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建立了直接进样-GFAAS法快速测定有机原料药中的残留Pd。考察了石墨炉干燥灰化程序及其对药物溶解溶剂的影响,并与微波消解法测定结果比较。采用适当溶剂溶解3种不同性质的药物后,在优化的石墨炉升温程序下,GFAAS法测定的检测限为0.71~1.49 ng/mL,定量限为2.35~4.95 ng/mL,RSD为0.8%~2.3%,平均回收率为99.5%~99.8%。方法可用于测定有机原料药中残留的Pd。  相似文献   

2.
王晓  姜虹  王爱丽 《化学通报》2015,78(11):1049-1052
为了更好地研究马海盐矿中K+、Na+溶解性能和溶解规律,根据本课题组之前正交试验结果分别选取质量分数为13.24%(即饱和度为50%)的Na Cl溶液和Na Cl+Mg Cl2混合溶液(Na Cl、Mg Cl2质量分数分别为13.24%、3%)为溶剂进行试验,并与水作比较,从而得出其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动力学方程。根据测得数据绘制离子c-t图,进行非线性拟合后得到溶解动力学曲线;再用龙格-库塔微分方程组和单纯形优化法拟合求解Stumm模型中的K、n两个参数,程序由matlab编写,最终确定离子的溶解动力学方程并得出不同溶剂中K+、Na+的溶解规律:溶剂中加入Na Cl时,矿液中K+的溶解速率明显增大,且矿液中Na+的溶解速率大幅度减小;再引入Mg2+,K+的溶解速率明显增大,溶解速率常数K由0.1126增大到0.8749,且矿液中Na+的溶解速率常数K也保持在10-10级水平。  相似文献   

3.
热镀锌溶剂池多使用锌、铵混合溶剂。用甲醛法直接测铵因锌盐水解易使结果偏低。我们采用在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存在下,以甲醛-六次甲基四胺作缓冲液,二甲酚橙(XO)作络合指示剂,用EDTA二钠盐标准溶液滴定锌。由络合反应产生2倍于金属离子摩尔数的H~+离子和甲醛与铵作用释放等摩尔的酸,再以碱标准溶液滴定,经计算求得铵量,实现对锌和铵的连续测定。试验证明,在表面活性剂CPB存在下,XO变色适应酸度范围的pH上限从≤6.0扩展到9.5,终点变化对比度略有增加,在PH9.5以下,XO自身呈黄绿色,不影响甲醛法测定铵,由于锌能定量与EDTA络合,消除了锌盐水解,保证了铵盐结果的准确性。主要试剂百里香酚蓝指示剂(0.2%):0.2g试剂溶解于2.2mL 0.2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水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畜禽肉中10种磺胺类药物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经乙酸-乙腈(1+99)混合溶剂提取,旋转蒸发后用乙酸(0.1+99.9)溶液溶解,正己烷净化。以AcquityUPLC BEH C18色谱柱为分离柱,以不同体积比混合的乙腈和乙酸(0.1+99.9)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于波长265nm检测。10种磺胺类药物的质量浓度与其峰面积均在0.05~10m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2~6μg.kg-1。方法的回收率在70.8%~93.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9)在2.7%~7.7%之间。  相似文献   

5.
自聚集型季铵化聚砜(aQAPS)是一种高性能的碱性聚合物电解质(APE),已被应用于碱性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APEFCs)中。长期以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一直被作为溶解aQAPS的最佳溶剂,但DMF的高沸点使其难以彻底除尽并可能会毒化电催化剂。在我们最近的实验中发现,虽然aQAPS不能溶解于乙醇、正丙醇或水中,但它可以溶解在这些醇和水的混合物中。这种尚未被理解的独特溶解行为能够极大地促进APEFCs中膜电极组件(MEA)的制备。本工作使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的方法研究了aQAPS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行为,包括水、甲醇、乙醇、正丙醇、DMF以及这些非水溶剂与水的混合物。aQAPS链在单一溶剂中的构象与其在实验中观察到的溶解行为一致,但在含有水的混合溶剂中,aQAPS链往往处于更加蜷缩的状态。模拟结果进一步揭示了混合溶剂中的水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由于疏水作用,aQAPS链在加水时被压缩至收缩状态;另一方面,水可以驱动反离子(Cl~-)的离解,从而导致溶质-溶剂相互作用能的增强,促进aQAPS的溶解。在大多数混合溶剂中,这两种相互作用的总效果是增大了总的溶质-溶剂相互作用能,在能量上有利于aQAPS的溶解。本研究不仅能够加深我们对聚电解质溶解行为的基本认识,而且对于开发性能更优的APEFCs也具有技术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朱全红  邓芹英 《分析试验室》2003,22(Z1):149-151
用性能稳定的薄层色谱用β-环糊精(β-CD)、硅胶手性固定相拆分手性药物对映体.在适当比例的乙腈-1%乙酸三乙胺(TEAA)、己烷-异丙醇、乙腈-甲醇-乙酸-三乙胺、甲醇-1%TEAA及乙腈-1%TEAA-三乙胺溶剂系统中展开,8种临床常用的手性药物对映体得到有效分离,对映异构体之间的相对比移值α为1.53~4.89.  相似文献   

