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利用电喷雾质谱(ESI-MS)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分析,研究了CrCl3·6H2O 浓度为0.1~0.6 mol·L-1的水溶液和[1ChCl∶2EG]/CrCl3·6H2O ILs中,Cr(Ⅲ)配合物的存在形式。研究结果表明,在含有CrCl3·6H2O的溶液中,Cr(Ⅲ)与Cl-和H2O形成[Cr(H2O)nCl6-n]n-3配合物,其配合物的优势物种受CrCl3·6H2O浓度的影响。水溶液中Cr(Ⅲ) 的优势配合物为[Cr(H2O)6]3+与[Cr(H2O)5Cl]2+,并随CrCl3·6H2O浓度增加,水溶液的UV-Vis吸收光谱峰红移,[Cr(H2O)5Cl]2+的相对含量增加。而[1ChCl∶2EG]/CrCl3·6H2O ILs中的优势配合物为[Cr(H2O)2Cl4]-和[Cr(H2O)3Cl3],且随CrCl3·6H2O 浓度增加,溶液的颜色从浅橙红色逐渐变为深绿色,溶液的UV-Vis吸收光谱峰蓝移,[Cr(H2O)3Cl3]的相对量增加。说明CrCl3·6H2O的浓度变化,将影响配体Cl-和H2O与Cr(Ⅲ)配位结合的配位数,从而影响配合物优势物种的相对量。  相似文献   

2.
该文测定了最近合成的[Co(H2O)4(NCS)2](18-C-6)的1H、13C、14N核磁共振谱,验证了其配合物的结构,并用红外光谱(IR)作了进一步的确定.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稀上铕(Eu3+)与吡啶-2,6-二甲酸(H2DPC)及邻啡啉(Phen)形成的二元和三元固体配合物的制备.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确定该配合物的组成为二元Na3[Eu(DPC)3]·2H2O和三元NaEu(DPC)2·4H2O,对上述配合物的结构作了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碳谱(13CNMR)和氮谱(14N NMR)及红外光谱(IR)的研究.吡啶-2,6-二甲酸中的羧基以单齿配位(整个分子为三齿配位),二、三元配合物中铕的配位数分别为9和8.  相似文献   

4.
吴静  沈联芳 《波谱学杂志》1998,15(4):335-341
合成了两种直链醚席夫碱双水杨醛缩二甘醇二胺(SALDA)和双水杨醛缩四甘醇二胺(SALTTA)及其新配合物[Zn(SALDA)](NO3)2·4H2O和[Cu3(SALTTA)(NO3)4](NO3)2·3H2O.并以IR谱、UV谱,特别是1H和13C NMR谱等方法进行了表征,并详细地讨论了合成方法,IR谱表明SALTTA中醚氧并未全部配位.  相似文献   

5.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例新颖的稀土钨多酸化合物H26(C2H8N2H2)K(H2O)[K(H2O)Nd8(H2O)2(W3O12)(SiW10O38)4]·18H2O 1。该化合物的不对称单元由两个[SiW10O38]12-通过一个{Nd4(H2O)12+}结构单元和W3O12连接而成。化合物1簇阴离子通过K离子连接成一维无限链,再通过氢键连接成二维平面结构。针对该化合物,做了一系列表征,测试了其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并对其作了详细分析,结果说明化合物1簇阴离子振动偶极矩对磁...  相似文献   

