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段反应法制备宽/双峰聚乙烯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采用一段反应法制备宽/双峰聚乙烯催化剂的研究开发进展,并根据催化剂的组成和结构,将催化体系归纳为复合催化剂和单组分催化剂.复合催化剂包括茂金属/Ziegler-Natta复合催化剂、不同茂金属复合催化剂、铬系/Ziegler-Natta复合催化剂、茂金属/后过渡金属复合催化剂、非茂单活性中心/茂金属复合催化剂、非茂单活性中心/Ziegler-Natta复合催化剂和不同后过渡金属复合催化剂.复合催化剂中多活性组分具有不同的链增长、链转移、链终止速率常数,从而在聚合反应中得到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物,导致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加宽,因而复合催化剂可用于一段反应法制备宽/双峰聚乙烯.单组分催化剂包括单核茂金属催化剂、多核茂金属催化剂、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及其它单组分催化剂.单组分催化剂可用于一段反应法制备宽/双峰聚乙烯,其催化机理是中心金属原子与主配体、辅配体、助催化剂、其它添加剂及载体形成了多种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2.
非均相TiCl_4/MgCl_2型Ziegler-Natta催化剂(负载型Ziegler-Natta催化剂)因其高聚合活性、高立构选择性及低制备成本,是目前聚烯烃领域重要的工业催化剂.本文综述了负载型Ziegler-Natta催化剂催化α-烯烃(乙烯、丙烯)和共轭二烯烃(丁二烯、异戊二烯)配位聚合机理的研究进展,包括TiCl_4在MgCl_2表面的吸附、钛的烷基化与还原、烷基铝的作用、活性中心数目、活性中心价态、活性中心模型、可能活性中心结构及催化机理、给电子体作用等.最后,展望了负载型Ziegler-Natta催化剂催化烯烃聚合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3.
作为Ziegler-Natta催化剂的重要组成部分,载体对催化剂的性能调控和聚合物形态控制以及结构与性能等都有重要影响,载体技术的发展对Ziegler-Natta催化剂的技术进步以及聚烯烃的高性能化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本文对近年来Ziegler-Natta催化剂载体技术的进展进行了总结,包括醇镁载体体系、MgCl2/无机盐掺杂复合载体体系、MgCl2杂化复合载体体系和纳米粒子负载体系等,并对本课题组在此领域的相关工作亦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Ziegler-Natta催化剂是聚丙烯工业中使用的主要催化剂.Ziegler-Natta催化剂的不断革新和发展推动着聚丙烯技术的进步.本文综述了以二醚为内给电子体制备的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结构性能关系以及催化机理.  相似文献   

5.
原位聚合法制备超疏水的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种新方法将Ziegler-Natta催化剂组分TiCl4和MgCl2负载到蒙脱土(MMT)的层间,制备了TiCl4/MgCl2/MMT插层型催化剂.利用Ziegler-Natta催化剂特有的"形态复制效应",通过乙烯原位聚合制备出了表面具有花瓣状形态的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这种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表面与水的接触角达到(152.2±0.8)°,呈现超疏水性质.  相似文献   

6.
稀土络合催化剂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本世纪五十年代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发现揭开了高分子研究领域的新篇章.三十多年来,这种催化剂不仅合成了许多新型的聚合物,而且某些品种已实现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其中,低压聚乙烯、聚丙烯、乙丙橡胶、顺丁橡胶和异戊橡胶成为重要的合成高分子材料,为世人所注目.近年来,由于各国科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Ziegler-Natta催化剂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新型载体催化剂的出现,使催化效率大为提高,新的聚合物和催化体系不断地涌现.与此同时,催化聚合机理的研究也取得新的进展.关于Ziegler-Natta催化剂发展的情况,John Boor已有专著出版,该书总结了七十年代以前Ziegler-Natta催化剂发展的概况,但对近年来载体催化剂的进展及其它新出现的催化体系没有予以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我们在聚丙烯釜内合金的催化剂制备、聚合工艺、结构性能关系和加工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新型给电子体Ziegler-Natta催化剂和Ziegler-Natta/茂金属复合催化剂为基础,在中国石油自己的聚丙烯中试装置上成功制备出从高刚到高韧的三个釜内合金基础树脂,以此开发出系列汽车用聚丙烯专用料,并对专用料的成型与汽车制件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本研究成果为聚丙烯釜内合金树脂在汽车塑料中的广泛应用奠定了技术和产业基础。  相似文献   