7.
建立食品接触用聚苯乙烯塑料中10种有机物(苯、丙烯腈、甲苯、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异丙苯、邻-二甲苯、丙苯和苯乙烯)含量的溶解沉淀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分别讨论了定量方式、溶解溶剂以及溶解溶剂与沉淀剂甲醇的体积比对10种有机物回收率的影响。样品用N,N-二甲基甲酰胺(DMF)超声溶解,甲醇沉淀,内标法定量可获得良好的定量结果。检测10种有机物的线性范围在0.2~100μg/mL内,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为1.0~2.0 mg/kg,定量限为2.0~4.0 mg/kg;加标平均回收率为81.5%~101.9%,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9%~4.7%(n=6)。该方法快速、准确,适用于食品接触用聚苯乙烯塑料中10种有机物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对当归石油醚萃取部位中4个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选择Arizona溶剂体系作为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的溶剂系统,经过实验条件优化,确定最佳溶剂为: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体积比6∶0.6∶3∶1)。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时,采用有机相(上相)为固定相,水相(下相)为流动相,正相洗脱,流速为2mL/min,转速为900r/min,检测波长为254nm。当归石油醚萃取部位中的4种化学成分获得较好分离,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纯度分别为78.5%、93.2%、98.9%、88.7%。通过1HNMR、IR和质谱分析,鉴别出其中1种化合物为藁本内酯。  相似文献   

9.
细菌纤维素在室温离子液体中的溶解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细菌纤维素(BC)在绿色溶剂1-烯丙基-3-甲基氯代咪唑室温离子液体中的溶解行为,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了BC在此离子液体中的溶解过程,热失重(TGA)和红外光谱(FT-IR)测试了再生前后BC的性能,探索了BC在离子液体中溶解、再生的可能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离子液体是BC的优良溶剂,对BC的溶解属于直接溶解,不发生其他的衍生化反应;再生后BC的热稳定性变好,且离子液体可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洗滤-萃取法去除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制备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L-乳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b-PLLA-b-PMMA)嵌段共聚物中残留金属Cu离子。结果表明,采用二氯甲烷(DCM)溶解共聚物,用水或酸水洗滤-萃取,当重复洗滤-萃取5次后,Cu离子的去除率能达到99%,所得嵌段共聚物的收率高于80%。与过Al2O3层析柱或溶剂溶解-沉淀方法相比,洗滤-萃取法操作简单、可节省大量的有机溶剂,具有工业化前景。  相似文献   

11.
微波消解凯氏定氮法快速测定酱油中全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凯氏定氮法测定酱油中全氮时样品的微波消解方法,进行了微波消解条件的选择及消解结果精密度试验,并与国家标准方法对比,验证了方法的准确度。试验结果表明,消解完全仪需20min,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n=7),回收率范围为96%~103%,经t检验,微波溶样法与国家标准凯氏定氮法的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应用国家标准方法(GB/T 22105.1-2008)测定沉积物中总汞量时,对其中的样品消解方法作如下改进:①试样置于盐酸-硝酸(3+1)混合酸中浸泡过夜,次日加水定容为50mL,取其上层清液供冷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其总汞量;②上述试样溶液如在1~3d内分析毋需加入保护剂及稀释剂,按改进后的方法,总汞的质量浓度在4.00ng.L-1以内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11ng.L-1。用于沉积物中总汞的测定,经t-检验与国家标准方法测定值无显著差异。方法的日内(n=6)和日间(n=5)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在1.1%~3.7%和5.9%~7.0%之间。  相似文献   

13.
土壤样品先在烘箱内于(102±3)℃下干燥2h。称取此样品0.10g置于聚四氟乙烯(PTFE)消解罐中,加入500g·L^-1氢氧化钠溶液2mL,按程序升温模式在微波消解仪中进行消解。消解完成后,加二次去离子水将溶液稀释至25.0mL,样品溶液经载流(1mol·L^-1氢氧化钠溶液)通过三通阀进入仪器,并在线被5%(体积分数)硫酸溶液中和后与由蠕动泵传送的还原剂硼氢化钾反应生成氢化锡,传送进入原子化器迅速原子化,在高性能空心阴极灯的作用下产生荧光,由检测器检测其峰面积。测得锡的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在100μg·L^-1以内。以3倍空白值求得的标准偏差计算其检出限(3s)为0.062μg·g^-1。用此方法测定了7个GBW标准物质,所得结果与认定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为-1.61%~3.07%,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为1.8%~3.2%。  相似文献   

