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L-精氨酸、1,10-邻菲啰啉为配体,在乙醇-水介质中经60℃水浴加热合成了4种稀土三元配合物。配合物分别用络合滴定、摩尔电导、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热重-差热分析等表征,推测出配合物化学组成为:[RE(L-Arg)3Phen]Cl3·n H2O。通过循环伏安法测定了配合物在玻碳工作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设定电位范围-0.30~-0.80 V(vs.SCE),经HAc-Na Ac缓冲溶液(p H约为6),测试配合物及其稀土盐,均表现出电化学活性,且配合物电化学中心是RE3+,电化学行为是准可逆的,配合物的还原峰电流与扫描速度及浓度呈现递增关系。  相似文献   

2.
两种稀土卟啉配合物与大肠杆菌作用的微量热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LKB-2277生物活性检测系统测定了新合成的阳离子型稀土卟啉配合物{[Re(TMP)(H2O)3]Cl, Re=Y、Yb, TMP=5, 10, 15, 20-四(4’-甲氧基苯基)卟啉}在37 ℃时对大肠杆菌作用的产热曲线,根据产热曲线求算了在稀土卟啉配合物作用下,大肠杆菌生长代谢的速率常数k,抑制率I,传代时间tG和半抑制浓度cI,50等热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稀土卟啉配合物在低浓度下对大肠杆菌有刺激作用,高浓度下为抑制作用,[Yb(TMP)(H2O)3]Cl的半抑制浓度cI,50为143 mg•L-1,其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优于[Y(TMP)(H2O)3]Cl.  相似文献   

3.
在乙醇-水溶液中,合成了一系列不同配比的稀土掺杂(La/Dy)-L-苏氨酸(L-Thr)-邻菲罗啉(Phen)三元固体配合物。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表征及分析,推测配合物的组成为[LaxDy1-x(L-Thr)3Phen]Cl3.2H2O。通过荧光光谱讨论配合物的发光特性,当La和Dy掺杂比为4∶6时,配合物的荧光强度达到最大。通过抑菌实验对配合物的生物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当La和Dy掺杂比为6∶4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强。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四个新左氧氟沙星铜(Ⅱ)配合物:[Cu(Lvfx)(Bipy)(H2O)]Cl.4H2O(1),[Cu(Lvfx)(Phen)(H2O)]Cl.5H2O(2),[Cu(Lvfx)(Tatp)(H2O)]Cl.5H2O(3),[Cu(Lvfx)(Dppz)(H2O)]Cl.4.5H2O(4){Lvfx=左氧氟沙星,Bipy=2,2’-联吡啶,Phen=1,10-邻菲罗啉,Tatp=1,4,8,9-四氮三联苯,Dppz=二吡啶并[3,2-a:2’,3’-c]吩嗪},并通过红外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元素分析、原子吸收光谱法、摩尔电导率分析和差热-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用滤纸片扩散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试了配合物及配体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结果显示配合物(3)对大肠杆菌具有最佳的抑菌效果。采用荧光光谱法初步研究了配合物与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四个配合物均对BSA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且发生了能量转移,其与BSA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4.7×102、5.7×103、5.0×103和1.7×103L.mol-1,结合位点n分别为0.59、0.83、0.81和0.69。  相似文献   

5.
段冉冉  王璐  霍炜强  陈实  周晓华 《合成化学》2014,(2):168-173,178
以1,10-邻菲罗啉(Phen)和2,4-二氨基-6-(2-吡嗪)-均三嗪(DAPT)为配体,与铁系金属(M=Ni,Co)盐反应合成了两个新型的金属配合物———[Ni(Phen)(DAPT)Cl2]·3H2O(3a)和[Co(Phen)(DAPT)Cl2]·3H2O(3b),其结构和性能经IR,LC-MS,元素分析,TG-DTA和摩尔电导率表征。用UV-Vis、溴化乙锭荧光竞争光谱、相对粘度、电化学、DNA热变性及盐效应等方法研究了3a和3b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3a和3b与ct-DNA的结合模式均为插入模式;3a与ct-DNA的结合强度略大于3b。  相似文献   

6.
在乙醇-水介质中,经60℃水浴加热合成了三种稀土固体配合物。对其进行络合滴定、摩尔电导、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热重-差热分析等测试,推测其化学组成为[Re(L-leu)3Phen]Cl3.nH2O,并对配合物进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抑菌性质的测试;结果表明:LaCl3,CeCl3,ErCl3和L-亮氨酸没有抑菌效果,邻菲啰啉与三元稀土配合物对这三种菌都具有抑菌效果,但是三元稀土配合物的抑菌效果明显强于邻菲啰啉,而且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2种铜配合物[Cu2(HNOR)2Cl]n(1)和[Cu2Cl3]·H3NOR·H2O(2)(H2NOR=氟哌酸),并对其结构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结果表明,虽然反应物相同,但在酸度和碱度条件下分别生成具有不同结构的配合物。通过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2种配合物形成了稳定的二维结构。同时,选择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进行了抑菌活性实验。抑菌活性表明,2种配合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乙醇-水溶液中,水浴60℃合成了一系列不同配比的稀土掺杂(Nd/Dy)-L-谷氨酸(L-Glu)-邻菲啰啉(Phen)三元固体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热重差热分析等表征,推测出配合物组成为[Nd_xDy_(1-x)(L-Glu)_3Phen]Cl_3·nH_2O。通过荧光光谱对配合物的发光特性进行了探讨,当Nd和Dy掺杂比达到1∶3时,配合物荧光强度最大。最后通过循环伏安法对配合物的电化学活性进行了研究,设定扫描电位-0.30~-0.80V(vs.SCE),五种配合物在HAc-NaAc缓冲溶液(pH约6.0左右)中均表现出电化学活性,电化学活性中心是RE3+,电化学行为是准可逆的,配合物还原峰电流与扫描速度及浓度呈现出递增关系。  相似文献   

9.
稀土氨基酸配合物是一类具有应用前景的化合物,它有杀菌、消炎、抗凝血等作用 [1,2], 1975年 Anghileri报道了 La(Gly)3Cl3· 3H2O具有抗肿瘤作用后,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多数是研究这类配合物的制备和性质 [3~ 5],而对其进行热化学研究的较少,稀土氨基酸配合物的热力学数据目前尚很缺乏。为此,我们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硝酸铒与丙氨酸固体配合物的合成及相平衡研究已有报道 [3,4],其配位反应的热化学性质研究未见报道。本文用量热法分别测定了配位反应的反应物 [Er(NO3)3· 6H2O+ 4Ala]和产物 [Er(Ala)4(NO3)3· H2…  相似文献   

10.
以稀土氯化物、钼酸钠和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为原料,制备了一类新型稀土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差热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粉末衍射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了该类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RE3(ADP)(MoO4)2(CH3OH)4Cl5·2H2O(RE=La3+,Sm3+,Y3+,Er3+,ADP=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抗菌实验结果表明,稀土三元配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属于广谱抗菌剂.用四甲基偶氮唑蓝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初步研究了三元配合物的抗癌能力,结果证明其具有使癌细胞凋亡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