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C2H3+NO2反应速率常数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激光光解C2H3Br产生C2H3自由基,在气相298 K, 总压2.66×103 Pa的条件下,研究C2H3与NO2的反应,用激光光解-激光诱导荧光(LP-LIF)检测中间产物OH自由基的相对浓度随着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报导了双分子反应C2H3+NO2的速率常数k(C2H3+NO2)=(1.8±0.05)×10-11cm3•molec.-1•s-1,同时也得到OH+NO2反应的速率常数k(OH+NO2)=(2.1±0.15)×10-12 cm3•molec.-1•s-1.  相似文献   

2.
强场下分子的电离与解离研究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分子内的分子实与价电子之间的库仑场强度为 108 V· cm- 1量级 .通常激光的电场强度远小于这个量级 ,因此可以采用微扰理论来解释分子在激光场中的电离与解离 .如果激光场的功率密度达到 1013 W· cm- 2以上 ,其电场强度就能到 8.7× 107 V· cm- 1以上 ,达到甚至超过分子内的电场强度 .此时微扰理论已经不太适用 ,分子的电离机理及研究方法将有所不同 [1- 5].  关于强场电离与解离的理论没有统一的解释 [2,3].在强场下通常用 Keldysh因子γ来判断原子的电离方式 [6]:其中ω 0为激…  相似文献   

3.
王操  孔繁敖 《物理化学学报》2004,20(Z1):1055-1062
强场化学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分子在强激光场中解离则是该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阐述分子在强飞秒激光场(1013~1014 W·cm-2)中的解离规律以及我们所提出的场致解离(FAD)理论.在模型中我们考虑的是分子离子的解离,而且只考虑那些键轴平行于激光场方向的离子.此模型要求先计算出分子离子的缀饰势能面(Dressed PES),再计算键长随时间变化的准经典轨线(QCT).以甲烷、丙酮为例进行了实验和理论研究,理论计算的结果能很好地阐明观察到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纳秒强激光场中苯电离产生高价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25 ns脉冲Nd-YAG 532 nm的激光,在1010~1011 W•cm-2的光场强度下,利用飞行时间质谱对He、 N2、Ar载气条件下苯的激光电离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当利用氩作为载气时,除观察到C2+、C2H2+、C3H3+、C6H6+离子外,还观察到很强的Cq+(q=1~3)高价离子.这些离子都有很高的平动能, C2+的最可几平动能为12.9 eV, C3+为37.5 eV.通过改变载气种类和压力及在不同光场强度条件下的实验,可以认为这些高价离子来源于含苯团簇的库仑爆炸过程.  相似文献   

5.
利用波长为266 nm的激光光解CHBr3产生CH自由基,其与NO反应作为NCO自由基的来源.在298 K,总压2660 Pa的条件下,采用激光诱导荧光的方法,研究了NCO自由基与SO2、CS2的反应.得到了NCO自由基与SO2、CS2双分子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1.8±0.3)×10-11和(3.1±0.4)×10-12 cm3•molecule-1•s-1.对这两个反应在B3LYP/6-31+G(d)的水平上进行理论研究的结果表明,NCO自由基与SO2、CS2的反应是加成反应,其机理是NCO自由基中的N原子攻击反应物的中心原子,得到加成产物.  相似文献   

6.
CCl2自由基与H2O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213 nm激光光解CCl4产生CCl2自由基,用LP LIF技术测定了室温下基态CCl2自由基与H2O分子的反应速率常数为(5.45±0.95)×10-14 cm3•molecule-1•s-1.在G2MP2理论水平上计算了CCl2+H2O反应的最低单重态势能面,揭示了插入与加成 消除两种反应机理,得到了三个可能的产物通道:HCl+HClCO、HCl+trans ClCOH以及HCl+cis ClCOH.并用RRKM TST和传统过渡态理论计算了这三个通道的分支比及其温度效应.结果说明在低温下(273 K),插入机理的产物通道的分支比远大于加成 消除机理的产物通道, HCl+HClCO是主要产物,分支比为77.4%,其次是HCl+cis ClCOH,分支比为22.6%.而在高温下(3000 K),加成 消除机理的反应通道大于插入机理, HCl+trans ClCOH分支比为82.3%.  相似文献   

7.
532 nm纳秒激光电离产生Xez+(z ≤ 11)高价离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5 ns脉冲Nd-YAG 532 nm激光,在1011 W•cm-2的光场强度下,研究了Xe原子团簇的激光电离过程,观察到较强的高价离子信号,其中最高价态达+11.不同脉冲束位置和束源压力的实验表明,仅当激光作用于脉冲束中段时才能观察到高价离子,且高价离子信号强度随束源压力的增加而迅速增强,说明束中大尺寸团簇的存在与高价离子的形成密切相关.通过实验,认为高价离子可能来源于电离原子团簇而形成的纳米尺度等离子体小球对激光光场的共振吸收.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热沉淀法制备了La0.9M0.1Ga0.8Mg0.2O3-α (M=Ca2+, Sr2+, Ba2+)陶瓷样品的前驱体, 沉淀剂来自尿素在水热条件下的水解产物. 前驱体经煅烧和烧结后得到陶瓷样品. XRD显示样品具有单一的斜方晶LaGaO3钙钛矿结构. 同位素效应和氢的电化学透过(氢泵)实验证明陶瓷样品具有质子导电性. 用AC阻抗谱法测定了样品在300~600 ℃、氢气气氛中的质子电导率, 其大小取决于La位掺杂的碱土金属离子: σ(M=Sr2+)>σ(M=Ba2+)>σ(M=Ca2+). 以La0.9M0.1Ga0.8Mg0.2O3-α为固体电解质进行了常压合成氨, 最佳合成温度为520 ℃. 当施加的电流密度为1 mA•cm-2、合成温度为520 ℃时, 氨产率分别为: 1.63×10–9 mol•s-1•cm-2 (M=Ca2+), 2.53×10-9 mol•s-1•cm-2 (M=Sr2+)和2.04× 10-9 mol•s-1•cm-2 (M=Ba2+).  相似文献   

