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报道以2-(6-甲基-2-苯并噻唑偶氮)-5-二乙氨基酚作柱前衍生试剂,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和测定钌(Ⅲ)、钯(Ⅰ)、锇(Ⅳ)、铱(Ⅳ)、铂(Ⅱ)、钴(Ⅱ)和镍(Ⅱ)。在C_8柱上,用含有12mmol/L苹果酸,20mmol/L pH6.0醋酸盐的甲醇-水(73:27)溶液作流动相,检测波长为575nm,同时分离和测定七种金属络合物。各金属离子的检出限(S/N=3)分别为3.6μg/L Ru(Ⅲ),0.56μg/L Pd(Ⅱ),1.43μg/L Os(Ⅳ),17.15μg/L Ir(Ⅳ),6.5μg/L Pt(Ⅱ),o.11μg/L Co(Ⅱ)和0.093μg/L Ni(Ⅱ)。方法应用于阳极泥和贵金属矿样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以新试剂2-(5-硝基-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5-NO_2-PADMA)作分光光度法测定铑的新体系.结果表明,在 PH=5.25~6.75范围内,铑与 5-NO_2-PADMA形成 1:1的紫红色络合物,其 λ_(max)在 525 nm处,该络合物在 1.8mol/L的盐酸溶液中转变为绿兰色,其最大吸收峰位于62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39×10~5L·mol~1·cm~1.反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常见金属离子在一定范围内无干扰.铑含量为0~0.56μg/mL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所拟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用于催化剂中微量铑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用新试剂2-(5-硝基-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甲酸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钴。配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31×10~5L·mol~(-1)·cm~(-1),Co∶5-NO_2-PAMB=1∶2,Co浓度在0~14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用于金属有机化合物中微量钴的测定,结果与理论值相符。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用4-(6-甲基-2-苯并噻唑偶氮)间苯二酚(MBTAR)为柱前衍生试剂,用含有15mmol/L TBA·Br,10mmool/L pH6.0 HAc-NaAc缓冲溶液的甲醇-水(75/25,V/V)混合溶液作流动相,在C_8柱上分离和测定了V(V)、Cu(Ⅱ)、Ni(Ⅱ)、co(Ⅱ)和Cr(Ⅵ)。当信噪比为3时,其检出限为0.15~6.1ppb。本法干扰少,分离时间短,应用于人发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1-(5-溴-2-吡啶偶氮)-2-萘酚-6-磺酸与钴(Ⅱ)和镍(Ⅱ)之螯合物的衍生和液相色谱分离条件。于Zorbax ODS柱上,用含0.01mol/L HAC-NaAc(pH 5.5)的乙腈-四氢呋喃-水(24:5:71,V/V)作流动相,流速0.7ml/min淋洗,于570nm检测。本方法已用于镍矿、催化剂回收液和人发样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水溶性试剂1-(2-吡啶偶氮)-2-萘酚-6-磺酸(PAN-S)与铁(Ⅱ)、钴(Ⅱ)和镍(Ⅱ)之螯合物的衍生和液相色谱分离条件.在Nova-PakTMC18柱上,用含10mmol/L的pH5.0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的甲醇-水溶液(50:50,V/V)作流动相,溴化四丁基铵(TBA·Br)作离子对试剂,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在550nm波长处进行光度检测.在Ⅱmin内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测定了Fe(Ⅱ)、Co(Ⅱ)和Ni(Ⅱ)与PAN  相似文献   

7.
以2-(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PADAP)为柱前衍生试剂,在含0.1%酒石酸的10mmo1/L(pH3.5)HAc-NaAc缓冲溶液的甲醇/水(50:50,V/V)中(580nm检测),在C18柱上于11min内实现了V、Nb、Ta的同时分离及测定,检出限(S/N=3)为0.34、0.29、7.30ng/mL.该法灵敏度高,用于矿样分析所得结果与推荐值相符,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9.0%~101.1%.  相似文献   

