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反应机理是有机化学的核心内容。反应机理的教与学是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一直困扰着教师和学生。笔者采用了"教师引导–学生练习–学生综合讲解"三段式的反应机理教学方式。首先是教师引导:教师结合国内外教材和文献,先讲授基本理论,再详细讲解反应机理;接着是学生练习: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布置习题让学生练习,然后结合前后相关的反应机理,组装成比较复杂的多步反应,要求学生根据机理推导反应产物;最后是学生综合讲解:给每个学生分配一个反应,要求围绕该反应,通过查阅文献和资料,整理好素材,在课堂上讲解展示反馈,教师据此进行补充和修改。经过实践证明,该方式便于学生理解有机化学反应机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读了最近几期化学通报刊载的有关基本生产技术教育的文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贯彻基本生产技术教育应通过多种多样的途径(课堂教学、学生实验、实习、家庭作业、生产参观等等),从而使学生掌握现代生产的基本原则、原理和使用简单生产工具的技能。但是,我认为其中上好“有关化学生产”的课对于贯彻基本生产技术教育有更重要的意义。初中三年级:水的净制、石灰的制造、铸铁的冶炼等等;高中一年级:盐酸和硫酸的制造;高中二年级:氨、硝酸、发生炉煤气、水煤气的生产、石油的加工、煤的干馏,  相似文献   

3.
基本生产技术教育就是使学生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认识一切主要生产部门,其中包括化学工业。因此,化学科是进行基本生产技术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在化学课的教学中,除应该使学生了解化学在动力生产、农业、运输业上的应用;了解化学在改造国民经济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 工业化的中心和基础是重工业,而其中钢铁工业又是工业基础的基础,因为它是工业机器、农业机械、交通运输工具、国防上和现代化各种建筑中的主要材料。钢铁冶炼的数量和质量以及特种钢的研究和制造就直接影响了这些部门。通过这一章的学习,首先应使学生对这方面获得具体和明确的认识,从而更好的了解化学在国民经济中的改造作用,这是贯彻基本生产技术教育首先的一个方面。其次,冶铁炼钢现代化大规模工业生产中最壮丽的典型,这不仅可使学生对鼓风炉冶铁,各种的炼钢获得一个基础知识。同时还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工生产的工艺过程的一些原理:如逆流原理,最有效反应面积的利用、热交换、以及自动化、机械化、连续操作  相似文献   

5.
有机化学总复习应达到从结构、性质、制备掌握烃及烃的衍生物的衍变关系;设计多种类型实验,掌握重要有机物的特征反应和检验;熟悉有机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掌握有机物组成、结构的推测和计算等五项要求。为此,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复习: 1.狠抓“结构”主线,突出有机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包括:掌握有机物分类及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理解反应原理,掌握有机物性质;抓住原子(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了解性质异同的原因;以官能团衍变关系为主线,掌握有机物的衍变关系等; 2.准确掌握基本概念和化学用语; 3.注意反应试剂与条件,掌握有机反应; 4.设计实验,再现重要特征反应; 5.提高学生有机化学计算的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6.
化学反应速率是反应动力学最基本的一个概念,化学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是基础化学实验中的必做实验。但该实验存在着试剂消耗量大等诸多缺点。本次实践活动从绿色化学理念出发,提出了通过将色彩理论与化学知识结合进行反应速率的测定,以达到节省实验所用试剂、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等目的。首先调研了解学生对经典动力学实验的看法和利用智能手机进行化学实验的接受度,并在理论上对该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再根据录制的甲基紫与NaOH反应的视频,通过色度分析获得了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由此测定了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该方法结合了互补光色理论、物质吸光定律等知识,只需利用智能手机和取色软件就可以开展动力学实验。  相似文献   

7.
目前生产纯盐酸大都分二步进行,即先制得粗盐酸,然后将粗盐酸加以提纯。笔者现介绍用食盐和硫酸作用一步制取纯盐酸的方法,并进行了小规模生产。从生产的结果表明:利用食盐和硫酸可以直接制备二级纯的盐酸。现在将生产的过程提供同志们参考。一、原理: 在不太高的温度下,硫酸和食盐是按照下面反应式进行反应。  相似文献   

8.
李莉  郭亚楠  丁红  王宇  施展 《化学教育》2020,41(18):39-43
介绍了一个综合化学实验。通过乌尔曼缩合反应合成一种具有电致变色性能的三苯胺衍生物。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循环伏安法对化合物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通过将电化学工作站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联机进行光谱电化学测试,深入研究该化合物的电致变色性能。本实验充分体现了“合成-表征-分析”的科研思维模式,并打破了传统的单独仪器测试方式,在让学生了解合成化学知识和前沿学术研究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以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在“湿法炼铜”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复习教学为例,针对学生能力的薄弱点,围绕核心反应搜集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模拟体会具体反应应用于生产实际时需考虑的问题,以问题解决为线索,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信欣  刘禹  孙影 《化学教育》2021,42(9):67-75
利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蓝瓶子”实验进行正交实验设计,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出最佳实验条件。利用氧化还原传感器(ORP)对“蓝瓶子”振荡体系的电极电势变化曲线进行分析,并针对蓝色的产生和消失过程设计3组对比实验深入探究,阐明其反应原理,意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趣味实验现象背后的微观反应本质。  相似文献   

