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察了外在的机械运动诱导的放射性核素111In的电子俘获衰变和32P的β衰变速率的变化. 结果表明, 在地球北半球的顺时针和逆时针圆周离心运动中(半径8 cm, 2000 r/min), 111In电子俘获衰变的半衰期比文献值(2.83 d)分别降低2.83%和增加1.77%, 32P的β衰变的半衰期比文献值(14.29 d)分别降低3.78%和增加1.75%; 当顺时针和逆时针圆周运动的转速增加为4000 r/min时, 111In的半衰期分别降低11.31%和增加6.36%, 32P的半衰期分别降低10.08%和增加4.34%. 当外在机械运动作用取消后, 放射性核素111In和32P的衰变速率均分别恢复到正常文献值. 发现外在圆周运动依赖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分别明显增加和降低111In和32P衰变过程的衰变速率, 并且其效应随圆周离心运动转速的增加而增加. 这些结果可能起因于不对称的力学作用.  相似文献   

2.
机械运动能改变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闪测量法考察了机械运动对放射性核素^32P的β^-衰变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地球北半球的逆时针圆周离心运动条件下(半径10cm,4000r/min),^32P的β^-衰变速率与自然条件下的衰变速率在测量不确定度范围(0.6%)内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3.
移取饮用水样品10.0mL,加入0.5g氯化钠和100μL二硫化碳,以2 500r·min~(-1)转速离心5min,静置5min后,移取离心管底部的沉积相(约65μL),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中11种氯苯类化合物的含量。11种氯苯类化合物用Agilent JW DB-WAX毛细管色谱柱分离,电子俘获检测器检测。11种氯苯类化合物的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N)为0.032~0.97μg·L~(-1)。以空白样品为基体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所得回收率为86.7%~101%,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1.2%~3.3%。  相似文献   

4.
利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ESR)研究了在N2气中γ射线辐射诱导聚碳硅烷(PCS)自由基的产生和演变行为.ESR谱图分析结果表明,γ射线辐射诱导PCS产生的自由基为硅自由基(≡Si·).低剂量辐照时硅自由基的浓度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硅自由基的辐射化学产额G值约为9,吸收剂量达到200 k Gy后,硅自由基的浓度趋于饱和.室温下硅自由基的浓度随存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在N2气中存储时硅自由基的半衰期约23 d,在空气中存储时硅自由基的氧化反应导致衰减速率加快,半衰期仅为8 h.温度升高硅自由基衰减速率加快,在N2气中250℃加热处理可以完全清除硅自由基.  相似文献   

5.
钕的不同作用方式对黄瓜抗枯萎病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钕的不同作用方式对黄瓜枯萎病发病情况、相关防御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氧自由基产生速率和木质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10 mg.L-1Nd3+使黄瓜发病率降低,同时组、诱导组和治疗组的相对防效分别为7.51%,27.14%和11.51%;同时组、诱导组和治疗组的接种病原菌+喷钕处理(Nd+Fo)的PAL活性分别比相应接种病原菌处理(Fo)高9.86%,48.57%和4.97%;POD活性分别低27.52%,35.87%,7.67%;PPO活性分别高5.75%,36.58%和52.19%;氧自由基产生速率分别低9.49%,28.08%和25.21%;木质素含量分别高5.55%,5.25%和11.25%。相比较而言,在降低病情指数、提高PAL活性、降低POD活性和氧自由基产生速率方面,诱导作用效果最好;在提高PPO活性和木质素含量方面,治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在六方纳米片状的Co3O4(NMS-Co)上分别负载了1%含量的ZrO2、Al2O3和MnO2三种金属氧化物,制备反相催化剂模型,研究金属氧化物对钴基催化剂费托合成性能的影响。通过H2-TPD、CO-TPD以及催化剂性能评价结果发现,ZrO2和Al2O3能够显著增加NMS-Co催化剂的活性位点,在相同转化率条件下,反应温度从230℃分别降低至170、180℃,重质烃生成速率分别提升2.5、2倍,CH4选择性从37.8%分别降低至3.6%、12.0%。然而,MnO2使得NMS-Co催化剂CO转化率仅从30.9%增加到45.5%,CH4选择性降低至16.5%。  相似文献   

