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茜素兰S为电化学探针测定DNA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H 4.5的0.2 mol/L 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茜素兰S(ABS)于-0.51 V(vs.SCE)产生一个灵敏的线性扫描二阶导数极谱还原峰。当在上述溶液中加入DNA后,茜素兰S在-0.51 V处还原峰的峰电流降低并且峰电位正移,说明两者之间可以通过嵌插作用而结合。结合反应的发生使溶液中游离的茜素兰S浓度降低,相应的还原峰电流降低。实验优化了结合反应条件和电化学测定条件。在最佳条件下,峰电流的降低值同DNA的浓度在1.0~60.0 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ip″(nA)=18.13c(mg/L)-7.61(n=9,r=0.998)。方法应用于合成样品中DNA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木犀草素在0.04 mol/L B-R(pH 4.00)缓冲溶液中于 0.478 V(vs.SCE)和 0.450 V(vs.SCE)有一对氧化还原峰.当向该溶液中加入DNA分子后,通过比较电化学参数转移系数α和表观电子传递速率常数ks的变化.可知木犀草素嵌入DNA碱基对间形成了非电活性的超分子化合物从而使得峰电位正移,峰电流下降;通过二者的紫外吸收光潜对其嵌入作用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木犀草素的氧化峰电流Ipa与DNA质量浓度在2~12 mg/L的范围内基本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Ipa(10-5A)=8.68-0.322 pDNA(mg/L),相关系数r为0.989;建立了定量检测DNA的方法.并求得木犀草素和DNA嵌入作用的结合常数β=3.02×1011,结合数m=2.  相似文献   

3.
采用电化学法对自行合成的苯甲酸二聚铜配合物[Cu(R)2]与鲑鱼精DN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配合物在0.197 V和0.162 V处有一对氧化还原峰。加入双链DNA(dsDNA)后,氧化还原峰电流明显降低且式量电位正移,说明苯甲酸二聚铜配合物与DNA以嵌入方式生成一种非电活性超分子复合物,导致苯甲酸二聚铜配合物的峰电流降低,峰电流在一定范围内与鲑鱼精dsDNA质量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3.0×10-2~4.5×10-3mg/L,检出限为3.5×10-4mg/L。同时,以[Cu(R)2]作杂交指示剂,把一种新型发夹结构锁核酸探针(LNA)固定在金电极表面制备了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将该修饰电极与人工合成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片段进行杂交,用差示伏安法进行检测,该铜配合物能够较好地区分探针序列、单碱基错配序列和互补链序列。  相似文献   

4.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染料天青A(AA)与鲱鱼精DNA(dsDNA)在0.20 mol/L pH4.5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的相互作用。AA在玻碳电极上分别于-0.134 V和-0.082 V(vs.SCE)有一个还原峰和相应的氧化峰。加入dsDNA后,AA的还原峰和氧化峰电流均明显减小,但电子转移系数和电极反应标准速率常数基本不变。AA与dsDNA相互作用生成了一种非电活性的超分子复合物。求得AA与dsDNA复合物的结合比为n(AA)∶n(DNA)=3∶1,结合常数β=2.51×1015。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结果与循环伏安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
盐酸阿霉素与人端粒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上研究盐酸阿霉素(DOX)与人端粒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方法。实验发现,在p H 6.0 PBS缓冲溶液中,DOX在-0.585 V和-0.638 V处有1对氧化还原峰,氧化峰电流与DOX的浓度在0.03~0.8μmol/L和0.8~10μmol/L范围内分段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0.01μmol/L。对0.5μmol/L的DOX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3.5%。将不同浓度的人端粒DNA加入DOX,DOX的氧化峰电流明显降低,且紫外光谱有蓝移增色效应,表明二者发生了相互作用,结合比为1∶1,结合常数为1.11×103L/mol。  相似文献   

6.
喷他脒和DNA相互作用的光谱及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循环伏安法,差示脉冲伏安法,紫外光谱法研究了喷他脒和DNA的相互作用.在pH 8.5的0.1 mol/L Na2HPO4-NaH2PO4缓冲溶液中,喷他脒于电位-1.56 V处有一灵敏的还原波,向其溶液中加入DNA,喷他脒峰电位稍微负移,峰电流下降;DNA使喷他脒的紫外吸收光谱发生紫移且增色,DNA和喷他脒相互作用形成1:2非电活性缔合物,结合数为2,结合常数为3.55×10-6.  相似文献   

