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重视例习题的反思,创设探究情境 例题与练习(人教A版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P3例1、2,P8练习1、2) 例1 在△ABC中,已知A=32.0°,B=81.8°,a=42.9cm,解三角形. 例2 在△ABC中,已知a=20cm,b=28cm,A=40°,解三角形. 练1 在△ABC中,已知a=2.7cm,b=3.6cm,C=82.2°,解三角形. 练2 在△ABC中,已知a=7cm,b=10cm,c=6cm,解三角形. 在学习“解三角形”这章时,首先,教师可将这些例习题放在一起请学生思考:完成这些题目后你发现了什么?这将促使学生主动进行题后反思活动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有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解法发现知道两角及其中一角对边或知道两边及其中一边对角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知道三边或两边及夹角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相似文献   

2.
<正>定义△ABC与△A_1B_1C_1中,若AB=A_1B_1,BC=B_1C_1,CA=C_1A_1,∠ABC=∠A_1B_1C_1,∠BCA=∠B_1C_1A_1,∠CAB=∠C_1A_1B_1.则称△ABC与△A_1B_1C_1合同(全等),△ABC与△A_1B_1C_1全等,记为△ABC≌△A_1B_1C_1.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夹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夹角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  相似文献   

3.
也谈三角形五“心”向量形式的充要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 [1 ]给出了三角形五“心”向量形式的充要条件 ,文 [2 ]对内心和旁心的结论加以了改进 .本文先给出三角形所在平面上任意一点的向量形式 ,然后由此推得三角形五“心”向量形式的一组充要条件 ,这组充要条件不仅具有简捷、美观的特点 ,而且还有较强的实用性 .命题  1若O是△ABC形内 (或周界上 )一点 ,则S△OBC·OA +S△OCA·OB +S△OAB·OC =0 ;2若O是△ABC形外一点且与A位于直线BC的两侧 ,则-S△OBC·OA +S△OCA·OB +S△OAB·OC =0 .图 1 三角形       图 2 三角形  证 如图 1 ,以O为原点 ,OA所在直线…  相似文献   

4.
2005年11月下《中学生数学》“三角形‘三心’的完美统一”一文,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证明了不论O是三角形的重心、垂心还是内心,都有OD/AD OE/BE OF/CF=1.我在读后觉得确实完美,和同学交流时发现,实际上三角形内任一点都有这个性质,即: 在△ABC内有一点 O,AO、BO、CO的延长线分别交BC、CA、  相似文献   

5.
有关多边形的面积问题,是初中数学竞赛一个永恒的话题,常用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ABC=1/2AHA=1/2ABSINC,其中HA表示A边上的高,C表示A、B两边的夹角.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地中海地区数学竞赛第1题)已知△ABC中,∠A=60°,∠A的平分线与边BC 交于点 D.记△ABD,△ADC,△ABC 的内切圆半径分别为r_B,r_C,r,AC=b,AB=c.证明:1/r_B+1/r_C=2(1/r+1/b+1/c).这道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内切圆相关知识.参考答案主要借助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定理,解三角形的余弦定理,及三角形面积公式(含海伦-秦九韶公式)转化为三角形边的关系进行证明.  相似文献   

7.
<正>1.试题2016年北京市中学生数学竞赛高中一年级初赛填空第8题是这样一道题目:例1如图1,D为△ABC内一点,并且满足AB=CD=4,∠A+∠BDC=1800,试确定S△ABC-S△BDC的最大值.试题考查了四点共圆、等腰梯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两边已知的三角形面积最值问题.试题综合性强,解法灵活,考查了数形结合、转化等数学思想及割补的解题方法,检测了推理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添加辅助线是本题的难点,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从构造圆、全等三角形入手解决.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点P是△ABC重心的充要条件是→(PA)+→(PB)+→(PC)=0.下面本文将从三角形重心出发,推出三角形“五心”的向量的两种统一表示方法[1].1 问题提出先请看下列经常出现在高考和竞赛中的向量问题:问题1 设△ABC内一点P满足m→(PA)+n→(PB)+l→(PC)=0(m,n,l为正常数),分别用Sa、Sb、Sc表示△BPC、△CPA、△APB的面积(下同),求Sa∶Sb∶Sc.分析 所给的向量等式与三角形的重心向量等式很相似,是否可以将它转化为三角形的重心呢?  相似文献   

9.
在平几中,证明两个角相等的方法较多.本文介绍一例“构造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方法.例已知:如图1,在△ABC中,AC=BC,∠ACB=90°,M是AC的中点,CE⊥BM于E,延长CE交AB于D.求证:∠CMB=∠AMD.分析:此题有两个基本图形,一个是Rt△ABC,其中AC=BC,∠A=∠ABC=45°,∠ACB=90°;另一个是Rt△M  相似文献   

10.
题目设△ABC为锐角三角形,则sinA sinB sinC>2.证明设△ABC的三边为a、b、c,外接圆半径为R,则由正弦定理求证可转化为a b c>4R,用几何方法.作出△ABC及其外接圆,不妨设a=BC 为最大边,平移△ABC及其外接圆为  相似文献   

