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从包括对力、四极对力及四极力的核子-核子有效相互作用出发,按照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IBM)的Dyson表示,对于(满壳)50(d5/2g7/2s1/2d3/2h11/212中子组态的集体能谱进行了微观计算.我们在有效作用强度较广的取值范围内确定IBM玻色子及IBM哈密顿量的微观结构,并把这样得出的IBM哈密顿量对角化,分析了各有效作用项对能谱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当选择的有效作用强度下计算的振动谱与Cd110的实验结果符合较好.而且,通过调节有效相互作用中各强度参量,能够体现从振动谱到转动谱的过渡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引进了sd玻色子的6维无迹算符. 按照类似于文献[1,2]中的方法, 首先用这些算符构成SU6 SO6 SO5 SO3波函数, 然后求出用通常的s+d+算符表达的明显公式.  相似文献   

3.
最近对于偶偶核 68,70,72Ge,70,72,74Se,74,76,78,80Kr 以及65Ga,74Br 能级的研究,发现了大量不同的集体带结构.其中包括建立在近球形基态以及有较大变形(可能包括三轴形变)的激发态之上的带,建立在同样的(g9/2)2轨道上的中子对和质子对的转动排列(RAL)带,具有奇自旋和偶自旋的 RAL 负宇称带以及偶偶核中ΔI=1的γ型振动带.直到1974年,一篇关于 Ge 和 Se 偶偶同位素的综述指出高于4+态的能级(例如见文献[1]的图1和2),还知道得很少.除了在70,72Ge 核中有异常低的0+激发态(最初是于1948年在范德毕尔特大学在72Ge 中发现的)之外,对于这些核,理论上起先只限于按一些振动模型来处理.但是最近以来,关于这个区域的核涌现了大量的信息,表明它们具有许多引人注目的崭新的特征.对于0+激发态也获得了更为深入的认识.特别令人惊讶的是在重离子反应在束γ射线谱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了多重、独立、高集体性的带结构.本文将要介绍我们在关于68,70,72Ge[3-6],70,72,74Se[7-13]74,76,78,80Kr[14-18]诸核的研究中发现大量的集体带结构(例如在我们关于68Ge,74Se 和76Kr 能级的研究中发现至少有七种不同的带,见图1—3)的证据和理论解释.这种多重结构包括:1)建立在近球形态上的基态带和以0+′态为带头的大形变态上的激发带的共存;2)以8+态为带头,被解释为建立在中子和(或者)质子的(g9/2)2准粒子组态上的 RAL 带和基态带的同时存在;3)中子和质子的 RAL 奇宇称带,来自于一个 g9/2准粒子一个 P1/2,P3/2或者 f5/2准粒子与核实的耦合;4)△I=1偶宇称带,它可很好地被认为是γ振动带;以及5)目前还不清楚其性质的其它带.  相似文献   

4.
在氘核能量为0.5-2.5MeV能区,测量了C12(d,d)C12,C12(d,p0)C8.3.13,C12(d,p1)C13t13,C12(d,p2)C2nd13和C12(d,p3)C3rd13反应在几个角度上的激发函数,及在一些能量点上的角分布。围绕Ed=1.73MeV附近,在角分布和激发函数中出现有规律变化趋势,讨论了不同反应机制之间相干,并探讨了孤立“门态”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三个SO(14)规范群大统一模型。它们能容纳四代通常的费米子。模型A预言了第一代和第二代费米子具有V-A型荷电弱流,而第三代和第四代费米子具有y+A型荷电弱流。在模型B中,我们得到和实验接近的Weinberg值:sin2θw=0.225荷电中间玻色子和中性中间玻色子的质量都将比Weinberg-Salam模型中的大1.7倍。模型B预言了另一个质量为100GeV数量级的中性中间玻色子,它与第一、二代费米子的耦合类似于重光子的耦合。模型B的τ—νr耦合和模型C的四代轻费米子的荷电弱流都是V—A型。本文中所有的模型都能容纳质量关系:mα·mμ~md·mτ,mμ~3ms,mr~mb,并给出第一Cabibbo角sinθ1=((md)/(ms))1/2。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光锥代数的基础上,用层子模型中核子的波函数和计算方法,由vW2P的实验曲线定出参数,并计算了 vG1、v2G2的值,得到了具有一定自旋取向的价层子的分布函数 h(?)(x).其中波函数中的时空函数取类谐振子的形式.文中对具有 SU(6)对称和不具有 SU(6)对称的两种旋量结构进行了讨论.计算得到的 A1P×vW2P 的理论值与实验相符合,对 SU(6)对称情况得到6 integral from 0 to 1{vG1P-vG1n}dx=-1.16,实验支持 SU(6)对称的波函数.  相似文献   

