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家罗素指出:"数学,如果正常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正如雕塑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数学家普洛克拉斯也说过:"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无处不在地享受着数学美的魅力!特别是在数学解题时,"数学美"会启迪我们的思路、扩展我们的思维,可以这样说"哪里有数学解题,哪里就有数学美!"如下以一道高考题为例,与大家分享用数学美给力数学的解题思路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普洛支那斯)."数学的美表现在数学的内容结构上和方法上,它包含简单性、统一性、对称性等具体内容."①笔者在《平方的美妙算法》(以下称"文1")中所介绍的方法恰好体现了这一美学原则.作为"文1"的延续和完善,笔者再推出这类平方数的另一种美妙的算法,它同样具有上述数学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审美直觉与数学解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而数学美可以陶冶解题情操 .本文就审美直觉在数学解题中的意义给予论述 ,试图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解题氛围 ,进而提高数学解题的综合素质 .1 数学美的特征和数学解题的本质1 1 数学美的特征数学美的表现特征为简洁性 (即数学的符号美、抽象美、统一美 )、和谐性 (即数学的和谐美、对称美、形式美 )、奇异性 (即数学的奇异美、朦胧美、常数美 ) .[1 ]1 2 数学解题的本质数学解题的本质 ,就是根据问题中所给的信息 (包括文字信息、图形信息、数字信息、符号信息和显露信息、隐藏信息 ) ,进行分解、组合、变换、编码…  相似文献   

4.
美国数学家克莱因曾对数学美作过这样的描述:"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5.
用数学美的思想方法指导解题是数学思维的重要策略。在解题过程中数学美的思想能启发引导我们去进行直觉思维,使思维过程跃过分析推理的细节,凭感觉去发现问题的内在联系。所以,“美的观点一旦与数学问题的条件与结论的特点结合,思维主体就能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产生审美直觉,从而确定解题的总体思路或入手方向。”一、追求简洁美,探索解题捷径简明就是一种美。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说:“算学中所谓美的问题,是指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而所谓美的回答,则是指对于困难而复杂的问题的简单回答。”有  相似文献   

6.
在数学史上 ,数学美是数学发展的伟大动力之一 .同时 ,数学美在微观上也是数学解题中探求思路、发现解法的一个源泉 .由于数学美的考虑而导致解题思路的设计与发现 ,即以美启真 ,这种解题策略是将数学的简单性、对称性、和谐性、奇异性与问题的条件和结论相结合 ,再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审美直觉 ,从而确定解题的总体思路或入手方向 .它是数学解题中的一个重要策略 .一、追求简洁性 ,探求解题捷径简洁性是数学美的特征之一 ,许多数学问题的表现形式看起来较为复杂 ,但本质总会存在着简单的一面 .因此 ,如果能用简单的知识、简化的方法对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数学教学中的各种实践和理论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数学教学中的美育问题,就是令人瞩目的问题之一。本文仅对诸如有没有数学美?什么是数学美?数学美的教育价值和科学价值如何?以及怎样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等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并以取得的点滴成果,对近年来一些搞教育科研的同志们提出的建立作为数学教育学一个分支的边缘科学:《数学美学》的主张表示赞同和支持。一什么是数学美? 究竟有没有数学美?我们想,这应当是本理论探讨的出发点。对这个问题,一些喜爱数学的人或数学家说:有。他们是从自己的实际感受中说这话的。著名数学家高斯说“在数论中常常有这样的事:由于某种意外的成功而得到新的优美的真理……”数学家波  相似文献   

