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转移催化合成黄豆黄苷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4-甲氧基间苯二酚和对羟基苯乙腈通过Hoesch反应制备的7,4'-二羟基-6-甲氧基异黄酮(黄豆黄素)为苷元,以三(3,6-二氧杂庚基)胺(TDA-1)为相转移催化剂,碳酸氢钠/氯化钾体系为碱性介质,研究了黄豆黄素与1-溴-2,3,4,6-O-四乙酰基-α-D-吡喃葡萄糖进行偶联反应制备大豆异黄酮黄豆黄苷的合成工艺,糖苷化反应收率为77%,结构经IR和1H NMR以及元素分析加以确证.  相似文献   

2.
《分析试验室》2021,40(8):905-910
以龙胆科獐牙菜属植物抱茎獐牙菜(Swertia franchetiana H. Smith)全草为原料,建立了基于制备液相色谱技术的雏菊叶龙胆酮快速制备工艺,从500 g抱茎獐牙菜中分离获得1.66 g雏菊叶龙胆酮样品,之后完成纯度分析、结构鉴定、均匀性检查、稳定性检验和定值标准化分析研究。基于HPLC技术,采用不同的检测波长进行纯度测试,纯度均大于98%;基于LC-MS对制备的样品进行纯度测试,未发现明显杂质峰存在;经~1H-NM R和~(13)C-NM R确定其结构为1,5,8-三羟基-3-甲氧基山酮(雏菊叶龙胆酮)。该样品均匀性良好,4℃条件下24个月内稳定性良好,定值结果确定其纯度为99.57%,在95%置信区间范围内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0.50%。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黄豆黄素和黄豆黄苷在不同pH条件下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 从分子结构的角度解释了二者呈现不同光谱特征的原因. 黄豆黄素分子基本无荧光. 在弱碱性时, 黄豆黄素分子发生7-OH质子的电离, 导致吸收光谱中320 nm的吸收峰红移至348 nm. 采用pH-光度法测得7-OH质子的电离常数pKa1=7.08±0.04. 黄豆黄素一价阴离子呈现较强荧光, 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λex/λem分别为334 nm/464 nm, 荧光量子产率为0.049. 在碱性溶液中, 黄豆黄素4'-OH质子电离, 导致吸收光谱中254 nm的吸收峰红移至260 nm, 电离常数pKa2=9.96±0.01. 黄豆黄苷分子基本无荧光. 在碱性条件下, 黄豆黄苷分子的4'-OH质子发生电离, 导致吸收光谱中256 nm的吸收峰红移至 280 nm, 电离常数pKa=9.81±0.03. 黄豆黄苷阴离子基本无荧光, 但在热碱性条件下发生γ-吡喃酮环裂解反应而产生较强荧光, λex/λem为288 nm/388 nm, 裂解产物的荧光量子产率为0.056. 虽然, 黄豆黄苷与黄豆黄素是苷与苷元的关系, 但黄豆黄苷不能在热碱性条件下通过糖苷水解转变为黄豆黄素, 二者的荧光增强机理存在本质不同.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测定无对照品的新型二醇酯类内给电子体(6#酯、7#酯)纯度的核磁共振氢谱内标测定法。实验以氘代氯仿为溶剂,以苯甲酸甲酯标准物质为内标,设定合适的采样时间和延迟时间,选取适合的内标峰和样品定量峰,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31%和0.37%(n=6),且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样品经测量后的纯度平均值分别为98.6%和98.4%,与HPLC法测定结果符合。在没有标准对照品的情况下,核磁共振氢谱内标法可用于该二醇酯类内给电子体的纯度测定。  相似文献   

5.
采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聚多巴胺修饰电极,并在NaOH溶液中进行电化学活化,得到木犀草素电化学传感器。通过循环伏安法探讨了木犀草素在传感界面的电化学反应机理。结果显示,活化后的多巴胺修饰电极对木犀草素具有显著的电催化作用,氧化峰电流较裸电极增强了91.7%。在最佳条件下,通过微分脉冲伏安法,建立了木犀草素氧化峰电流与浓度的标准工作曲线,线性范围为0.10~200.00μmol/L,检出限为31.65 nmol/L。将该传感器应用于市售金银花颗粒样品和金银花露样品中木犀草素测定,根据反向延伸法,计算得样品中木犀草素含量分别为297μg/g和2.15μg/mL;标准加入法回收率分别为98.5%~115.0%和93.6%~111.5%。  相似文献   

