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镓—碱金属化合物中,镓原子簇多面体或多面体局部的分布,认为化合物NaGa_4以及Na_(22),Ga_(39)中分别存在着9,16,8—开放式正八面体以及6,9,4—开放式正四面体,提出一个原子簇多面体凝聚的新定义,即在化合物NaGa_4、K_3Ga_(13)和RbGa_7中存在着多面体或多面体局部的凝聚现象.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镓-碱金属化合物中 ,镓原子簇多面体或多面体局部的分布,认为化合物NaGa4 ,以及Na21Ga 39 中分别存在着 9 , 16 , 8- 开放式正八面体以及 6 , 9 , 4-开放式 正四面体,提出一个原子旗多面体凝聚的 新定义 ,即在化合物 NaGa4 、K3Ga13 和 RbGa7 ,中存在着多面体或多面体局部的凝聚现象 .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两种差热分析方法即“一步法”和“二步法”以及多晶X-射线衍射法对镓-镁二元系相图进行了研究.修正了前人的工作. 为了考察该二元体系的金属间化合物是否以镓原子多面体簇状结构存在,作者对富镓部分相图(镓原子百分含量大于71.4%)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在三种不同比例下(含镓量分别为85at.%、90at.%、95at.%)合成,分离得到了颗粒状晶体.对这些晶体进行了差热分析和多晶X-射线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从这三种不同比例的合金中分离得到的晶体为同一金属间化合物Mg_2Ga_5,也是该二元系镓含量最高的金属间化合物.考察Ga-Mg体系中存在的五种金属间化合物的结构,未能发现镓原子以多面体簇状结构存在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介环糊精(刀-CD)对Co( I)与5一Br-PADAP显色反应的增溶、增敏、增稳作用,实验表明1 } }-CD的用量为3 , 0-7. 0m1,适宜酸度范围为pH5.0-7.8 ,最大吸收波长为585nm,配合物组成为Co( I ):5-Br-PADAP=1:2,表现摩尔吸光系数8.84x10'L"mol-1"cm-1, Co( I)含量。-15}aq/25m1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采用EGTA一NH, F-焦磷酸钠联合掩蔽剂可消除Fe’十、Cu二十、A1,十、Zn'“、Mn二十、Cd习十、Hg'+等离子的干扰,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稳定,并用此法直接测定人发样品中微量钻,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彩色电视、激光等新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日益广泛,对稀土化合物的纯度要求越来越高,纯度为六个“9”以上的高纯氧化钇的分析已成为急需解决的任务。光谱法直接测定纯稀土中杂质的灵敏度一般为 n×10~(-2)-10~(-3)%,不能适应高纯稀土分析的要求。近些年来,为了提高光潜测定稀土的灵敏度,人们曾从光源、仪器、气氛和缓冲剂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改进,使方法的灵敏度提高了近一个数量级(达 n×10~(-3)-10~(-4)%)。这样,便可采用光谱法直接分析四个“9”的稀土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苯酚钠对2-NO2 -5,10,15,20-四苯基卟啉(2-NO2-TPP)1 及其铜(Ⅱ)2、镍(Ⅱ)3、铁(Ⅲ)4、钴(Ⅱ)5等金属配合物的亲核取代. 在苯酚中反应, 主要产物分别为2-(2-羟基苯基)-5,10,15,20-四苯基卟啉6(44% )及相应金属配合物7(50% )、8(52% )、9(51% )、10(51% ), 2-(4-羟基苯基)-5,10,15,20-四苯基卟啉11(33% )及相应金属配合物12(28% ),13(26% ),14(23% )、15(26% ). 对-二硝基苯(P-DNB)能抑制反应的进行.如化合物2 反应加入p-DNB, 反应由4 h 延长到10 h,同时得到70% 的2-苯氧基-5,10,15,20-四苯基卟啉铜16.实验结果由SRN1 和SN Ar的竞争来解释,其中碳碳键取代产物经SRN1 生成,醚键产物经SNAr生成.  相似文献   

7.
运用Sonogashira偶联反应合成了一种具有分子内电荷转移(ICT)态的线型共轭化合物4,4’-(2,5-二溴-1,4-苯乙炔)4,4’-双(N,N-二甲基苯胺),研究了其在不同溶剂、质子和不同金属离子存在时紫外光谱及荧光光谱的变化。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中存在从供电子基团-N(CH3)2到吸电子基-Br的ICT光谱: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其荧光光谱从正已烷中415nm红移到DMSO中525nm。对质子及一些过渡金属离子如Hg2+、Cr3+、Cu2+有明显响应,在乙腈溶液中,当化合物中滴加H+、Hg2+与Cr3+时,其荧光光谱表现为蓝移,而Cu2+的加入则使化合物的荧光淬灭。  相似文献   