9.
CH3(2A′)自由基与臭氧反应机理的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量子化学UMP2方法,在6-311++G**基组水平上研究了CH3(2A′)自由基与臭氧反应机理,全参数优化了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在UQCISD(T)/6-311++G**水平上计算了它们的能量;并对它们进行了振动分析,以确定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真实性;同时应用经典过渡态理论计算了反应的速率常数,并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 CH3自由基与臭氧反应速率常数的理论计算结果为: 4.73×10-14 cm3•molecule-1•s-1,与实验报导的结果(k=2.52×10-14 cm3•molecule-1•s-1)很接近,同时发现CH3(2A′)自由基与O3的反应是强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10.
瞬态吸收光谱研究苯与H2O2水溶液的反应机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瞬态吸收光谱技术研究了不同条件下苯与H2O2水溶液复相体系的激光闪光光解情况,考察了其瞬态物种的生长和衰减等行为.研究表明, •OH自由基和苯反应生成C6H6-OH加合物,其反应速率常数在近中性和酸性条件下分别为(8.0~8.1)×109 L•mol-1•s-1和7.7×109 L•mol-1•s-1, 而在碱性时则为(6.7~6.9)×109 L•mol-1•s-1,在有氧条件下C6H6-OH加合物被氧化为C6H6-OHO2后,进一步分解成对苯醌;C6H6-OH加合物和激发态的苯也可直接与H2O2反应生成对苯醌,三种反应途径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11.
ThestudyofphotoionizationandphotodissociationprocessesinducedbyintensefemtosecondlaserpuIses(>lo"W/cm')withpolyatomicmoleculesbecomesofinterestbecausesomenewphenomenahavebeenobserved'-3.Sofar,mostoftheinvestigationsfocusontheexperimentalexplorationofphotoionizationprocesses'-'.Butthephotoionizationmechanismofpolyatomicmoleculesinanintensefslaserfieldisstillambiguous'.,.Incontrasttothephotoionizationprocesses,theunderstandingoffragmentationofmolecularionisevenpoorer.Corkumetal,'.,'reportedthef…  相似文献   

12.
在B3LYP/6-311++G(2df,p)水平上优化了标题反应驻点物种的几何构型, 并在相同水平上通过频率计算和内禀反应坐标(IRC)分析对过渡态结构及连接性进行了验证. 采用双水平计算方法HL//B3LYP/6-311++G(2df,p)对所有驻点及部分选择点进行了单点能校正, 构建了CH2SH+NO2反应体系的单重态反应势能剖面. 研究结果表明, CH2SH与NO2反应体系存在4条主要反应通道, 两个自由基中的C与N首先进行单重态耦合, 形成稳定的中间体HSCH2NO2 (a). 中间体a经过C—N键断裂和H(1)—O(2)形成过程生成主要产物P1 (CH2S+trans-HONO), 此过程需克服124.1 kJ•mol-1的能垒. 中间体a也可以经过C—N键断裂及C—O键形成转化为中间体HSCH2ONO (b), 此过程的能垒高达238.34 kJ•mol-1. b再经过一系列的重排异构转化得到产物P2 (CH2S+cis-HONO), P3 (CH2S+HNO2)和P4 (SCH2OH+NO). 所有通道均为放热反应, 反应能分别为-150.37, -148.53, -114.42和-131.56 kJ•mol-1. 标题反应主通道R→a→TSa/P1→P1的表观活化能为-91.82 kJ•mol-1, 此通道在200~3000 K温度区间内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三参数表达式为kCVT/SCT=8.3×10-40T4.4 exp(12789.3/T) cm3•molecule-1•s-1.  相似文献   

13.
用直径7 μm的碳纤维组合成超微圆盘电极,以聚苯胺修饰电级.以阶梯扫描法、循环伏安法、双阶跃计时电量法和交流阻抗法等,研究了Cd2+在该电极上的表面络合吸附特性和电极过程.在循环伏安图上出现两个还原峰,实验和理论都证明,由于电极表面的聚苯胺对Cd2+的特性吸附,形成电活性的表面吸附态络合物.因此,这种表面络合物首先被还原,形成峰电位-0.90 V处的表面络合吸附波,还原峰电位比Cd2+直接还原电位(-0.98 V)正移,循环反扫时,氧化波无峰形.根据实验数据推测了电极过程的反应机理,证实该还原波具有扩散和表面反应同时控制的表面络合吸附波的特性.理论计算与实验基本一致,并求得了表面吸附态配合物的形成常数、吸附量和表面络合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实验还证实,在峰电位-1.06 V 处的还原波,是Cd2+的表面吸附还原态诱导而产生的催化氢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