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志贤  程昌瑞 《分子催化》1997,11(4):268-272
利用XRD、XPS、TPR等技术对Ga2O3/HZSM-5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中镓组分以聚集态和分散态的形式存在,其中聚集态中α-Ga2O3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β-Ga2O3;分散态又可分为游离Ga2O3和与HZSM-5产生相互作用的镓组分,催化剂预处理条件及反应一再生过程对镓的分布及状态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气相流动吸附法制TiO2/γ-Al2O3,复合载体,浸渍法担载一定量MoO3或CoO-MoO3,用XRD,LRS和TPR等技术考察了Mo或Co-Mo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和还原性能。结果表明,覆盖在γ-Al2O3上的TiO2能减弱MoO3与γ-Al2O3之间的相互作用,明显改善Mo催化剂的表面结构,促进MoO3的还原。适量CoO助剂的加入能促进MoO3在载体表面的分散。  相似文献   

3.
采用气相流动吸附法制TiO2/γ-Al2O3,复合载体,浸渍法担载一定量MoO3或CoO-MoO3,用XRD,LRS和TPR等技术考察了Mo或Co-Mo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和还原性能。结果表明,覆盖在γ-Al2O3上的TiO2能减弱MoO3与γ-Al2O3之间的相互作用,明显改善Mo催化剂的表面结构,促进MoO3的还原。  相似文献   

4.
用气相流动吸附法(grafting)制备复合载体,用浸渍法(impregnation)制备MoO3/(TiO2-SiO2)催化剂.应用LRS和TPR技术研究MoO3在复合载体TiO2-SiO2表面的分散状态,发现TiO2在SiO2表面的分散可增强MoO3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MoO3在载体表面的分散阈值.催化剂的活性评价在固定床中压反应装置中进行,以69%(wt)环己烷、20%(wt)的环己烯、10%(wt)的苯、1%(wt)的噻吩混合液为反应液,以噻吩、环己烯和苯的转化率作为催化剂的HDS、HYD、BHD活性指标.结果表明,经TiO2调变后,其HDS、HYD、BHD活性都较原来高,对于不同MoO3含量的MoO3/(TiO2-SiO2),HDS、HYD催化性能测试发现,当MoO3含量低于分散阈值时,其HDS、HYD活性随MoO3含量线性上升,但在高于分散阈值后,几乎保持不变.该催化剂对苯几乎没有加氢活性,显示出很高的环己烯加氢选择性.通过分散阈值与其HDS、HYD活性的关系可知,分散阈值可作为优化加氢精制催化剂配比的一个重要参数,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周振华  阎卫宏 《分子催化》1996,10(3):207-212
用气相流动吸附法制备复合载体,用浸渍法制备MoO3(TiO2-SiO2)催化剂,应用LRS和TPR技术研究MoO3在复合载体TiO2-SiO2表面的分散发现TiO2在SiO2表面的分散可增强MoO3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MoO3在载体表面的分散阈值。  相似文献   

6.
LRS,XRD,XPS结果表明,仲钼酸铵浸渍仅经干燥的Zr(OH)4,再焙烧制得的固体超强酸(MoO3/ZrO2(I))与浸渍晶态ZrO2制得的部分氧化催化剂(MoO3/ZrO2(Ⅱ)中,活性组分的存在形式明显不同,在MoO3/ZrO2(Ⅱ)中,MoO3以二维聚钼酸根和Mo-O-Zr表面物种两种表面态存在于介稳的四方ZrO2上,后者在LRS谱中表现为~814cm^-1的宽峰,MoO3含量超过一定值  相似文献   

7.
TiO2调变对MoO3/γ—Al2O3和CoO—MoO3/γ—Al2O3催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邓存 《分子催化》1998,12(2):107-112
采用气相流动吸附法制备TiO2/γ-Al2O3复合载体,用浸渍法其担载一定量的MoO3或CoO-MoO3。用XRD、LRS和TPR等技术,考察了Mo或Co-Mo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和还原性能,并有和中压固定床反应装置测定催化剂的噻吩加氢脱硫和环己烯加氢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O4^2——MoO3—ZrO2中MoO3的作用与催化性能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黄碧纯  马紫峰 《分子催化》1999,13(5):383-387
根据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O4^2-MoO3-ZrO2的特点,结合活性评价结果,用BET、DTA/TG、XRD、LRS等方法,对其进行了物性表征,考察了催化剂的结构形态、性质随催化剂组成的变化,以及催化剂的物性结构特点与催化活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MoO3含量对催化剂活性有着显著影响;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随MoO3的含量变化存在极大值;MoO3具有延迟ZrO2晶化、稳定SO4^2-的作用,并提高了SO4  相似文献   

9.
LRS,XRD,XPS结果表明,仲钼酸铵浸渍仅经干燥的Zr(OH)4,再焙烧制得的固体超强酸(MoO3/ZrO2(I))与浸渍晶态ZrO2制得的部分氧化催化剂(MoO3/ZrO2(Ⅱ)中,活性组分的存在形式明显不同,在MoO3/ZrO2(Ⅱ)中,MoO3以二维聚钼酸根和Mo-O-Zr表面物种两种表面态存在于介稳的四方ZrO2上,后者在LRS谱中表现为~814cm^-1的宽峰,MoO3含量超过一定值  相似文献   

