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在束-气和束-束实验条件下,详细研究了NH2(A2A1,090,423)自由基分别与Ar,N2,O2和NH3碰撞引起的电子态猝灭和转动态-态传能,获得了总的猝灭截面σQ(分别为≤0.17、0.26、0.30和0.48 nm2),以及相对转动态-态传能截面.利用碰撞络合物模型计算的电子猝灭截面与实验测得的截面具有基本相同的趋势,表明长程吸引势在猝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发现,转动态-态传能中相对截面随着碰撞对的折合质量的减小而下降.由于NH3具有较大的偶极矩以及O2的开壳层电子结构使得猝灭截面增大,而转动态-态传能截面减小.  相似文献   

2.
在束-气和束-束实验条件下,详细研究了NH_2(~2A_1,090,4_(23))自由基分别与 Ar,N2,O2和 NH3碰撞引起的电子态猝灭和转动态-态传能,获得了总的猝灭截面σQ (分别为≤ 0.17、 0.26、 0.30和 0.48 nm~2),以及相对转动态-态传能截面 .利用碰撞络合物模型计算的电子猝灭截面与实验测得的截面具有基本相同的趋势,表明长程吸引势在猝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还发现,转动态-态传能中相对截面随着碰撞对的折合质量的减小而下降 .由于 NH_3具有较大的偶极矩以及 O_2的开壳层电子结构使得猝灭截面增大,而转动态-态传能截面减小 .  相似文献   

3.
首次报告了在分子束条件下,研究Ar(3P0,2)+NH3碰撞解离反应·利用单光子计数方法进行测量,获得了部分转动分辨的初生态产物NH2(A2A1)→(X2B1)发射谱,并详细地进行了标识·发现主要为[HTSS](0,v 2',0)→(0,0,0)跃迁(v'≤5,K'a≤6,J'≤10)。通过对部分分辨较好的光谱范围进行了模拟,得到反应生成的NH2(A2A1,v'=2,k'a =1)态绕b/c轴的转动温度为1050K,高于母体分子NH3的转动温度300K。由亚稳态碰撞传能电子交换机理认为这是由于碰撞对手Ar和母体NH3分离时反冲作用的结果。碰撞传能解离机理和光解过程不同,后者仅观察到轴的转动激发。  相似文献   

4.
用CC方法计算了在BTT势能面上碰撞能为27.3meV下He-N2转动非弹性碰撞截面.研究表明,总的微分碰撞截面与Faubel等的实验结果相似,而态-态微分碰撞截面与实验结果符合欠佳,这与Bowers等的预言一致,  相似文献   

5.
用266nm激光光解CHBr_3分子产生CH(A,B)态自由基,通过测量CH(A,B→X)自发辐射的时间分辨信号测定室温下(CH_3)_2NH、(C_2H_5)_2NH、(C_2H_5)_3N、n-C_5H_(12)、n-C_6H_(14)和n-C_7H_(16)对CH(A,B,v'=0)的猝灭速率常数.发现猝灭速率常数与猝灭剂烷烃分子中的C-H键数近似成线性关系,但对大的烷烃分子,这种增加逐渐趋缓.用碰撞络合物模型计算胺类分子及烷烃分子与CH形成碰撞络合物时的生成截面,结果表明,在电子激发态CH自由基的猝灭过程中,碰撞对子间的多极相互吸引势和色散力作用势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激光光解-激光诱导荧光(LP-LIF)的方法,用266 nm激光光解CHBr3分子产生CH自由基,再与N2O继续反应作为NCO自由基的产生源,用438.6 nm激光将电子基态X2∏i(0010)的NCO激励到激发态A2∑+(00°0)上,通过检测激发态NCO时间分辨荧光信号,测得室温(298 K)下NCO(A2∑+)被烷烃类分子猝灭的实验结果,获得了A2∑+(00°0)态猝灭速率常数.实验发现,随着烷烃分子中C-H键数增加,其猝灭截面也近线性增加,但随着分子体积增大,这种增加趋缓.  相似文献   