7.
采用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贋势方法对(111)应变下正交相Ca2P0.25Si0.75的能带结构及光学性质进行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111)面在晶格发生100%~104%张应变时,带隙随着应变增加而增大;在晶格发生104%~112%压应变时,带隙随着张应变的增加而减小;88%~100%压应变时,带隙随着压应变的增加而减小;当压应变达到88%后转变为导体.当施加应变后光学性质发生显著的变化,随着压应变的增加静态介电常数、折射率逐渐减小,张应变则反之.施加压应变反射向高能方向偏移,施加张应变反射向低能方向偏移.施压应变吸收谱增大,施加张应变吸收谱变小.综上所述,应变可以改变Ca2P0.25Si0.75的电子结构和光学常数,是调节Ca2P0.25Si0.75光电传输性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稀土元素对Cu-7Ni-7Al-2Fe-2Mn合金耐海水浸泡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以均匀腐蚀为主,当浸泡时间小于48 h时(12,24和48 h),合金腐蚀速率对稀土含量敏感度较高,24 h时稀土含量0.0000%,0.0146%和0.0352%的合金腐蚀速率分别为0.1720,0.1311和0.1065 g·m~(-2)·h~(-1),随着稀土含量增加,敏感度降低,24 h时稀土含量0.0000%,0.0146%和0.0352%的合金腐蚀速率相差分别为0.1311,0.0328 g·m~(-2)·h~(-1),分别降低42%和15%;经96和168 h浸泡后,稀土元素含量对合金腐蚀速率没有明显改善,腐蚀速率均在0.0300 g·m~(-2)·h~(-1)左右;合金腐蚀表面钝化膜质量随稀土元素含量增加而提高,48 h前稀土含量越高,钝化膜质量越高,48 h后稀土对钝化膜影响较小;随稀土添加合金电化学性能提高,稀土含量0.0352%时合金电荷转移电阻Rt最大,达到1.651×10~4Ω·cm~2,钝化膜对基体保护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9.
利用聚苯乙烯(PS)颗粒和脱油残渣(VR)乳液为模板剂制备了大孔重油催化裂化催化剂,与未加模板的参比催化剂相比,比表面积分别增加了38.0%和46.2%,孔体积分别增加了20.6%和35.8%,平均孔径分别增加了54.5%和27.3%。微反评价结果表明,大孔催化剂活性较高,对重油的转化率分别提高了9.8%和12.2%,总液收分别提高了10.2%和7.3%。与参比催化剂相比,积炭后PS颗粒和VR乳液模板大孔催化剂的活性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是当积炭量相同时,大孔催化剂的重油转化率和总液体产物收率都比参比催化剂要高,且两类大孔催化剂的数据比较接近。催化剂的基质经模板扩孔后,由于具有微孔-介孔-大孔的梯度孔分布,孔径分布更加合理,重油分子在催化剂孔道内的扩散速率更快,容炭能力更强,所以大孔催化剂具有较好的裂化性能。  相似文献   

10.
利用TG-FTIR对松木屑、褐煤及其混合物的共气化过程及气化产物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掺混比例、升温速率以及反应气氛对共气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松木屑加入后提高了试样的反应活性,随松木屑比例增加,气化失重速率逐渐降低,CO的开始析出温度及析出峰面积ACO呈降低趋势;较低的升温速率有利于CO和CH4的析出,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DTG曲线向高温侧移动,最大失重速率显著增加,褐煤热解对应的峰逐渐消失;CO2气氛对挥发分析出阶段的失重行为影响不明显;空气气氛时挥发分析出阶段的两个失重峰分别对应挥发分的燃烧和固定碳燃烧,该气氛下没有明显的焦炭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1.
欧阳琴  程璐  王浩静  孙予罕 《化学学报》2007,65(24):2941-2946
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衣康酸(IA)、气氛、升温速率对丙烯腈-衣康酸共聚物[P(AN-IA)]热稳定化的影响. IA能够显著降低放热峰起始温度、放热量和放热速率. P(AN-IA)共聚物的放热峰起始温度受气氛影响不大, 却随着IA含量的增加而明显降低, 表明在热稳定化过程中它可能首先以离子机理发生氰基环化反应, 再发生氧化反应. 提高升温速率会导致放热峰向高温偏移和放热速率加快. 采用Kissinger法计算了不同IA含量共聚物的热稳定化活化能, 结果表明IA可以有效降低活化能.  相似文献   

