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脉冲直流放电产生Kr原子亚稳态4p^55s[3/2]2和4p^55s’[1/2]0.在29000~40000cm^-1能量范围内,结合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得到Kr原子共振增强激发光谱.光谱分析表明,所有谱线来源于Kr原子4p^55s[3/2]2和4p^55s’[1/2]02个亚稳态吸收单个光子向np’,nf偶宇称自电离Rydberg态的跃迁.观测到许多新的自电离能级,并获得更精确和系统的能级位置和量子亏损值数据.  相似文献   

2.
硫氧化碳OCS是线性三原子分子,这类小分子的激发态、离子态能级结构、能级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电离过程,是研究中所关心的问题.Tanaka等[1]和Kopp[2]测量了OCS的VUV吸收光谱,Frey和Schlag等[3]以同步辐射光源,用光电离共振(PIR)谱方法、Kovac[4]和Wang,Shirley等[5]以Hel为电离光源,分别采用传统的光电子能谱和高分辨光电子能谱技术研究了CO2、CS2和OCS分子从电子振动基态吸收单个光子而电离的过程.Yang和Anderson等问为了作选态的离子一分子反应利用可调谐激光rt光子吸收将OCS选择激发到某一中间态,OCS再吸收光子后…  相似文献   

3.
在242-260nm波氏范围通过CS2分子的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REMPI)获得了母体离子CS和碎片离子的分质量激发谱.在λ<246.4nm区间,CS激发谱上呈现出来源于CS2双光子电离的弥散谱带,碎片离子激发谱的归属强烈提示多光子过程中有中性基电子态的CS和S(经由CS2的光解离)产生:(1)CS 的谱带主要来源于中性CS碎片经由单光子跃迁产生的(1+1)共振增强电离,(2)除了部分S 的谱峰来自CS 的光解外,多数S 的锐谱峰来自中性S原子经由3p3(2D0)4p,3p3(4S0)np(n=6,7,8)←3p43pJ(J=2,1,0)双光子跃迁产生的(2+1)共振增强电离.  相似文献   

4.
在气束条件下,利用483.2 nm的激光(3+1)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REMPI)CS2分子以产生CS2+离子源,用另一束可调谐激光在424~482 nm内,通过对CS2+( 2 Πg)(1+1)双光子共振解离产生的碎片离子激发谱的探测,来获取CS2+ 的光解离动力学信息.光解离碎片S+的激发谱 (PHOFEX)可归属为CS2+ ( 2 Πu,3/2 (v′=0~4, v′=v1′+ (1/2)v2′) ← 2 Πg,3/2 (0,0,0))和 ( 2 Πu,1/2(v′=0~4)← 2 Πg,1/2(0,0,0))的跃迁.对CS2+光解离动力学的研究表明,其产生S+的通道为:(i)CS2+吸收一个光子从基态 2 Πg共振激发至 2 Πu态,(ii)已布居的 2 Πu态的振动能级和 2 Πg态的高振动能级产生耦合, (iii)吸收第二个光子从上述耦合的振动能级进一步激发至 2 Σu +态,再通过 2 Σu +态与4Σ- 态间的自旋-轨道相互作用,经由4Σ- 排斥态解离产生S++CS.  相似文献   

5.
MPI质谱研究作为化学分析和研究光物理过程的工具受到广泛的重视[1-4].REMPI的特征过程是,首先分子吸收。个光子共振激发到中间态,然后处于中间激发态的分子再吸收n个光子激发到电离连续区[5].REMPI的谱特征可以给出中间态分布的详细信息[6],利用REMPI过程可研究单光子跃  相似文献   

