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应用pH电位法测定水溶液中CdLA型混合配体配合物和相应的单配体配合物CdL,CdL~2,CdA,CdA~2在离子强度为(0.10(KNO~3)、温度分别为15℃, 25℃, 35℃和45℃时的稳定常数,其中L为联吡啶或邻菲咯啉;A为丙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稳定性数据结合配体的结构表明,在含有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的混配配合物中存在着按上述配体顺序逐渐增强的配合物分子内的配体间疏水缔合作用.用温度系数法求出上述混配配合物形成反应的焓变ΔH,并进一步求出反应的自由能变化ΔG 和熵变ΔS.热力学函数数据表明,较大的熵增加是上述混配配合物中配体间疏水缔合作用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2.
高恩君  王魁  刘祁涛 《化学学报》1993,51(7):646-651
应用pH电位法测定水溶液中CdLA型混合配体配合物和相应的单配体配合物CdL,CdL~2,CdA,CdA~2在离子强度为(0.10(KNO~3)、温度分别为15℃, 25℃, 35℃和45℃时的稳定常数,其中L为联吡啶或邻菲咯啉;A为丙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稳定性数据结合配体的结构表明,在含有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的混配配合物中存在着按上述配体顺序逐渐增强的配合物分子内的配体间疏水缔合作用.用温度系数法求出上述混配配合物形成反应的焓变ΔH,并进一步求出反应的自由能变化ΔG 和熵变ΔS.热力学函数数据表明,较大的熵增加是上述混配配合物中配体间疏水缔合作用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3.
pH电位法研究了镉(Ⅱ)、钴(Ⅱ)与邻二氮菲和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等配体在37℃、离子强度I=0.02(NaCl)条件下形成12组混配配合物的稳定常数。lgK_(MAB)~M、△lgK和lgX值表明,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的混配配合物具有额外稳定性,并从配体间疏水缔合作用方面对该稳定性进行了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4.
刘祁涛  田吉坤  张锋  张向东  佟健 《化学学报》1994,52(11):1100-1105
用pH-电势法研究了锌(Ⅱ)-芳香氮碱(Ar)-氨基酸(Aa) 三元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其中Ar为2,2'-联吡啶或1,10-邻菲咯啉,Aa为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 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以稳定性数据为探针,结合^1H NMR谱的研究, 讨论了在上述某些三元配合物中可能发生的分子内配体间疏水缔合作用. 计算了这些配合物分子的异构化平衡常数及平衡时闭式分子的百分率.结果表明,在含有芳香侧基的氨基酸配体的三元配合物溶液中,闭式异构体已成为配合物的主要存在形式,初步研究了溶剂对配体间疏水缔合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pH电位法研究了在70%(v/v)乙醇-水溶液中Cd(Ⅱ)与维生素D_3(VD_3)和乙二胺(en)或2,2′-联吡啶(bipy)在37±0.1℃和离子强度为0.10(KNO_3)条件下,三元混配配合物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上述混合配位体系均形成稳定的1:1:1型混配配合物,且△log K值均为较大的正值(分别为+1.06和+1.54),但相应的logX值却并不很大(分别为2.18和2.83).从统计效应和配合物分子内的配体间疏水相互作用,讨论了造成这种反常结果的可能原因,并针对如何判断三元混配配合物相对稳定性高低等问题提出了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pH电位法研究了在70%(v/v)乙醇-水溶液中Cd(II)与维生素D3(VD3)和乙二胺(en)或2,2'-联吡啶(bipy)在37±0.1℃和离子强度为0.10(KNO3)条件下, 三元混配配合物的稳定性。结果表明, 上述混合配位体系均形成稳定的1:1:1型混配配合物, 且△logK值均为较大的正值(分别为+1.06和+1.54), 但相应的logX值却并不很大(分别为2.18和2.83)。从统计效应和配合物分子内的配体间疏水相互作用, 讨论了造成这种反应常结果的可能原因, 并针对如何判断三元混配配合物相对稳定性高低等问题提出了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张锋  刘祁涛 《化学学报》1993,51(3):251-256
本文用pH电位法研究了在70%(v/v)乙醇-水溶液中Cd(II)与维生素D3(VD3)和乙二胺(en)或2,2'-联吡啶(bipy)在37±0.1℃和离子强度为0.10(KNO3)条件下, 三元混配配合物的稳定性。结果表明, 上述混合配位体系均形成稳定的1:1:1型混配配合物, 且△logK值均为较大的正值(分别为+1.06和+1.54), 但相应的logX值却并不很大(分别为2.18和2.83)。从统计效应和配合物分子内的配体间疏水相互作用, 讨论了造成这种反应常结果的可能原因, 并针对如何判断三元混配配合物相对稳定性高低等问题提出了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溶液中镉(Ⅱ)与某些氨基酸配合物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镉(Ⅱ)与某些氨基酸(其中包括丙氨酸(ala ̄-)、亮氨酸(leu ̄-)、色氨酸(try ̄-)、苯丙氨酸(phe ̄-)配合物在离子强度I=0.10(KNO_3)、温度为15℃、25℃、35℃和45℃条件下的1、2级稳定常数,用温度系数法求出了配合物形成反应的热力学焓变ΔH,并进而求出了相应的自由能变化ΔG和熵变ΔS,发现配合物的稳定性与氨基酸配体的碱性强度之间存在直线自由能关系。  相似文献   