6.
根据GB/T 15000.3–2008研制岩藻黄醇标准样品。以岩藻黄质提取物为原料,通过酶解、提取、柱层析、制备分离获得高纯岩藻黄醇单体,采用红外光谱、高分辨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等方法进行结构确证。将样品分装为150瓶,随机抽取15个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进行稳定性、均匀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在95%的置信区间范围内本样品均匀性良好,于–18℃条件下保存12个月,其稳定性良好。经8家具有分析资质的实验室进行协同定值,岩藻黄醇标准样品特性标准值(纯度)为99.35%,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0.49%(k=1.96)。研制的岩藻黄醇标准样品可用于岩藻黄醇相关产品的检验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经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大豆异黄酮粗提物后,以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PHPLC)分离得到高纯度的大豆异黄酮单体。以SHIM-pack PRC-ODS(20 mm×250 mm,5 μm)制备柱,考察了流动相组成及流速、进样量对分离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色谱条件为乙腈-水流动相梯度洗脱,进样量800 μL,流速10 mL/min,在120 min内实现了6种异黄酮单体的基线分离及制备。经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鉴定,6种异黄酮单体依次为大豆苷、黄豆黄苷、染料木苷、大豆素、黄豆黄素、染料木素。6种产品的纯度分别为95.54%、90.14%、100%、100%、96.27%、100%。方法具有简便易行、稳定性好、产品纯度高等特点,适用于大豆异黄酮标准品的制备。  相似文献   

8.
为了建立法庭科学毒品检测量值溯源体系,研制了甲基苯丙胺纯度标准物质。通过红外光谱、质谱法对甲基苯丙胺样品进行定性分析,优化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两种定值分析方法。采用热重分析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水分和无机离子的含量。通过均匀性与稳定性检验结果表明,甲基苯丙胺标准物质的均匀性良好,稳定性至少1年,同时对其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研制的甲基苯丙胺标准物质的纯度为99.8%,扩展不确定度为0.2%(k=2)。  相似文献   

9.
现有最唑草酮的合成路线存在成本高、收率低等缺点。本文对唑草酮的合成工艺进行改进和优化,并建立每一步的质量标准。以邻氟苯胺为原料,经“一锅法”完成氨基保护和氯代,然后经水解、重氮化、“一锅法”制三唑啉酮、氟甲基化、硝化、还原、Meerwein芳基化和酯化9步反应,使用HPLC对反应进行中控,以33.37%的总收率(以邻氟苯胺计),99.12%的纯度得到唑草酮。产物与中间体结构经HPLC-MS和NMR确证。该方法原料安全易得、价格低廉,产品的纯度和收率良好,节省反应时间和设备,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选择分子荧光光度法对艾草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条件的优化试验试液中的黄酮类物质进行测定,从而算得不同条件下所达到的提取率以确定最佳的提取条件。研究了提取过程中的三因素:乙醇溶液体积分数、超声时间和艾草质量与乙醇溶液体积的比值。并按单因素分析法测得提取过程中3项因素最佳参数分别为:乙醇溶液的体积分数为50%,超声提取的时间为40min,艾草样品和50%乙醇溶液的比值为1.0g比15 mL。在此条件下,艾草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率为1.07%。以上述3项因素作为响应面分析法的优化因素,利用Design Expert 8.0软件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析因试验,对此提取条件作进一步的优化,得到了最佳的提取条件为:①乙醇溶液的体积分数为49.96%;②超声提取时间为30min;③艾草样品与50%乙醇溶液的比值为0.79g比15mL。在此条件下提取率可达1.09%。按此条件称取艾草粉末样品0.790 0g(3份),分别按上述优化的条件进行超声提取后,经过滤并离心后取其上清液(分取量应按样品中黄酮类物质的估计含量决定,使其量落在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0.006~0.018g·L-1之间)1mL,依次加入5.3g·L-1硝酸铝溶液2.38 mL和乙酸盐缓冲溶液(pH 5.6)0.9 mL后,加入50%乙醇溶液将其体积定容至10.0mL。待黄酮类物质与铝(Ⅲ)离子的荧光配位反应完全后,测定其荧光发射强度。此3份样品的黄酮类物质平均提取率为1.08%,与理论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92%。  相似文献   