6.
鲁桂  沈联芳 《波谱学杂志》1998,15(4):327-332
合成了双水杨醛缩乙二胺席夫碱(SALEN)与镍的配合物Ni3(SALEN)2(NO3)6·H2O及镧系镍的异核配合物Ln2Ni3(SALEN)6(NO3)12·H2O(Ln=La,Nd,Sm,Gd,Yb,Y).以紫外、红外光谱、磁化率,特别是1H NMR及EPR波谱等方法研究了它们在组成、结构和配位等方面的异同.Gd-Ni-SALEN配合物的EPR谱表明其在低温THF中呈"单峰效应".文中讨论了配合物在不同溶剂中峰宽的相对关系、配合物晶体场强度及Gd3+周围局部对称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吴达旭  沈旭 《波谱学杂志》1998,15(6):547-550
利用1H-1H COSY,1H-13C HMQC,HMBC等2D NMR技术对一种新的配体1-(2-羧基苯基甲酰基)氨基硫脲(H3L)进行1H、13C NMR谱数据分析与归属,对于它与Cu+离子配位的化合物[Cu2(H3L)2Cl2](H2O)3也作了1H、13C NMR的测定,简单讨论了它的配位行为,粗略确定了它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四丁基溴化铵(TBAB)半笼型水合物在二氧化碳(CO2)捕集和封存技术中具有巨大的发展与应用潜力。由于晶体结构的复杂性,TBAB半笼型水合物的动力学过程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为了解TBAB半笼型水合物在储气方面的动力学特性,实验采用原位激光拉曼技术和多晶粉末X射线衍射仪(PXRD)对nCO2·TBAB·26H2O和nCO2·TBAB·38H2O水合物的光谱特征进行了鉴别与分析,利用原位激光拉曼技术考察了CO2分子分别进入2种晶体结构的动力学过程。研究结果表明,2种晶体结构的拉曼光谱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值得注意的是nCO2·TBAB·26H2O中位于1 309.5和1 326.9 cm-1的拉曼峰为TBA+阳离子中C-C键的变形振动峰,在nCO2·TBAB·38H2O水合物中峰基本不发生改变,但半峰宽降低,峰形也变得相对清晰;同时,nCO2·TBAB·26H2O中位于1 446.6和1 458 cm-1的拉曼峰为TBA+阳离子中C-H键的剪切振动峰,在nCO2·TBAB·38H2O水合物中分别向左、右两边发生了位移,峰形的重叠度也随之下降。依据上述2处拉曼光谱特征可以对2种晶体结构进行辨别。通过PXRD图谱可以发现2种晶体结构的衍射图谱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距。nCO2·TBAB·26H2O晶体属于四方晶系,空间群(P4/m),而nCO2·TBAB·38H2O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Pmma)。图谱中2θ=8.406°和10.941°分别为nCO2·TBAB·38H2O的(200)和(220)晶面的特征峰,而2θ=5.976°和6.969°分别为nCO2·TBAB·26H2O的(012)和(003)晶面特征峰,可以用来判别样品中水合物的晶体结构。在原位拉曼测量过程中,nCO2·TBAB·26H2O和nCO2·TBAB·38H2O分别在已经合成好的TBAB·26H2O和TBAB·38H2O水合物表面形成。在276 K,2 MPa条件下,气相中的CO2分子分别进入2种晶体结构中用于储气的512笼形结构,在1 275.4和1 379.3 cm-1处形成特征峰并逐渐增长。实验以2种TBAB水合物位于1 110.3 cm-1的拉曼峰作为参考,比较了CO2在水合物中的增长速率。研究发现在反应初期的75 min内CO2在2种水合物中的含量基本保持线性增长且上升速率的差别不大。由于测量点位于水合物表面,受气体在水合物中扩散的阻力较小同时2种TBAB水合物均采用512笼形结构储气导致了储气速率相近。以上的微观晶体结构研究结果对TBAB水合物法捕集和封存CO2技术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利用一维和二维NMR技术,对含有手性膦配体的铂配合物trans-[Pt(3-MBPAH)2Cl2](1)和trans-(Pt(3-MBPA)(3-MBPAH)Cl)(2)进行1H和13C NMR谱分析,否定了化合物(2)的结构为trans-[Pt(3-MBPA)2]的可能,归属了所有的1H和13C NMR谱线,并根据磷和铂及磷与磷的偶合常数确定它们是反式构型.  相似文献   

