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了用荧光光谱法快速鉴别五味子和部分含五味子制剂中五味子药材种属的方法. 研究了五味子中的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和安五脂素5种活性成分以及南北五味子和护肝片的乙醇提取液的荧光光谱,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供试品中5种活性成分的含量. 结果表明,安五脂素和五味子乙素具有强荧光性且峰形差异显著,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醇甲的荧光性较弱,而五味子酯甲不具有荧光性;南北五味子的主要荧光物质分别为安五脂素和五味子乙素,据此可用乙醇提取液的荧光光谱快速鉴别南北五味子.  相似文献   

2.
杨孝容  向清祥  陈稼轩 《色谱》2009,27(3):313-317
建立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味子和含五味子的制剂中五味子乙素的流动相体系。用Shim-pack VP-ODS (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在柱温30 ℃、检测波长285 nm、流速1.0 mL/min的条件下,用不同的流动相组成及其不同比例研究了五味子提取液中3种木脂素(五味子乙素、安五脂素和五味子甲素)的保留时间及其分离情况,从中选择测定五味子乙素的最佳流动相体系。结果表明,在甲醇-水、甲醇-冰醋酸-水的流动相体系中,安五脂素和五味子乙素很难完全分离;而在乙腈-甲醇-水和乙腈-冰醋酸-水流动相体系中,3种木脂素可很好地分离。以乙腈-甲醇-水(体积比为17:58:25)为流动相测定五味子和护肝片中3种木脂素的含量,相对标准偏差(n4)为0.95%~5.8%,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4.50%~105.6%。将该流动相体系用于供试品中3种木脂素含量的测定,分离效果好,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罗纲  刘嘉森 《化学学报》1992,50(5):515-520
本文继续报道从粤北所采集的五味子科植物风沙藤(Schisandra viridis A. C.Sm)根和茎中分得的另外三个木脂素类新化合物, 即五味子酯(schisantherin)K,五脂酮(Schisanlignone)E和异安五脂素(isoanwulignan)。通过光谱分析和化学转变, 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和构型。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醋五味子中五味子酯甲、五味子酚、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五味子醇甲和五味子醇乙等7种木脂素的含量。醋五味子样品0.200 0g用甲醇10mL超声提取30min。以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为分离柱,以不同体积比的乙腈和0.1%(体积分数)甲酸溶液的混合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分析中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源和选择离子监测模式。7种木脂素的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N)为0.001~0.050mg·L^(-1)。对6.0mg·L^(-1)的7种木脂素混合标准溶液连续测定6次,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2%~3.5%。方法用于醋五味子样品的分析,加标回收率为85.4%~99.3%。  相似文献   

5.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北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和五味子丙素等5种木脂素的含量。北五味子样品(1.000g)在70℃温度下用甲醇(20mL)微波辅助提取5min。分取部分提取液,以Hypersil ODS C18色谱柱为固定相,用乙腈和水以不同比例混合的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检测波长225nm处进行测定。5种木脂素在一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N)在0.029 2~0.050 7mg·L-1之间。以样品为基体,在3个浓度水平加入混合标准溶液进行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95.3%~101%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1.1%~2.4%之间。  相似文献   

