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叔丁基-杯[8]芳烃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对叔丁基-杯[8]芳烃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目的在于利用杯芳烃特殊的空腔结构对靶向物质具有定向选择功能。将该膜修饰电极用于分离用一般伏安方法不能分辩的物质如手性分子、同分异构体、电化学性质相近的物质等,从而拓宽了伏安分析领域。利用多种电化学手段研究了该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求得了电极过程动力学参数。本文报道对叔丁基-杯[8]芳烃修饰电极膜的电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2.
以对叔丁基苯酚为原料,经4步反应合成了新的杯[4]芳烃衍生物--25,26,27,28-羟乙氧基-杯[4]芳烃,其结构经~1H NMR和MS表征.  相似文献   

3.
高建华  翟海云  陈彬 《分析化学》2002,30(3):295-297
研究了Ce(Ⅲ)-杯[8]芳烃-蛋白质体系的相互作用和荧光发光情况.实验结果表明:Ce(Ⅲ)可产生λex,max=254nm,λem,max=361nm的自身荧光.杯[8]芳烃在一定条件下能猝灭其荧光,加入蛋白质后体系的荧光又进一步猝灭,故可利用杯[8]芳烃-Ce(Ⅲ)形成的镧系超分子作荧光探针测定蛋白质,同时,初步探讨了体系的相互作用机理.该实验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1~11.4mg/L;检出限为2.83×10-3 mg/L.本方法简便、可靠、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4.
被称为“第三代超分子化合物”的杯芳烃,是一类对位烷基苯酚与甲醛缩合的寡聚大环化合物,许多实验证实杯芳烃能通过超分子作用识别客体,这种方式类同于DNA与小分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多重氮杂杯[4]芳烃和双杯[4]芳烃的合成与阳离子萃取性能;杯[4]芳烃;双杯[4]芳烃;多重氮杂;萃取  相似文献   

6.
单炔基桥联双杯[4]芳烃的合成与对溶剂分子的包合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叔丁基杯[4]芳烃直接与1,4-二氯-2-丁炔反应,一步制备了单炔基单桥联双杯[4]芳烃和单炔基双桥联双杯[4]芳烃,并证实单桥联双杯[4]芳烃是双桥联双杯[4]芳烃的中间产物.经1HNMR,13CNMR和ESI-MS分析证实了产物的结构.ESI-MS结果表明两种产物对DMF和H2O有不同的包合能力.  相似文献   

7.
以邻、间或对氨基苯甲酸和杯[8]芳烃为原料,经重氮化一偶联反应合成了新型有色邻、间或对羰基苯偶氮基杯[8]芳烃,产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IR,UV-Vis和1H NMR表征,并研究了它们的生色原理和光谱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它们是一类新型指示剂和具有新型配位空腔的主体分子。  相似文献   

8.
范平  林茜  金辄  佟健 《合成化学》2007,15(1):26-29
以对叔丁基杯[4]芳烃为起始原料,合成了25-羟基-26,27,28-三丁氧基对叔丁基杯[4]芳烃(2)和25-[(乙氧基羰基)甲氧基]-26,27,28-三丁氧基对叔丁基杯[4]芳烃(3),2和3的结构经1HNMR和IR表征。通过正交实验[L16(45)和L9(33)]优化了实验条件,使3的总收率提高到60%。  相似文献   

9.
对硝基杯[8]芳烃的合成及其与奥克托今的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对叔丁基苯酚与多聚甲醛为原料合成了对硝基杯[8]芳烃.利用紫外光谱研究了对硝基杯[8]芳烃与奥克托今(HMX)在氯仿中的配合性能.用量子化学半经验AM1和ab initio HF/3-21G方法,分别得到主、客体及其超分子体系几何全优化结构.结果表明,主客体分子形成了1: 1的配合物,标准状况下对硝基杯[8]芳烃与HMX形成超分子体系后较单体能量之和减少60.76 kJ/mol,主客体间可形成氢键.对硝基杯[8]芳烃与HMX超分子体系的稳定常数Kw从288 K的1.138×1012降至408 K时的1.121×105.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Ce 杯 [8]芳烃 蛋白质体系的相互作用和荧光发光情况。实验结果表明 :Ce 可产生λex,max=2 5 4nm ,λem ,max=36 1nm的自身荧光。杯 [8]芳烃在一定条件下能猝灭其荧光 ,加入蛋白质后体系的荧光又进一步猝灭 ,故可利用杯 [8]芳烃 Ce 形成的镧系超分子作荧光探针测定蛋白质 ,同时 ,初步探讨了体系的相互作用机理。该实验方法的线性范围为 1 1~ 11.4mg/L ;检出限为 2 .83× 10 -3 mg/L。本方法简便、可靠、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Pr(Ⅲ)-杯[4]芳烃-DNA体系的相互作用和荧光发光情况.试验结果表明,Pr(Ⅲ)可产生λex,max=300.0nm、λem,max=600.0nm的自发荧光,杯[4]芳烃在一定条件下能猝灭其荧光,加入DNA后荧光产生大幅增强,故可以杯[4]芳烃与Pr(Ⅲ)形成的发光镧系超分子作荧光探针测定DNA,同时初步探讨了体系相互作用机理.试验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0μg@ml-1和2.0~4.0μg@ml-1,检出限为1.276×10-3μg@ml-1.此法简单、灵敏、可靠.  相似文献   