7.
 以Fe-30wt%Ni合金片为母合金,用蒸发冷凝法制备了三种粗细不同的纳米微粒。经透射电镜和X光衍射物相分析,微粒成分与母合金一致。5T、5H和3K粉的平均粒度分别为13.6、27和40 mm。在室温和43~28个不同的流体静压力(0.000 1~2.205 GPa)下测量了它们的磁化曲线、磁导率曲线和起始磁化曲线。结果表明:(1)在H=(20-132)(1000/4π)A/m范围内Fe-30Ni合金三种纳米粉均具有恒磁导率。(2)三种纳米粉恒磁导率随静水压的变化规律如下:μr=3.83+0.253p-0.022 1p2-0.007 22p3(5T粉);μr=3.93+1.20p-1.97p2+1.52p3-0.510p4+0.059 9p5(5H粉);μr=5.96-0.276p+0.107p2-0.045 9p3(3K粉)。前两者随压力增加而升高。后者随压力增加而下降。(3)γ-α马氏体相变明显存在于5T、5H粉中,而3K粉中未见到。(4)Fe-30Ni合金片的μi从200kHz至2 MHz已下降一个数量级,而其纳米粉μi的频率范围高于300 MHz,增大两个数量级以上。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s.d.gIBM的SU(14)和SU(5)两种极限。表明1+等及其转动带的出现是s.d.gIBM的特点。是d.g玻色子相互作用的结果。对200Hg的核谱作了计算,符合实验较好。讨论表明,这种g玻色子的激发可能在振动区的某些核中出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建议轻子电磁自能通过((δm)/m)=(1/(2π))n-b 与量子数 n 联系起来,其中 b 为待定常数.并建议动量截断值 M 与引力常数 k 和精细结构常数α的联系为 M=(?).得到了带电轻子质量公式(?).利用 e-和μ-质量的实验值和α值作输入,给出计算值 k=(6.67231±0.00026)×10-8 cm3g-lsec-2和mτ=(1782.306±0.078)MeV,与观察值 k=(6.6720±0.0041)×10-8cm3 g-1sec-2和 mτ=(1782-4+3)MeV 很好符合.公式预言第四个带电轻子质量应为 m=(11725.47±0.51)MeV 可以在最近的实验中检验。本文还对所建议的质量公式和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本工作测量了23Na(p,α020Neg.s.反应在 Ep=1—2.5MeV 能量范围内和θL=30°,150°时的激发函数,还测量了23Na(p,α120Nelst,反应在上述能量范围内和θL=30°时的激发函数.对2.171 MeV 共振,在12个角度上测量了(p,α0)的激发函数,并由激发函数求得了多个角分布,另外在一个固定能量上(150°激发函数的共振峰上)测量了(p,α0)反应的角分布.对2.117 MeV 共振,在二个固定能量上(150°激发函数的共振峰上和其高能端的半高点处)测量了(p,α0)反应的角分布.对2.075 MeV 共振,在16个角度上测量了(p,α0)反应的激发函数,并由激发函数求得了角分布.这三个共振的角分布不是90°对称的,并且共振峰的峰位与角度有关.用复合核理论对它们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由于中微子实验可能产生了中性和带电重轻子,我们讨论了每“行”有四个元素,如 ve,e-,E0,E- vμ-,M0,M- vτ-,T0,T- ……的轻子模型.非对角中性流看来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在文章提出的SU(2)×U(1)模型中,μ→eγ,仍可用Bjorken-Lane-Weinberg机制压低,重轻子的产生截面基本上与实验符合.最后我们讨论了一些SU(3)×U(1)及具有更高对称性的模型.  相似文献   

12.
 用蒸发冷凝法制备了Fe-50wt%Ni和Fe-84wt%Ni坡莫合金的纳米微粉。经透射电镜X光能谱微区成分分析证实:微粉的成分与原材料的一致;微粉的平均粒径分别为16 nm(Fe-50Ni)和19 nm(Fe-84Ni)。在室温和36个不同的流体静压力(0.000 1~2.205 GPa)下原位测量了它们的磁化和起始磁化曲线。结果表明:(1)Fe-50wt%Ni和Fe-84wt%Ni合金纳米微粉均具有恒导滋特性;(2)这两种纳米粉的起始磁导率随静水压的变化分别为μi=8.16+18.2p-24.7p2+18.1p3-6.55p4+0.908p5(Fe-50Ni合金)和μi=5.38-0.169p+0.232p2-0.0786p3(Fe-84Ni合金);(3)纳米粉的起始磁导率μi在频率高于10 MHz才降低,而Fe-50Ni合金片的μi在频率高于1 MHz,Fe-84Ni高于100 kHz时就开始下降,故纳米压粉磁芯可应用的频率范围可以比相应组分合金片的大1~2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3.
 在室温下测量了GdoBr:Eu的常压和高压荧光谱,光谱范围在13 000~21 500 cm-1之间,压力至12 GPa。由光谱数据得到了Eu3+晶场能级随压力的变化曲线。7F0~5能级随压力的变化规律比较复杂,而5D0~2各能均随压力的升高几乎线性地降低。在基态谱项7F的49个状态上进行了晶场拟合计算,所得常压下的5个非零晶场参数分别为:B02=-1 124.0 cm-1,B04=-969.6 cm-1,B44=827.9 cm-1,B06=889.6 cm-1,B46=377.0 cm-1。高压下的计算结果表明,B04、B06这两个晶场参数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大,B46随压力的增加而减小,而B02、B44随压力的变化有些起伏。晶场强度在8 GPa以下随压力增加而减小,其后开始变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先用 Green 函数方法证明非相对论量子力学中的 Levinson 定理有如下形式:nl=1/π[δl(0)—δl(∞)]—((—1)l)/2 sin2δl(0),然后导出了它在 Dirac 方程中的推广形式为:nk+—nk-=1/π[δk(m)—δk(∞)+δk(—∞)—δk(—m)]—(k/(|k|))((—1)x/2)[sin2δk(m)+sin2δk(—m)].对于 Klein-Gordon 方程,则可以有两种形式:nl+±nl-=1/π{δl(m)—δl(∞)±[δl(—m)—δl(—∞)]}—((—1)l/2)[sin2δl(m)±sin2δl(—m)].文中对此定理的含义、应用范围及有关问题作了讨论,并就方势阱的 s 态问题,检验了这些公式。  相似文献   

