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纳米结构ZnO/染料/聚吡咯光阳极的光电化学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染料RuL2 (NCS) 2 (L =2 ,2′ bipydine 4,4′ dicarboxylicacid) (简写为Dye)、聚吡咯 (PPy)敏化氧化锌 (ZnO)纳米晶电极以及用RuL2 (NCS) 2 和PPy复合敏化ZnO纳米晶膜电极的光电化学行为 .实验表明 ,ZnO/PPy纳米多孔膜电极为双层n 型半导体结构 .PPy和RuL2(NCS) 2 都可对ZnO纳米晶膜产生敏化作用 ,ZnO/RuL2 (NCS) 2 /PPy复合多孔膜电极产生的光电流远大于ZnO/PPy纳米多孔膜电极和ZnO/Dye多孔膜电极产生的光电流 .讨论了该电极的光生电子的机理 ,初步测定了ZnO/RuL2 (NCS) 2 /PPy电极作为光阳极的光电化学电池的工作特性曲线 ,测得该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为 1 .3% ,填充因子为 0 .75 .  相似文献   

2.
核-壳式纳米SnO2/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和性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纳米SnO2·nH2O胶体粒子为基质,采用活性层包覆法制备了纳米SnO2/TiO2复合光催化剂,并用R,TEM,XPS和XRD等手段进行了表征. 采用敌敌畏的光催化降解反应对所制催化剂的活性进行了评价. 结果表明,SnO2/TiO2为核-壳结构,粒径约为12 nm. SnO2/TiO2的光催化活性受TiO2含量及SnO2·nH2O乙醇溶液含水量的影响. 最佳条件为SnO2/TiO2中TiO2含量为56.45%,SnO2·nH2O乙醇溶液含水量为20%. 所制SnO2/TiO2光催化活性比纯TiO2显著提高,且光催化活性稳定,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3.
复合纳米粒子SnO2/CdS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湿化学方法制备了包覆型SnO2 /CdS复合纳米粒子 .用ICP、XRD及TEM测定了样品的组成和平均晶粒尺寸 ,并通过HRTEM直接观察到样品的包覆结构 .与纯SnO2 纳米粒子相比较 ,SnO2 /CdS复合纳米粒子在波长为 36 0 - 5 80nm范围内有更强的吸收 ;由该复合纳米粒子制得的电极呈现出良好的光电转换特性 ,其最大IPCE值达 40 .9% ,远大于纯SnO2 纳米电极的IPCE( 0 .6 5 % ) ,而且光响应范围也从纯SnO2 的 30 0 - 4 0 0nm拓展到 30 0 - 5 5 0nm .  相似文献   

4.
SnO2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面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SnCl4·5H2O和氨水为原料,用水热法制备了粒度均匀的SnO2纳米粒子,并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其进行了表面改性. 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纳米粒度/Zeta电位测定和元素分析测试技术对粒子进行了表征. 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得的SnO2纳米粒子为四方晶系金红石型结构,改性后的纳米粒子均一性进一步提高,粒径分布在8~20 nm,能形成稳定的分散体系.  相似文献   

5.
SnO2-TiO2薄膜载体对Au-Pt纳米颗粒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真空镀膜法在玻碳(GC)电极表面修饰SnO2-TiO2薄膜, 在SnO2-TiO2/GC复合电极表面组装Au-Pt双金属纳米颗粒, 制得Au-Pt/SnO2-TiO2/GC复合电极. 通过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SnO2-TiO2薄膜载体对Au-Pt双金属纳米颗粒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采用扫描电镜(SEM)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Au-Pt在SnO2-TiO2薄膜沉积的形貌及结构进行了表征. 研究结果表明, 10 nm的Au-Pt双金属纳米颗粒均匀地组装于SnO2-TiO2薄膜表面; SnO2-TiO2薄膜载体改善了复合电极抗CO中毒能力; Au-Pt双金属合金的形成提高了Pt 对甲醇氧化的电催化能力, SnO2-TiO2薄膜载体又使Pt纳米粒子d空轨道增多, 提高了Au-Pt双金属纳米颗粒的稳定性和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6.
以吡咯(Py)和聚ε-己内酯(PCL)为原料、氯仿为溶剂,并掺杂一定量的十二烷基硫酸钠制备电纺膜,利用三氯化铁的氧化作用原位生成聚吡咯(PPy).对所得到的PCL/PPy电纺膜用红外光谱进行表征,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纤维形貌,并测定力学性能和体积电阻率.结果表明,所生成的PPy以纳米粒子形式附着在电纺纤维表面,随着Py相对于PCL的质量百分含量由0增加到20%,PCL/PPy电纺膜的纤维直径从(730±341)nm逐渐下降至(325±84)nm;膜的拉伸模量和拉伸强度由不含Py的(25.7±0.8)MPa和(2.48±0.14)MPa分别增加至含有20%Py的(48.4±7.6)MPa和(5.05±0.59)MPa,断裂伸长率由(129±27)%下降至(86.2±9.1)%;体积电阻率降低了2~3个数量级.该PCL/PPy电纺纤维膜以期可作为电活性材料用于功能或生物医用领域.  相似文献   

