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华罗庚同志手迹华罗庚同志一九八五年六月十二日在日本东京大学的报告提纲华罗庚教授在数论上的贡献华罗庚教授在代数与几何上的贡献华罗庚教授在多复变函数论上的贡献华罗庚教授在应用数学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大学、华罗庚实验室、人大附中三方联合创办的华罗庚数学学校于1989年9月1日正式成立。华校是为纪念我国已故著名数学家、教育家华罗庚命名的。人大附中是办学的主体,该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将分为三部分:一,小学生课余培训;二,中学正规教育;三,教学师资培训.该校的办学方针是:在党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已故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诞辰96周年之际,《华罗庚纪念馆》新馆落成揭幕仪式暨华罗庚学术思想研讨会,于2006年11月11日至12日在华老故里江苏省金坛市隆重举行.这次纪念和研讨活动共分4个单元进行.11日上午首先举行了“华罗庚教育思想研讨会”,主要有江苏省有关中学的负责同志和教师代表参加.李大潜院士为与会人员作了题为“黄金分割漫话”的报告;江苏省华罗庚中学、扬中高级中学、泰州高级中学、木渎高级中学、华罗庚实验学校等,在会上作了重点发言.下午,“华罗庚诞辰96周年纪念会”上,江苏省以及常州市、金坛市的有关负责同志,中国数学…  相似文献   

4.
<正>按:今年是华罗庚先生逝世30周年,特转发已故丁夏畦院士在纪念华先生诞辰100周年时所撰文章,表达我们的深切怀念.还是在解放前,华罗庚就是中国最著名的数学家.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谁都知道中国有个华罗庚.新中国成立后,正因为有了华罗庚,才有了新中国数学的蓬勃发展,才有了中国数学研究的广阔领域,才有了一代代茁壮成长的以陈景润为杰出代表的新中国的数学家.华罗庚是公认的中国数学发展  相似文献   

5.
美国科学院刊印的“世界科学家传记系列”,反映华罗庚生平的传记《华罗庚》被列入将要出版的第 81卷中 ,这是国内首位科学家写入此传记系列当中。据悉 ,美国科学院的这个科学家传记系列已出了 81卷 ,每卷 2 0位科学家独立成章 ,每位科学家的传大约 1万多字 ,占 2 0多页。这次给华罗庚先生写传的也是一位美国著名的数学家哈贝斯坦( H.Halberstam)。华罗庚先生是国内科学家首次被写入其中 ,此前著名华人数学家陈省身先生也曾被写入其中。中科院数学所王元院士说 ,中国科学家第一次受到这样的礼遇 ,是中国科学界的光荣。华罗庚先生不但在中国…  相似文献   

6.
第五届华罗庚数学奖和第八届陈省身数学奖 ,已分别揭晓。为了纪念世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对中国数学事业的巨大贡献 ,促进我国数学的发展 ,由湖南教育出版社捐资并与中国数学会联合主办设立了华罗庚数学奖 ,用以奖励并鼓励对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我国数学家。该奖自 1 992年以来已成功地举办了四届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景润、陆启铿、谷超豪、万哲先、杨乐、周毓鳞、王元与丁夏畦先后获得该奖。经华罗庚数学奖评奖委员会认真评审 ,第五届华罗庚数学奖的获奖人为姜伯驹、龚日升 。姜伯驹院士为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 ,长期从…  相似文献   

7.
华罗庚与优选法统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老师!今天我们在华老的故乡金坛市隆重举行《华罗庚纪念馆》揭幕仪式和“华罗庚诞辰96周年”大会,我们内心都充满着崇敬和感激,缅怀华罗庚老师为祖国、为人民、为我国的数学事业和教育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刚才王元老师、石钟慈老师和冯克勤教授对华老学术上的成就和教育思想作了详细的介绍,华罗庚是当代杰出的数学家和教育家,他是我国科学界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作为华老60年代的学生,有幸跟随他从事优选法、统筹法和其他数学方法的推广应用工作,亲身体会到华老为了将数学理论与生产管理实践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华罗庚~- 王中烈型不等式进行了研究.利用矩阵方法给出了一些已有的华罗庚~- 王中烈型不等式的简单证明和推广,并得到了一些新的华罗庚~- 王中烈型不等式.  相似文献   