7.
在0.05 mol/L HAc溶液中,PAN-牛血清白蛋白/人血清白蛋白络合物在-0.58 V(vs.SCE)处产生一灵敏吸附还原峰,峰电位较之游离PAN还原峰负约0.28 V,峰电流与牛血清白蛋白、人血清白蛋白浓度在0.1~12 mg/L,0.1~11 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测限均为0.05 mg/L。运用该法测定了人血清样品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8.
采用电化学和荧光光谱法对Nd(Ⅲ)-桑色素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在pH为6.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加入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微乳液,Nd(Ⅲ)能与桑色素形成配合物并在-1.55 V(vs SCE)处产生1个灵敏的极谱波.Nd(Ⅲ)-桑色素配合物与DNA以嵌入方式生成一种非电活性超分子复合物Nd(Ⅲ)-桑色素-DNA,导致Nd(Ⅲ)-桑色素的峰电流降低,峰电流在一定范围内与DNA质量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1 ~15 mg/L,检出限为0.08 mg/L.在pH为6.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体系的荧光强度最强,最大激发波长为392 nm,最大发射波长为535 nm.配合物荧光强度在DNA存在时增强,并与DNA的质量浓度在1 ~10 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0mg/L,可用于DNA的测定 .  相似文献   

9.
在pH4.8的NaAc HAc缓冲液中,钍试剂Ⅰ与蛋白质能够相互作用形成超分子复合物,使钍试剂Ⅰ在-0.58V(SCE)处的极谱还原峰峰电流下降,在最佳条件下,峰电流的下降值同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质量浓度在1.5~25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Δip=-265.4+181.2ρBSA,相关系数r=0 998(n=7),检出限为1mg/L。可应用于血清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用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在pH3.0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变色酸2B与蛋白质反应前后的电化学变化。在酸性溶液中变色酸2B在-0.48V(us.SCE)处有一个灵敏的伏安还原峰,当在溶液中加入人血清白蛋白后能够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生物超分子复合物,使变色酸2B的伏安还原峰峰电流下降而峰电位基本保持不变。优化了结合反应条件和电化学测定条件,考察了常见干扰物质对测定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峰电流的下降值同人血清白蛋白(HSA)的浓度在2.0~25.0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ip″(nA)=50.56ρ(mg/L)-6.72,相关系数r为0.995,检出限为1.84mg/L。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人血清样品的测定,结果与经典的考马斯亮蓝G-250光度法一致,回收率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紫草素在0.2 mol/L HAc-NaAc缓冲溶液(pH4.3)中,产生灵敏的线性扫描极谱峰,峰电位EP=-0.186 V(vs.Ag/AgCl)。峰电流与紫草素浓度在5×10-7~1×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可用于紫草中紫草素含量的测定。用线性扫描和循环伏安法测试表明,该体系属具有反应物吸附性的可逆过程体系。  相似文献   

12.
采用循环伏安(CV)、线性扫描伏安(LSV)和示差脉冲伏安(DPV)等方法研究了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在壳聚糖(Chi)/石墨烯(GR)修饰的玻碳电极(GCE)上的电化学行为,8-OHdG在该修饰电极上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3.5×10-7~1.4×10-4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6.4×10-8 mol/L(S/N=3)。 将Chi/GR/GCE用于检测DNA氧化损伤,8-OHdG在修饰电极上的氧化峰电流与损伤的DNA质量浓度在10~300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损伤DNA检出限为0.026 mg/L(S/N=3)。  相似文献   

13.
由于过渡金属替代的多金属氧酸盐(polyoxometalates)的催化、磁性、电化学等性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7]). 目前世界上约有10亿人生活在缺碘地区,碘的缺乏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对食物、生物临床、环境及工业中碘含量检测很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辣根过氧化酶(HRP)在Co/NH2/ITO离子注入电极上有一对良好的氧化还原峰,峰电位分别为Epc=-0.2 V,Epa=-0.01 V(vsAg/AgCl)。该修饰电极对H2O2具有催化作用,可以用作H2O2的生物传感器,峰电流与H2O2的浓度分别在1.0×10-10~2.0×10-8mol/L和2.0×10-8~1.0×10-7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Ip(mA)=2.2986+0.06632c(nmol/L)和Ip(mA)=3.5788+7.3053E-4c(nmol/L),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2和0.9688。检出限为1.0×10-10mol/L。  相似文献   

