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详细阐述了在物理实验中采用一次逐差(也称差数平均值)法处理数据的物理实质,及引用该法的过程和条件,说明了这一方法的采用完全是由实验过程所决定,是实验过程的必然延续,而不是由于该方法本身能避免“中间数据”不起作用这一数学特点.全文以我校开设的“拉伸法测定钢丝的弹性模量”为例进行详细全面的讨论①.  相似文献   

2.
测得实验数据后进行数据处理,找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物理规律,进行误差分析,是每个探究实验所必经的过程.用图像法处理、分析实验数据是物理实验探究中常用的方法.线性关系图像能形象直观地表达物理规律,有效地减少偶然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能方便地分析实验误差,获得未经测量或无法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在实验探究中有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神光”-Ⅱ的运行和“神光”-Ⅲ原型的即将建成,物理实验数据、实验参数以及各探测器的实验记录也将越来越多。为了方便物理实验人员对实验数据进行后续处理,必须建立有效的数据管理和查询系统。系统建立的ICF物理实验数据查询系统,实现了对实验参数和数据有效的管理和利用,该系统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及数据库技术,并用Web网页浏览的方式.以方便相关物理实验人员对实验参数和实验数据的查询和调用,即时全面了解实验状况,从而有利于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指导下一步的具体实验。  相似文献   

4.
吴俊  邱爱东 《物理通报》2003,(11):37-38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大凡物理规律的发现都得益于实验,在实验中直觉得到升华,理性得到验证.而测量作为实验的基础是定量研究必不可少的,但是有一类物理量的测量用常规的方法往往是“山穷水尽”,对这类问题历史上物理学家大致采用两种方法,一用平常的器材、精妙的实验思想,化难为易;二是采用科技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替代法和中值法测量电流计表头内阻是普通物理实验中的一个基本实验.目的是了解电流计内阻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掌握它的测量方法,了解电流计内阻对测量的影响,训练按回路接线及电学实验的操作.实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同一共性问题.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并阐述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邓峰  刘玉平 《物理通报》2009,(11):43-45
使用透明塑料瓶做物理实验取材方便,现象直观,效果明显,不仅有利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而且也是贯彻新课标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课程理念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利用透明塑料瓶设计开发了五个演示实验,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7.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建立、对物理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实验这一基础性工作.因此,从事物理学习的学生务必要对物理实验感兴趣、有情感,即既能认识到物理实验的价值,有利用实验进行研究的愿望,又能充满激情地进行实验的观察、设计和实施,克服实验过程中的困难.然而,  相似文献   

8.
何永健 《物理通报》2006,(11):35-36
中学物理分组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深刻理解和应用物理实验原理,正确掌握灵活运用各种物理仪器测量物理量的方法.在物理分组实验中,由于高中学生的思维形式主要是由“形象思维”逐步向“逻辑思维”转变,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如果学生经常使用某种同一规格的实验仪器,就可能达不到上述实验目标.笔者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对实验小组按一定的规律合理地编组,有意将同类不同规格的仪器搭配准备,并指导学生彼此交换使用,给学生充分提供了物理仪器使用中的“变式”或原型,丰富r学生的实际感性材料,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现把笔者的做法阐述如下,与各位同仁交流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客艳文 《物理通报》2005,(12):22-23
我校(初中)在这两年开展了“学生自主实验”.这是因为新的物理课程,要求教师尽快地从“为考试而教”转变为“为创造而教”,不再是“教参~教材一学生”的教学程序和模式,而要变成“学生一活动一教材”的物理教学新模式,从而进入到教育创新的广阔天地.基于这种教学理念,我校“学生自主实验”区别于课堂上的教师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自主质疑,应用学校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及化学药品(仪器及药品目录挂在实验室外墙上,学生可以随时查阅),自拟探究课题,或选择实验室提供的课题(课题也在实验室外墙上),  相似文献   

