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Al对Ti1-xAlxN涂层高温氧化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不同Al含量的Ti Al热压粉末冶金烧结靶 ,通过多弧离子镀方法制备了Ti1 xAlxN涂层 .用AES等手段研究了涂层的抗高温氧化特性 ,着重研究了不同Al含量涂层的高温氧化动力学 .研究表明 ,一定量Al元素的加入提高了涂层的抗高温氧化温度 ,Ti0 .7Al0 .3 N涂层的抗高温氧化能力最好 ,其最高温度达 80 0℃以上 ;随着涂层中Al含量的不同 ,各涂层的抗高温氧化性能从优到劣依次为 :Ti0 .7Al0 .3 N >Ti0 .5Al0 .5N >Ti0 .93 Al0 .0 7N >TiN .  相似文献   

2.
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以N2为氮源,C2H2为碳源,Ti为靶源,在单晶硅和硬质合金衬底上沉积Ti CN硬质涂层,系统地研究制备工艺对Ti CN涂层的结构、形貌、硬度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量了涂层的形貌和晶体结构;用HX-1000显微硬度计和HH-3000划痕仪测量了涂层的硬度和结合强度.研究结果表明:Ti CN和Ti N涂层同为单相的Na Cl型面心立方结构;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Ti CN涂层的最高硬度为38.5 GPa,远高于Ti N涂层的27.9 GPa硬度;Ti CN涂层与硬质合金的膜基结合力超过70 N.  相似文献   

3.
通过激光熔覆制备不同激光能量密度下的CoCrFeNiMo高熵合金涂层,研究了不同激光能量密度对涂层微观组织、显微硬度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有CoCrFeNiMo高熵合金涂层的相都由FCC和σ相组成,具为典型枝晶组织,枝晶区和枝晶间区组成分别是FCC相和σ相.随着激光能量密度的升高,涂层显微硬度先升高后下降,和耐磨性成正相关.当激光能量密度为66.7 J·mm-2时,涂层显微硬度达到419.8 HV的最高值,耐磨性最好,其原因是较高硬度提高了涂层抗变形能力,有效抵抗了摩擦副对涂层的磨损.由此可见,高熵合金涂层磨损机制由磨粒磨损、黏着磨损和氧化磨损共同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氟碳树脂涂层在金属基体上的疏水性和耐磨、防腐性能,采用简单共混方法制备了环氧树脂(EP)改性氟碳树脂(FEVE)复合涂层EP/FEVE.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确定复合涂层的组成和结构,并基于干摩擦和模拟海水(3.5%NaCl溶液)摩擦测试与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研究了复合涂层的耐磨、防腐性能及机...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的基底温度下,采用直流磁控反应溅射法在硅基底上制备了氮化钛(TiNx)薄膜,研究了基底温度对薄膜结晶取向、表面形貌和导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基底温度较低时,薄膜主要成分为四方相的Ti2N,具有(110)择优取向,当基底温度升高到360℃时薄膜中开始出现立方相的TiN.TiNx薄膜致密均匀,粗糙度小.随着基底温度的升高薄膜的电阻率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有机硅树脂中添加不同粒径(2μm、300 nm、20 nm/300 nm和20 nm)的SiO2,制备了具有不同表面结构的有机硅-SiO2复合涂层,并设计进行了涂层的凝露实验和闪络实验,系统地研究了涂层表面结构对其凝露和闪络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添加SiO2粒径的减小,复合涂层表面粗糙度明显增加,静态接触角θ逐渐增大,20 nm SiO2复合涂层(θ=152°)表现出超疏水特性。凝露实验表明,20 nm SiO2复合涂层表面的液滴出现时间延长至1 min,凝露30 min时涂层表面99%的液滴尺寸小于150μm,防凝露效果良好。闪络实验表明,随着添加SiO2粒径的减小,复合涂层表面闪络电压增大;20 nm SiO2复合涂层的闪络电压增加至15.4 kV,是有机硅树脂涂层的2倍,表现出优异的防闪络特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恒电位法在铝阴极上原位电化学聚合丙烯酸(AA)形成聚合涂层,研究了电聚合电位、支持电解质及单体浓度等对成膜的影响,考察了电流密度随电聚合时间的变化趋势.实验结果表明,当电聚合电位为8.0V时,一定浓度的丙烯酸溶液中添加0.05mol·L-1AlCl3支持电解质,电聚合30min即可得到3~5μm厚致密涂层.室温下,含15μm厚致密涂层的铝样在30g·L-1NaCl溶液中浸泡近一个月时间,涂层才破裂脱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确证了膜层的形貌结构,讨论了Al-AA阴极电化学聚合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两种类型的剪切断裂韧性及其裂纹扩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紧凑剪切断裂试验和有限元方法数值模拟对TC4(Ti6Al4V)钛合金及PMMA有机玻璃II型断裂行为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存在两种不同的断裂模式,(a)裂纹起裂方向以相对于原裂纹面70-83度扩展为特征的断裂形态,简称拉伸型扩展。(b)型纹开裂方向以几乎沿原裂纹面方向扩展为特征的韧性剪切断裂形态,简称箭切型扩展,文中着重就后一种开裂方式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采用快速液相烧结法制备出多铁BiFeO_3(BFO),Bi_1-xBa_xFe_(0.950)Ti_(0.050)O_3(x=0.100,0.150,0.200,0.300,0.350) 和Bi_(0.800)Ba_(0.200)Fe_(1-y)Ti_yO_3(y=0.025,0.050,0.075,0.100)陶瓷.研究了不同Ba,Ti掺杂含量对BFO陶瓷微观结构、表面形貌、介电性能以及磁性的影响.XRD测试表明制得的陶瓷样品为菱形钙钛矿结构,属于R3c空间群,Ba,Ti掺杂含量较高时会引起结构发生畸变.陶瓷的漏电流密度随Ba掺杂含量的升高而增大,却随Ti掺杂含量的升高而减小.磁性测试表明,Ba,Ti双位共掺杂BFO陶瓷具有饱和的磁滞回线,其剩余磁化强度随Ba掺杂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随Ti掺杂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在x=0.350时陶瓷样品的最大剩余磁化强度达到0.29emu/g.  相似文献   

