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求满足某种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是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之一.具有某种条件的一切点,它的坐标应都是所求方程的解,因此在解题中常需讨论曲线方程的变量范围,去掉那些不满足条件的点,找回满足条件的点,使得曲线上所有的点都适合这个条件.下面通过实例例析几种确定曲线方程中变量范国的方法.1利用已知条件确定范围y2=1(y≥0)上动点P,F为右焦点,正方形FPQM的顶点顺时针排列,求M点的轨迹方程.0),设M(x,y),易求得P点的坐标为代入,求得方程为由已知条件y≥0,所以,因此所求方程中变量x的范围是.2利用构成几何图形条件确定…  相似文献   

2.
谈轨迹的堵“漏“去“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轨迹概念包含完备性与纯粹性两方面的要求.怎样才能使所求轨迹满足完备性与纯粹性,一直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难点.这里,笔者就求轨迹过程中堵“漏”去“杂”谈点体会.1 找等量关系,应推敲是否与动点运 动规律相符 用几何等量关系表示动点的运动规律,是直接法求轨迹的首要任务.若几何等量关系不能准确反映动点的运动规律,则常常造成轨迹“漏”“杂”. 例 1 已知 A(一 7,0)、B(7,0)、C(2,-12),双曲线经过A、B两点,且以C为它的一个焦点,试求此双曲线的另一个焦点的轨迹方程. 该题为《中学生学习报》第70…  相似文献   

3.
若动点P(x,y)的变动依赖于另一动点Q(x0,y0),而Q在某已知曲线F(x,y)=0(或具有某种规律的图形)上(这时把从动点P叫做轨迹动点,主动点Q叫做点P的相关点),求出关系式{x0=f(x,y) y0=(x,y) (*),并代入方程F(x,y)=0,得所求轨迹(或轨迹所在曲线)方程F[f(x,y),g(x,y)]=0,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相关点法,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引入
  (人教A版必修2第131页练习B第3题)已知一曲线是与两个定点O(0,0)、A(3,0)的距离的比为12的点的轨迹,求此曲线的方程,并画出曲线。  相似文献   

5.
高中数学人教版第二册(上)“圆的一般方程”一节,例5:已知一曲线是与两个定点O(0,0)、A(3,0)的距离的比为专的点的轨迹,求此曲线的方程,并画出曲线.  相似文献   

6.
求曲线的极坐标方程的几种常见方法邓光发(四川开江普安中学)求轨迹的极坐标方程和求直角坐标方程一样都是使用坐标法,其步骤和方法是:选择适当的极坐标系,将已知条件用动点的极坐标ρ、θ的关系式f(ρ,θ)=0表示出来,得到轨迹的极坐标方程.而寻求关系式f(...  相似文献   

7.
人教社教材高二(上)第86页例5是一道有着深厚文化背景的例题,题目如下: 题目1 已知一陆线是与两个定点A(1,0),O(0,0)距离之比为2的点的轨迹,求此曲线的方程,并画出图形.  相似文献   

8.
所谓转移法,就是在给出的问题中若出现二个动点,其中一个动点M(x_1,y_1)在已知曲线C:F(x,y)=0上运动,所要求的轨迹的动点P(x,y)与点M(x_1,y_1)有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可以用某一关系式表示,把关系式代入F(x,y)=0中即可得点P的轨迹方程,此方法谓之为“转移”,即根据P点与M点的联系,利用点M在已知曲线上运动,而将P点转移给M点,从而求得P点的轨迹方程。如:“已知P为圆x~2+y~2=4上一个动点,又点Q的坐标为(4,0),试求线段PQ的中点轨迹方程”。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在高级中学课本《平面解析几何》(必修 )第 68页上有这样一道例题 :已知一曲线是与两个定点O(0 ,0 )、A(3 ,0 )距离的比为12 的点的轨迹 ,求这个曲线的方程 ,并画出曲线 .课本中给出本题的答案是 :所求的轨迹方程为 (x+ 1) 2 +y2 =4,它是以C(-1,0 )为圆心 ,r =2为半径的圆 (如图 ) .一般地 ,我们还可以证明 :与两个定点M1 、M2 距离的比是一个常数m(m >0 ,m≠ 1)的动点轨迹是一个圆 (证明从略 ) .现在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 ,这两个定点及定比与所得的圆是什么关系 ?对于一个圆 ,是否一定存在一对点 (唯一还是无穷多…  相似文献   

10.
求动点轨迹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直译法 .如果动点满足的条件是一些几何量的等量关系 ,则只需直接将动点的坐标代入 ,便可得到动点的轨迹方程 .2 )定义法 .如果动点的轨迹是某种确定的曲线 ,则可根据该曲线的定义建立其方程 .3)转移法 .如果动点P随着另一动点Q的运动而运动 ,且Q点在某一已知曲线上运动 ,那么只需将Q点的坐标用P点的坐标来表示 ,并代入已知曲线方程 ,便可得到P点的轨迹方程 .4 )交轨法 .如果动点P是某两条动曲线的交点 ,则可联立这两条曲线的方程 ,并消去其中的参数 ,便可得到P点的轨迹方程 .5 )参数法 .如果动…  相似文献   