11.
经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大豆异黄酮粗提物后,以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PHPLC)分离得到高纯度的大豆异黄酮单体。以SHIM-pack PRC-ODS(20 mm×250 mm,5μm)制备柱,考察了流动相组成及流速、进样量对分离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色谱条件为乙腈-水流动相梯度洗脱,进样量800μL,流速10 mL/min,在120 min内实现了6种异黄酮单体的基线分离及制备。经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鉴定,6种异黄酮单体依次为大豆苷、黄豆黄苷、染料木苷、大豆素、黄豆黄素、染料木素。6种产品的纯度分别为95.54%、90.14%、100%、100%、96.27%、100%。方法具有简便易行、稳定性好、产品纯度高等特点,适用于大豆异黄酮标准品的制备。  相似文献   

12.
对脱脂乳粉中硝酸盐、亚硝酸盐标准物质样品制备技术进行了研究与评估。采用基体添加-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标准物质候选物。选择乙酸沉淀蛋白-固相萃取/离子色谱紫外检测法对所制备样品进行评估。与国家标准中推荐的离子色谱电导检测器相比,采用紫外检测器可有效避免乳粉基质中存在的共洗脱组分对亚硝酸盐测定的干扰,且测量精密度得到改善,更有利于满足样品制备回收率、均匀性与稳定性评估的技术要求。经考察,样品中亚硝酸盐、硝酸盐目标制备值与测得值吻合,制备回收率分别为91%,101%;经方差分析,最小取样量1.0 g时,由样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均匀性引入的相对不确定度分别为2.9%和0.3%;-70,-20,4,20,35,45℃下同步、加速稳定性实验与线性回归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样品短期稳定性及-20℃干燥、真空、避光保存条件下的长期稳定性预期良好。本研究确立了乳粉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标准物质研究的可行性,所建立的制备技术可以确保标准物质定值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建立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比沙可啶原料药样品纯度的方法。考察了炉体气氛、升温速率、称样量3个因素对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结果的影响,确定差示扫描量热法最佳实验条件:升温速率为2.0 K/min,称样量为2.0~4.0 mg,炉内气体为静态空气。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比沙可啶样品纯度为99.86%,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02%(n=6),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比沙可啶样品纯度值与HPLC测定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比沙可啶化学纯度,为比沙可啶纯度测定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纯度3,4-二羟基苯甲醛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夏春年  陈利民  胡惟孝 《合成化学》2004,12(5):484-486,494
研究了香兰素经脱甲基制备3,4-二羟基苯甲醛的反应。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香兰素7.8g(51 mmo),CH2Cl2 15mL(234mmo1),无水AlCl3 9.4g(70mmo1),吡啶13.3g(168mmol)和TEBA 0.05g,反应温度48℃,回流时问28h,收率92.6%,纯度99.7%(HPLC)。  相似文献   

15.
采用离子色谱法对1g/kg量级水平上CCQM-K59国际比对样品中的硝酸根和亚硝酸根校准溶液进行了准确测定。为进一步降低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获得较高的准确度,以高纯硝酸钾和亚硝酸钠配置标准溶液。采用离子色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别对高纯硝酸钾和亚硝酸钠试剂中的主要阴离子和无机元素杂质进行了测定,采用归一化法扣除测定杂质,获得了准确的纯度值。在配置标准溶液时,对固体样品的称量进行了浮力修正;采用单点校准法测量国际比对样品中硝酸根和亚硝酸根的含量,以括号法校正仪器漂移。比对样品中硝酸根和亚硝酸根的含量分别为1.0172 g/kg和1.0139 g/kg,测定结果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0.11%和0.13%,获得了良好的国际等效一致性,在源头上保证了我国硝酸根和亚硝酸根检测领域的量值溯源。  相似文献   