7.
用TEA CO_2激光将C_2H_4分子激发到高振动激发态,高振动激发态的C_2H_4分子与基态的K原子碰撞发生振动态→电子态(V→E)传能过程,根据提出的能级组模型,对测得的时间分辨原子荧光信号进行处理,获得温度在453-663 K范围内,C_2H_4-K体系中V→E传能速率的数量级为10~(-10)/cm~3·molecule~(-1)·s~(-1),对应的碰撞传能截面约为0.30~0.80 nm.随着反应温度升高,V→E传能截面减小.上述实验结果表明碰撞体间吸引相互作用在这种非共振的V→E传能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利用多极相互作用势下的碰撞络合物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在单次碰撞条件下 ,对NH2 (~A2 A1,(0 ,9,0 ) )的转动非弹性碰撞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包括不同转动能级、核自旋、及自旋分裂双重态的传能 ,直接得到了一些倾向性规则 ,并且对于能隙规律和角动量传递规律在其中的重要性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利用高分辨光谱技术观察了NH2(~2A A,090)423(F1/F2)在单次碰撞条件下的精细态色散荧光光谱,发现NH2(~2A A1)在与闭壳层分子碰撞传能过程中,母能级的自旋-转动耦合守恒,从实验上直接证实了在开壳层-闭壳层分子碰撞过程中电子自旋为一旁观者的假设;由于长程作用力造成子能级具有保持原来自旋-转动耦合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室温下用266nm激光光解-荧光猝灭方法测定CH~3COCH~3,CD~3COCD~3,CF~3CO~2H,CF~3CO~2D,CHCl~3和CDCl~3分子猝灭电子激发态CH(A,B) 自由基的速率常数,考察了含不同同位素原子的猝灭剂分子对CH(A,B)猝灭的同位素效应. 实验发现,含D的分子比相应含H的分子对CH(A,B)的猝灭具有更大的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11.
用准经典轨线(QCT)方法计算了高振动激发态吡嗪(C4N2H4)与N2、O2、NH3、基态吡嗪之间的碰撞传能. C4N2H4通过计算发现, 高振动激发态C4N2H4与N2、O2碰撞发生的主要是V-V传能, 与NH3碰撞发生的主要是V-R传能, 与基态C4N2H4碰撞发生的主要是V-V(R)传能. 通过比较高振动激发态C4N2H4、C6F6、C6H6与其基态分子的碰撞传能, 发现此类碰撞传能中, 若分子的对称性高, 则V-V传能更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单次碰撞条件下Ba(~3D)+N_2O→BaO~*+N_2反应的动态学特性。由束气实验测出这个反应的化学发光截面是42.2±1.4(?)~2,总碰撞截面是142±11(?)~2。由化学发光光谱分析出反应产物中存在着BaOD~1∑~+→A~1∑~+→X~1∑~+二次电子跃迁过程。通过交叉分子束实验,研究化学发光截面与反应物振动能、碰撞能的关系。结果表明,这个反应的势能面不存在阈能垒,振动能对化学发光截面影响不大,而平动能的增加会使化学发光截面减小。本文采用信息论方法,计算产物态的分支比,并和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3.
转动传能中的量子干涉: 干涉角和相对速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一级含时波恩近似和长程相互作用势, Sun提出了转动传能中的量子干涉模型.在静态池中CO A1Π~ e 3Σ-和He碰撞的实验已经成功模拟.为了从实验中直接获得碰撞速度和干涉角的关系, Sha提出了利用分子束和离子速度成像技术的实验.作为理论研究干涉角和碰撞速度的关系,计算了不同速度下的干涉角,同时获得了变化的趋势.对在分子束条件下(通过控制碰撞速度来控制干涉角)实验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用四倍频YAG激光(266nm)光解CHBr3产生电子激发态CH(A,B)自由基和测量自发辐射CH(A,B→X)的时间分辨信号的方法测定了室温(290K)下CH(A,B)被醇类分子(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戊醇和叔戊醇)猝灭的速率常数, 实验测定的CH(A)和CH(B)猝灭速率常数k~q^A和k~q^B(单位为10^-^1^0cm^3.molecule^-^1.s^-^1)值如下(误差为线性拟合的标准偏差):此外, 还从碰撞配合物模型出发, 就醇分子中OH基对猝灭速率常数的影响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别在交叉分子束和分子束-气体条件下, 利用化学发光方法, 研究了Ba(^3D)+CH~2Cl~2, CHCl~3,CCl~4和Ca(^1S~O),Ca(^3P),Ba(^1S~O)Ba(^3D)+CCl~4的反应, 实验得出了Ba(^3D)与CH~2Cl~2, CHCL~3, CCl~4反应时, A^2II,B~2Σ^+态BACl产物的发光截面对反应物碰撞能的依赖关系和反应阈能, 以及Ba(^3D)与CCl~4反应时, 产生电子激发态BaCl产物的光子产率。发现当Ba,Ca被激发到亚稳态时, Ba+CCl~4的反应电子基态BaCl产物的振动激发增加; 而Ca+CCl~4的反应电子基态CaCl产物的转动激发增加. 并针对以上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6.
在分子束-气装置上测量了Sn+N_2O和Sn+O_2反应的发光光谱,得到了压力为10~(-2)~10(-4)乇时两个反应的发光光谱随反应压力的变化,结果表明:Sn+N_2O反应生成的SnOa~(3∑)态主要是由其它电子态经碰撞而布居的。实验用化学发光方法测得了Sn+N_2O反应的总碰撞截面为32A~2,说明发光态是由Sn(~3P_2)+N_2O反应直接产生的。  相似文献   