6.
杨孝容  向清祥  熊俊如  陈刚 《应用化学》2009,26(9):1070-1074
建立了用荧光法快速鉴别五味子和部分含五味子制剂中五味子是属于北五味子还是南五味子的方法,探明了南北五味子荧光光谱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了五味子的五种活性成分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和安五脂素的荧光性质和五味子以及护肝片乙醇提取液的荧光光谱,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供试品五种活性成分的含量。研究表明:发光效率按安五脂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醇甲依次减弱,五味子酯甲不具有荧光性;北五味子的主要荧光物质为五味子乙素,而南五味子的主要荧光物质是安五脂素,它们是导致南北五味子荧光光谱差异的主要原因。用荧光法鉴别南北五味子具有简单、快速和灵敏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杜昕昕  王寅鹏  肖伟  朱靖博 《色谱》2023,41(3):257-264
研究建立了基质固相分散萃取-高效液相色谱(MSPD-HPLC)分析五味子中5种木脂素类化合物(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的方法。采用反相C_(18)色谱柱进行分离,以0.1%(v/v)甲酸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波长250 nm下检测。考察了包括硅胶、酸性氧化铝、中性氧化铝、碱性氧化铝、佛罗里硅土、Diol、XAmide、Xion和C_(18)、C_(18)-ME、C_(18)-G_(1)、C_(18)-HC等在内的12种吸附剂以及吸附剂的质量、洗脱剂的种类、洗脱剂体积对五味子木脂素类化合物得率的影响。选定Xion作为MSPD-HPLC分析五味子中木脂素类化合物的吸附剂;基于吸附剂Xion的萃取参数优化结果表明:以0.25 g五味子粉末为固定值,Xion(0.75 g)为吸附剂,甲醇(15 mL)为洗脱剂,MSPD对五味子中木脂素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得率。建立的五味子中5种木脂素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各目标分析物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99),检出限与定量限分别介于0.0089~0.0294μg/mL和0.0267~0.0882μg/mL之间。对五味子木脂素类化合物进行低、中、高3个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平均回收率为92.2%~111.2%,相对标准偏差为0.23%~3.54%。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小于3.6%。与超声辅助提取和热回流提取前处理相比,MSPD具有萃取和净化相结合、耗时少、所需溶剂量少的优点,且MSPD-HPLC获得的结果优于经典方法。所建立的方法成功应用于17批五味子中5种木脂素类化合物含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五味子中木脂素类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鑫  宋凤瑞  刘志强  刘淑莹 《化学学报》2008,66(9):1059-1066
采用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HPLC-ESI-MSn)技术, 对北五味子与南五味子中木脂素类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 通过HPLC-ESI-MS技术, 获得了相应化合物的保留时间、紫外光谱和分子量等信息, 利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技术(ESI-MSn), 获得了相应化合物的结构信息. 研究结果表明, 北五味子与南五味子的主要木脂素成分除5个共有成分外其它成分差异较大, 并且其共有成分含量差别较大. 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简便、快速的北五味子与南五味子药材分析鉴定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刘嘉森  陶勇  黄梅芬 《化学学报》1988,46(5):483-488
从四川宜宾产翼梗五味子的果实中分得七个四氢萘木脂素, 其中三个鉴定为: 恩施辛enshicine, 表恩施辛epienshicine和schisandrone, 其余四个均属新化合物, 命名为五脂素wnlignan A1, 五脂素A2, 表五脂素epiwnlignan A1和epischisandrone. 它们的结构(包括绝对构型)由光谱分析和化学转化为(+)-dimethylguaiacine和(-)-dimethylisoguaiacine而阐明. 四个新化合物皆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生长特征的五味子样品中5种主要的木脂素成分: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进行测定,同时考察其抗氧化活性。 对所得到的5种木脂素成分的含量及抗氧化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并且通过逐步判别分析建立判别函数,从而筛选五味子优良品种。 主成分分析和聚类结果基本一致,均将样品分为3大类,逐步判别分析的正确率高达90%。  相似文献   

11.
五味子科植物中联苯环辛二烯木脂素的碳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五味子科植物中主要特征成分联苯环辛二烯木脂素类的结构和碳谱特征 .  相似文献   

12.
内南五味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丁智慧  罗士德 《化学学报》1990,48(11):1075-1079
从内南五味子的茎藤中分得七个化合物, 经波谱和X衍射分析, 其中五广系一类新型的螺环衍生物木脂素, 分别定名为内南五味子素(3), 内南五味子素乙(4), 丙(5),J(6)及异内南五味子素(7), 另外两个已知化合物为南五味子素和β-谷甾醇。  相似文献   

13.
五味子超临界CO2提取物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向智敏  李会林  张骊 《色谱》2003,21(6):568-571
将五味子样品于25 MPa、45 ℃下用超临界CO2提取2 h,提取物经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共测得16个成分,经与对照品、NIST谱库对照和结构解析,鉴定出其中的7种木脂素成分,占色谱峰总面积的80.5%,其中五味子甲素9.39%、五味子乙素30.58%、五味子醇甲16.00%、五味子丙素5.95%和五味子醇乙15.17%。  相似文献   

