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合成2-丙酰-茚满二酮-1,3及其Eu(Ⅲ)的二元、三元固态配合物,经化学分析、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化学组成,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进行表征,用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和配体低温磷光光谱分析了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和能有效发光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以2-乙氧羰基-6-(2-苯并咪唑基)吡啶为配体,通过液相反应合成了其与氯化锌的金属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它的发光性质。结果表明,在360nm紫外光激发下,固体配合物能发射出较强的蓝色荧光,最大发射波长为440nm,具有很好的荧光性质和较高的热稳定性,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荧光光学材料。  相似文献   

3.
溶液法合成了铕、铽与1H-苯并三唑-1-乙酸及1,10-邻菲啰啉的稀土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稀土配位滴定、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的可能组成为Ln(L)3phen(Ln=Eu(III),Tb(III);HL=1H-苯并三唑-1-乙酸,Hbtaa;phen=1,10-邻菲啰啉)。利用荧光光谱、热分析和电化学方法讨论了配合物性质。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均有较好的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以桂皮酸、8-羟基喹啉为配体,以镱、铕为中心离子的稀土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法进行表征,并采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随着配合物浓度的增加,BSA紫外光谱表现出明显的增色效应,配合物可有规律地猝灭BSA的荧光。  相似文献   

5.
以2,4-二氯苯氧乙酸为第一配体、1,10-菲罗啉为第二配体,合成了钐、铕的二元、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EDTA络合滴定及热重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通式为RE(DCP)3.H2O,RE(DCP)3phen(RE=Sm,Eu;DCP=2,4-二氯苯氧乙酸根;phen=邻菲罗啉);测定了配合物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三元配合物较二元配合物稳定;Eu(DCP)3.H2O和Eu(DCP)3phen具有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5,10,15,20-四(对-十四酰亚胺基苯基)卟啉配体(TMPPH2)及其锰、锌金属配合物(TMPPMnCl, TMPPZn), 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元素分析等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加以确认, 研究了配体和配合物的拉曼光谱、光电子能谱和荧光光谱的变化及电化学性质. 结果表明, 配体和配合物的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荧光光谱及光电子能谱都有很大区别, 锰配合物的循环伏安曲线与配体和锌配合物不同, 除了卟啉环发生氧化还原外, 还发生了金属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新型5-氟尿嘧啶修饰的自由卟啉5-(2-(5-氟尿嘧啶-3-基)乙氧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L)及其锰配合物(MnL)和锌配合物(ZnL)。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高分辨质谱等手段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它们的荧光性质和电化学性质;应用标准磺酰罗丹明B法(SRB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和人结肠癌细胞株HCT-8生长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相同实验条件下,不同金属离子对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存在较大影响:锌配合物具有荧光猝灭的性质,而锰配合物未能观察到明显的荧光发射光谱;与自由卟啉和锌配合物相比,锰配合物除卟啉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外,Mn~(2+)自身也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抗癌活性测试显示锰配合物较其他2种化合物有较好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8.
1-氨基-2-萘酚-4-磺酸邻菲啰啉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报道了在无水乙醇中合成卜氨基-2-萘酚-4-磺酸、邻菲哕啉与稀土氯化物三元固态配合物的方法。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化学组成,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1HNMR谱、热谱、X射线粉末衍射、电学性质、溶解度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以稀土氯化物、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5-吡唑啉酮和2,6-吡啶二羧酸为原料,制备了一类新型稀土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差热分析、光电子能谱分析及X射线粉末衍射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了该类配合物的化学组成可能为:Na2[RE(PMBP)3(PDA)]·nH2O(RE=Sm3+,Y3+,Er3+,其中La配合物含有一分子配位水)。抗菌实验结果表明,三元配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一定的抑制作用,Na2[Er((PMBP)3(PDA)]·5H2O对大肠杆菌作用较好,而Na2[Sm(PMBP)3(PDA)]·5H2O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较好。采用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初步研究了配合物与CT-DNA的作用方式,结果表明配合物是以插入模式与DNA结合的。同时配合物Na2[Sm(PMBP)3(PDA)]·5H2O具有荧光特性,可用作荧光探针等,在生物活性上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铽、镝-3-噻吩乙酸二元、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四种新型的铽、镝的二元、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EDTA配位滴定分析表明其通式为RETh3·2H2O,RETh3phen(RE=Dy,Tb;Th=3-噻吩乙酸根;phen=1,10邻菲啰啉);对配合物进行了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热重分析.结果表明,二元配合物在100℃左右失去结晶水,三元配合物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TbTh3phen中,3-噻吩乙酸和邻菲啰罗啉能很好地将能量传递给Tb3+离子,Tb3+离子546nm绿色荧光发射峰最强.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2-(2-苯并咪唑)-6-甲基吡啶及其锌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运用荧光光谱对配合物的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锌配合物在DMF溶液中的荧光最大发射波长为428nm,在固态下的荧光最大发射波长为448nm,均属于蓝光发射,具有作为蓝色发光材料的潜能。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 6种新型的稀土 (镧、铈、镨、钕、钐、铕 ) N ,N ,N " -三 (3 ,5 -二硝基苯磺酰基 ) -1 ,4,7-三氮杂环壬烷配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了组成 .研究了La( )及 Ce( )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结果表明 ,稀土的芳香基氮杂大环配合物具有优良的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5-(4-烟酸酰亚胺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配体(H2P)及其锌配合物(ZnP), 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元素分析等测试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加以确认, 研究了配体和配合物的荧光光谱的变化和电化学性质. 热分析研究表明, 卟啉配体及配合物显示了很高的热稳定性, 超过390 ℃才开始分解.  相似文献   