16.
以商购罗丹明B为原料,进行重结晶提纯,制备罗丹明B纯度标准物质。采用红外光谱(IR)、高分辨质谱和核磁共振谱(NMR)进行定性分析。样品分装400瓶后,依据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研制技术规范》,采用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法对随机抽取的15瓶样品进行均匀性检验,经F检验表明,在95%的置信区间范围内,样品均匀性良好。在室温下,经过30个月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样品稳定性良好。标准物质经国内8家具有分析资质的实验室进行协同定值,定值结果为99.0%,扩展不确定度为1.0%(k=2)。该标准物质达到了国家标准物质的技术要求,可用于有关罗丹明B的分析方法校正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刘永玲  陈涛  陈晨  邹登朗  李玉林 《色谱》2014,32(5):543-546
采用高速逆流色谱(HSCCC)技术从铁棒锤根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制备了一种高纯度咪唑类生物碱1H-imidazole-2-carboxylic acid,butyl ester (ICABE)。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目标化合物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优化HSCCC分离ICABE的溶剂体系,确定了以正己烷-氯仿-乙醇-水(10:1:13:2,v/v/v/v)为HSCCC的两相溶剂系统,以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流动相流速为1.8 mL/min,主机转速850 r/min,检测波长为230 nm条件下进行分离制备,在350 min内从100 mg粗样品中一步分离得到7.5 mg ICABE,经HPLC检测其纯度达98%以上(峰面积归一化法),结构由UV、1H-NMR和13C-NMR得以鉴定。该方法简便、快速,所得产物纯度高,适合于铁棒锤中ICABE的制备分离。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棉花植株、棉籽和土壤样品中吡草醚及其主要代谢物E-1的Qu ECh ERS/高效液相色谱-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HPLC/VWD)检测方法。样品用乙腈-水混合溶液提取,Qu ECh ERS方法净化,以Ultimate X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进行HPLC分离,检测波长为246 nm,基质匹配标准品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吡草醚和E-1在0.01~1.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9)。在棉花植株、棉籽和土壤中分别进行3个浓度的加标回收实验,吡草醚和E-1在样品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3.5%~106.3%和74.9%~102.3%,相对标准偏差(RSD,n=5)分别为0.5%~5.2%和1.6%~19.2%。吡草醚和E-1的检出限(LOD,S/N3)均为0.1 ng,在棉花植株和棉籽中的定量下限(LOQ)均为0.04 mg/kg,在土壤中的LOQ均为0.02 mg/kg。该方法前处理快速、简单、经济,可用于常规实验室棉花植株、棉籽和土壤样品中吡草醚及其代谢物E-1的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19.
RP-HPLC/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同时测定飞机草中3种黄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同时测定了飞机草中木犀草素、槲皮素和山柰酚的含量。色谱柱HiQ sil C18W柱(4.6 mm×25 cm,5μm),流动相V(甲醇)∶V(水)∶V(磷酸)=50∶49.8∶0.2,检测波长槲皮素254 nm,木犀草素和山柰酚360 nm,温度30℃,流速1 mL/min,进样量10μL。确定了以超声波提取法制备飞机草分析样品的方法:溶剂为体积分数85%的乙醇,液固比为10∶1(mL/g),提取时间为1 h。结果表明,3种黄酮在0.01×10-3~0.10×10-3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R2>0.999 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601 7%、99.032 6%和99.450 8%,RSD<2%。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可快速测定飞机草中木犀草素、槲皮素和山柰酚3种物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侯红瑞  黄吉东  陈玲  黄嫣然  王春晓 《色谱》2016,34(6):591-595
建立了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Prep-HPLC)分离高良姜黄酮中高良姜素和山柰素的方法。高良姜黄酮经HPD-600树脂吸附洗脱纯化后,采用Prep-HPLC分离高良姜黄酮中高良姜素和山柰素。制备色谱条件:流动相为甲醇-0.6%(v/v)乙酸水溶液(58:42, v/v),柱温为常温,流速为7.0 mL/min,检测波长为360 nm,进样量为700 μ L,上样质量浓度为10.0 g/L。分离的单体由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碳谱鉴定确证为高良姜素和山柰素,HPLC外标法定量,纯度分别为99.5%和99.7%。该方法分离效果好、高效、低毒,可用于高良姜中高良姜素和山柰素的分离制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