17.
在分子束-气装置上测量了Sn+N_2O和Sn+O_2反应的发光光谱, 得到了压力为10~(-2)~10~(-4)乇时两个反应的发光光谱随反应压力的变化, 结果表明: Sn+N_2O反应生成的SnOa~(3∑)态主要是由其它电子态经碰撞而布居的。实验用化学发光方法测得了Sn+N_2O反应的总碰撞截面为0.32 nm, 说明发光态是由Sn(~3P_2)+N_2O反应直接产生的。  相似文献   

18.
用四倍频YAG激光(266nm)把SO2分子从电子基态X^1A1激励到电子激发态A^1A2和B^1B1的高振动耦合区, 通过检测自发辐射SO2(B^1B1→X^1A1)的时间分辨信号, 测定了室温(290K)下SO2(A^1A2, B^1B1)被He, 氯代甲烷分子和某些烷烃分子猝灭的速率常数。此外, 还从碰撞配合物模型出发, 对SO2(A^1A2, B^1B1)的猝灭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室温下用266nm激光光解-荧光猝灭方法测定CH_3COCH_3,CD_3COCD_3,CF_3CO_2H,CF_3CO_2D,CHCl_3和CDCl_3分子猝灭电子激发态CH(A,B)自由基的速率常数,考察了含不同同位素原子的猝灭剂分子对CH(A,B)猝灭的同位素效应.实验发现,含D的分子比相应含H的分子对CH(A,B)的猝灭具有更大的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用四倍频YAG激光(266nm)光解CHBr_3产生电子激发态CH(A,B)自由基和测量自发辐射CH(A,B→X)的时间分辨信号的方法测定了室温(290K)下 CH(A,B)被醇类分子(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戊醇和叔戊醇)猝灭的速率常数,实验测定的CH(A)和 CH(B)猝灭速率常数K_q~A和K_q~B(单位为10~(-10)cm~3·molecule~(-1)·s~(-1))值如下(误差为线性拟合的标准偏差):此外,还从碰撞配合物模型出发,就醇分子中OH基对猝灭速率常数的影响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