6.
在超声分子束条件下,利用380.85 nm的电离激光使SO2分子经由[3+1]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REMPI)产生纯净的SO2+(X 2A1)分子离子,用另一束解离激光在可见光波长区(563~660 nm)扫描获得了光解碎片SO+的激发(PHOFEX)谱.从563~660 nm波长区SO+的无结构连续谱以及SO2+解离的效率随波长增加而减少的实验事实,提供了SO2+(E,D,C)电子态附近存在α2A2对称性排斥态的证据,分析了产生SO+的[1+1]光解机理:(1)SO2+(X2A1)首先经由单光子激发到达B2B2中间态的密集能级区;(2)吸收另一个光子到达SO2+(E,D,C)电子态附近的α2A2排斥态,经由α2A2排斥态产生了到SO+(X2∏)+O(3Pg)的直接解离.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灵敏的激光光腔衰荡光谱技术研究了CO2对160水分子v^2+3v^3振动带跃迁线的压力诱导效应.为了抑制水的自碰撞效应,水的压力在实验中低于0.5Torr.基于铷原子吸收线和超稳法布里-珀罗标准确定了跃迁谱线高达10^-5cm^-1精度的绝对频率.采用软碰撞模型对吸收线进行模拟,获得了对应的线形参数.  相似文献   

8.
以CO(NO3)2,2,2'-联吡啶(2,2'-bipy)及NaVO3为原料,采用水热法于200℃合成了一种新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Co(2,2'-bipy)(H2O)V2O6(1),其结构经IR,热重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结果表明,1属于单钭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为:a=7.8556(3)A,b=21.0562(5)A,c=9.5521(6)A,a=90.000^o,β=110.236(5)^o,y=90.000^o,V=1423.65(8)A^3,Z=2,Dc=2.126g·cm^-3,μ(MoKα)=2.548mm^-1,R1=0.0586,wR2:0.0935。1为一种二维层状结构,由[VO4]四面体通过共顶点构成的一维钒氧链,链与链之间以[Co(2,2'-bipy)(H2O)]^2+基团连接而成。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近激子吸收带激发下四-(4-吡啶基)卟啉二酸(H8TPyP^6+)聚集体的共振拉曼光谱。测量了H8TPyP^6+单体和聚集体的紫外可见吸收谱和共振光散射光谱.在氘代位移的基础上结合相关体系振动光谱研究,对测得的H8TPyP^6+单体和聚集体的拉曼谱带进行了指认.聚集体的形成导致H8TPyP^6+的卟啉环CC/CN面内伸缩振动向低波数方向位移2-6cm^-1,而卟啉环鞍形面外振动带向高波数方向位移12cm^-1.基于拉曼谱带的强度和频率变化分析了聚集引起的H8TPyP^6+分了内结构变化和分子间氢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华胜  KVARAN 《物理化学学报》2007,23(10):1543-1552
测定了卤化氢(HCl, HBr 和HI) (2+1)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REMPI)光谱, 采用模拟计算法分析推导出转动常数、谱带源以及Ω态振动谱带的同位素位移值. 得到的HCl数据同Green等人用常规分析法所推导的结果极为吻合. 得出8条振动谱带,其中包括V(1+)态, E(1+)的v'=4态以及HBr的5个新谱带, 此外还推导出HI的E态v'=1的4个振动谱带光谱参数. 观测了V和E态之间因同类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不规则能级间距、转动参数和同位素位移. 讨论了HCl和HBr的E态和V态振动谱带中的转动谱线序列O和S对Q的强度比变化,提出了双光子激发机理.  相似文献   

11.
应用半经典的微扰论方法计算出了氯原子光诱导能级移动和增宽,其大小与光强成正比光频率为41018 cm-1时,氯原子初态3p52P03/2和3p52P01/2在非共振情况下,光移动分别为67.6和26.9 MHz/Wμm-2.当激光频率v接近3p52P03/2→4s2P3/2的跃迁频率时,氯原子基态3p52P03/2的|MJ,MI〉=|-1/2,3/2〉→|1/2,3/2〉超精细ESR谱线发生近共振频率光移动,大小量级为0.1 MHz/Wμm-2,能级增宽一般远小于光移动  相似文献   