8.
4-(二烃基氨基)吡啶,如4-(二甲基氨基)吡啶(l_a)(简称DMAP和4-吡咯烷基吡啶(l_b)(简称PPY)。是一类高效的酰化催化剂。它们不仅能使一些难于酰化的羟基化合物顺利地酰化,而且对碳原子、氮原子的酰化以及对其他类型的反应也有催化作用。Hofle曾对这类催化剂作过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考虑到(烷氧羰甲基)三苯基溴化锌及(苯甲酰甲基)三苯基溴鏻化易由三苯基膦与α-溴代乙酸酯或ω-溴代苯乙酮反应制得,而这些盐在弱碱的存在下又可迅速转变成相应的膦叶立德,因此我们设想在三苯基膦及碳酸钾水溶液存在下,α-溴代乙酸酯或ω-溴代苯乙酮与羰基化合物可按“一锅烧”反应生成α,β-不饱和化合物(4α-i)。实验结果(表1)表明本过程提供了α,β-不饱和酮及酯的简便合成法。  相似文献   

10.
化合物RbGa_7的晶体结构,几位作者有不同的报导。Belin的结果是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_(2/m)每个晶胞内含有两个二十面体,图1晶胞Ⅰ.本文作者在1983年认为该化合物为六方晶系,空间群为R_(3m),计算了相应的晶胞参数,图1晶胞Ⅱ。1985年Van Vucht用粉末法也得到一个六方晶系的结果,图1晶胞Ⅲ。本文认为RbGa_7晶体在所叙述的实验条件下只有一个相。不同的研究结果是作者从不同的角度选取晶胞造成的差别。  相似文献   

11.
基于局域密度近似的密度泛函理论,运用多体摄动理论的GW近似,计算了碱金属锂的卤族化合物LiF (001)-(1X1)、LiCl (001)-(1X1)、LiBr (001)-(1X1)、LiI (001)-(1X1)表面的准粒子能带结构.GW近似改进了密度泛函理论对于电子交换关联的处理,计算出的带隙与实验值吻合.由GW近似计算得出的LiF、LiCl和LiBr的(001)表面能带具有负亲和能,由于绝缘体表面外真空中电子与绝缘体表面极化电荷的相互作用,在真空中产生了镜像势态.利用GW近似研究了镜像势态波函数沿表面法线方向的分布,并将由GW近似计算得到的镜像势态的单粒子势能与经典的镜像势能进行了比较.但是,从GW近似给出的表面能带结构可看出,LiI(001)表面具有正亲和能,因而不存在镜像势态.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多体摄动理论研究CO:LiCl(001)-(1X1)表面的激发态性质、CO分子激子态随时演化及其寿命. 首先用局域密度近似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CO分子吸附在LiCl(001)-(1X1)表面的几何结构; 随后运用GW近似研究LiCl块体、LiCl(001)-(1X1)干净表面以及CO:LiCl(001)-(1X1)表面的准粒子能带结构, 引入电子-空穴相互作用, 求解二粒子格林函数的Bethe-Salpeter方程(BS方程), 并得出其电子-空穴激发态及光学吸收谱, 将计算得到的光吸收谱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 最后基于吸附系统CO:LiCl(001)-(1X1)的BS方程的解, 求解含时薛定谔方程得出的分子激发态的随时演化. 因衬底和吸附分子之间的耦合作用, CO分子激子态在随时演化的初始阶段呈现非常快的衰减, 其寿命仅为0.75fs. CO分子激子态的空穴大幅度地向衬底转移, 而激子态的电子仍然滞留在CO分子上.  相似文献   

13.
采用荧光光谱法、电子吸收光谱法及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LCu(Ⅱ)(L=二甲醇-二硝酸-二[1,3-二(苯并咪唑-2)丙烷])与DNA的相互作用.荧光光谱法研究显示,不同浓度的配合物与DNA作用有不同的结合常数及n值,表明配合物与DNA之间呈混合型作用模式.加入DNA后电子吸收光谱产生减色效应及红移现象,结合常数K为2.42×103 L/mol,表明铜配合物与DNA发生了弱插入作用.循环伏安法研究显示,加入DNA后峰电位明显负移,峰电流下降,表明发生静电作用;而DNA浓度较低(约5.0×10-4 mol/L)时,随着DNA浓度的增大峰电位又有相对正移现象,表明可能同时存在弱插入作用.综上所述,配合物LCu(Ⅱ)与DNA发生了弱插入作用和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多晶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重稀土摘在具有K,NiF。型结构A,BO,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标题化合物碘化 4- ( 2 -苯并唑 ) - N-甲基吡啶盐 ,并对其晶体结构进行了测定 .晶体数据 :C1 3H1 1 IN2 O,Mr=338.15 ,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 C2 / c,a=1.0 0 16 ( 3) nm,b=1.782 0 ( 6 ) nm,c=0 .7399( 1) nm,β=10 9.16 ( 2 )°,V=1.2 434 ( 6 ) nm3,Z=4,Dx=1.81g/ cm3,μ=2 5 .3cm- 1 ,F( 0 0 0 ) =6 5 6 .结构偏离因子 R=0 .0 2 7,Rw=0 .0 35 .结构测定表明 ,有机阳离子中两个杂环平面之间的夹角为 148.9°,是一个大的共轭体系 ,有可能实现自身内部的电子转移  相似文献   

