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袁国辉 《珠算》2014,(9):70-72
股票期权可以将管理人员自身利益和公司股东的利益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代理人风险”。在国外,股权激励制度被视为公司送给经理人的“金手铐”,这一比喻形象地说明了股权激励制度暗含激励、约束双重作用。现在非上市公司也在推行股权激励制度,尽管不能即时分享资本市场的盛宴,但依然可以借助股权激励点燃员工的工作激隋,加快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公司治理环境和股权结构分别是从公司外部宏观层面和内部微观层面影响公司价值的两类主要因素。在上市公司终极股东普遍存在超额控制权的现实背景下,本文基于终极股东超额控制权中介效应的视角,利用中国上市公司的大样本经验数据和结构方程模型的数理统计方法,实证研究了公司治理环境和股权结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终极股东的超额控制权会显著损害上市公司价值;公司治理环境和股权制衡基本不具有直接的价值创造效应,但可以通过抑制终极股东的超额控制权进而间接具有价值创造效应;股权集中具有显著的直接价值创造效应,虽然股权集中会促进终极股东的超额控制权从而具有间接的价值损害效应,但大股东与上市公司的利益趋同大于对上市公司的利益侵占,使得股权集中的总价值效应仍表现为价值创造效应。结论表明,通过遏制终极股东的超额控制权,能够有效实现公司治理环境和股权结构的价值创造功能。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背景下,为进一步检验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行为的影响效应.从管理者寻租的视角出发,以2010-2017年上证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将控股股东股权性质以及公司规模作为调节变量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求解.研究结果表明,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具有正向影响,且对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影响更为显著.丰富了高管股权激励及公司股利政策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4.
李苗  扈文秀  张建锋 《运筹与管理》2019,28(11):169-177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模式的选择问题一直受社会各界关注。本文利用2006年到2017年期间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高管个人特征如何对股权激励模式的选择产生影响。结果表明,被激励高管的个人特征如高管年龄、任期、学历与社会资本显著影响公司股权激励模式的选择,年龄越大、任期越久、学历越高、社会资本越丰富的高管,公司更倾向选择限制性股票激励模式;男性高管越多的公司,越倾向选择股票期权激励模式,然而性别对其影响并不显著。本文在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本文研究结果丰富了股权激励相关理论,并为上市公司科学合理地选择股权激励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睿  张云华 《运筹与管理》2022,31(6):133-138
为有效激励或规制社会资本的合作行为,在分析PPP项目控制权配置问题时,考虑社会资本风险偏好进而构建有限理性期望效用函数,得出不同风险偏好组合下社会资本的控制权动态调整原则。研究表明,在政府为风险中性的前提下,风险规避的社会资本的控制权比例有最低激励阈值且与其风险规避系数呈负增长关系,体现控制权在激励的环境下实现规制的作用;风险趋向的社会资本的控制权比例有最高规制阈值且与其风险趋向系数呈正增长关系,体现控制权在规制的环境下实现激励的作用;政府产出随社会资本的风险规避系数、控制权比例呈负增长,而随社会资本风险趋向系数呈正增长。最后通过数值分析,进一步论证了在不同风险偏好组合下社会资本的控制权份额对其合作行为的激励规制效应及其对政府产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企业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股权激励模式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不仅考虑到以往研究中的企业特征因素,同时也考虑了激励对象特征因素和外部实施环境因素,建立股权激励模式选择指标体系,并分析各指标间的依存关系,基于此构建了ANP网络结构模型,并选取两个代表性样本企业进行算例验证和应用,最终使得不同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股权激励模式,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数理统计与管理》2021,(1):175-190
以高管激励为中介变量,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为调节变量,以2007年-2018年期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控股股东委派董事对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委派董事对分类转移盈余管理具有显著的抑制影响,说明控股股东委派董事可以有效履行其监督职能;高管薪酬激励和高管股权激励在控股股东委派董事与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程度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机构投资者股权越大,分类转移盈余程度越低,但削弱了控股股东委派董事对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正向监督效应。本文有助于完善控股股东委派董事监督分类转移盈余行为的影响路径,对上市公司调整高管激励结构和完善投资者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制度安排,作用在于促进股东和公司管理层形成利益共同体,激励管理层最大限度地为股东和公司创造价值.通过实证研究影响公司价值的相关因素,求证股权激励确实对公司价值有正面影响,同时为上市公司的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上市公司首次披露股权激励计划的市场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次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颁布以来沪深两市首次披露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研究法计算超额收益的方式,检验了股权激励计划披露前后超额收益率的变动情况.研究发现,在股权激励计划披露后,证券市场有显著的正面反应;在股权激励计划披露前34天的短时窗内证券市场有不显著的正面反应,在披露前60天到90天的长时窗内,证券市场有负面反应.  相似文献   

10.
关于经理人激励效果的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一个激励效果衡量模型研究了企业管理中的人力资源激励管理,把激励手段分为激励效果因素和保健效果因素,指出了经理人激励管理中的关键因素并给出了基于模型分析的激励策略指导.  相似文献   