7.
选择孔道丰富的竹炭、锯末、脱脂棉和滤纸等作为天然模板,结合水/醇溶胶浸渍-煅烧法成功地制备了纳米SnO2;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镜(TEM)分析了所制备的纳米材料的晶型、形貌、粒径.结果表明,纳米SnO2产物呈球形,具有四方相金红石型结构,平均粒径在10~25 nm范围内;其粒径大小与模板类型和溶胶体系有关...  相似文献   

8.
以甲基橙为软模板, 六水合三氯化铁为催化剂, 在水溶液中通过沉淀聚合法制备了管径为20~180 nm的聚吡咯(PPy)纳米管; 以聚吡咯纳米管为基体, 通过原位聚合制备了聚吡咯/聚苯胺(PPy/PANi)二元复合纳米管. 研究发现, 在PPy/PANi二元复合纳米管中, PANi均匀地包覆在PPy纳米管表面, 并形成有序堆积, PPy与PANi间存在强烈的π-π共轭作用与氢键作用, 当PPy与PANi单体摩尔比为1∶2时, PPy/PANi二元复合纳米管的功率因子在363 K时达到0.74 μW/(m·K 2).  相似文献   

9.
基于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了粒径约为40nm的掺杂对甲苯磺酸(TSA)的聚吡咯(PPy)复合纳米粒子.采用XRD、EDS、SEM和TEM研究了产物的结构和形貌特征,并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等方法测试了纳米粒子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PPy/TSA具有良好的快速充放电能力,在10 mA/cm2时比容量达到268Fg-1,但在1000次循环后发现其比容量下降了25.5%.用CV测试了PPy/TSA电极在第一次循环和第1000次循环的伏安曲线图,发现经过1000次循环后PPy/TSA电极的氧化峰逐渐消失,并且非法拉第电流减小.交流阻抗测试表明,PPy/TSA纳米粒子在反复充放电循环后,其界面电荷传递电阻增加,高频段双层电容值降低,但低频段的赝电容值却有所增加.通过比表面积测量发现,聚合物链的反复氧化-还原过程还可导致平均孔径减小、比表面积下降.红外和拉曼光谱也证实PPy纳米粒子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降解,生成一种含氧的醌式结构,这表明聚合物电极材料比容量的下降可能与PPy主链的不可逆氧化和结构碎片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用α-Fe2O3纳米粒子作为前驱物,以SnC l4和NaOH作为反应试剂,通过简单的水热法制备了SnO2/α-Fe2O3纳米复合材料。SnO2/α-Fe2O3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有趣的形貌:直径约为20nm的SnO2纳米棒以α-Fe2O3纳米粒子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生长。利用X-ray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成份、结构、形貌和尺寸进行了表征,初步探讨了SnO2/α-Fe2O3纳米复合材料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1.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adsorption/desorption of ammonia from the air mixture on the surface of commercial binary V/Al and ternary Pd/V/Al, V(0.65 wt.%) /W(6.73 wt.%) /Ti and V(1.8 wt.%) /W(7.3 wt.%) /Ti de-NOx catalysts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temperature-programmed desorption (TPD) method. The ability of the commercial catalysts to adsorb ammonia in the most stable surface species was shown to correlate well with their suppression of the NH3 oxidation.  相似文献   

12.
PP/尼龙66/聚碳酸酯/ABS共混高聚物的SEM样品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PP/尼龙66/聚碳酸酯/ABS共混高聚物的扫描电子显微镜样品制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实验,探讨了出该材料最佳的样品制作条件。  相似文献   

