入点,重点研究两次汇改以及金融危机时期人民币汇率在四个阶段的结构转换及非对称动态相依特征。文章采用GJR-GARCH模型探讨人民币汇率市场的"杠杆效应"。在此基础上,文章对两次汇改以及美国次贷危机时期人民币汇率市场的结构突变和区制转换的进行识别。研究发现,Markov区制转换模型能够准确地捕捉到人民币汇率第一次汇改的临界点,但在捕捉第二次汇改临界点方面却存在一定的滞后反应。并且,该模型对美联储采取第一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捕获,也表现出较好的能力。进一步地,文章运用藤Copula分析框架探讨了不同人民币汇率市场之间的非线性相依结构。研究表明,整体而言,采用t-Copula的藤结构在捕捉人民币汇市之间的相依结构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刻画效果。  相似文献   

6.
刘彩云  姚俭 《经济数学》2017,34(1):77-83
从理论方面验证了汇率对房地产价格的传导机制,并建立马尔科夫区制转换的向量自回归模型(MS-VAR),在区域差异的基础上研究汇率与房地产价格的非线性互动关系.实证研究表明汇率与我国房地产价格间互动关系在不同区域的情况有差异性:一线城市房地产价格与汇率相互促进,在经济波动较大(区制2)的情况下,响应程度更加明显;三线城市房地产价格与汇率之间的关系很微弱,且在两个区制下响应程度相似.并根据所得结果对房价调控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一个包含利率、信贷、资产价格及汇率传导的货币政策综合传导机制模型,使用近一个经济周期的货币金融类数据研究价格调控与数量调控对各宏观经济主要变量的冲击反应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利率的冲击响应关系并不明显,近期利率上调对抑制物价的作用可能在未来并不明显.而相较之下利用公开市场直接投放和回笼货币对在抑制通胀的同时保证经济平稳运行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两区制的MSVAR模型,探讨不同市场状态下钢铁行业产能配置的市场传导机制及财政支出的作用效应,研究发现:产能过剩是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市场传导机制引发的客观结果,这是由市场传导机制的非对称性以及政策的差异性作用导致的。在市场扩张时期,行业需求与财政政策均能促进对投资与产能配置水平的提高,但市场需求的诱导作用要明显强于财政政策的刺激作用;在市场下滑时期,行业需求对投资与产能配置的作用明显减弱,财政政策对投资的调整作用显著增强,对产能配置的影响不显著。不同市场状态下市场传导机制的非对称性正是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形成且难治理,进而导致供需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上述研究表明,仅通过市场调节机制是无法有效改善经济运行状态的,加强财政政策与市场传导机制的结合才是政府如何改善供给结构和需求变化不匹配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董左卉子 《珠算》2009,(9):48-49
尽管政府明确表示,“中国经济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要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然而,考虑到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以及全球范围内经济复苏的进程,人们对市场的预期依然有所改变,无论是资金面还是汇市,都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本投资的随机内生增长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假设人力资本是宏观经济的一部分 ,由此建立一个随机内生增长模型 ,把人力资本作为宏观经济变量并进入个人效用 .分析了经济达到均衡时个体偏好 ,不确定性对均衡增长率的影响 .同时分析了财政政策 ,税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还求出了最优的增长率和人力资本投入与物质资本比 .  相似文献   

11.
慈善经济学认为,捐赠者会根据不同公益项目特征表现出不同的捐赠偏好与决策,那么互联网公益市场参与者行为偏好是否同样如此?基于"腾讯公益"平台的项目证据,结合理性选择理论与行为金融学,建立贝叶斯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捐赠者的项目特征偏好.结果显示:在各分位点上,捐款人数与目标金额分别是捐赠者最为偏好和规避的项目特征.而不同项目领域的捐赠偏好两极分化,且捐赠过程存在羊群效应与挤出效应.此外,对于不同项目执行方,捐赠者更为偏好高公信力的国家慈善组织.  相似文献   

12.
针对博弈主体互惠动机公平偏好的证据和特征,本文从理论上描绘了首席执行官和项目经理在信息对称与非对称条件下的资本配置行为和激励合约的设计,在理论模型构建及均衡分析中发现:项目经理互惠动机公平偏好可以提高其努力水平,带来与显性激励合约一样的激励效果,即互惠动机公平偏好产生了“挤进激励效应”;互惠动机公平偏好使得项目经理真实地汇报项目质量状况,优化了公司对项目资本配置的计划,避免了非对称信息下的道德风险问题,即互惠动机公平偏好产生了“信号显示机制”的作用。由于项目经理互惠动机公平偏好的“挤进激励效应”,使得投资项目资本配置决策临界点不会很低,从而抑制了投资不足的严重性。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具有异质性的项目经理提供了不同合约选择,把“自利”假设下委托代理决策的分析框架拓展到“非自利”的行为委托代理决策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3.
研究聚焦在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美”股市、“中国股市-黄金市场”的长期动态相关性影响方面。引入Baker提出的用于衡量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EPU指数建立修正版DCC-MIDAS模型,基于该模型的实证结果如下:其一,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变动对 “中-美”股市的长期相关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二,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变化对“中国股市—黄金市场”的长期相关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当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时,投资者会倾向于选择相对安全的黄金资产,这恰恰符合“安全投资转移”效应。除此之外,作为应用案例,比较了美股股指期货和黄金期货的风险对冲效果,结果显示美股期货对冲更优。  相似文献   