8.
自从50年代Ziegler-Natta催化剂问世,开拓了高分子合成的新领域以来,国外对烯烃配位聚合的研究非常活跃。经过30多年的发展,用Ziegler-Natta催化剂和配位聚合方法合成的各种聚烯烃树脂已成为当前世界上比例最大的高分子产品。近年来,由于催化剂制备技术和聚合工艺不断改进,聚烯烃工业得到迅速发展,而且催化  相似文献   

9.
基于具有"反应器颗粒技术(RGT)"特征的Ziegler-Natta/茂金属复合催化剂(MgCl2/TiCl4/racEt(Ind)2ZrCl2),以三乙基铝(AlEt3,TEA)和烷基铝氧烷(MAO)分别作为Ti和Zr 2种催化剂组分的助催化剂,利用TEA对茂金属Zr中心在丙烯均聚反应中的阻聚作用,以及乙烯对"失活"中心的活性复原,实现了复合催化剂中茂金属Zr中心在聚丙烯催化合金(丙烯均聚+乙烯/丙烯共聚)过程中的"可逆失活".基于这种方法,以MgCl2/TiCl4/rac-Et(Ind)2ZrCl2为催化剂,TEA/MAO为助催化剂,通过一步法(催化剂和助催化剂一次加入)制备了新型聚丙烯催化合金,聚丙烯基体(PP)选择性地由Ti金属中心生成,而乙丙共聚物(EPR)则有相当大的比例由茂金属Zr中心生成.与完全由Ziegler-Natta催化剂所产生的聚丙烯催化合金相比,新型合金中的EPR共聚序列结构更加无规,同时EPR保持在PP基体中均匀分散.  相似文献   

10.
国内聚丙烯的生产基本上使用传统的Ziegler-Natta催化剂,国外已经使用茂金属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生产的聚丙烯提升了产品性能,市场需求份额逐年增加,国内需要开发茂金属催化剂并拓展工业应用.茂金属催化剂与传统的Ziegler-Natta催化剂相比,结构类型丰富,反应调控能力强,可以催化生成结构多样的聚丙烯.以茂金属催化剂的发展为主线,探讨催化剂结构对反应性能的影响;分析体系中多种因素如温度、压力、催化剂浓度、助剂等对反应活性的调控;讨论催化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1.
获得高性能聚烯烃材料是化学家们不断的追求。烯烃聚合催化剂的结构对其催化性能有重要影响,而聚烯烃的改性则能够改善聚合物实际应用中表面形貌、本体性能中存在的缺陷,如通过改性可增加聚合物韧性、降低聚合物表面的摩擦系数或提升表面能等。 本文系统总结了金属烯烃聚合催化剂研究进展,包括Ziegler-Natta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非茂金属催化剂的结构及调控策略,探讨了位阻效应、双金属协同效应以及其他效应对催化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聚烯烃催化剂的发展及我们的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评述了聚烯烃催化剂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讨论了Ziegler-Natta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及非茂有机金属催化剂的组成及特征,提出了我国在聚烯烃催化剂开发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用于丙烯聚合的MgCl2负载Ziegler-Natta催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述了用于丙烯聚合的MgCl2负载Ziegler-Natta催化剂研究进展,包括内给电子体的发展及其作用研究,催化剂活性中心的模型,用MgCl2负载的Z-N催化剂制备抗冲聚丙烯合金.  相似文献   