11.
魏灵灵  焦桓 《大学化学》2020,35(4):112-118
介绍一个大学化学研究型综合实验——K2GeF6:Mn荧光粉的化学共沉淀合成、结构测定与发光性能研究。本实验结合氧化还原与化学共沉淀法制备K2GeF6:Mn荧光粉,借助XRD和SEM对粉体进行结构表征,并利用荧光光谱仪测试分析其发光性能,探究激活剂含量和反应温度对粉体结构与性能的影响,获得可应用于商业白光LED的红色荧光粉。通过该实验的设计与实施,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的同时,能够结合基础理论知识解释实验原理、分析实验现象,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研究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气相色谱法快速定量检测丙烯腈的生物催化产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微生物催化丙烯腈生产丙烯酰胺在工业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生产中反应液同时含有底物丙烯腈、产物丙烯酰胺以及副产物丙烯酸. 为了控制产品质量, 需快速定量检测反应液中各组分. 采用毛细管柱PEG-20M (30 m×0.25 mm i.d., 2 μm), 以20 g/L的乙酰胺作为内标物对反应液进行气相色谱分析, 优化分析条件为: 进样口为SPL, 温度260 ℃;FID检测器, 温度260 ℃;柱温190 ℃;载气为氮气, 流速25 cm/min;分流进样, 进样量0.4 μL, 分流比为50:1. 在4 min内, 3个组分得到完全分离, 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线性关系, 回收率分别为98.5%、 102.1%、 105.0%, 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9.1%、 5.3%、 1.7%. 该方法分析速度快, 适合实验室与工厂生产中大量快速定量检测样品.  相似文献   

13.
在化学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参观等方面,如何有效的贯彻基本生产技术教育是正在讨论着的重要问题。现我把化学教学中贯彻基本生产技术教育的几点认识与经验,提出来与大家共同研究。 (一)贯彻基本生产技术教育必须重视改进化学基本知识的教学:基本生产技术教育要使学生了解一切近代大生产中的一般科学原理,同时使学生掌握使用重要的基本生产工具的技能和熟练技巧。那么化学科贯彻基本生产技术教育的要求是什么呢?根据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修订草案)所指出的,在化学教学中实施基本生产技术教育,主要是在巩固的、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化学生产的基本原理以及  相似文献   

14.
氧化还原反应的有效教学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利用已有经验,快速更新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通过简约化处理,准确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判断;进行科学探究,总结发现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规律。  相似文献   

15.
基于高三有机化学复习特点,以真实情境为载体,设置综合复杂程度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有机化合物官能团转化的角度预测物质结构、设计转化路线;从碳骨架和化学键变化的角度理解反应过程,理解共价键的类型、极性与有机反应的关系;利用物理性质设计分离提纯方案,体现出学科内的融合。使学生真正建立“组成、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观念,凸显对比分析、逆合成分析等有机推断问题解题思路,发展高阶思维,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提升,促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杨香涛  石明亮 《化学教育》2022,43(21):56-60
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视域下进行中和反应教学,首先以常规实验为载体,从宏观视角认识中和反应的外在表现,然后以模型、动画为载体,从微观视角了解中和反应的微观过程,再以数字化实验为载体,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理解中和反应的内在本质,最后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体验中和反应的应用价值。这样设计,学生能深刻理解中和反应的本质,增进化学学科理解,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铅与硝酸的反应比较复杂,在无机化学教材和相关资料中对铅与硝酸反应的阐述不一致,这将不利于学生在无机化学学习中对铅的基本性质的掌握。针对无机化学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大量实验探究了铅与硝酸反应的条件以及硝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铅与硝酸反应的影响,并考查了硝酸铅在不同浓度硝酸中溶解度的变化,利用红外光谱(IR)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对铅与浓硝酸的反应产物进行了表征,明确了铅易溶于稀硝酸而在浓硝酸中溶解度小的实质。  相似文献   

18.
Yongqang Wang 《大学化学》2020,35(7):142-150
亲电取代反应是一类基本的有机反应,其中以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最常见。该反应的反应活性及反应的位点与苯环上已有的取代基有很大的关系。本文从波谱学的角度,利用核磁数据,阐述了已有的取代基如何影响苯环的电子云密度,进而影响苯环亲电取代反应的活性和取代的位置。本文视角新颖,将对学生的学习及科研产生启发。  相似文献   

19.
从物质类别的角度复习了酸和碱的通性,引入"阴阳鱼太极图"将物质分为酸、碱2大阵营,解释了酸碱反应规律的合理性;再现与工业、农业、生活紧密联系的具体反应,使学生学会从"反应物"、"现象"和"生成物"等多个角度认识反应,帮助学生将酸和碱的知识发展成为化学基本观念。  相似文献   

20.
根据在化学课里贯彻基本生产技术教育的任务和乡村中学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化学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应以如何利用化学知识来研究农业收获量的提高为中心。因为研究了这一专题,不仅能巩固学生的化学知识,同时也能使学生学会利用化学知识来提高农业生产的一些技能。学生掌握了有关农业生产的一些化学知识和技能后可以在农村里向广大农民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知识水平,推动农业耕作技术的革新,促使广大农民完成或超额完成规定的农业生产任务。学生毕业之后,可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成为推广先进农业技术的积极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