12.
利用Ar/CF4、Ar/CF2Cl2或Ar/CF3COOH混合气体的直流脉冲放电产生CF自由基,观测了260~360nm范围内转动分辨的CF自由基双光子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谱。分析表明,该段光 谱对应于CF自由基3pπD2Πr(ν'=2~6,r=3/2,1/2)←←X2Πr(ν"=0,r=3/2,1/2)的共振激发。对观测的振动带进行了转动分析,并获得了3p里德堡态的转动常数和自旋-轨道分裂值。  相似文献   

13.
在超声分子束条件下,利用360.50 nm的电离激光使N2O分子经由[3+1]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REMPI)产生纯净的N2O+(X2Π(000))分子离子,用另一束解离激光在230-275 nm范围扫描获得N2O+经由B2Πi←X2Π跃迁产生的光解碎片(NO+和N2+)激发(PHOFEX)谱.获得的光解碎片激发谱可以归属为B2Πi(00n)←X2Π(000)序列跃迁.我们分别将线性三原子分子离子N2O+中N―N伸缩振动简化成NO和N之间的简谐振动,N―O伸缩振动简化成N2和O之间的简谐振动,用谐振子的简谐势能曲线和波函数对N2O+分子离子X2Π和B2Πi电子态振动能级间跃迁的Franck-Condon因子进行计算,和实验得到的碎片离子增强谱实验强度进行比较,对前人给出的分子数据(分子平衡核间距)进行验证,讨论了N2O+经由B2Πi(00n)←X2Π(000)电子态跃迁的光解离机理和碎片离子的分支比.  相似文献   

14.
由 Nd:YAG激光器三倍频 ,输出波长为λ =355 nm( 28 169 cm- 1)的激光光解 NO2分子产生的氧原子 ,通过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 REMPI resonance enhanced multiphoto ionization)及飞行时间( TOF time of flight)质谱技术 ,获得了自旋轨道精细能级分辨的氧原子 O(2p 3PJ″ =2,1,0)离子谱 .氧离子信号强度与 UV电离激光能量(λ≈ 226 nm)之间的关系能用三次方曲线很好拟合 ,它表明光解产物氧原子是通过( 2+ 1)多光子吸收过程而被电离的 .由离子信号得到的氧原子基态三个自旋轨道支能级布居比 f1=I(3P1)/I(3P2)与 f0=I(3P0)/I(3P2)分别为 0.54± 0.09和 0.20± 0.04,并且在不同的光解激光能量下其布居比保持不变 .这一比值与统计分布计算的值为 0.6和 0.2一致(即统计分布 3P2∶ 3P1∶ 3P0=1:0.6:0.2) .这是由于样品 (NO2)在较低的压力下( 1.33× 10- 4 Pa)和极短的光解电离时间范围内( 10- 8 s) ,产物 O( 3PJ″)支能级间几乎不可能发生碰撞能量转移 ,因此 ,氧原子三个自旋轨道角动量分裂能级布居 O( 3PJ″ =2,1,0)是统计分布的.  相似文献   

15.
用CNDO/2(s,p,d)方法研究了类立方烷系列Fe-S簇合物[Fe_4S_4Cl_4(?)(S_2CNEt_2)_n]~(2-)(n=0,1,2,4)的电子结构。得出[S_2CN(Et)_2]-螯合配位Fe_4S_4~(2+)簇合物中存在两类不同价态铁原子的结论;骨架Fe_4S_4~(2+)中μ_3-S电子是非定域化的,同Mssbauer谱测定结果一致。讨论了簇合物Fe—Fe之间的成键作用、螫合配体的作用和氧化还原性质。  相似文献   

16.
利用光外差,速度调制吸收光谱技术,测量了氧气分子离子在11385-12100cm^-1的多普勒分辨吸收光谱,获得的谱线被指认到该分子离子第二负带的(2,19)、(3,20)、(5,21)跃迁谱带.利用全局拟合方式,得到了涉及能级的精确分子常数.  相似文献   