15.
金松子  王韬  张春煦  沈含熙 《化学学报》2002,60(7):1269-1273
报道了血红蛋白(Hb)在磷脂-月桂酸修饰的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0. 8~-0.7V (vs. Ag/AgCl)电位范围内,于pH6.0的0.01mol/L的KH_2PO_4- Na_2HPO_4底液中,血红蛋白产生不可逆的还原电流峰。还原峰电流与血红蛋白浓 度在1.25 * 10~(-8)~4.31 * 10~(-7) 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该电极可作 为检测血红蛋白的新型的高灵敏度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相似文献   

16.
芦飞  潘景浩  王英特  郭玉晶 《电化学》2005,11(1):105-109
建立并研究了酸性深蓝 5R(AC5R)的极谱分析法.结果表明,在pH=7. 0的Na2HPO4 KH2PO4底液中,AC5R产生一峰形好、稳定、灵敏的还原峰,其峰电位EP约 -0. 60V(vs.SCE),峰电流及二阶导数极谱峰高随AC5R浓度变化的线性范围在 3. 0×10-8 ~6. 0×10-5 mol/L(r=0. 992 6 ~0. 999 1 ),检测限为 6. 0×10-9mol/L.RSD为 1. 16% (n=10),标准回收率在 95. 85% ~103. 3%之间,可望用于AC5R的定量分析.此外,还应用极谱伏安法研究了各种环糊精对AC5R电化学行为的影响和超分子体系;利用电流法测定了AC5R与α CD、β CD、γ CD、DM β CD、TM β CD、HP γ CD的包结常数和包结比,比较AC5R与不同类型环糊精的包结能力,并初步研究影响包结能力大小的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17.
采用4%的乙酸浸泡陶瓷样品24 h,应用同位镀汞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测定了陶瓷样品中微量重金属铅、镉的溶出量。以0.1 mol/L的硝酸溶液做底液,0.1 mol/L的KCl溶液做支持电解质,2 g/L的Hg2+溶液做镀汞液,测得铅的溶出峰电位为-0.5 V(vsSCE),镉的溶出峰电位为-0.7 V(vsSCE),两者含量在5×10-4~1 mg/L和5×10-4~0.5 mg/L范围内峰电流和其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2×10-4和4.3×10-3mg/L。  相似文献   

18.
水杨酸在改性钠基蒙脱土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钠基蒙脱土进行改性,并用红外光谱、X衍射对CTAB-NaMMT进行表征,制备了改性钠基蒙脱土修饰电极(CTAB-NaMMT-CMC/GCE),研究了水杨酸在该修饰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结果表明,在pH 0.8的H_2SO_4-Na_2SO_4电解质溶液中,SA在1.19 V出现一明显的氧化峰,在40 ~400 mV/s范围内,其氧化峰电流与扫描速率的平方根(v~(1/2))呈良好线性关系,表明电极过程为受扩散控制不可逆过程.测得SA在该修饰电极上的反应电子数、质子数、传递系数及扩散系数分别为2、2、0.389、1.275×10~(-6) cm~2/s.方波溶出伏安法的氧化峰电流(I_(pa))与SA浓度在8.0×10~(-7) ~1.25×10~(-4)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检出限为2.27×10~(-7) mol/L,加标回收率为96% ~101%.  相似文献   

19.
美洛昔康的单扫示波极谱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鹤  高红艳  曾泳淮 《分析化学》2000,28(12):1501-1503
在HAc-NaAc(pH4.76)底液中,用单扫示波极谱法可以得到一个灵敏的美洛昔康二阶导数还原峰,其峰电位Enp=-1.28V(vs.SCE)。峰电流与美洛昔康 度在9.0*10^-8-6.0*10^-6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94)检出限为3.0*10^-8mol/L。该法应用于片剂中美洛昔康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三辛胺(TOA)修饰碳糊电极(TOA/CPE)测定了Cr(Ⅵ)含量,并考察了最佳的实验条件。当富集时间为10 min,富集介质为0.15 mol/L H2SO4时,TOA/CPE能够有效地富集Cr(Ⅵ)。以溶出伏安法测定Cr(Ⅵ),在-0.45 V(vs.SCE)处有灵敏的还原峰,峰电流与Cr(Ⅵ)浓度在5.0×10-7~1.0×10-3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干扰试验显示TOA/CPE对Cr(Ⅵ)具有高选择性,能够在Cr(Ⅲ)浓度是Cr(Ⅵ)600倍时准确测定Cr(Ⅵ),检出限达3.4×10-9mol/L(S/N=3)。TOA/CPE测定了实际样品电子引脚中的Cr(Ⅵ),实验结果与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