8.
5-(5-硝基-2-吡啶偶氮)-2,4-二氨基甲苯与铑显色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光  张林林  张小玲  刘彬 《分析化学》1995,23(9):1032-1035
本文报道以5-(5-硝基-2-吡啶偶氮)-2,4-二氨基甲苯(5-NO_2-PADAT)作分光光度法测定铑的新显色剂.结果表明,在PH 4.1及~6.5的乙酸-乙酸钠缓冲介质中,5-NO_2-PA-DAT与铑形成 2:1的紫红色络合物.该络合物在 1.8 mol/L高氯酸溶液中则转变为另一型体的蓝色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红移至583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增至1.7×10_5L·mol_(-1)·cm(-1).以EDTA为掩蔽剂,大量的常见金属离子对测定无干扰.铑浓度在0~0.64μg/m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所建立的方法用于催化剂中微量铑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2-噻吩偶氮)-5-二乙氨基酚(简称TADAP)作柱前显色剂,反相色谱法分离测定铜(Ⅱ)、钴(Ⅱ)、镍(Ⅱ)离子。用含有1.5×10~(-4)mol/L的TADAP,0.1mol/L氯化锂和0.1mol/L乙酸盐(pH4)的甲醇(60%)-水(40%)溶液作为流动相,流量为0.9ml/min,紫外-可见检测器检测波长为545nm。在此条件下,铜(Ⅱ)、钴(Ⅱ)、镍(Ⅱ)螯合物得到最佳分离,并定量测定了茶叶中铜、钴、镍的含量,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得到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2-(2-噻唑偶氮)-对-甲酚(TAC)与镍(Ⅱ)、钴(Ⅱ)螯合物的柱前衍生条件和液相色谱的分离条件。于KYWG-C_(18)柱上,用含有0.03mol/L KH_2PO_4-Na_2HPO_4(pH7.77)和2.5×10~(-4)mol/L TAC的甲醇-四氢呋喃-水(40∶10∶50 V/V)混合液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于580nm处检测。该法用于四种标准合金中镍和钴的测定,回收率在98%~101.5%之间。Ni(Ⅱ)和Co(Ⅱ)的检出限(信噪比为2∶1)分别为0.2ng和1.5ng。建立了同时测定镍,钴的高灵敏、高选择性,快速的HPLC-光度法。  相似文献   

11.
2-(5-溴-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与钯显色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韩权  张光  胡炎荣  郑飞璠 《分析化学》1991,19(2):214-216
本文研究了5-Br-PADMA与钯的显色反应,在0.2~3.0mol/L HClO_4溶液中,试剂与钯形成最大吸收峰位于609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为8.2×10~4L·mol~(-1)·cm~(-1)的青蓝色配合物。钯含量在0~35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大量常见金属离子及十倍量的铂、金、铱、铑和钌等贵金属离子不干扰钯的测定。所拟方法简便、快速、选择性高且测定结果稳定。直接应用于含钯样品的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以含水量80%的阴离子型SDS/n-C_(5)H_(11)OH/n-C_(7)H_16/H_(2)O微乳液为介质,进行了Ni(Ⅱ)-5-Br-PADAP的分光光度研究,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13×10 ̄5L·mol ̄(-1)·cm ̄(-1),与相应含水量的SDS胶束介质比较,测定的灵敏度显著提高(后者为7.5×10 ̄4L·mol ̄(-1)·cm ̄(-1)),样品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5-Br-PADAP在酸性介质中质子化,与BrO_3~-和SCN~-形成三元离子缔合物的最佳条件,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_(540)=4.3×10~4L·mol~(-1)·cm~(-1),缔合物组成比为:5-Br-PADAP:BrO_(3-)SCN~-=1:1·1。提供了测定微量BrO_(3-)的新方法,可应用于化学试剂中微量BrO~(3-)的测定。此外,本文还探讨了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2-(-5-Br-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与铑(Ⅲ)的显色反应。在pH为4.0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缓冲液介质中,Rh(Ⅲ)与试剂形成稳定的橙红色络合物,其组成比为1:4,最大吸收波长为490nm,表现摩尔吸光系数为1.3×10 ̄5L·mol ̄(-1)·cm ̄(-1)。铑含量在0~4μg/10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多种电化学方法研究了5-Cl-PADAT的电分析特性,求得了该化合物的电极反应电子转移数,扩散系数及电极反应标准速率常数,研究了其在滴汞电极上的吸附性质,提出了可能的电极还原过程。并且应用光度法测定了化合物的酸离解常数。  相似文献   

16.
以2-氨基-5-取代苯氧甲基-1,3,4-噻二唑(1)为起始原料, 合成了中间体2-氯乙酰氨基-5-取代苯氧甲基-1,3,4-噻二唑)-2-乙酰亚胺(2)和2-(5-取代苯氧甲基-1,3,4-噻二唑-2-亚胺基)-4-噻唑啉酮(3), 化合物3进一步与取代苯甲醛发生类Knoevenagle缩合反应, 得到了一系列2-(5-取代苯氧甲基-1,3,4-噻二唑-2-亚胺基)-5-(取代苯基亚甲基)-4-噻唑啉酮类化合物4a4p. 目标化合物4a4p的结构经IR, 1H NMR和元素分析确证.  相似文献   

17.
用3,5—diBr—PAMB光度法测定微量铑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8.
《Analytical letters》2012,45(1-2):99-112
Abstract

A spectrophotometric study of the Pd(II) complex of a reagent 2-(5-Bromo-2-Pyridylazo)-5-(diethylamino)-Phenol (5-Br-PADAP) is presented. A violet complex is formed at pH 3.53, and shows maximal absorbance at 585 nm with molar absorptivity of 3.86 × 104 1. mol?1 cm?1. Beer's law is obeyed up to 50 μ of Pd(II). The method offer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icity, high precision, requires no extraction and is very selective, where 5.0 mg Pt(VI) and 0.3 mg Au(III) ions do not interfe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