14.
通过pH调控的水热法合成了2种配合物[Ag(H2btc)(bpy)](1)和[Cd(Hbtc)(bpy)(H2O)2]n(2)(H3btc=1,2,4-苯三甲酸,bpy=2,2′-联吡啶),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热重分析、荧光光谱进行了表征与性质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1为零维的单核小分子结构,配合物2为一维的链状结构。荧光研究表明,这2种配合物均具有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13种1,5-双(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4′)-戊二酮-[1,5](BPMPPD)和溴化十六烷基吡啶盐(CPB)的稀土配合物.研究了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差热-热重谱、荧光光谱、核磁共振谱及摩尔电导等性质,发现配合物属离子型缔合物CP+[Ln(BPMPPD)2]-.Pr、Nd、Ho、Er、Tm配合物发生超灵敏跃迁.配合物的热分解温度具有"四分组"效应,Sm、Eu、Tb、Oy为线性荧光。  相似文献   

16.
冯小强  李小芳  杨声  伏国庆 《化学学报》2011,69(16):1946-1950
合成并表征了桂皮酸-1,10-二氮杂菲-镧三元配合物,运用紫外和荧光光谱研究了三元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随三元配合物浓度的增加,BSA的紫外光谱表现增色效应和较小的蓝移;三元配合物可有规律地猝灭BSA的内源荧光,使BSA发生较强的静态荧光猝灭.在室温下,三元配合物与BSA的结合常数KA和结...  相似文献   

17.
1,8-萘啶氮氧化物用于金属离子配合物的合成至今尚未见报道。有资料介绍铕(Ⅲ)与芳香胺及其氮氧化物的配合物具有荧光,因而合成销(Ⅲ)与1,8-萘啶氮氧化物的配合物是有意义的。我们首次制得了这一新类型的荧光固态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摩尔电导及x光粉末衍射等测定,对新化合物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18.
以5-甲基-苯并三唑-1-乙酸和1,10-邻菲啰啉为配体,采用溶液法合成了一种铕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配位滴定、摩尔电导率、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其进行表征。其组成可能为Eu(L)3phen·3.5H2O(HL=5-甲基-苯并三唑-1-乙酸,5-mbtaa;phen=1,10-邻菲啰啉)。使用热分析和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的性质。热分析结果显示:铕配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荧光光谱显示:该配合物发出Eu(Ⅲ)特征荧光,并且5-甲基-苯并三唑-1-乙酸是较好的敏化剂。  相似文献   

19.
制备了2-氨基吡啶缩水杨醛Schiff碱及其稀土金属(La,Ce)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电导率、热分析和荧光性等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La2(H2O)2L4](NO3)2,[Ce2(H2O)2L4](NO3)2,其中HL=C12H10ON2。配体和配合物都具有一定的荧光性能,其中以配体的荧光性好于配合物的荧光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Claisen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β-二酮1-(4-氨基苯)-3-苯基丙烷-1,3-二酮(L:C15H13NO2),以元素分析和1H NMR谱确定了其组成,核磁和红外分析结果表明L主要以烯醇式存在。以L为第一配体,分别以邻菲罗啉(phen),2,2’-联吡啶(bipy)为第二配体,合成了新的稀土Eu,Tb(Ⅲ)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磷光光谱和荧光光谱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荧光光谱表明:稀土铽配合物的发光性能优于稀土铕配合物,进一步研究表明配体L与Tb3+间能级差较匹配,分子内传能效率高;phen对配合物的荧光敏化效果优于bipy,表明第二配体的刚性和共轭性越大,配合物的发光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