9.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老师们,同学们: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念大学和研究生时,有幸得到华罗庚老师的教诲,这次来参加华老纪念会之际,重忆往昔岁月,也重读了王元先生<华罗庚>一书,华老的音容和风采仍旧历历在目.他的治学精神和教育思想是中国的宝贵遗产,应当发扬光大.他的成长道路是大家的榜样,也值得我们学习、思考和借鉴.今天纪念华老,对于当前我国的教育发展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要全面阐述华老一生的治学精神和教育思想不是我力所能及的,我只想谈几点感受.(一)我们要学习华罗庚先生勤奋努力、勇攀高峰的精神和勇气.华罗庚在家乡…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五年六月十二日二十二时零九分,敬爱的华罗庚同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的离去,对于我国数学界、科学界与全国人民无疑是不可弥补的损失。 华罗庚是中国近代数学研究与教学最早的开拓者之一。他是我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个复变数函  相似文献   

11.
1.华罗庚数学奖 为了纪念我国杰出的数学家华罗庚,湖南教育出版社于1991~1994年资助并委托中国数学会设立华罗庚数学奖,主要奖励长期以来对我国数学发展作出贡献的数学家,年龄以50岁以上但不超过70岁的为宜,每两年评选一次.1992年11月,首届华罗庚数学奖颁发给了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和陆启(?),至今已颁发  相似文献   

12.
1935年,E.Cartan证明:只有六类不可约,齐性有界对称域.二类是例外域,分别为16维及27维.其余四类称为典型域,典型域在多复变数函数论中的重要性,从某种意义上讲类似于单位圆于单复变.1943年与1944年C.L.Siegel与华罗庚分别系统地研究了典型域,他们的工作侧重面有所不同.华罗庚证明了典型域的很多基本几何性质,而 Siegel关于自守函数论的专著中记述了华罗庚的结果.1953年,华罗庚首创用群表示论方法得出了四类典型域的完整正交系,从而得到了四类典型域的Cauchy-Szego核,Bergman核及Poisson核等,正如 W.Rudin指出的,直到华罗庚的工作出来之前,人们连单位球的 Cauchy核都写不出来.在此基础上,华罗庚与陆启铿建立起了典型域上的调和函数理论,解决了调和函数  相似文献   

13.
《运筹学杂志》是华罗庚教授(前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生前创刊并任名誉主编,越民义教授(前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副所长、首届中国运筹学理事长)任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运筹学会主办的第一份刊物。华罗庚教授生前宿愿在条件成熟时出一份刊载创造性学术论文的“学报”。  相似文献   

14.
第三类华罗庚域的Bergman核函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是计算第三类华罗庚域的Bergman核函数的显式表达式.由于华罗庚域既不是齐性域又不是Reinhardt域,故以往求Bergman核函数的方法都行不通.本文用新的方法进行计算.关键之处有两点一是给出第三类华罗庚域的全纯自同构群,群中每一元素将形为(W,Z0)的内点映为点(W*,0);二是引进了semi-Reinhardt的概念并求出了其完备标准正交函数系.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数学研究》2006,9(6):60-60,64
华罗庚:数学大师 科学巨匠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中共党员.父亲以开杂货铺为生.华罗庚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他进入金坛县立初中后,其数学才能被老师王维克发现,并被尽心尽力予以培养.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交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第一类华罗庚域上定义了一个加权Bloch空间,讨论了第一类华罗庚域上u-Bloch空间到v-Bloch空间的复合算子的有界性和紧性,分别得到了复合算子是有界算子和紧算子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八五年六月十二日二十二时零九分,敬爱的华罗庚同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的离去,对于我国数学界、科学界与全国人民无疑是不可弥补的损失。 华罗庚是中国近代数学研究与教学最早的开拓者之一。他是我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个复变数函数论等的研究的创始人,也是我国进入世界著名数学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是计算第三类华罗庚域的Bergman核函数的显式表达式.由于华罗庚域既不是齐性域又不是Reinhardt域,故以往求Bergman核函数的方法都行不通.本文用新的方法进行计算.关键之处有两点:一是给出第三类华罗庚域的全纯自同构群,群中每一元素将形为(W,Z0)的内点映为点(W*,0);二是引进了semi—Reinhardt的概念并求出了其完备标准正交函数系.  相似文献   

19.
关于复次亚正定矩阵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袁晖坪 《数学杂志》2002,22(4):481-486
提出了复次亚正定矩阵的概念,研究了它的基本性质,取得了许多新的结果,建立了与Schur定理、华罗庚定理、Minkowski不等式、Ky Fan不等式、Ostrowski-Taussky不等式、Openheim不等式及华罗庚不等式等相应的重要结果。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八五年六月十二日,敬爱的华罗庚教授和我们永别了。我们为失去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杰出的教育家和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而十分悲痛。 华罗庚教授以他非凡的才华和过人的勤奋,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对数学作出了多方面的卓越的独创性的贡献。他是中国近代数学研究的先驱,是我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