10.
以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为配体原料合成了两种碱式铕和铽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等测试技术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组成,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的发光性能。结果表明:两种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Tb5L3(OH)3·8H2O和Eu5L3(OH)3·10H2O(L=BPDA),稀土铕(Ⅲ)和铽(Ⅲ)与羧酸根的配位方式主要以桥式配位为主,兼有少量螯合配位。这些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能良好。铽配合物和铕配合物均呈现红色荧光,铽配合物归属于5D47F3跃迁(613 nm)的荧光寿命为491.11 μs,归属于5D47F5 跃迁(544 nm) 的荧光寿命为27.9 μs;铕配合物归属于5D07F2 跃迁 (613 nm) 的荧光寿命为329.5 μs,荧光量子产率为13.05%。  相似文献   

11.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的配合物,[Eu(PABA)3(phen)(H2O)]·2H2O(1)(PABA= 对氨基苯甲酸根,phen=1,10-邻菲罗啉)。该配合物为单核分子,中心离子Eu3+的配位数9,环境为{EuO7N2},形成了一种扭曲的单帽四方反棱柱多面体。该配合物通过氢键进一步构筑成为三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1在紫外灯下显现为亮红色,其荧光光谱在595和618 nm处出现了2条尖锐的发射峰,分别对应于Eu3+的5D0→7F1和5D0→7F2跃迁。研究了水溶液中不同阴离子、阳离子以及溶剂对配合物1荧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阴离子、阳离子和溶剂对该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各自实验条件下,F-,Pb2+和硝基苯对该配合物有显著的荧光猝灭效应。基于荧光猝灭机理,该配合物可作为F-,Pb2+和硝基苯的荧光探针。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配合物[Ni(2,2′-biby)(H2O)4]·(Htba)2·5H2O单晶,分子式中2,2′-biby为2,2′-联吡啶,H2tba为2-硫代巴比妥酸。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其结构,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单晶属于正交晶系,Pbca 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3.662(2) Å,b=19.470(4)Å,c=21.590(4) Å。应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其与鲱鱼精DNA/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与DNA为静电结合,对牛血清白蛋白发生静态猝灭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微扰方法和对角化完全能量矩阵法计算了Al2O3粉末吸附的四角对称[Cu(H2O)6]2+基团的自旋哈密顿参量(g因子g∥,g和超精细结构常数A和A). 计算结果表明用这两种理论方法计算的自旋哈密顿参量很接近,并且都与实验结果比较一致. 表明这2种方法都可用于晶体中3d9离子基团的自旋哈密顿参量的研究,通过计算,我们还获得了[Cu(H2O)6]2+基团四角畸变的大小,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报道我们对某些V/S,V/Fe/S和Mn/O簇合物溶液化学的核磁研究.(Et4N)[V4S4(C4H8NCS2)6](1)的1H NMR谱包含三个宽峰,δ4.77,5.17和7.57,分别归属为端基与桥基配体的α-H.游离配体信号的出现表明了溶液中发生配体与溶剂分子的交换反应.对一系列[VFe3S4(R2 NCS2)4]-簇合物(R2=OC4H8(2),Et2(3))进行了1H NMR表征.钒与三个铁中心的配体氢谱被分别归属.对NMR谱的时间跟踪发现位于δ19.6(2)以及δ34.2(3)的信号逐渐增长,这意味着新物种形成.合成反应的动态NMR跟踪指认了新物种为Fe4S4(R2 NCS2)4.提出了溶液中簇骼金属原子交换机理.包含H2O和NO3配体的单核锰bpy配合物(4)的氢谱指示出这些单齿配体的可交换性.它促使配合物4成为含有两个单核Mn分子的包容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车晓芳  陈宏善 《物理学报》2011,60(4):43601-043601
(H2O)6是形成三维立体结构的最小水分子团簇并具有能量较低的多个稳定异构体.本文利用从头计算方法研究了各稳定结构的异构化过程.(H2O)6的环状结构与最稳定结构的能量差0.31 eV为一个氢键的键能.水分子团簇的异构化是分子间氢键打开或重组的过程,不同异构体之间的转化每次只涉及一个氢键的打开或重组,异构化的能垒高度在0.07—0.21 eV之间. 关键词: 水分子团簇 2O)6')" href="#">(H2O)6 异构化过程 从头计算  相似文献   