10.
对成份为Cu-11.9Al-5Ni-1.6Mn-1Ti(质量百分比)的CANTiM形状记忆合金固溶后水淬及水淬后再经不同温度2h时效处理的试样的精细结构进行了电镜观察。其结果表明:淬火态试样中马氏体为M18R_1型。马氏体基体中分布有尺寸较大的X_L相和尺寸较小、与基体半共格的X_5相。X_L相中还弥散地分布着另一种尺寸约为20nm左右的析出相。在随后的时效过程中,以上的各X相依然存在,而马氏体则经历了从M18R_1→N18R_1→无序N9R的无序化过程。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残余母相增多,有序畴的尺寸增大。在经623K,2h时效处理的试样中还观察到有贝氏体析出。  相似文献   

11.
以 H2 Ti O3为原料 ,经过 Ti O(NO3) 2 水解的放大实验 ,制备了金红石型 Ti O2 纳米粒子 ,通过 X射线衍射 (XRD)、透射电镜 (TEM)和比表面吸附 (BET) ,对纳米粒子的结构、形貌、粒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 .结果表明 ,粒子的平均粒径在 11nm左右 ,晶型为金红石型 ,粒子分布较松散 ,部分颗粒呈纤维状排列 .  相似文献   

12.
冲击载荷下剪切断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Hopkinson压杆技术对单边平行双裂纹试样倒向加载,在较大的加载率范围,对Ti6Al4V钛合金和40CrNiMoA两种材料的动态剪切断裂行为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存在两类韧性剪切断裂模式,即常规的韧性剪切型断裂和绝热剪切断裂.常规剪切型断裂模式的断裂韧性KⅡd随加载率的提高而增大,而绝热剪切型的断裂韧性KⅡd则随加载率的提高而减小,并且,当加载率增大至某一临界值时,常规的韧性剪切断裂模式将转变为绝热剪切断裂破坏模式.  相似文献   

13.
钨合金和钛合金绝热剪切破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钨合金和钛合金的绝热剪切变形和破坏研究方面的工作.对截头圆锥形和预扭斜切圆柱形钨合金试件进行了分离式Hopkinson压杆试验,通过微观观察和数值模拟分析了试件中剪切失稳和绝热剪切带形成的机理,发现钨合金的细观结构和试件的应力状态对绝热剪切带形成的敏感性和位置有重要影响.通过钛合金板的冲塞实验研究了绝热剪切和动态破坏的联系,发现由于沿剪切带的孔洞形核和合并过程而出现断裂,最后导致冲塞,所有这些情况下,绝热剪切带在裂纹形成和扩展中起支配作用,正是绝热剪切带造成了试件的动态断裂.  相似文献   