9.
混配配合物分子内配体间的疏水作用,为研究生物体内生理配体间的非共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模拟。本文对混配配合物中配体间疏水为作用的涵义及其量度,研究的实验方法以及影响疏水作用的各种因素均作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应用 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水溶液中 Cd(ATP)(Aa)3-(ATP4-为腺苷三磷酸根,Aa-分别为丙氨酸 ala-、蛋氮酸 met-、苯丙氨酸 phe-和色氨酸 trp-)型混合配体配合物及相应的单配体配合物在离子强度为 KNO30.10 mol/L,温度为37℃时的稳定常数.混配配合物的稳定性与氨基酸配体的关系为 trp->met->phe->ala-.从分子内配体间的弱相互作用角度对促成上述序列规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在25±0.1℃,I=0.1mol·dm-3KNO3条件下,80%(v/v)DMSO-H2O混合溶剂中,应用pH法测定了甘氨酸,L一缬氨酸,L-异亮氨酸,L-脯氨酸,L-丝氨酸,DL-苯丙氨酸等六种α-氨基酸(缩写为α-AA,记为B配体)的酸离解常数,铜(Ⅱ)-α-氨基酸。锌(Ⅱ)-α-氨基酸二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及铜(Ⅱ)-芬布芬-α-氨基酸(芬布芬缩写为Fen,记为A配体)和锌(Ⅱ)-芬布芬-α-氨基酸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实验发现,在下面三对参数之间,即logβ102与pK2B,lOgβ111;与pK2B及10gβ111与logβ102,均存在良好的直线自由能关系。用△logKM和△logβ111两个参量描述了三元配合物相对于母体二元配合物的稳定性。讨论了溶剂的性质,配合物分子内配体之间的疏水作用,芳环之间的堆积作用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pH电位滴定法,研究了合成配体3,5-二甲基-DL-酪氨酸(DL-Dmtyr)与铜(Ⅱ)的二元配合物,及进一步与带正电荷或极性侧基的氨基酸配体形成三元混配配合物的稳定常数,考察了甲基对稳定性的贡献;用核磁共振研究了DL-Dmtyr与铜(Ⅱ)和L-Arg混配配合物中的配体间静电氢键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甲基取代碘基后,混配配合物分子内的配体相互作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3.
本工作合成了一系列十个新的零价钯混配配合物,并对这些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配体的立体效应和电子效应的差别,讨论了配体间的相互作用.一.配合物的合成与组成据文献合成dba(PhCH=CHCOCH=CHPh)和Pd_2(dba)_3(CHCl_3).其余试剂及溶剂均为市售商品,用前经无水无氧处理.  相似文献   