16.
探讨可能用作燃料电池固体酸电解质的化合物CsH2PO4 (CDP)和CsH5(PO4)2(CPDP)的制备. CDP和CPDP混合物由摩尔比1∶4的Cs2CO3∶H3PO4水溶液结晶而成,而CDP和Cs2HPO4·1.5H2O (H-DCHP)混合物依其摩尔比1∶2的水溶液制备. 甲醇清洗能最有效地将CDP从其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CDP、CPDP以及H-DCHP的133Cs 和31P 魔角旋转谱以及CPDP和H-DCHP的1H魔角旋转谱均为首次报道,对各化合物的谱峰做了指认. 说明,透过确认合成的电解质以及合成过程所产生的副产物,多核固体核磁共振对于控制固体酸电解质合成的品质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应用不对称2DNOESHY实验方法研究了顺铂配合物Cis-Pt (NH3)2(Guo)2Cl2的水溶液中的构象,表明鸟苷同铂配合后其糖环构象发生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以8-羟基喹啉为配体的金属配合物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其中有关8-羟基喹啉铝(Alq3)研究已有大量报道,8-羟基喹啉锌(Znq2)研究还有待发展。介绍了两种以Znq2为基体的新型有机电致发光材料Znq2(H2O)2和(Znq2)4的合成方法。用IR、XRD、TG、DTA和荧光测试方法进行表征与分析表明:Znq2(H2O)2和(Znq2)4的玻璃化温度(Tg)分别为104.2℃和204.9℃;在161℃下Znq2(H2O)2脱去水分子成为Znq2,在361℃高温下四聚体(Znq2)4裂解为单体Znq2;Znq2(H2O)2和(Znq2)4具有很好的发光性能,在光致发光谱中λmax分别是505,550nm。  相似文献   

19.
钴超分子络合物[12]aneN4[Co(CN)6], [18]aneN6[Co(CN)6], [24] aneN8[Co(CN)6], [16] aneN4[Co(CN)6], [24] aneN6[Co(CN)6]以及[32] aneN8[Co(CN)6]中, 氢键相互作用的程度与它们在水溶液中的构象密切相关, 从而引起59Co的化学位移向高场移动, 并且其四极矩耦合作用也随构象发生了变化. 实验证明, 络合物中的氢键越强, 化学位移越向高场移动, 四极矩耦合作用也越大. 另一方面, 尺寸大的超分子具有较长的分子转动相关时间,也导致59Co具有较短的纵向弛豫时间. 简而言之,59Co核磁共振不仅在小分子甚至在超分子络合物中都可以用作理想的探针研究分子的次层或弱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邹琴  赵新  孙万赋 《波谱学杂志》2006,23(2):187-192
1H NMR、13C NMR谱、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和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2)研究了丙烯腈在60Co γ射线辐射聚合后的大分子结构变化与大分子链的运动. 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增大,在单体形成聚合物的过程中,聚合物主链上出现了少量的-OH基团,继续增大辐射剂量, -OH部分被氧化. 对聚合物溶液的变温氢谱的研究表明,溶剂中的残余水与上述-OH形成氢键,且随着温度升高氢键被破坏,同时H2O与-OH之间还存在着质子交换. 利用13C NMR谱对丙烯腈辐射聚合的产物进行了序列结构分析. 对T1和T2的研究表明,辐射剂量的增大并未影响到聚丙烯腈的链运动,证明了在丙烯腈的辐射聚合过程交联反应未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