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鱼、贝类等水产品中全氟化合物分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HPLC-MS/MS)方法测定了鱼和贝类常见水产品样品中的9种全氟化合物。鱼和贝类样品前处理采用碱消解后固相萃取的方法,并选取WAX(Oasis,Waters)作为固相萃取柱,洗提液经N2浓缩定容后用HPLC-MS/MS检测。方法对标准的回收率为97.6%~120.8%,并且对实际样品也得到了很好的回收效果;除贝类样品中PFDoDA和PFTA回收率较低外,对鱼肉和贝类样品的加标回收实验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目标物的分离采用Acclaim 120 C18反相柱(150 mm×4.6 mm,5μm),以CH3OH和50 mmol/L NH4Ac为淋洗液进行二元梯度淋洗,10 min内即可完成对全氟己烷磺酸(PFHxS)、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7种全氟羧酸(C7~C12,C14)的分析,方法对样品中9种分析物的检出限可达到0.16~2.0 ng/g(10μL进样)。  相似文献   

2.
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分析测定土壤中13种挥发性芳香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固相微萃取(SPME)-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土壤中13种挥发性芳香烃的方法.用SPME萃取土壤中的挥发性芳香烃,利用安捷伦5977A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离检测,选用土壤基质修改液提高了目标化合物的回收率.13种芳香烃组分在5.0、10、20、40、50μg/kg土壤中质量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大于0.995,方法检测限小于1.0μg/kg,完全满足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3.
杨锦  汪磊  陈晨  张姣  孙红文 《色谱》2010,28(5):503-506
建立了采用混合无机酸消解-固相萃取(SPE)-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HPLC-ESI-MS/MS)分析贝类壳体中的3种全氟磺酸化合物的方法。将贝壳粉经硝酸/盐酸混合酸消解,用氢氧化钠调节消解液的pH值至6后采用Oasis WAX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然后采用内标法通过HPLC-ESI-MS/MS在分时段选择反应监测模式下分析上述全氟磺酸化合物。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贝壳中全氟丁烷磺酸、全氟己烷磺酸和全氟辛烷磺酸的检出限(LOD)分别为0.28, 0.42和0.43 ng/g,加标回收率为94.88%~96.24%。采用此方法对渤海湾两种双壳贝类壳体进行的采样分析也表明,贝壳中3种目标污染物的含量范围为<LOD~0.70 ng/g,比其在贝类软组织中的含量低约1个数量级。实验结果表明混合酸消解-SPE提取是检测贝类壳体中此类污染物的有效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分散固相萃取和分散液液微萃取联用的方法,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快速检测西瓜中氟唑菌酰羟胺残留的分析方法。使用乙腈和水混合溶液作为萃取溶剂,经N-丙基-乙二胺硅烷(PSA)固相萃取吸附剂净化提取液,分散液液微萃取将目标物富集到1,1,2,2-四氯乙烷溶剂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考察了萃取溶剂的种类与体积、分散剂体积及盐浓度等因素对分散液液微萃取萃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析物的质量浓度在0.01~5 mg/L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 9,定量下限(S/N=10)为0.01 mg/kg。加标水平为0.01、0.1、1 mg/kg时,平均回收率为89.2%~94.5%,相对标准偏差(n=5)为3.0%~8.7%。该方法简单、高效、灵敏度高,适用于西瓜中氟唑菌酰羟胺的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5.
应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MS/MS)联用技术,建立了水中20种菊酯类农药多残留的分析方法。通过对固相萃取柱、淋洗液、流动相等条件的优化,确定以Oasis HLB为固相萃取柱、正己烷-丙酮(9∶1,V/V)为淋洗液、0.1%乙酸水溶液-乙腈(7∶3,V/V)为流动相做水样预处理。在最优实验条件下,目标物的回收率为73.4%~124.5%,相对标准偏差(RSD)在5.7%~9.1%之间,线性范围均在1~2 000μg/L,各目标物标准品在UPLC-MS/MS系统中有效的线性相关(R2)为0.999以上。该方法具有检测限低、回收率高等优点,经实际样品测试,可适用于水中20种菊酯类农药多残留的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血液中双甲脒、杀虫脒及其代谢产物的分析方法。优化了样品前处理方法及气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分析条件,样品经固相支撑液液萃取柱(SLE)净化,乙腈-二氯甲烷(体积比1∶1)洗脱后,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检测。结果表明,2,4-二甲基苯胺、4-氯邻甲苯胺和双甲脒在1.0~1 000 ng/m L范围内,其余目标物在2.0~1 000 n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定量下限为1.0~2.0 ng/m L,加标回收率为88.6%~113%。该方法简便、快捷、样品用量小,结果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适用于血液中6种目标物的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7.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技术建立了酒中15种邻苯二甲酸酯的快速检测方法。酒样经氯化钠盐析及液液萃取后氮吹至干,用流动相定容后测定。目标物经Agilent SB C18柱分离,以乙腈和15 mmol/L乙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选择离子扫描模式(MRM)进行检测。15种邻苯二甲酸酯CCα为0.8~3.4μg/L,CCβ为1.2~5.1μg/L,各目标物3个水平的日内重现性在82.6%~109.2%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2%~14%,日间重现性在82.0%~109.6%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6%~12%,方法可用于各类酒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日常监测。  相似文献   

8.