8.
数学到处充满着美的情趣、美的感受、美的鉴赏、美的创造、美的表现.数学审美教育是其它领域的美育所无法替代的. 本文着重与同学们谈谈初中数学教材中函数做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模型所体现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中明确提出要使学生“认识数学的科学意义、文化内涵,理解和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这就要求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从学生的反映来分析,他们也已初步感受到数学美,但一般都是无意识的,并非知道有数学美的存在.因此,需要教师合理引导,把教材中固有的美展示给学生,利用数学美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地去感受数学美,追求数学美.下面是渗透数学美育的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10.
我看数学教育中的美学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雁 《数学通报》2000,(11):16-18
数学美这一名词在数学教育界已不算是什么新概念了 ,然而在数学教育中我们究竟应遵循哪些美学原则 ,自庞加莱提出数学审美四大标准以后 ,似乎这一领域的研究就不太有人再去涉足 ,人们只将它放在了理论的层次上 ,其实数学美在我们的数学教育中是大有作用的 ,本文试图在庞加莱的四大原则的基础上提出较为适用于初等数学教育的美学原则 .1 数学简洁美真理往往是简洁而明晰的 ,对于这一点 ,在我们的数学中就显得尤为突出 .比如 ,在定义一个数学概念时 ,我们不仅要考虑到概念内涵的包容程度 ,同时也要考虑到概念用词的简约程度 .对于其中不必要…  相似文献   

11.
孙青 《数学之友》2023,(1):69-73
随着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数学审美教育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审美教育,引导学生去感悟、体会、传递数学之美,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基于“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探究数学审美教育的实施路径,以“传递美”为目标,以“图形”为载体,通过GeoGebra动态图形助力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直观的、动态的、充满新意的课堂学习中去感悟、体会、传递数学之美,进而把数学教学由知识的传授、思维的培养推向一个更高的平台.  相似文献   

12.
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克莱因说过:"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人的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数学美是客观存在的,"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然而,"数学美"究竟美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3.
数学信息审美六要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素质教育离不开数学审美教育,数学信息审美是学生获取信息,整合信息,运用数学信息、数学知识分析问题的重要环节。要想提高数学信息审美能力,必须掌握好数学信息审美六要素;即数学信息感知美、体验美、评判美、应用美、创造美、以美辅德,这六要素在数学信息审美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在解题教学中追求数学美,让学生鉴偿题目和解法中蕴含着的数学美,诱发学生深入挖掘并艺术地表达美的特征,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审美能力,对特定的数学专题进行“审美处理”,从而提高概括规律性的能力,既可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爱好和兴趣,而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教学中深入挖掘并艺术地表现出数学美的特征,诱发学生内心的美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审美能力,不仅可以激发他们对数学学科的爱好,而且可以增长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   学生的审美活动要靠教师合理的引导,这就要求教师把教材中固有的美在数学课堂上展示给学生.下面谈谈笔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正>数学是美丽的,但数学美不同于其它的美,它没有鲜艳的色彩,没有美妙的声音,没有动感的画面,它是一种独特的美.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就数学本身而言,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认为数学枯燥乏味的人,只是看到了数学的严谨性,而没有体会出数学的内在美."美丽的几何图案给人  相似文献   

17.
数学信息审美六要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数学教育离不开数学信息审美教育 ,用信息审美的观点来研究数学 ,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爱好 ,有助于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 ,也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评判能力 .在数学素质教育中怎样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信息审美能力呢 ?笔者认为 ,必须很好地掌握数学信息审美以下六要素 .1 感知美感知美就是对数学信息中美的因素的直观把握 .数学信息审美感知是从感官开始的 ,但它的作用一直贯穿到数学信息的高级阶段———数学信息创造 .数学教学中 ,发展和训练学生的感觉器官是完善数学信息审美的必要条件 ,只有掌握好…  相似文献   

18.
数学家罗素指出:“数学,如果正常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正如雕塑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数学家普洛克拉斯也说过:“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相似文献   

19.
追求数学解题的和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凤 《中学数学》2005,(7):32-33
和谐是一种美.人们把对称、匀称、简约、含蓄等美的因素统称为和谐性.数学世界中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数形结合的美,就表现了对称、匀称、简约、含蓄等和谐性.  相似文献   

20.
数学美是动人的,许多数学家极为注重美的追求.20世纪前50年最伟大的数学家赫尔曼·外尔(HermanWeyl)说过:假如要我在大自然的真实与数学的美之间做选择,我宁愿选择数学的美.其实数学美离我们并不遥远.就藏在我们身边.仅仅利用一个方程或一个不等式(组),就可以利用其刻画的区域图案表现美,并通过不断地发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