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分散聚合制备聚苯乙烯/聚氧乙烯两亲聚合物微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聚乙二醇在NaH的作用下和对氯甲基苯乙烯反应制得聚氧乙烯大分子单体 ,然后在乙醇 /水的介质中通过聚氧乙烯大分子单体和苯乙烯的分散共聚制得粒径范围在 0 5~ 1 5 μm ,粒径分布接近单分散的两亲聚合物微球 .对影响微球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各个因素进行了研究 .  相似文献   

2.
刘沿  谢洪泉 《高分子学报》2000,27(3):325-329
用大单体技术合成了带规整聚苯乙烯支链的聚丙烯酸接枝共聚物 .研究了各种聚合条件包括温度、时间、单体浓度、大单体分子量及大单体与小单体的投料比等对接枝效率、共聚物分子量的影响 .纯化的共聚物表现出良好的乳化性质及高吸水率 ,在稀溶液中的行为如同聚电解质 .此接枝共聚物与含规整聚氧乙烯支链的聚丙烯酸乙酯络合生成的大分子间络合物膜呈现化学阀的作用 ,水通过它的渗透速率能通过调节pH加以可逆地控制 .  相似文献   

3.
本文发现THAQ于酸性介质中,若先用NaNO2反应,在硼酸缓冲溶液(pH12.56)中,获得Zr(Ⅳ)-THAQ络合物电流峰(Ep-0.8V,对SCE),其峰高和锆浓度在2×10-7-5.5×10-6范围内成正比。检测下限为20ppb Zr(Ⅳ)。建立了示波极谱法测定钢铁合金中微量(>0.0005%)锆的新方法。操作简便,无毒,结果准确满意。经实验求得Zr(Ⅳ)-THAQ络合物组成比为1:2或1:4;相应的络合物稳定常数β1=7.1×10102=8.9×1021。结果表明Zr(Ⅳ)-THAQ电流峰具有吸附特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8个不同结构的饱和漆酚冠醚(1~8)为传感活性物质,研制了10种铊(Ⅰ)离子选择电极,综合性能最好的为1号和4号两个电极。它们的线性响应范围分别为4×10-7~5×10-1和8×10-7~1×10-1mol/L TINO3,检测下限分别为1×10-7和6.5×10-7mol/L TINO3,对钾离子的选择优于文献报道的其它冠醚铊(Ⅰ)离子电极。  相似文献   

5.
铁(Ⅲ)与8-羟基喹啉在酸性溶液中形成的深绿色络合物可用于以8-羟基喹啉为试剂,微量测定铁或间接测定镁[1,2]。Gerber等[3]曾测定醋酸溶液中此绿色络合物的吸收光谱,找出650nm处的吸光率最大。Sandell等[4]研究此络合物的组成后,认为在pH1.52至1.92间形成1:1络合物,[FeOx]2+[Ox代表8-羟基喹啉阴离子,(C9H6NO)-];如pH>1.92时,组成有所变化,但未得到整数比的络合物。我们研究pH1.9至3.27间铁(Ⅲ)与8-羟基喹啉的络合反应,得出在pH<2.20时形成1:1络合物,pH3.0至3.15时形成1:2络合物,而pH>3.27时形成沉淀。  相似文献   

6.
通过苯乙烯和聚氧乙烯大分子单体的共聚,合成了粒径在0.5μm~1.5μm的两亲高分子微球.随着聚氧乙烯大分子单体浓度的增加,微球粒径减小.通过扫描电镜,IR等分析手段对微球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
两亲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Fe3O4磁流体存在下 ,通过苯乙烯与聚氧乙烯大分子单体 (MPEO)分散共聚制备两亲磁性高分子微球 .研究了聚氧乙烯大分子单体对微球粒径的影响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原子力显微镜 (AFM)表征了磁性微球的粒径、表面形貌以及表面粗糙度 ,用傅立叶红外光谱 (FTIR)鉴定了共聚物的结构 .随着聚合物中聚氧乙烯大分子单体含量的增加 ,微球表面的粗糙度增加 ,通过改变共聚物中MPEO的含量 ,可以得到含有 0 4~ 3 5mg g羟值的两亲磁性高分子微球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以带有烯丙基端基的聚氧乙烯大分子单体为中间体,制备聚丙烯酸-g-聚氧乙烯共聚物的方法。通过用模型实验证实了合成得到的聚合产物系由大分子单体的端功能基与小分子共聚单体作用所致后,将产物进行纯化处理,并建立了红外光谱法测定该共聚物体系组成的方法。对影响共聚的若干因素进行了试验。另外,对所得共聚物的溶液行为也进行了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9.
通过十八烷基聚氧乙烯和环氧氯丙烷的封端反应制备了α-环氧基-ω-十八烷基聚氧乙烯大单体.并采用BF3·Et2O引发THF和大单体共聚合,得到了梳状的十八烷基聚氧乙烯接枝共聚醚.以该共聚醚为软段合成了十八烷基和聚氧乙烯复合修饰的聚氨酯(PEU-g-PEO-C18).通过血小板粘附试验对材料的体外抗凝血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具有选择性吸附白蛋白功能的十八烷基和PEO复合修饰聚氨酯,材料表面血小板粘附量明显减少.材料血液相容性的改善可能来源于疏水性的十八烷基和亲水性聚氧乙烯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1H NMR和UV VIS光谱技术研究了DPTA与Ca+2、Th4+和抗磁稀土离子Ia3+、Lu3+、Y3+、Sc3+的成络作用,发现配体与抗磁稀土离子为慢交换体系,而与Ca2+为快交换体系。确定了络合物的组成,Th4+与试剂生成1:2络合物,Ca2+、La3+、Lu3+、Y3+、Sc3+主要生成1:1络合物。络合物组成与溶液pH有关。  相似文献   