14.
Fe(acac)3-Al(i-Bu)3催化甲基丙烯酸丁酯聚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Fe(acac)3-Al(i-Bu)3催化体系催化甲基丙烯酸丁酯(BMA)的聚合反应,考察了温度,时间,催化剂浓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动力学研究表明,BMA的聚合速率与单浓度呈一级关系,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31.9kJ/mol.  相似文献   

15.
采用金属与金属氧化物复合靶的射频溅射法,在S_1,Au,Pt和Ti基片上沉积制备Bi_4Ti_3O_(12)(BTO)铁电薄膜,对不同基片沉积的BTO薄膜,以及不同退火温度下的薄膜的相结构、成分及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BTO薄膜的结构与退火温度和沉积基片有关,不同基片上钙钛矿结构形成的温度按T_t相似文献   

16.
采用合金电沉积和复合镀技术,将NiMo合金和稀土储氢合金的微粒修饰到镍基表面作析氢反应的催化层.介绍了电极的表面形貌及电极性能的测试结果.结果表明,电极的催化活性和催化层抗氧化能力高于NiMo电极,说明吸附氢起到了保持电极催化活性的作用.所以,在催化层中引入稀土储氢组分,不仅提高了电极对析氢反应的催化活性,更重要的是显著增强了催化层的抗氧能力,延长了电极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7.
珠江口沉积物主元素的组成分布特征及其地化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99年夏季采集的沉积物样品,采用X射线荧光法对珠江口沉积物中10种主元素质量分数进行了分析,与长江口和黄河口相比,珠江口沉积物Al、Fe等元素质量分数高,Ca、P等元素质量分数低,反映了“气候控制效应”、区域地质背景和河口类型对沉积物主元素质量分数的影响。Al、Fe、Ti、P、Mn和K等主要在伶仃洋西部和最大混浊带附近富集,Si的分布趋势与Al、Fe、Ti等基本相反,Ca、Sr、Na和Mg等在口外近海质量分数高,物质来源的差异、水动力环境的不同是造成主元素平面分布方式的主要原因,与重金属相比,大部分主元素在珠江口的垂直分布形式较简单,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均显示出Si、Al、Fe、Ti、P、Mn、K的陆源特征和Na、Mg、Ca、Sr的海源特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站位可分为4类,这种元素地球化学分区反映了珠江口不同区域沉积环境和主元素分布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采用常压MOCVD法,以二乙基锌和去离子水为源,在不同厚度的ZnO缓冲层上生长了一组ZnO薄膜.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XRD)、干涉显微镜和光致发光谱(PL)对样品的结晶性能、表面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缓冲层的引入,ZnO外延膜的质量得到很大提高,缓冲层的厚度对外延ZnO薄膜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当缓冲层厚度为60 nm时,ZnO薄膜的结晶性能最好,表现出高度的择优取向,(002)面的ω摇摆曲线半峰全宽仅为1.72°,其表面平整,表现出二维生长的趋势,室温光致发光谱中只有与自由激子复合有关的近紫外发光峰,几乎观察不到与缺陷有关的深能级发光.  相似文献   

19.
用自行组装的直流辉光放电原子发射光谱(dc G D A E S)仪器对分析铜合金的某些基本特性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光源放电室结构、放电气体压力、放电电压等操作参数以及试样尺寸大小对放电性能及元素谱线强度的影响,并进行了优化 考察了在不同放电气压条件下样品的溅射率和优化条件下辉光放电的稳定性最后,分析了铜合金标准样品中的 Al和 Mn,结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20.
果胶甲基酯酶PME参与调控大麦根尖铝毒敏感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大麦耐铝品种和敏感品种来分析根尖果胶甲基酯酶(PME)在大麦铝毒敏感性中的调控作用.通过对耐铝性差异极其显著的2个大麦明品种2000-2与沪麦16经铝处理后的Morin荧光检测,观察到2000-2根尖荧光明显比沪麦16强,铝试剂比色法测定结果进一步表明,敏感品种根尖细胞壁上铝积累量比耐铝品种高,达到极显著差异(p〈0.05或0.01).对根尖PME活性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铝处理4 h的2000-2根尖PME活性显著上升,但处理24 h后PME活性又显著下降;而沪麦16的PME活性与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这些结果表明细胞壁上铝积累与PME活性变化有密切的相关性,证实PME活性参与调控大麦铝毒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