11.
本刊91年第4期介绍了“母子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本文就“母子三角形”之间存在的其它重要面积关系再作一介绍。在这里,我们不妨将所有存在于三角形内部的各个小三角形,称为子三角形,而原三角形称为母三角形。一般地,我们有下列重要结论: 命题如图1,在△ABC中,DE∥BC,F为BC边上的任意一点,则有: (1)若记△AOE的面积为S_1,△ABC的面积为S,则S_(△ABE)=S_(△ACD)=S_(四边形ADFE)=(S_1S)~(1/2)  相似文献   

12.
文[1]提出了三角形的一个“性质”并给出了证明,文[2]又给出了“性质1”并且也给出了证明.受它们的启发,本文也将有关性质进一步探究推广.设P是△ABC所在平面内任意一点(不在△ABC三条边所在直线上),S△ABC表示△ABC的面积,λ1=S△PBCS△ABC,λ2=S△PCAS△ABC,λ3=S△PABS△ABC  相似文献   

13.
1981年芜湖市初中数学竞赛试题中,有如下一道几何题: △ABC为锐角三角形,过A、B、C分别作此三角形外接圆三条直径AA',BB',CC',求证:△ABC的面积等于△A'BC,△AB'C,△ABC'面积之和。本题中,三直径AA',BB',CC'的交点即为△ABC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中《几何》里,教学“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以后,作为一道例题或习题,不妨引导学生证明如下命题: 定理设在△ABC和△A'B'C'中,∠A=∠A',∠B+∠B'=180°,那么:(1)若BC=B'C',则AC=A'C';(2)若AC=A'C',则BC=B'C'。  相似文献   

15.
解三角形问题,主要是处理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即通过已知的边角关系,确定三角形中未知量和未知关系.数学竞赛中的解三角形问题,常涉及以下知识点.设△ABC的三个角为A,B,C,它们对应的边分别为a,b,c,△ABC的外接圆的半径为R,△ABC的面积为S.1)正弦定理:sinaA=sinbB=sinCC=2R;2)  相似文献   

16.
<正>《中学生数学》2016年3月(下),周春荔教授的文章《三角形全等(下)》例9如图1,△ABC中∠C为直角,∠A=30°,分别以AB,AC为边,在△ABC外作正△ABE与正△ACD,DE与AB交于F.求证:EF=FD.这是一道非常优秀的几何题,对培训学生推理论证能力极为有益.如果充分运用已知图中的垂直关系,在添加辅助线时也注意垂直关系,可以速证、多证该例题,在图1的基础上还可以多变该例题.  相似文献   

17.
<正>(2021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一试(A卷)·5题)在△ABC中,AB=1,AC=2,B-C=2π/3,则△ABC的面积为_.初见此题,解答起来是不会遇到太大麻烦的,因为本题以考查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为主,注重的是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因而此题蕴含着广阔的思维空间,解决方法很多,而且各种方法的运算各具特色,下面我们一同赏析.思路一从解三角形角度入手,  相似文献   

18.
<正>本文介绍用构造全等三角形的"方法"解决与图形有关的计算、求值、判断推理等问题.一、构造全等三角形"证明等边等角".例1如图1,在△ABC中,∠B=2∠C,BC=2AB,AD为中线.求证:△ABD是等边三角形.分析与思考如图1,作∠ABC的平分线BE,连接DE.因为∠B=2∠C,于是∠EBD=∠C.由"等角对等边"得知BE=CE.但AD为中线,所以BD=CD.所以在△BDE与△CDE中,BE=CE,BD=CD,ED=ED,所以△BDE≌△CDE.这样∠BDE=∠CDE=90°.在△BAE与△BDE  相似文献   

19.
<正>题目在△ABC中,BD平分∠ABC,E为△ABC外一点,且∠EAB+∠ACB=180°,AE=DC.求证:EF=DF.一、利用截长构造全等三角形方法一在线段BA上截取一点H,使得BC=BH,连结DH.根据BD平分∠ABC以及辅助线,易证△BHD≌△BCD (SAS),所以  相似文献   

20.
A组题一、填空题 (每小题 4分 ,共 40分 )1 .三角形的两边长为 4和 6,第三边为偶数 ,则此三角形的周长为 .2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6cm ,它的周长不大于2 0cm ,则腰长的取值范围是 .3 .在△ABC中 ,∠A -∠C =2 5°,∠B -∠C =2 0° ,则∠A =,∠B =,∠C =.4.如图 ( 1 ) .以∠α为公共角的三角形是和;以BD为公共边的三角形有 .5 .如图 ( 2 ) ,AD ,CE是等边△ABC的二条中线 ,则图中与△ABD全等的三角形共有个 .   6.如图 ( 3 ) ,AB⊥AC ,DC⊥AC ,要使△ABC≌△CDA ,还要增加一个全等条件 ,那么需增加的一个条件是或或 .7.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