11.
黄玉清 《数学通报》2005,44(4):50-51
求曲线的切线方程及切点,例1 已知曲线C:y=3x^4-2x^3-9x^2 4.(1)求曲线C上横坐标为1的点处的切线方程.(2)第(1)小题中的切线与曲线是否还有其他的公共点?  相似文献   

12.
苏教版必修2“2.2圆与方程”习题2.2(1)第10题为: 已知点M(x,y)与两个定点O(0,0),A(3,0)的距离之比为1/2,那么点M的坐标应满足什么关系?画出满足条件的点M所形成的曲线.  相似文献   

13.
解析几何热点问题透视李平龙(江苏省灌云县中学222200)纵观历届高考解析几何试题,笔者发现其有五大热点,而且这五大内容在每届高考压轴题中交替出现且相互渗透.现将五类问题及其解题的总策略分述于后,供参考.【类型一】曲线轨迹方程的探求求动点的轨迹,即求...  相似文献   

14.
高二的同学在求曲线(或点的轨迹)方程时,往往对于什么时候要对方程中变量的取值范围进行说明以及如何说明感到棘手.本文对这个问题谈点看法,供大家参考.1在什么时住必须说用?我们知道,如果:1.曲线C上任意点M的坐标(X。,y。)都是方程f(x,y)一0的解;2.以方程/(l,y)=0的任意解(11,川)为坐标的点M(11,yi)都在曲线C上.那么八x,y)一0就是曲线C的方程.但有时我们求出的方程虽然满足条件1,却不满足条件2.它存在这样的解(X”,y”),以(.T”,y“)为坐标的点并不在曲线C上.这时就必须对方程中变量的取…  相似文献   

15.
求符合某种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实际上就是利用已知的点的坐标之间的运动规律去寻找变量间的关系.求轨迹方程的常规思路,就是想方设法地把题目中的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方程问题来解决.  相似文献   

16.
耿玉明 《数学通讯》2003,(11):15-16
在解析几何教学中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历来是教学重要专题之一 ,而椭圆曲线的两种定义又是研究圆锥曲线各种性质的基本出发点 ,如果在求动点的轨迹方程中充分利用圆锥曲线定义 ,常常会达到言简意明、异曲同工的效果 .下面就其运用作一些举例介绍 ,以飨读者 .1 运用第一定义求动点轨迹方程例 1 如图 1,已知椭圆 x2a2 + y2b2 =1(a >b >0 ) ,点P为其上一点 ,F1,F2 为椭圆的焦点 ,∠F1PF2的外角平分线为l,点F2 关于l的对称点为Q ,F2 Q交l于R ,当P在椭圆上运动时 ,求动点R的轨迹方程 .解 ∵l为∠F1PF2 的外角平分线 ,且F2 ,Q两点关于l…  相似文献   

17.
<正>求曲线轨迹方程的问题,历来是高考数学的重点、难点问题之一.许多学生面对这类问题,常常感到束手无策.为此,笔者综合平时的教学,梳理归纳出以下五种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1直接法若动点M满足的几何条件是用等量关系给出的,求动点M的轨迹方程可按建系、设点、代入、化简、证明五个步骤进行.  相似文献   

18.
我们知道,求适合某种条件的点的轨迹问题,实际上就是探求这些点的横生标X与纵坐标y之间的关系.我们已经得到了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圆的标准方程是由哪些量决定的呢?可以看出,要确定圆的方程,只须确定a、b、r这三个量即可.1例题“已知圆的方程是X2+y2=17,求经过圆上的一点P的切线的方程,’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得出了过P点的切线方程为:JHx十Jlly—17.也许,大家对这个方程的特点,一时还看不出来!变化一下:“……,求经过圆上一点Q(4,1)的切线方程.”得到4X+y一17.如果还看不出规律与特点,请…  相似文献   

19.
陈传熙 《数学通报》2007,46(6):58-60
这是一次高三数学复习课的例题.图1问题已知动点P与双曲线x22-y32=1的两个焦点F1,F2的距离之和为6.(1)求动点P的轨迹C的方程;(2)若PF1·PF2=3,求△PF1F2的面积;(3)若已知D(0,3),M,N在C上且DM=λDN,求实数λ的取值范围.对于问题(1)、(2),根据定义知轨迹C为椭圆,易求方程为x92 y4  相似文献   

20.
张钟谊 《数学通讯》2000,(10):24-25
求曲线轨迹方程的常规方法在不少报刊上都有登载 ,这里不再赘述 .本文仅例举通过观察、适当变换式子结构 ,构造模型寻求圆锥曲线轨迹方程的题目 ,以对同学们创新思维有所启发 .例 1 求经过点A( 4 ,-1) ,并且与直线2x -y =0相切于点M ( 1,2 )的圆的方程 .分析 :解这个题的常规思维方法是先设出所求圆的方程 (x -x0 ) 2 ( y -y0 ) 2 =r20 ,再由已知条件列出方程组 ,然后求得待定系数x0 ,y0 和r0 ,得出所求圆的方程 .但这种方法计算繁杂 .若改变看问题的角度 ,把点M ( 1,2 )看作点圆 (x -1) 2 ( y -2 ) 2 =0 ,这样所求的圆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