15.
将4维 Minkowski 时空推广到5维时空,并将“基本”粒子静质量和时空自由度 x5相联系,m=—i((?)/(?)x5),我们讨论了5维非线性变换共形群 C(M5).对于C(M5)交换,保持有 dx12+dx22+dx32-dx02+dx52=0不变.C(M5)群和线性变换群 SO(5,2)同构.在此基础上我们分析了费米子数的时空性质,并给出了自旋为半整数(整数)的粒子费米子数为奇数(偶数)的这一实验规律.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52Cf的自发裂变产生的瞬发γ谱的分析, 对丰中子核98Sr的集体转动带进行了研究. 扩展了建立在1838keV能级上的K=3的转动带. 新发现了一个建立在2535keV能级上的K=6的转动带. 通过分析, 这两个带的带头组态都是ν9/2[404]⊙ν3/2[411], 分别满足关系Ω= |Ω1-Ω2|和Ω= |Ω12|. 用延迟符合方法测量, 我们得到K=3和K=6的两个带的半衰期分别是13±3ns和4.5±1.0ns.  相似文献   

17.
使用正硅酸乙酯、硼酸和硝酸铝为前驱体,硝酸铕为掺杂剂,以溶胶-凝胶法制备了Eu单掺和Eu、B共掺的SiO2干凝胶,并成功地在钠钙玻璃上制备了光洁度很好的掺杂SiO2多层薄膜.利用荧光光谱、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研究了B离子、退火温度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荧光光谱显示发光体能产生很强的红色发光,经500℃以上退火处理,产生6条谱带,分别归属于Eu3+5D07FJ(J=0, 1, 2, 3, 4)的电子跃迁, 5D07F1的跃迁分裂为两个峰.实验结果表明,B离子的加入,由于在材料中形成了Si-O-B键,使Eu3+的配位环境的对称性降低,加强了Eu3+的红光发射.退火处理改变了材料的网络结构,降低了水和羟基的含量有助于提高发光强度,但退火温度太高(850℃),发生了荧光猝灭效应,源于稀土离子发生位置迁移形成的团簇.XRD测试结果显示材料是非晶态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复合粒子量子场论的微扰展开式和相对论性的(π&;#177;μ?)、(K&;#177;μ?)的B.S.波函数,计算了在原子核屏蔽库仑场中高能(π&;#177;μ?)、(K&;#177;μ?)原子的裂解能谱和截面。在极端相对论近似下,对大多数原子核,它们的裂解截面分别约为10-18cm2和10-17cm2。利用同样的波函数,还计算了(π&;#177;μ?)→π0+vμ(vμ),(K&;#177;μ?)→K0+vμ(vμ),以及(π&;#177;μ?)→μ+-+vμ(vμ),(K&;#177;μ?)→μ+-+vμ(vμ)的衰变几率。  相似文献   

19.
在海拔3220米的实验室里,用磁谱仪动量予选装置和多板云室,对落在0.23m2面积上的单根荷电强子进行了观测.考虑到各种可能的修正以后,得出在10—20 GeV/c之间,荷电强子的负正比为:N-/N+=0.53±0.05.当认为N+只包含有P和π+,N-是π-,而且Nπ+/Nπ-=1时,推算出Nπ-/Np=0.9±0.1.若π-积分谱的形式为j(>p)=Kp-r,估算出在5—20 GeV/c的动量范围,r(?)2.3.本文也对荷电强子的积分流强作了粗略的估计,其结果是:jp+π(>12 GeV/c)=(7.4±0.7)×10-5cm-2·st-1·s-1.  相似文献   

20.
凝聚炸药中超压爆轰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飞片碰撞技术,在TNT/RDX(40/60)炸药中获得了2.5倍于正常爆轰的最大超压值,得到了超压爆轰下爆轰产物物态方程p=Aρk+A1(p-pJ)(p-爆压,单位GPa,ρ-密度,单位kg/m3,A=ρJkJ,pJ=27.06 GPa,ρJ=2.3×103 kg/m3,k=2.77,A1=2.7×10-3 GPa-1,下表J代表正常爆轰状态)。该方程还可以较好地描述超压爆轰产物的二次冲击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