徐娟  王岚  黄华军  陈捷  陈文锐  相大鹏 《色谱》2015,33(3):242-249
建立了适用于植物油中104种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通过液液萃取(LLE)提取目标化合物,再借助离心、冷冻和分散固相萃取(D-SPE)净化手段,依托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以回收率和共提取物为衡量指标,着重优化了6种提取方式、不同冷冻时间及PSA(primary secondary amine)、GCB(graphite carbon black)和C18这3种不同固相萃取填料不同组合的效果。在0.01、0.02和0.05 mg/kg水平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55%~121%, RSD为0.47%~19.2%, 80%的目标物的定量限可达到1 μg/kg,低于我国相关标准限量,能够满足多种农药残留同时分析的要求。该方法步骤简便、可靠、稳定,可应用于进口植物油中多种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与确证的日常检测工作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林强  杨超  李美丽  王佳  侯瀚然  邵兵  牛宇敏 《色谱》2021,39(4):399-405
生物样品中脂溶性贝类毒素的检测,可为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及中毒者的临床救治提供技术支持。目前的研究存在目标化合物少,以及方法前处理复杂、灵敏度低等问题。该研究通过优化前处理和色谱分离技术,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尿液中12种脂溶性贝类毒素的方法。实验对提取试剂以及流动相的选择进行了优化,采用乙腈对尿液和血浆样品进行提取。采用Phenomenex Kinetex C18色谱柱(50 mm×3 mm, 2.6 μm)进行分离,以0.05%(v/v)氨水水溶液、90%(v/v)乙腈水溶液为流动相,以流速0.40 mL/min梯度洗脱时,12种目标化合物分离效果最好。串联质谱的离子源为电喷雾离子(ESI)源,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12种目标物的基质效应均在0.8~1.1之间,表明该前处理方法的基质干扰低,采用外标法可对化合物进行准确定量。12种贝类毒素的线性范围为0.03~36.25 μg/L,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尿液检测的方法定量限为0.23~0.63 μg/L,血浆检测的方法定量限为0.31~0.84 μg/L。3个加标水平的回收率为72.7%~124.1%,日内精密度为2.1%~20.0%,日间精密度为2.1%~15.3%。利用该方法检测健康人尿液和血浆样本,以及经腹腔注射12种贝类毒素的小鼠尿液和血液样本。20份健康人样本中未检出目标物,20份小鼠样本中12种贝类毒素均有检出。该方法操作简便,样品取样量少,方法灵敏高,适用于血浆和尿液中脂溶性贝类毒素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0.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30种农药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使用一种萃取头同时检测蔬菜中30种农药的GC-MS分析方法。采用了SPME-GC/MS自动进样技术,比较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聚丙烯酸酯(PA)、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基苯(PDMS/DVB)、聚乙二醇-二乙烯基苯(CW/DVB)4种固定相涂层的分析效果,选择了目标物萃取效率较高、干扰物萃取较少的PDMS。通过正交实验设计,选择不同的萃取温度、萃取时间、振荡速度进行试验,最终确定振荡速度250 r/min,萃取温度70℃,萃取时间60 min作为萃取条件。对不同的无机盐浓度对标准品溶液和加入基质标准品溶液的提取效率的影响分别进行了试验,确定用10%(w/V)NaCl溶液增加提取液离子强度。试验过程中优化分析的色谱条件和质谱条件,进样到分析结束时间可控制在40 min。该方法检测蔬菜样品中混合标准溶液的回收率为43%~119%,相对标准偏差在3.4%~19%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