14.
粤北产五味子科植物风沙藤的化学成分研究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纲  刘嘉森  黄梅芬 《化学学报》1992,50(6):620-624
从粤北产五味子科植物风沙藤(Schisandra viridis A. C. Sm.)的根和茎中, 分到三个新的联苯环辛二烯木脂素化合物, 它们的结构和构型通过光谱分析和化学转变得以证实, 并分别命名为: 五脂酮(Schisanlignone)C(1), D(2)和五脂醇(schisan-lignaol)D(3)。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比较漂浮有机液滴凝固液相微萃取(SFODLPME)对木脂素类化合物萃取前后紫外光谱的变化, 提出了超分子有序聚集凝固液相微萃取(SSMOALPME)机理; 建立了简单、 快速、 灵敏的SSMOALPME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中药五味子中5种低丰度木脂素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 并对不同产地五味子的质量进行比较和评价. 在最佳的SSMOALPME条件下, 测得五味子醇甲, 五味子酯甲, 五味子甲素, 五味子乙素和五味子丙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48×10-3~6.21, 2.27×10-3~28.5, 2.31×10-3~28.8, 2.27×10-3~5.69和1.05×10-3~5.25 μg/mL; 检出限分别为0.4, 0.4, 0.4, 0.08和0.08 ng/mL; 日内及日间精密度RSD<9.7%; 药材中分析物的回收率为91.9% ~104.7%; SSMOALPME对5种分析物的富集倍数分别在39 ~529倍之间. 本法测定结果与药典法测定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异(P=95%). SSMOALPME方法的提出为液相微萃取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为反映中药多成分、 多靶点及协同作用的特性, 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6.
应用自主研发的具有分离-富集模式的制备色谱工厂,建立了分离制备五味子木脂素有效部位及其单体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首先以C18(250 mm×4.6 mm,5 μm)为色谱柱,水和甲醇为流动相,分离度和保留时间为考察指标,采集4个不同梯度的色谱信息,通过XTool色谱专家系统软件模拟,确定五味子木脂素第一、二维色谱条件;然后采用线性放大的方法,以C18(250 mm×30 mm,10 μm)为第一、二维分离柱,C18(80 mm×30 mm,10 μm)为富集柱,水为富集稀释液,对五味子木脂素进行二维色谱分离纯化;最后第一维分离得到9个可重复组分,第二维分离得到20个高纯度化合物,其中有6个单体化合物。结果表明该法重现性良好,可以实现五味子木脂素的系统性分离,对五味子化学成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长梗南五味子中分得一种木脂素新化合物——(+)-安五脂素(1),它在体外对 H~+,K~+-ATP 酶和 P-388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对人血清中的 HBsAg 也有弱抑制作用。经与绝对构型已知物(3)对照,证明1的结构为(2R,3S)-1-(3,4-次甲二氧苯基)-2,3-二甲基-4-(4-羟基-3-甲氧苯基)-丁烷。  相似文献   

18.
采用毛细管电泳法,以15 mmol·L-1磷酸氢二钠、15 mmol·L-1硼砂和20%乙醇的缓冲溶液作为运行电解质溶液,获得了五味子甲素与五味子中其余成分的有效分离,且峰形较好.测得五味子甲素线性回归方程为y=-0.72+24.9 x,相关系数为0.998;线性范围为0.03~0.37 g·L-1.测得的五味子中五味子甲素质量分数为1.18%,相对标准偏差为2.63%(n=6);平均回收率为99.6%.  相似文献   

19.
满山香中的联苯环辛二烯木脂素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满山香[Schisandra propinqua(Wall.)Hook.f.et Thoms]为五味子科植物,云南民间代五味子药用^[1],由于从五味子科植物中已分离到不少保肝降酶,抗艾滋病毒,抗癌和PAF拮抗等活性成分,其研究受到重视^[2-4],主含满山香根和提取物的复方注射液曾在云南省几所医院临床用于治疗肺癌,但其研究仅分离鉴定了两个三萜 酸([2],为进一步寻找有效成分,我们对满山香茎藤进行了研究,从中分得8种联苯环辛二烯木脂素,经波谱和分析鉴定它们的结构为:acetylgomisin R(1) angeloylgomisin R(2),gomisinA(3),gomisin B(4),gomisinN(5),gomisinO(6),6-O-benzoylgomosin O(7)和Schisantherin A(8),1为新化合物,2系首次从五味子属植物中分得,其它均为首次从满山香中分得。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和五味子酯甲的荧光性质,并对五味子酯甲分别在氢氧化钠和硫酸70℃条件下的水解产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法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以250~260 nm波长的光作为激发光源,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发射光波长在350~360 nm之间,但五味子乙素的发光效率比五味子甲素强十几倍,而五味子酯甲不产生荧光,但五味子酯甲的水解产物能产生荧光,且发光效率与五味子乙素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