13.
载体对浸渍型Cu/Mn/Mg/K甲醇裂解催化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A new kind of organometallic precursor for Si/Zr/C/N-based ceramics was synthesized from the amine exchangereaction of hexamethylcyclotrisilazane (D_3~N) and tetrakis(diethylamino) zirconium (Zr[NEt_2]_4). Pyrolysis was performedunder nitrogen at 800℃ in a tube furnace equipped with a temperature program controller. The highest pyrolytic yield was67.5%.  相似文献   

15.
刘云 《分子催化》2011,25(3):226-232
采用分步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Pd/Mn/Ba/Al系列催化剂,并用DRIFTS、TPD、TPSR等方法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在不同温度点NOx的存储量以及存储-还原循环中NOx的脱除率.结果表明,NO更容易在MNOx上形成亚硝酸盐,Mn的加入显著提高了Pd/Ba/Al的低温存储活性,与Pd/Ba/Al相比,Pd/Mn/...  相似文献   

16.
Solid Si/C/H/F materials laser-deposited from gaseous fluoro-methylsilanes are examined by XPS, SEM, IR and Raman spectroscopy and revealed to be a blend of silicon-carbon-based frameworks, possessing some Si-H and C-H bonds, and carbon whose modification is dependent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parent fluoromethylsilane. Their properties are affected by contact with the atmosphere: although incorporation of oxygen into silicon-carbon frameworks is a very fast process, the dramatically improved adhesion to aluminium requires long exposure periods.  相似文献   

17.
李娟  崔利 《应用化学》2011,28(3):297-301
在聚苯胺(PANI)和二氧化锰(MnO2)存在的条件下,以FeCl3/甲基橙为模板,通过化学氧化法聚合吡咯(Py)单体,制备MnO2/PPy/PANI纳米管复合材料。 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和电化学测试等多种测试技术对复合材料进行物性表征和电化学电容性能测试,并讨论了不同含量的PANI对复合物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由于PANI、MnO2与PPy三者的相互协同作用,以及材料管状结构的大比表面积,使三元复合材料具有比二元复合材料要大的电化学活性。 所合成的三元复合材料最大比容量达到458.4 F/g。  相似文献   

18.
王萌  吴锋  苏岳锋  陈实 《物理化学学报》2008,24(7):1175-1179
通过在硝酸钇水溶液浸渍并焙烧的简单工艺, 在LiCo1/3Ni1/3Mn1/3O2材料表面包覆了一层Y2O3. 采用X射线衍射(XRD),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循环伏安(CV)和恒流充放电对包覆和未包覆的LiCo1/3Ni1/3Mn1/3O2进行了测试分析. 结果表明, Y2O3包覆并没有改变LiCo1/3Ni1/3Mn1/3O2的晶体结构, 只存在于LiCo1/3Ni1/3Mn1/3O2的表面; 与未包覆的材料相比, Y2O3包覆后的材料在高电位下具有更好的容量保持率和放电容量. CV测试表明, 包覆层的存在有效抑制了材料层状结构的转变及电极与电解液的负反应.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代谢物组模式特征发现方法及HPLC/M S/M S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提出一种基于单独最优特征组合和BP神经网络的代谢物组模式特征发现方法,并用其寻找到尿样中与乳腺癌最为相关的4种核苷,组成一组特异性检测参数.经HPLC/MS/MS联用法鉴定,它们是乳清酸核苷、1-甲酰化腺苷、S-腺苷-L-蛋氨酸及N2-甲酰化鸟苷.将这4种核苷作为输入变量,用BP神经分类网络建立乳腺癌诊断模型.留一法交叉验证和独立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准确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TiO2包覆对LiCo1/3Ni1/3Mn1/3O2材料的表面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材料LiCo1/3Ni1/3Mn1/3O2的循环性能, 采用浸渍-水解法对其进行TiO2包覆. 用X射线衍射(XRD)、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和恒流充放电测试研究包覆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 TiO2仅在材料表面形成包覆层, 并未改变材料的结构. TiO2包覆能提高材料LiCo1/3Ni1/3Mn1/3O2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 TiO2包覆后的材料在5.0C(1.0C=160 mA·g-1)下的放电容量达到0.2C下的66.0%, 而包覆前的材料在5.0C下的放电容量仅为其0.2C下的31.5%. 包覆后的材料在2.0C下循环12周后的容量没有衰减, 而未包覆的材料容量保持率仅为94.4%. EIS测试表明包覆材料性能的提高是由于循环过程中材料的界面稳定性得到了提高. 循环后材料的XRD和ICP-OES测试表明, 包覆层能提高材料LiCo1/3Ni1/3Mn1/3O2的结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