11.
国内关于顾客资产驱动因素模型的实证研究较少.将顾客资产三大驱动因素(价值资产、品牌资产和关系资产)与忠诚意向联系起来,用我国银行业688个数据进行了Logit回归建模,研究顾客资产驱动因素分别与忠诚意向之间的关系、驱动因素两两之间的关系以及顾客资产驱动因素组合对忠诚意向产生的协同效应.研究结论表明,首先,价值资产、品牌资产、关系资产均对顾客忠诚意向产生显著正影响;其次,品牌资产对关系资产和价值资产均产生显著正影响,但价值资产对关系资产的直接影响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品牌资产在价值资产和关系资产之间的中介作用;最后,同时投资价值资产和品牌资产或同时投资关系资产和品牌资产反而会使顾客忠诚意向降低.研究结论能够为银行管理者优化营销经费配置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调整成本角度出发,运用广义矩估计法重新审视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并寻找调整成本的决定因素.在不考虑调整成本的传统模型下,公司绩效对于股权激励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考虑调整成本后影响不再显著;在决定因素方面,股权激励的调整速度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管数量以及市场价格正相关,公司绩效的调整速度与沉没成本正相关而与公司定价能力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公平偏好理论的互惠公平,从创新顾客的互惠偏好程度、激励契约类型与激励效果的关系入手,构建创新顾客参与企业创新活动的激励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和分析,探讨激励契约的外部性和互惠关系对于激励效果的影响;此外,进一步分析如何联合经济激励和心理激励,降低企业获得创新顾客高努力投入的成本;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模型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当创新顾客之间出现互惠关系时,最优激励契约取决于创新顾客心理偏好与风险态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当创新顾客的风险规避程度较低时,最优激励契约为相对绩效契约;当创新顾客的风险规避程度较高时,最优激励契约为团队报酬契约。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d analyzes a model of supervised work group where subordinates decide how to exert their effort in complementary tasks while the supervisors decide incentives. Incentives may be a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and group-based ones. The optimality of incentives is analyzed when considering two different cost functions for subordinates. The two cost functions describe different individual motivations; comparing the resulting effort allocations and production optimality, we can relate them to different organizational theories. Our results provide a measure of how motivation among subordinates may affect production and incentives. Furthermore, the optimal incentives schemes are examined in terms of Adams’ equity theory.  相似文献   

15.
品牌资产在营销活动对顾客忠诚影响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如今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上,品牌资产越来越被学者与实业者所重视.同时,顾客忠诚作为企业获利的根本要素,也是关注的焦点.目前,企业开展营销活动是获取顾客忠诚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品牌资产在这一过程中所可能起到的作用的研究仍然较为缺乏.通过构建理论模型与实践调研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品牌资产的强度影响着营销活动对顾客忠诚的影响.最后在实证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6.
Computational Management Science - Volatility-based and volatility targeting approaches have become popular among equity fund managers after the introduction in 1993 of the VIX, the implied...  相似文献   

17.
基于随机前沿方法评价了战略性新兴企业的创新效率,并从公司内部治理和外部环境的创新激励视角对战略性新兴企业的创新驱动因素进行了路径分析与识别.通过对2011-2016年389家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战略性新兴企业的创新效率差异较大,而且具有随时间递减的技术进步效应.政府补贴、市场竞争、产权比率、董事薪酬、董事独立性等因素表现出创新驱动效应,高管持股表现出创新抑制效应.此外,国有产权对高管持股的创新驱动具有同向强化作用,对股票流通性的创新驱动具有反向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胡蓉  郑军 《运筹与管理》2022,31(4):197-203
运用动态合约理论与实物期权理论研究了私募基金最优激励相容合约的一般特征,考察了基金规模与申购赎回机制对缓解道德风险的作用。结论表明,私募基金最优激励相容合约由投资人的最大预期收益与管理者的最大预期回报共同决定,且购买私募基金类似于做多一种特殊期权,该期权标的资产价格由管理者后续值度量;投资人为激励管理者努力工作而付出的激励成本随基金初始规模或再申购比例递增,而最优基金规模由其边际激励成本与预期边际业绩决定;赎回成本影响投资人的最大预期收益,但对缓解道德风险不具显著作用;适当的业绩抽成可降低道德风险,且业绩抽成与私募基金初始规模或再申购比例在缓解道德风险方面存在一定的替代性。  相似文献   

19.
Managerial compensation packages do not only influence managers’ behavior, but also have an impact on competing firms. In a managerial delegation game investigating the latter aspect, it is shown that the inherent prisoner’s dilemma situation can be resolved (without changing the normally studied setup or timing). In the first stage, owners choose an incentive function for their managers, in the second stage they choose the weights assigned to that function besides profits and in the third stage managers play a Cournot game. Solving this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problem with the implicit function theorem shows that choosing an incentive from the set of “multiplicative incentives”, i.e. any generalized affin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roduct of both firms’ quantities, which includes e.g. relative profit, ensures that the Stackelberg outcome is among the set of equilibrium outcomes. Furthermore, it is the unique outcome if the rival owner opts for one of the well-known incentives like sales, revenue or market share. The general approach used allows demonstrating that with no other linear incentive a Stackelberg outcome results and that incentives like profit-to-cost ratio should be avoided. Selecting a multiplicative incentive is a dominant strategy of the ga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