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纯儒  丁杰  杨义  柯鸿 《化学通报》2014,77(5):467-470
通过两条路线合成了生产新型农药乙螨唑的关键中间体间叔丁基苯乙醚。其一以叔丁基苯为原料,通过溴代、硝化、还原(脱卤素)、重氮化和乙醚化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另一采用对氨基叔丁基苯为原料,通过乙酰化、溴代、脱乙酰化、重氮化去氨基和乙醚化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两条路线的总收率都较高,分别为45%和63%。所得产品中未检测到异构体对叔丁基苯乙醚,质量好,纯度高。其中路线一原料便宜,操作简单,更适合进一步工业化放大生产。合成路线中的有机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的化学结构通过MS和NMR进行确证。  相似文献   

2.
以合成气作为平台化合物一步法制备低碳烯烃和液体燃料是有效利用碳资源的重要路径,具备流程短、能耗低的特点,有着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合成气一步法直接转化制备低碳烯烃和液体燃料包括两条工艺路线:费托合成路线和双功能催化路线。本综述简述了两种路线的反应机理,重点阐述了费托合成路线中采用添加助剂和惰性载体对铁基和钴基催化剂的优化设计,费托金属粒径、反应条件、催化剂界面结构对催化剂性能和反应过程的影响。详细解析了双功能催化路线中,一氧化碳活化组分和酸性分子筛的选择、金属氧化物粒径与元素比例、分子筛酸度与孔径大小以及一氧化碳活化组分和酸性分子筛的耦合方式对于催化剂性能的影响。总结了两条路线所具备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高效催化剂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别以L-苯丙氨酸甲酯盐酸盐和叔丁氧羰基保护的L-苯丙氨酸为起始原料,经两种不同的合成路线,完成了Boc-L-(苯丙)噻唑-4-甲酸甲酯的合成。其中,第一条路线共五步反应,总收率18%;第二条路线共四步反应,总收率22%,两条路线所涉及的官能团转换和反应有:氨基Boc保护、酯基还原、羟基Parikh-Doering氧化,MnO_2氧化,N-甲氧基-N-甲酰胺化。  相似文献   

4.
我们研究所是1960年成立的厂办研究所,十多年来,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批判了修正主义科研路线,使研究工作基本上围绕着生产需要进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这个问题上,也一直存在着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斗争,我们也经历了一个由浅到深的认识过程。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更好地实现在科研领域里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我们仅从选题、研究到成果,谈谈科研如何与生产相结合的几点体会。一、科研题目从那里来科研题目从那里来?是单纯从文献资料中来,还是从生产实际中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是有过斗争的。少数人受资产阶级思想影响,把科研作为追求名利的资本,不考虑国家需要,仅仅从国外文献资料中去寻求“研究课题”;多数同志则认为,科研应从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原则出发,根据生产实际的需要来选题。国外的资料可以参考,但不能作为选题的依据。两种选题原则,反映了两种世界观,得出两种不同的结果。1964年,国家急需一种性能较好的添加剂,以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但少数技术人员,一  相似文献   

5.
负载Rh催化剂上CO加H2制C2含氧化合物及助剂(载体)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石油资源的紧缺, 使得基于利用煤和天然气生产液体燃料及有机化工产品的C1化学得到迅速发展 . 从目前的技术水平看, 煤、天然气的间接转化路线最具应用前景, 即首先将天然气、煤转化为合成气, 然后由合成气来生产化工产品及液体燃料. 除费用高昂的合成气造气过程外, 制约煤、天然气间接利用路线的另一关键因素, 是由合成气出发只能制得有限的几种产物, 远不足于建立起替代以石油为原料的生产路线, 因此, 开展合成气多种转化途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始刚  黄红  嵇金丽 《化学通报》2011,74(3):270-274
以β-紫罗兰酮为原料,用间氯苯过甲酸进行β-紫罗兰酮的环氧化,然后再用NaBH4/CeCl3进行选择性还原,得到5,6-环氧-β-紫罗兰醇,两步反应总得率为89.20%.同时,还进行了β-紫罗兰酮主奎原,再进行环氧化的另一条的合成路线实验,两步反应总得率为70.20%;并对两条路线进行了对比.所有中间体和产物的结构经I...  相似文献   

7.
陈红飙  林原斌 《合成化学》2002,10(2):146-150
对邻氟苯丙酮三条合成路线进行了比较,确定了从邻甲苯胺出发的路线,总收率达到40.8%,纯度99.4%,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应用前景。在对邻氟苯丙酮的合成研究过程中,还合成了一系列国内尚未见报道的含氟精细有机化学品。  相似文献   

8.
含烷氧基取代的三唑类结构的尿酸转运体1(URAT1)抑制剂3-(4-(4-环丙基萘-1-基)-5-甲氧基-4H-1,2,4-三唑-3-基)丙酸(1a)和3-[4-(4-环丙基萘-1-基)-5-乙氧基-4H-1,2,4-三唑-3-基]丙酸(1b)是一类重要的药物先导化合物,但是其现有合成路线收率非常低(1a和1b的总收率分别为3.3%和3.0%),为了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构效关系研究,需要收率高的路线.经过详细研究发现了两条高效的合成路线(A和B),分别以CuCl催化的醇钠对溴代三唑进行芳香族亲核取代反应和醇钠直接对甲磺酰基取代的三唑进行芳香族亲核取代反应作为关键反应,并对重要步骤的反应条件进行深入优化.这两条路线具有收率高的优点,除了可以作为先导化合物1a和1b继续进行构效关系研究的合成路线外,还可以为含烷氧基取代的其他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从光度法测定人发中Zn(Ⅱ)的重要显色剂出发,对近年来人发中Zn(Ⅱ)的光度测定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金属络合物催化饱和烷烃的选择性催化氧化一直是有机合成中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之一.饱和烷烃的催化氧化可采用各种氧源,如PhIO、H2O2、有机过氧化物或次氯酸盐等[1,2],然而采用分子氧为氧源对烃类化合物进行选择性催化氧化一直是人们致力于解决的目标.利用分子氧为氧源实现饱和烷烃的选择性催化氧化大致可分为两条路线:(1)在共还原剂(H2,醛,抗坏血酸)存在下利用原位产生的氧化剂的催化氧化[3,4];(2)金属卟啉[5]、杂多酸[6]及其它催化剂对饱和烷烃的直接催化氧化.路线(1)需要消耗大量的共还原剂,实际上是对分子氧的间接利用,不具有明显的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