12.
固定化脂肪酶催化高酸废油脂酯交换生产生物柴油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陈志锋  吴虹  宗敏华 《催化学报》2006,27(2):146-150
 探讨了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 435催化高酸废油脂与乙酸甲酯酯交换生产生物柴油. Novozym 435能催化高酸废油脂与乙酸甲酯的酯交换反应,反应24 h后甲酯产率为77.5%,但该值大大低于以精制玉米油为原料时的甲酯产率(86.2%). 系统研究了反应体系中的水、游离脂肪酸和乙酸对反应的影响. 当反应体系中的水含量低于0.05%时,水对酶反应速率和甲酯产率影响甚小,而水含量高于0.05%时,酶反应速率和甲酯产率随着水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游离脂肪酸对反应有较大影响,甲酯产率随着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增加而急剧下降. 乙酸甲酯与游离脂肪酸反应产生的副产物乙酸是导致甲酯产率显著下降的原因. 在反应体系中添加适量(油重的10%)的有机碱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或三乙胺可有效提高酶促高酸废油脂的酯交换反应速率和甲酯产率,使反应12 h后的甲酯产率分别达到85.9%和80.8%; 碱的加入还提高了酶的操作稳定性,添加有机碱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或三乙胺可使反应10批次后Novozym 435的相对酶活力分别由对照值86%提高到97%和93%.  相似文献   

13.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的苯佐卡因、利多卡因残留量的分析方法。称取粉碎后的样品5.0 g,置于50 mL离心管中,加入1 g NaCl,10 mL乙腈,振荡提取20 min后,以4 500 r/min转速离心5 min,取上清液6 mL,分别加入乙二胺-N-丙基硅烷(pPSA) 50 mg、C18 50 mg,然后在涡旋仪上涡旋1 min,以4 500 r/min转速离心5 min,然后取0.5 mL上清液与0.5 mL复溶液[0.1%甲酸-乙腈(体积比为80∶20)混合液]混合,过0.22μm滤膜,供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以0.1%乙酸-乙腈为流动相,C18柱为色谱柱,多反应监测模式分析,色谱峰面积外标法定量。苯佐卡因和利多卡因在0.1~50.0μg/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分别为0.2、0.1μg/kg,定量限分别为0.7、0.5μg/kg,回收率分别为85.0%~100.6%、87.7%~99.8%,5次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3%~3.5%、1.8%~3.6%。...  相似文献   

14.
交联三嗪类聚合物的制备及其成炭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异氰尿酸三缩水甘油酯与三聚氰胺的本体熔融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种交联结构的三嗪类聚合物成炭剂,它显示出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耐水性,其制备过程不需溶剂,简单易行,且无有害物质排放.这种新型交联聚合物与聚磷酸铵复配(质量比1:5)而组成的膨胀型阻燃剂,应用于聚丙烯阻燃.当膨胀阻燃剂用量为阻燃聚丙烯的32%时,燃烧测试分析表明,所获得的炭层展现出致密连续的结构,其阻燃氧指数达到32,垂直燃烧FV-0,热释放速率峰值为486kJ/m2,比纯PP降低了47.5%,而有焰燃烧时间为714s,比纯聚丙烯增加54.9%.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在少量吡啶(Py)存在下由水(H2O)四氯化钛(TiCl4)体系引发苯乙烯于二氯甲烷正己烷中进行碳正离子聚合,分别考察[Py]、[H2O]和[TiCl4]对聚合速率、产物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少量亲核试剂吡啶(Py)对聚合反应起着重要作用,可有效地降低聚合速率和使分子量分布变窄;随着[H2O]和[Py]降低或[TiCl4]增加,聚合产物的分子量增加,而分子量分布指数(Mw Mn)基本维持在1.8左右;随着[Py]增加,聚合速率降低;随着[H2O]和[TiCl4]增加,聚合速率提高.聚合速率对单体浓度呈一级动力学关系,对Py、H2O和TiCl4的反应级数分别为-0.72、0.72和1.86.聚合速率对TiCl4浓度呈接近二级动力学关系,这可能与体系中TiCl4主要以二聚体形式存在有关.聚合转化率和产物分子量均随着反应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PS的数均分子量与转化率呈线性增加关系.  相似文献   