10.
以水热法于ZSM-5分子筛中分散MoO3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热扩散法的MoO3最高分散量为每克ZSM-5上0.08克MoO3.而本文采用水热分散法可使MoO3在ZSM-5分子筛中的分散量大大提高.当分散量高达每克ZSM-5上0.3克MoO3时,通过XRD,IR,DTA谱测试和吸附测定,都证实了MoO3在ZSM-5中仍然是以非晶相分散态存在.此时,样品有吸附自重6%的水的吸附能力和相应的孔道.  相似文献   

11.
AlF3催化剂的酸性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干法制备高比表面AlF3(S≥45m^2/g),对其表面酸性及酸中心类型进行了表征,并与其要结构进行了关联,对于由γ相及非晶相(二者总含量大于95%)组成的AlF3体系,NH3-TPD曲线出现两个脱附峰,随着γ相含量的增加,弱酸强度变弱,强酸强度变强,脱附尾气滴定结果表明;随着γ相含量的升高,弱酸量和总酸量增加,强酸量则无显著变化,因而认为弱酸中心可能存在于AlF3的γ相表面,强酸中心存在于其非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在HgCl2-BiCl3复合催化剂作用下,乙炔氢氯化制氯乙烯均相催化反应的动力学,获得该反应速率方程为:r=(k+k'[BiCl3]/[H+])[HgCl2]·[H+]3[CH≡CH].在25℃时k=0.00239,k'=0.0269,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由两个复杂的连串反应组成的平行反应机理,相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3.4Kcal/mol及14.8Kcal/mol.  相似文献   

13.
14.
15.
我们简化了混合电解质溶液过量吉布斯自由能的Pitzer公式。用此简化公式并结合我们以往的工作计算了Nd(NO_3)_3-HNO_3-H_2O体系的过量吉布斯自由能和Nd(NO_3)_3-HNO_3-H_2O-HDEHP-AMSCO体系水相中各组分的活度系数,计算值与实验值均很接近。此工作为镧系金属萃取分离进行热力学分析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Using high-intensity actinic light, the chlorophyll a fluorescence transient from HCO-3-depleted chloroplasts shows a rapid initial rise (O → I) followed by a slow phase (I → P). In the presence of HCO-3, the O → I rise is delayed but the I → P phase is much more rapid. Using low-intensity actinic light, the chlorophyll a fluorescence transient from 3-(3,4-dichlorophenyl)-1,1 dimethylurea (DCMU)-treated chloroplasts is delayed in the presence of HCO-3. Bicarbonate increases the amount of delayed light emission from chloroplasts given 10 s illumination with weak blue light (0·4 W/m2). DCMU greatly increases the amount of delayed light seen in the presence of HCO-3 under these conditions but decreases the amount seen in the absence of HCO-3. It is suggested that HCO-3 may somehow form or stabilize, in the dark, a number of reaction centers corresponding to the S1 state in the model of B. Forbush, B. Kok and M. McGloin ( Photochem. Photobiol. 14, 307–321, 1971).  相似文献   

17.
π-烯丙基卤化铁含氮配位体的络合结构被认为是铁体系催化丁二烯聚合反应的活性中心,所以合成具有这种结构的模型化合物并研究其催化活性是很有意义的。我们曾合成了π-烯丙基氯化铁三吡啶配合物并研究了它对丁二烯聚合的催化活性,但所得配合物混有近等当量的卤化镁难以分离。Nesmeyanov曾合成π-烯丙基卤化铁三羰基化合物η~3-C_3H_5FeX(CO)_3(X=Cl,I)。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这类配合物对丁二烯聚合无催化活  相似文献   

18.
60年代初对ABO_3型稀土硼酸盐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的研究已有报道。80年代侧重稀土和金属离子硼酸盐发光规律的研究。 Srivastava曾对GdBO_3中pr~(3+)的光谱及Gd~(3+)对Pr~(3+)的敏化、郭风瑜,李有谟  相似文献   

19.
董玉林  陈金庚  黄信 《催化学报》1993,14(3):198-202
将晶相MoO_3与丝光沸石充分研磨混合后,在一定高温下加热,MoO_3在丝光沸石上自发分散。当分散量较少时,丝光沸石的晶休结构无明显变化,加热时间的延长,MoO_3分散量增加。沸石结晶度降低;当分散量相同时,加热时间延长,沸石结晶度不变。结果表明,丝光沸石晶体结构的破坏,是由于分散的表面层钼与沸石骨架强烈相互作用的结果。MoO_3分散量越多,这种相互作用越强,沸石结晶度越低。  相似文献   

20.
人类处于三维世界之中.用我们一双明亮的眼睛能够辨别周围物体所处的相对空间位置,感受这美妙的立体世界.但是,至今广泛采用的照相术,只能记录平面影像,缺乏真实感.立体影像是继平面影像的自然演进.大约30年前,东京大学教授大越孝敬在他1976年的著作《三次元画像工学》里提到"重建空间影像是人类的梦想".其实,这个梦想早已开始,F.E.Ives于1903年已发表利用光栅的立体影像原理.光栅立体影像的应用发展始于1940年,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但一直都未能普及化,一定有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