14.
采用{[(2-ArN=C(Me))2C5H3N]FeCl2}作为齐聚催化剂[其中Ar=2,4-C6H3(CH3)2和Ar=2-Cl-4-CH3C6H3],商品化的Ziegler-Natta催化剂作为共聚催化剂,分别组成双功能催化体系A[Ziegler-Natta/MAO/TEA/Fe-CH3]和B[Ziegler-Natta/MAO/TEA/Fe-Cl],催化乙烯原位共聚。通过调节不同的聚合条件制备了具有不同支化度、不同分子量及其分布的LLDPE,利用13 C-NMR、流变仪、GPC(示差/光散射)等表征手段,研究了所得高聚物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催化体系制备LLDPE样品的支链含量和齐聚物的碳数分布规律是一致的,LLDPE中既有短支链也有较长的支链,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较宽,为聚合物的力学性能和可加工性能提供了更大的调节余地。通过对样品的零剪切粘度、模量、交叉频率、损耗角以及剪切变稀特征等的考察,零剪切粘度与重均分子量的指数关系大于3.8,可以判断被分析的样品含有长支链。分别采用A和B催化剂体系制备的样品作比较,B组样品含有长支链组分,存在较多的高分子量尾端。  相似文献   

15.
评述了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近五十多年聚丙烯催化剂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着重介绍两类(单活性中心与多活性中心)三种聚丙烯催化剂,即Ziegler-Natta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和后过渡铁金属催化剂催化丙烯聚合的机理。  相似文献   

16.
一种均相稀土催化剂反应过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土元素组成的Ziegler-Natta型催化剂,其相态常受体系中Cl/Nd克原子比所制约,仅在Cl/Nd≤2克原子比时呈均相态。最近发现一类新型催化体系,可在较宽Cl/Nd下保持均相态,如以Me_2SiCl_2(二甲基二氯硅烷),烯丙基氯等为第三组份所组成的体系。为  相似文献   

17.
高结晶聚丙烯一般采用高等规度聚丙烯加入成核剂制备。本文较全面地综述了制备高结晶度聚丙烯的催化剂体系及其制备技术。高等规度聚丙烯可以通过传统Ziegler-Natta聚丙烯催化剂与合适的外给电子体搭配制备,也可以通过选取具有合适结构的茂金属化合物制备。目前,聚丙烯工艺主要使用传统Ziegler-Natta催化剂。本文介绍了生产高结晶度聚丙烯的主要生产厂家、牌号和生产工艺,如Spheripol环管/气相工艺、Unipol气相工艺、Novolen气相工艺I、nnovene气相工艺、Hypol釜式本体工艺等,展望了高结晶度聚丙烯的应用前景,认为高结晶聚丙烯是PP新产品开发及高性能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对于我国高结晶度聚丙烯牌号的开发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 用反应法(MgCl_2/ROH/TiCl_4)合成MgCl_2载体Ziegler-Natta催化剂已被聚烯焊工业越来越广泛的接受。这不仅是因为这种催化剂体系具有高活性,用于α-烯烃聚合能得到高等规度的聚合物;而且比用研磨法制备催化剂易于控制操作条件,合成这种催化剂的关键步骤是醇溶解MgCl_2,再在低温下与TiCl_4反应。放出HCl和形成Ti(OR)Cl_3的同时,MgCl_2再次从溶液中沉淀出来而得到很好的载体。过去,曾从不同  相似文献   

19.
丙烯聚合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剑峰  王立 《分子催化》2004,18(3):234-240
自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发现Ziegler-Natta催化剂以来,对丙烯定向聚合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过.五十年来,聚丙烯催化剂从低活性、低规整性的第一代TiCl3催化剂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代超高活性和高定向性的球形大颗粒催化剂,近年来又发现茂金属是有效的丙烯聚合催化剂.茂金属有清晰的组成和立体结构,这为研究结构和性能的关系带来了方便,因而在学术界和企业界引起了新一轮对聚丙烯合成研究的兴趣.本文对负载型经典Ziegler-Natta催化体系和茂金属催化体系催化丙烯聚合的研究进展作一个综述.  相似文献   

20.
分别论述了Ziegler-Natta型稀土催化剂、茂稀土催化剂和非茂稀土配合物催化剂在共轭二烯烃均聚及共聚反应中的特点,稀土元素的种类、配体的结构、助催化剂、活化剂等因素对催化性能、立体选择性、聚合产物微观结构、分子量及其分布等的影响起主要作用,在不同催化剂条件下,可以合成出高顺式结构的聚丁二烯、聚异戊二烯、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物、共轭二烯烃/苯乙烯共聚弹性体以及高反式的聚异戊二烯等。此外,采用稀土催化剂体系及一釜法工艺,可制备出结晶型高顺式共聚弹性体/苯乙烯基聚合物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