16.
利用TG-FTIR对松木屑、褐煤及其混合物的共气化过程及气化产物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掺混比例、升温速率以及反应气氛对共气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松木屑加入后提高了试样的反应活性,随松木屑比例增加,气化失重速率逐渐降低,CO的开始析出温度及析出峰面积ACO呈降低趋势;较低的升温速率有利于CO和CH4的析出,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DTG曲线向高温侧移动,最大失重速率显著增加,褐煤热解对应的峰逐渐消失;CO2气氛对挥发分析出阶段的失重行为影响不明显;空气气氛时挥发分析出阶段的两个失重峰分别对应挥发分的燃烧和固定碳燃烧,该气氛下没有明显的焦炭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7.
以2,2-二溴甲基-1,3-二溴丙烷(PEBr4)为引发剂,Cu0粉/三(2-二甲氨基乙基)胺(Me6-TREN)为催化体系,在二甲亚砜(DMSO)和H2O的混合溶剂中实现了苯乙烯(St)的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SET-LRP)。 通过1H NMR和GPC分析表明,所得聚合物为星形结构并具有较窄的分子量分布Mw/Mn=1.20(MGPCn=25.3×103,转化率为42.6%),且聚合物的链端保留了-Br端基。 考察了溶剂、反应温度及相转移催化剂对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溶剂中H2O的体积分数由10%增加至20%导致了聚合速率的降低,表观聚合速率常数(kappp)由0.026 4 h-1减小至0.019 7 h-1;升高反应温度、增加催化剂用量以及相转移催化剂的加入分别导致聚合体系的kappp增加,同时,催化剂用量的增加和相转移催化剂的加入使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系数降低。  相似文献   

18.
李晓萱  陈涛  伍胜利 《应用化学》2015,32(11):1319-1326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水性聚氨酯/功能化石墨烯(WPU/FGNs)纳米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行为,分别采用Ozawa方程、莫志深方程研究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并通过Kissinger方程计算了结晶过程中的活化能。 结果表明,石墨烯在复合材料的结晶过程中起到异相成核剂的作用,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结晶起始温度、峰值温度和结晶速率;增加石墨烯的质量分数,复合材料的结晶维数增加;石墨烯增加至0.3%,复合材料的活化能从-47.74 kJ/mol降低至-53.60 kJ/mol,继续增加石墨烯至1.0%,复合材料的活化能增加至-41.74 kJ/mol。  相似文献   

19.
1,2-丙二醇水溶液玻璃化转变与结构松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考察水含量对1, 2-丙二醇水溶液玻璃化转变和结构松弛参数的影响,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测量了5种高浓度1, 2-丙二醇水溶液(60%、70%、80%、90%、100%, w)玻璃化转变区域的表观比热容. 用5种降温速率(1、2、5、10、20 K·min-1)和10 K·min-1的升温速率获得玻璃化转变的相关参数. 玻璃化转变温度分析结果表明, 虽然水含量增加能从总体上降低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但与纯羟基类多元醇相比, 水对1, 2-丙二醇的增塑作用并不显著. 结构松弛活化能计算结果表明, 体系水含量的增加能明显降低结构松弛活化能. 脆度分析结果表明, 随着体系水含量增加, 动力学脆度逐渐降低, 但热力学脆度是先升高后降低, 在80%左右达到最大值. 结构松弛协同重排域计算结果表明, 当浓度由60%增加至100%时, 玻璃化转变特征长度由2.79 nm增加至3.57 nm.  相似文献   

20.
丙酮对MMA-St无皂乳液聚合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溶剂热法,以丙酮-水为分散介质,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苯乙烯(St)共聚,制备了P(MMA-St)。讨论了丙酮含量对MMA,St均聚和MMA-St共聚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丙酮含量的增加,MMA成核速率先减小后增大,聚合速率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St成核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聚合速率先增大后减小;丙酮含量对MMA-St共聚的聚合速率的影响与单体比例有关,当V(MMA):V(St)=1:1时,聚合速率随丙酮的增加逐渐降低,当V(MMA):V(St)=1:3和3:1时,聚合速率随丙酮的增加先增大后逐渐减小;当丙酮含量高于40%后,MMA,St各自均聚和共聚的反应速率均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