11.
SEM-K1型钾微电极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离子选择性微电极可直接插入生物体内测定细胞体液的成分及其变化,近年工作进展较快,国内尖端直径达微米级的微电极的研制工作尚未见报导[1]。  相似文献   

12.
十一烯酸系皮肤病外用药,其药典测定方法为酸碱滴定法。本文以季铵盐7402、336S作定城体,以PVC作支撑体,分别研制了十一烯酸根离子选择性电极。十一烯酸根电极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3.
用恒电流充电曲线法研究了CKOH、CAl以及电流密度对铝电极惰化的影响,得到i~τ-1/2之间符合如下的不稳定扩散方程: 曲线由不同斜率的两条直线组成,iL系铝腐蚀产生H2搅拌的影响。同时,还求得了几种KOH溶液中CAlS和DAl的值。 实验结果表明:低电流密度区,惰化过程受Al(OH)4-扩散控制,由过饱和Al(OH)4-溶液中析出成相的Al(OH)3或Al2O3膜,引起电极惰化。高电流密度区,除扩散外,还可能由电化学反应直接形成表面惰化层。  相似文献   

14.
铜-丁二酮肟-四硼酸钠体系络合吸附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ΠpoxopoBa等曾研究铜-丁二酮肟(DMG)-氨缓冲溶液体系的dc极谱行为。他们认为pH9.35,铜离子浓度3.5×10-4M,DMG浓度≤7×10-4M时是个扩散波(E1/2=-0.3V);当DMG浓度较大时,波呈峰形(Ep=0.5V),是个催化氢波。他们尚未研究该体系的灵敏度及其应用。我们用单扫示波极谱研究了铜-DMG-Na2B4O7,体系的极谱行为。铜一DMG络合物在Na2B407缓冲溶液(pH9.4)中还原,产生良好的示波极谱图,Ep=-0.34V(vs.SCE)。其峰电流与铜的浓度在5×10-8-3×10-8M范围成正比,并应用于污水中微量铜的测定。用连续变化法确定络合物的络合比Cu(II):DMG=1:2。用循环伏安法等手段研究该波的性质及其机理,并测定了不同铜浓度时体系的吸附量。实验表明,所研究体系的极谱波属于络合吸附波。  相似文献   

15.
钠离子选择性电极可用来测量体液及体表面钠离子进行疾病的诊断及监测,钠玻璃微电极巳用于研究心肌及神经细胞内钠离子的生理、病理作用[1-4]。液膜型钠离子选择性微电极制作方便,内阻较小,亦有报导[5]。本工作采用N,N′-双二苄基-3,6-二氧杂辛二酰胺为活性物质,癸二酸二丁酯为增塑剂研制了一种PVC膜钠离子选择性双管复合型微电极。探讨了该微电极在生物医学测量中的适用性。该微电极性能良好,对K+的选择性同文献报道的同类电极[6]相近,而抗Ca2+、Mg2+等离子的干扰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合成了两种类型6个二茂铁硫冠醚1—6,其中4—6是一类新型缩醛硫冠醚。将冠醚2—6作为传感活性物质研制成PVC膜银离子选择电报,其中以用冠醚4的电极性能最佳,对一价和二价干扰离子的选择性,远优于文献[1]结果。  相似文献   

17.
在生产和科研中经常需要同时测定强电解质浓度和混合溶剂的比例。本文在研究强电解质+水+醇三元溶液电导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两参数经验性电导工作方程,将溶液电导率的测量与电导滴定相结合,可以方便准确地定出此类三元溶液的组成。  相似文献   

18.
端羟基液体聚丁二烯的流变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端羟基液体聚丁二烯(丁羟)的流变性质,它是剪切速率、温度和分子量的函数。测量是在HAAKE RV2锥板式粘度计上进行的,温度15—70℃,剪切速度0—2,275s-1。 当丁羟本体粘度小于1Pa•s,剪切速率低于650s-1时,其流动行为基本为牛顿型,在其它条件下则为非牛顿型。当丁羟分子量在1,000—5,600范围内,其本体粘度与温度关系符合经验公式:logηa=A+B/T。我们也确立了本体粘度与数均分子量的关系,在20℃时ηa=2.09×10-8Mn2•52,在25℃时为ηa=1.14×10-8Mn2•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