12.
以对叔丁基杯[4]芳烃为原料脱除叔丁基得到杯[4]芳烃,再经醚化、缩合两步反应首次合成25,27-二(α,γ-二酮苯丁氧基)-26,28-二羟基杯[4]芳烃,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MS及元素分析表征。研究表明,目标化合物中的α,γ-二酮结构存在酮醇异构现象,在溶液中其酮醇异构体比例近似为1∶2。  相似文献   

13.
农兰平  肖成梁  刘运海  彭杰  张安运 《合成化学》2011,19(4):538-541,549
在乙腈中,25,26,27,28.四羟基杯[4]芳烃(1)与碘代异丙烷(i-PrI)在碳酸钾的催化下经双烷基化反应合成了25,27-二异丙氧基-26,28-二羟基杯[4]芳烃(2),其结构经<'1>H NMR和MS确证.最佳反应条件为:1 23mmol,n(1):n(K<,2>CO<,3>):n(i-PrI):n(Me...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一种间接缩合法高产率简便合成新型四桥联双杯[4]管道和1,2-3,4-双桥联杯[4]芳烃.杯[4]二酰肼衍生物2与丁二酸酐发生开环反应,以95%的产率得到杯[4]羧酸衍生物4.化合物4在DCC/DMAP/CH2Cl2体系中发生分子间自缩合反应,以90%产率得到新型四桥联双杯[4]管道6.改用高度稀释的条件则以26%的产率得到新型1,2-3,4-双桥联杯[4]芳烃5.新化合物的结构与构象经元素分析、红外、质谱、核磁共振谱等表征证实.  相似文献   

15.
利用MP2和mPWPW91方法,在6-311G**和6-311++G**基组水平上研究了RDX分别与硝基、氨基和迭氮基取代的氮杂杯[2]-间-芳烃[2]三嗪和氮杂杯[2]-对-芳烃[2]三嗪形成的分子间氢键相互作用,并借助自然键轨道(NBO)和分子中的原子(AIM)理论揭示了氢键的本质.结果表明,氮杂杯[2]-间-芳烃[2]三嗪复合物中氢键主要发生在RDX与三嗪环及其取代基之间;氮杂杯[2]-对-芳烃[2]三嗪复合物中氢键主要发生在RDX与杯芳烃环及其取代基之间.分子间相互作用能在-18.82~-40.62kJ/mol之间;经基组叠加误差(BSSE)校正后,相互作用能顺序为e>f≈b>a>c>d和e′>b′>f′>a′>d′>c′.两类复合物中,氨基取代的复合物分子间氢键强于硝基或叠氮基复合物分子间氢键,氨基氮杂杯[2]-对-芳烃[2]三嗪与RDX形成的氢键最强,有望作为降低火炸药感度、进行火炸药废水处理的候选物.为获得稳定性较强的RDX-氨基氮杂杯芳烃超分子炸药,应该选取介电常数较大的溶剂.  相似文献   

16.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去叔丁基杯[8]芳烃乙酸钠对紫杉醇的包合和释放过程,考察了二者物质的量之比、温度等因素对包合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去叔丁基杯[8]芳烃乙酸钠在一定条件下与紫杉醇可形成稳定的超分子包合物,包合后水溶性明显提高,且随着去叔丁基杯[8]芳烃乙酸钠/紫杉醇物质的量之比的增加,荧光强度明显增强.去叔丁基杯[8]芳烃乙酸钠今后有望成为紫杉醇类抗肿瘤药物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17.
杯芳烃;合成;杯[4]芳烃-受阻胺类复合稳定剂在聚丙烯中的抗热氧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8.
以对叔丁基杯[4]芳烃和二溴癸烷为原料,采用NaH-THF反应体系的新方法,合成了25-(巯基烷氧基)-对叔丁基杯[4]芳烃,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和MALDI-TOF.MS表征.  相似文献   

19.
以对叔丁基苯酚和甲醛为原料,在碱催化下,采用一步法合成了对叔丁基杯[8]芳烃(1)。对1的下缘酚羟基改性,用碘甲烷、碘乙烷、正溴丙烷、正溴丁烷为烷基化试剂,在氢化钠作用下,制备了一系列全O-烷基化的杯[8]芳烃醚衍生物,其结构经1HNMR和IR表征。  相似文献   

20.
环氧丙基杯[6]-1,4-冠-4聚合物的合成与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发福  郭红玉  陈希磊  蔡秀琴 《合成化学》2004,12(6):523-525,564
通过具有稳定锥式构象的杯[6]-1,4-冠-4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再与多乙烯多胺开环聚合,合成了一系列具有稳定构象的新型含氮杯[6]芳烃冠醚聚合物(3a-3c)。并研究了它们对阳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其吸附选择性较没有稳定构象的类似杯[6]芳烃聚合物好,聚合物3b和3c对Cu^2 表现较好的选择性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