17.
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2-(2'-吡啶基)-5-甲苯并噻唑(I)及其二氯二乙基锡(IV)络合物(2)的结构,晶体(I)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参数a=5.808(2),b=10.283(3),C=18.373(3)A,β=91.48(2)°,Z=4,Dc=1.370g.cm^-3,偏离因子R=0.047。晶体(2)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17.271(2),b=9.411(1),c=14.015(2)A,β122.98(1)°,Z=4,D=1.648g.cm^-3,偏因子R-0.047,络合物中Sn-N平均键长已达2.5-A,参考顺铂类药物研究经验,展望了抗肿瘤有机锡络合物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由Nd:YAG激光器三倍频, 输出波长为λ=355 nm(28 169 cm-1)的激光光解NO2分子产生的氧原子, 通过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REMPI, resonance enhanced multiphoto ionization)及飞行时间(TOF, time of flight)质谱技术, 获得了自旋-轨道精细能级分辨的氧原子O(2p 3PJ″=2, 1, 0)离子谱.氧离子信号强度与UV电离激光能量(λ≈226 nm)之间的关系能用三次方曲线很好拟合, 它表明光解产物氧原子是通过(2+1)多光子吸收过程而被电离的.由离子信号得到的氧原子基态三个自旋-轨道支能级布居比f1=I(3P1)/I(3P2)与f0=I(3P0)/I(3P2)分别为0.54±0.09和0.20±0.04, 并且在不同的光解激光能量下其布居比保持不变.这一比值与统计分布计算的值为0.6和0.2一致(即统计分布3P2∶3P1∶3P0=1:0.6:0.2).这是由于样品(NO2)在较低的压力下(1.33×10-4 Pa)和极短的光解-电离时间范围内(10-8 s), 产物O(3PJ″)支能级间几乎不可能发生碰撞能量转移, 因此, 氧原子三个自旋-轨道角动量分裂能级布居O(3PJ″=2, 1, 0)是统计分布的.  相似文献   

19.
利用飞秒时间分辨的光电子影像技术结合时间分辨的质谱技术,研究了3-甲基吡啶分子激发态的超快过程.实时观察到了3-甲基吡啶分子S2态向S1态高振动能级的超快内转换过程,该内转换的时间大约为910fs.二次布居的S1态主要通过内转换衰减到基态S0,该内转换的时间尺度为2.77 ps.光电子能谱分布和光电子角分布显示,S2态和S1态在电离的过程中跟3p里德堡态发生偶然共振.本次实验中还用400 nm两个光子吸收的方法布居了3-甲基吡啶的3s里德堡态.研究表明,3s里德堡态的寿命为62 fs,并主要通过内转换快速衰减到基态.  相似文献   

20.
化合物3-{6-(1R,2R,4S)-2-羟基-1,3,3-三甲基二环[2.2.1]庚烷-2-基]-吡啶-2-基}-1,1’-(R)-联萘-2,2’-酚(1)与特戊酰氯反应,得到单个羟基封端的化合物3-{6-[(1R,2R,4S)-2.羟基-1,3,3-三甲基二环[2.2.1]庚烷-2-基]-吡啶-2-基}-2’-特戊酰基-1,1’-(R)-联萘-2,2’-酚(2)。化合物2与MoO2(acac)2进行配位得到金属配合物3-{6-[(1R,2R,4S)-2-羟基-1,3,3-三甲基二环[2.2.1]庚烷-2-基]-吡啶-2-基}-2’-特戊酰基-1,1’-(R)-联萘-2,2’-酚合钼(酰)[Mo(Ⅵ)-2],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和质谱测试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化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晶胞参数α=1.17934(10)nm,b=2.3045(2)nm.c=1.51888(13)nm,α=90°,β=112.84°,γ=90°.V=3.8042(6)nm^3,Z=4,μ=0.392mm^-1,De=1.298Mg/m^3,F(000)=1544,R^1=0.0775,wR^2=0.1934,GOF=1.122。在配合物中,钼原子处于六配位的八面体配位环境,配位原子分别来自1个分子水中的O原子、配体分子中1个酚羟基的O,毗啶环中的O,醇羟基中的O形成ONO三齿配合物。配合物Mo(Ⅵ)-2在萘乙烯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中,得到中等活性和较低的对映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