10.
弗兰克-赫兹实验是近代物理发展中的一个著名实验,它通过定量的实驻数据,证明了能级的存在,对玻尔理论的建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此实验构思巧妙.用较为简单的实验设备,取得了突破性的结果,确实值得很好地学习和研究.因此,虽已经过了80年的历程,它仍然是各高等院校物理实验的常选题目.怎样方能做好这一著名的传统实验,是值得讨论交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导致逻辑矛盾的命题称为悖论.在物理教学中,把悖论思想借鉴过来可形成一种独特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的一般程序是:一‘根据A”,“获得结论B”.此处的“根据A”可以是生活经验,实验数据,或已被证明正确的知识和规律.悖论法教学的基本程序是:“根据A”,“导致悖论B”;“根据C,否定悖论B”,“获得结论D”.即在教学中,插入“导致悖论并否定悖论”的环节.  相似文献   

12.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大量的物理概念、规律、原理都是通过实验发现、总结、归纳得出的.物理实验的作用通常可以概括为六点:(1)丰富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2)突破重点难点,理解概念规律;(3)形成物理图像,认识物理过程;(4)启发学生思维,增强探索精神;(5)培养观察能力,掌握实验技能;(6)养成良好习惯,学会科学方法.而演示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中高中物理"开放实验室"的思考和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中物理新课标和新课程中,很明显的变化是各个模块中都安排了一些典型的物理实验和可供选择的各类实验,从形式到内容都有较大的改革.把过去很多固定模式、统一装置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包含较多的探究式内容,包括让学生经历设计方案、选择仪器、制订步骤、设计表格、收集信息、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并进行评价等过程,突出了科学探究的物理课程理念.内容也明显增多,有示范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做一做”小实验,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感器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早在几年前,我国就把传感器技术列入“八五”、“九五”的重点研究项目之中.2003年3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高级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紧扣时代脉搏,将传感器的知识也纳入高中物理教学之中,并首次阐述了“数据采集器应用于物理实验”的思想,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基于这种背景,本文将就中学物理实验中应用传感器技术的好处作一下简单分析,期待着这一新的知识、技术能早日并广泛地应用于物理教学,尤其是物理实验教学之中,给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图表法是处理实验数据的一种基本方法,应用图表法处理实验数据的题目在近年高考试题中屡屡出现,已成为考察实验数据处理能力的热点.(2004年理科综合测试考试说明》对这一方法提出了很高的能力要求,要求考生能“看懂图、表所包含的信息,能从文字、图、表中提取所需的信息,并从中找出规律.”由于图表法具有简便、直观、形象的优点,并能准确处理实验数据、迅速判断各物理量间的定量关系,堪称解读实验数据的杀手铜.本文拟由高考试题分析图表法对实验数据的解读功能,并结合新教材展望图表法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考查趋向。  相似文献   

16.
冷国华 《物理通报》2004,(2):30-31,48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通常用多媒体计算机来模拟一些物理实验和处理一些实验数据.其实它也是一种很好的物理实验工具,因为多媒体计算机集成了声、光、电等设备,因此利用它可以完成或辅助完成一些声、光、电等的物理实验.  相似文献   

17.
有的物理实验教材中,“粘滞系数测定”实验是用不同直径的小球进行测量,并由测量结果求平均.这种实验方法常会带来数据处理上的问题.例如,在文献[1]中列有关于液体粘滞系数测定的数据表格,现将其中小球直径测量数据表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8.
陶汉斌 《物理通报》2005,(10):39-41
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索物理规律,同时还要渗透物理实验思想与物理实验方法以及实验误差分析的教育.在设计实验方案、安排实验、进行实验测量时,都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或措施来减小测量中的误差.本文就谈谈在物理实验中所涉及的误差问题以及减小测量误差的几种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是利用控制变量法,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典型实验.然而在现行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对本实验的设置却有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20.
王玉清 《物理通报》2006,(10):39-40
1引言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CAI、网上教学等全新概念逐步进入教育领域,教学与计算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我校也极为重视教学过程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2004年购买了HPCI-1型物理实验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进行信息技术与传统实验相结合的探索.利用HPCI-1型物理实验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选择“振动与波”中“简谐振动的图像(单摆法)”,即可获得三线摆的振动图像,实现三线摆周期的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