14.
新冠疫情以来企业面临的经营困境不断增加,本文考察了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及其经济后果。研究发现,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下降显著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该效应在宽松货币政策执行之后逐步增强。进一步影响机制检验表明,“融资效应”和“信贷效应”是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渠道,企业所获得的债务融资以及信贷配置上升,企业财务状况改善,进而缓解企业经营困境。从异质性上看,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民营和外资企业、小规模企业、制造业企业的经营风险作用效果更强。同时,本文还通过替换被解释变量、改变样本容量、改变回归方法以及进行内生性检验等方法来保持实证结果的稳健性。因此,本文丰富了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论文研究具有习惯形成偏好特性的宏观经济模型,讨论一般均衡下经济增长和消费者行为,分析外部习惯和内部习惯同时存在的情况下经济的动态特征和各经济变量的相互关系.本文发现当外部习惯形成影响存在时,经济增长会对储蓄率的变动有正向作用,消费者的自身消费具有负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6.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价格平稳运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鉴于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很好地模拟非线性系统的优点,对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新的改进,在对权值和阈值进行修改时加入了动量项α,并根据以往两次金融危机前后中国CPI运行具有较高相关性的特点,以1997年和2008年两次金融危机集中爆发前后数年数据为基础,运用该模型对中国CPI指数运行进行了拟合,并以2011年为例对中国CPI指数进行了预测,结果与实际运行数据基本一致,预测效果很好.此方法可为改进价格预测,加强价格调控提供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由经济学理论分析可知,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具有显著的影响.利用LM检验和LR检验得到,包含货币政策变量和房地产价格变量的VAR模型具有非线性特征,并构建了相应的LSTVAR模型.运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研究了货币供应量与利率变化对中国房地产价格动态影响的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18.
实现经济增长同时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减量化已是国际共识.将2005年设为基期,在Tapio脱钩钻石模型基础上,推导出由CO_2排放复合增长率和经济增长复合增长率构成的脱钩指数模型,从经济学视角重新定义了脱钩弹性,给出强负脱钩、衰退强脱钩、衰退弱脱钩、扩张连结、弱脱钩和强脱钩6种脱钩状态,并将CO_2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指数构建为包含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碳源因子、结构因子和节能因子的乘积,并经两极分解方法得到碳源因子效应、结构因子效应和节能因子结构效应的表达式.根据CO_2排放脱钩趋势阶段性,将研究期分为2006-2008年、2008-2011年和2011-2014年,研究结果表明我国CO_2排放已经稳定步入弱脱钩通道;碳源效应、结构效应和节能效应与脱钩指数同向变化,脱钩恶化时,碳源起主要推动力;脱钩改善时,节能效用明显;结构效应在脱钩恶化和改善时均同向变化.基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增长率以及在化石能源中的比重,假设煤炭和石油产生的CO_2分别以0.4%和0.05%速度递减,天然气产生的CO_2以0.1%速度递增,得到2015-2020年的CO_2排放量,经线性回归测算出2015-2020年的GDP值,然后逐年比较CO_2排放强度,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CO_2强度比2005年下降了41.50%,表明基于稳定的弱脱钩态,坚持当前的能源政策、减排政策和经济政策等,我国可以实现既定的2020年目标.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消费存在着明显的结构性转变特征,且居民收入分布上不同收入层次人群的消费偏好具有显著的差异。由此选取CHIP数据并运用门限回归模型,根据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的非线性特征划分出不同的收入组群,来对居民消费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居民消费存在显著的收入组群差异,同时各类消费市场的发展阶段也存在区别,收入分布变迁正促使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由生存型消费向更高一级的享受发展型消费转变。可见当前我国经济中,居民收入水平对消费的影响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都已不再具有明显的整体效应。因此,拉动消费以促进经济增长就需要关注重点的收入组群以及具有显著成长性的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20.
孙微 《珠算》2009,(10):44-45
在经历经济能否企稳的担忧之后,CFO们更加关注8月的经济数据。自上月政府提出货币政策将“动态微调”之后,市场反应剧烈。为此,政府多次表示,中国采取拉动增长的措施是及时、有力、有效的,我们有信心实现今年8%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目标。希望以此来平复人们心中的忧虑。9月11日公布的8月份经济运行数据,也恰好为官方的态度提供了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