14.
于工作场所采用微孔滤膜采样夹以5L.min-1流量采集空气样品15min,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中铬的含量。选择灰化温度为1 300℃,原子化温度为2 400℃。铬的质量浓度在5mg.L-1以内与其吸光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6.81×10-4 mg.m-3。应用此法分析了采集的空气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8.8%~100.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在2.2%~2.4%之间。  相似文献   

15.
采用微波消解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铅精矿中主体元素铅及有毒有害元素砷、镉、汞的含量。0.20g试样置于消解罐中,先后加入硝酸9mL、盐酸3mL、氟硼酸2mL及过氧化氢2.5mL,密闭罐盖按设定的微波消解程序进行消解。试验选择铅、砷、镉和汞的分析线分别为220.351,189.042,228.802,184.950nm以消除基体干扰。铅、砷、镉、汞的检出限分别为16.0,2.2,0.4,0.8μg.g-1。方法用于铅精矿标准样品(GBW 07617)和铅精矿实际样品分析,此方法的测定值与认定值及原子吸收光谱法或原子荧光光谱法的测定值相一致。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n=10)在0.15%~3.9%之间。  相似文献   

16.
矿石样品铂、钯、铑和铱经铅试金富集,所得金属合粒用硝酸-盐酸溶解,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矿石样品中铂、钯、铑和铱的含量。在优化的石墨炉工作条件下测得:铂的质量浓度在20~150μg.L-1、钯在15~120μg.L-1、铑和铱在6~100μg.L-1范围内与其吸光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依次为4.6,4.0,1.5,1.5μg.L-1。方法用于分析了2种矿石国家标准物质(GBW 07341、GBW 07342),测定结果与认定值相符。方法的回收率在87.6%~105.5%之间。测定值的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偏差(n=7)分别在2.8%~3.6%和3.5%~4.7%之间。  相似文献   

17.
采用微波消解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镍精矿样品中铝、钙、钴、铬、铜、锰、镁、镍、铅、锌等10种金属元素的含量。0.200 0g试样置于消解罐中,先后加入盐酸2mL、硝酸6mL及氢氟酸1mL,密闭罐盖按设定的微波消解程序进行消解。试验选择铝、钙、钴、铬、铜、镁、锰、铅、锌和镍的分析线分别为308.215,317.933,228.616,267.716,324.745,279.079,257.610,220.353,206.200,231.604nm,配制工作曲线时采用基体匹配的方法消除基体干扰。方法用于镍钴矿标准样品(GBW 07283)和镍精矿实际样品的分析,此方法的测定值与认定值及国标方法的测定值相一致。方法的回收率在95.8%~103.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4.5%。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木制品中双三丁基氧化锡(TBTO)含量的方法。样品经甲醇提取,所得提取液用四乙基硼化钠衍生化,产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外标法定量。双三丁基氧化锡的质量浓度在0.1~40 mg.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N)为0.05mg.kg-1。在3个标准加入水平下进行了回收率和精密度试验,加标回收率在88.4%~90.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在2.0%~5.4%之间。  相似文献   

19.
研究采用硝酸-高氯酸混合酸湿式消化法,建立ICP-AES法同时测定航空润滑油中痕量金属元素镍、钛、镁、铬、钼、锡。样品消化完全、快速,检出限分别为(μg.L^-1):镍4.1、钛2.1、镁4.2、铬3.2、钼3.6、锡24.4,RSD小于5%,回收率为96.0%~104.0%。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shows the potentiality of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E) coupled to mass spectrometry (MS) for the analysis of heterocyclic aromatic amines obtaining good results in terms of sensitivity and precision. These compounds have a special interest since they can be carcinogenic for humans. The optimization of a CE-MS method was performed and the best conditions were obtained using a 16 mM formic acid/ammonium formate solution at pH 4.5 with 60% methanol as running electrolyte. For CE-MS coupling, a sheath liquid methanol/20 mM formic acid (75/25) solution at a flow rate of 3 microL/min and hydrodynamic injection of methanol mixtures for 10 s were used. Detection limits ranging from 18 ng/g to 360 ng/g and precisions up to 1.4% and 12% for migration time and concentration, respectively, were obtained. In order to improve sensitivity, field-amplified sample injection was applied as an in-line preconcentration method. Methanol/5 mM formic acid (50/50) as a sample solvent, 3 s hydrodynamic injection (0.5 psi) of a methanol plug, and 25 s of electrokinetic injection (10 kV) of the sample were found to be the optimum conditions. Detection limits up to 25 times lower and similar precisions than those reported for hydrodynamic injection were obtai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