14.
稀土-蛋氨酸配合物的热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5 ℃和μ=0.15 mol·L~(-1)[NaCl]条件下, 用pH电位法测定了L-蛋氨酸的质子化常数、15个稀土元素与该配体生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表明稀土与L-蛋氨酸可生成1:1配合物。讨论了“四分组效应”及钇的位置。用量热滴定法直接测定了稀土与L-蛋氨酸生成1:1配合物的△H_(101)值, 计算了△S_(101)和△G_(101)值。  相似文献   

15.
本工作合成了一系列十个新的零价钯混配配合物,并对这些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配体的立体效应和电子效应的差别,讨论了配体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Cu(Ⅱ)-氨基酸水杨醛席夫碱-ATP三元配合物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Cu(Ⅱ)与五种氨基酸水杨醛席夫碱及ATP形成的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发现lgk与pk2之间存在很好的线性自由能关系。研究了三元配合物中配体间的疏水缔合作用及芳环堆积效应,探讨了温度对三元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证明了熵增是疏水缔合作用及芳环堆积效应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热方法,选用刚性线型三羧酸配体(H3L)和2,2′-联吡啶(2,2′-bipy)与NiCl2·6H2O分别在120和160℃温度下反应,得到了一个具有零维双核镍结构的配合物[Ni2(μ-HL)2(2,2′-bipy)2(H2O)4]·6H2O (1)和一个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物{[Ni(μ-HL)(2,2′-bipy)(H2O)2]·H2O}n(2),并对其结构和磁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均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1具有零维双核镍结构,而且这些双核镍单元通过O-H…O/N氢键作用进一步形成了三维超分子框架,而配合物2具有一维链结构。2个配合物的结构差异可能是由于水热反应温度不同造成的。研究表明,配合物2中相邻镍离子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酰胺多胺配体(L),测定了5,10,15和25℃时其Cu(Ⅱ)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用标准摩尔焓变ΔHm0和标准摩尔熵变ΔSm0解释了温度对稳定性的影响,并利用停流技术(Stopped-flow)研究了CuL配合物在0.04~2.3mol/L(I=2.34mol/LNaCl)盐酸溶液中的酸分解动力学.提出了反应机理,并求得了速控步骤的活化能Ea,标准摩尔活化熵Δ≠Sm0和标准摩尔活化焓Δ≠Hm0  相似文献   

19.
酞酰苯胺酸具有突出的生理活性犤1,2犦,其活性随过渡金属配合物生成而增强犤3,4犦,某些氨基酸是人体蛋白质的结构单元,本文报道了铜?与取代酞酰苯胺酸、苯丙氨酸混配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热分解机理。1实验部分1.1配合物的合成酞酰苯胺酸配体的合成按文献犤5犦进行。酞酰苯胺酸与氢氧化钠按1∶1摩尔比溶于热乙醇,苯丙氨酸与氢氧化钠按1∶1摩尔比溶于蒸馏水,分别得到酞酰苯胺酸和苯丙氨酸的钠盐溶液。合并二配体钠盐溶液并置于50~60℃水浴中搅拌,按金属盐与每种配体酸1∶1摩尔比缓慢滴入CuAc2水溶液,即有大量…  相似文献   

20.
三元配合物Zn(L-tyr)(Aa)分子内配体间疏水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pH电位滴定法研究了三元配合物Zn(L-tyr)(As)[L-tyr(酪氨酸根),Aa=L-val(缬氨酸根)。L-php(苯丙氨酸根)],L-trp(色氨酸根)]在水和x=0.20、0.40及0.60二氧六环-水混合溶剂中的稳定性[t=25℃。I=0.1mol/L NaClO4]。三元配合物相对稳定性用δK=ΔlogK[=logβZw^Zn(L-try)(Aa)-log KZn^Zn(L-try)-logKZn^Zn(Aa)]-ΔlogK(a)[=1/2ΔlogK(L-trp) ΔlogK(Aa) log2]表示。结果表明:与L-丙氨酸(L-ala)配合物Zn(L-tyr)(L-ala)相比,所有这些配合物均具有相对较高的δK值,表明配合物分子内存在着额外的稳定化作用。这种稳定性化作用可能主要归因于三元配合物分子内氨基酸侧链之间的疏水作用。并且这种作用随着氨基酸侧链结构及溶剂极性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