16.
通过亲核反应合成了芳氧功能化的氮杂环卡宾前体[HO-4,6-di-C(CH3)3-C6H2-2-CH2{CH(NCHCHN)CH3}]Cl(1),1再与正丁基锂(n-BuLi)按照摩尔比2∶1常温反应生成芳氧功能化的氮杂环卡宾迁移产物[O-4,6-di-tBu-C6H2-2-CH2{C(MeNCHCHNH)}]2Li2(THF)2(2).化合物1和2均通过核磁、元素分析和X射线衍射表征.晶体结构显示化合物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化学式为C19H29ClN2O,晶胞参数a=3.203 4(14) nm,b=0.863 0(4) nm,c=1.469 5(7) nm,α=90 °,β=106.305(10) °,γ=90 °,V=3.899(3) nm3,Z=8,R=0.170 5, wR=0.176 6.化合物2也属三斜晶系P1,a=0.942 64(13) nm,b=0.987 21(15) nm,c=1.405 58(16) nm,α=79.040(10)°,β=73.928(9)°,γ=85.804(11)°,V=1.233 7(3)nm3,Z=1,Dc=1.116 mg/m3,μ=0.070 mm-1,F(000)= 452.同时,发现温度是影响氮杂环卡宾迁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用pH电位法测定40%(V/V)二(口恶)烷-水介质中(I=0.1,25±0.1℃)Pd(Ⅱ)A(bpy、trp~-)-ATP~(4-)体系形成三元混配合物Pd(bpy)(ATP)~(2-)和Pd(trp)(ATP)~3的稳定常数,其lgK_(Pd(A)(ATP)~(2-))~(Pd(A))值分别为5.16和4.11,Jlgk值为-0.02和-1.08,并与lgK_(Pd(phen)(ATP)~(2-))~(Pd(A))-作了比较,其稳定顺序为Pd(phen)(ATP)~(2-)〉Pd(bpy)(ATP)~2〉Pd(trp)(ATP)~(3-).这一变化规律可从配体间πA~πB的合作效应及配体A和ATP~4间芳环堆积作用获得满意解释.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标题化合物碘化4-(2-苯并噁唑)-N-甲基吡啶鎓盐,并对其晶体结构进行了测定.晶体数据C13H11IN2O,Mr=338.15,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a=1.0016(3)nm,b=1.7820(6)nm,c=0.7399(1)nm,β=109.16(2)°,V=1.2434(6)nm3,Z=4,Dx=1.81g/cm3,μ=25.3cm-1,F(000)=656.结构偏离因子R=0.027,Rw=0.035.结构测定表明,有机阳离子中两个杂环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48.9°,是一个大的共轭体系,有可能实现自身内部的电子转移.  相似文献   

19.
蜂蜜的气味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选择。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进行气味富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物质分析,综合对比了山乌桕蜜与枣花、荆条、洋槐、油菜和椴树5种蜂蜜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6种蜂蜜中共检出化合物81种,正辛醛、β-苯乙醇和壬醛是蜂蜜共有的主要成分,推测它们构成了蜂蜜的蜜蜡和玫瑰的基调香气。山乌桕蜜中检出化合物29种,正庚醛和2,4,5-三甲基-1,3-二氧戊环是其特征化合物。根据挥发性物质建立蜂蜜植物源的区分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对分类模型性能进行比较可知,模型对山乌桕蜜和椴树蜜区分效果最佳,其曲线下面积(AUC)均为0.9979,对洋槐蜜区分性能较低(AUC=0.7239)。实验结果为山乌桕蜜的气味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阐述了蜂蜜具有的基调气味成分,为蜂蜜挥发性化合物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一、引 蕾 设J(x)三C。。, a。n,、。 hx)~一士二十>I(a’, CoS vs十O’, SinvX)三壬l旦。(X).〔1)Sn(X)一凡(J,X)表示(1)的部分和, 口【(X)一口;卜.xJ一_>;(J——1)-_。J。〔1) (a.;=t。。、。。_\_t,』、。__..)(a+n+1)表示(1)的(C,叶平均,这里(a)n一下十>r六二士千下-.以——”‘””“””“”—’一“‘——’————”-””r(a+1)r(n+1)”” RS(X)_RS(f.X)=了/1一,上._、A,。(x) 以>川 t。\-(n+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