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碳中和”背景下,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应围绕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新型人才的需求而做出调整。结合本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在强化基础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将本专业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等方面进行了系列改革和探索,重点培养学生的“碳中和”理念、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便进一步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碳中和”目标下国家对相关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通过新旧课标与教材的对比分析,在大概念的统领下,确定“合成高分子”的教学目标以及认识方式。以“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大概念统领单元教学,围绕教学目标选择新冠疫情下的“防病毒口罩”为情境,在真实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发展学生认识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思路,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加强“双碳”高等教育,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新时代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本文分析了《功能高分子材料》的课程现状,积极思考“双碳”背景下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举措,将温敏水凝胶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智能窗光热调控应用科研成果纳入到教学体系中,在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应用研究中贯彻“双碳”理念,把学科前沿研究转化为本科教学的实验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可持续的人才保障和支撑。  相似文献   

4.
在化工学科“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为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形势,选取了哈工大化学工艺专业四类研究生课程开展研究生课程线上教学实践。通过调整更新课程知识体系,改革线上教学、课下教学和考核评价等来提升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研究生线上课程的教学效果。另外,结合本次教学探索和实践,提出了“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我校化工学科研究生线上课程教学改革和建设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针对应用型课程存在的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不衔接的教学痛点,基于“项目驱动,成果导向,能力提升,价值引领”的课程建设理念,探索形成了面向行业职业需求的双环增长式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即基于职业需求问题的课程体系建设改进环和基于项目驱动的课堂教学改进环。通过建立基于职业需求的三位一体教学目标,以能力本位重构课程内容,突出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多维度融入思政元素,基于“5W1H”项目分析逻辑构建项目驱动三阶段混合式十步教学,开展沉浸式、交互式仿真实场景教学和突出职业能力目标达成为导向的课程考核评价,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应用型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着“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重创新”的本科人才培养理念和卓越教师的培养目标,结合陕西师范大学发展战略目标和“双一流”建设要求,作为一门面向全校师生开设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为了更好地达成“化学与社会进步”课程的目标任务,即“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适应学生个体发展需求为导向,培养和造就卓越教师和专门人才”,同时为了破解具有不同学科背景和化学基础的学生同堂听课的困局以期打造高效课堂,本课程采用的教学策略是不使用现成的范本教材,而是定位于“在科普基础上的主题讲座”,通过一系列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以北京大学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为例,介绍了“拔尖计划”2.0背景下,以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研究能力为核心目标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课程以科研方法训练为教学主线,将基本操作、合成技术、开放实验、计算实验、文献研读、科学写作等教学模块充分融合。通过基于理解的教学设计和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分层次教学,增强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成长。也为基于拔尖人才培养的实验课程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当前,社会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OBE (成果导向教育)则是为适应此需求而产生的一种国际先进教育理念。有机化学是药学相关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由于其自身内容繁多、理论分散,加之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导致培养的大部分毕业生并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用人需求。因此,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将OBE的成果导向、学生为中心及持续改进三大教育理念引入到本课程教学中,从明确课程目标、优化授课内容等方面对本课程进行改革和探索。旨在全面提高有机化学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复合型、创新型药学优秀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王女  赵勇  刘兆阅 《大学化学》2023,(10):129-136
“相平衡”是物理化学的重要部分,本文以“纯物质系统相图分析”为例,介绍了围绕“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与思路,致力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张丽华  杨玉琴 《化学教育》2019,40(15):41-47
以近30年“原电池”(第1课时)的教学文献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教学演进过程。结果表明,随着化学课程改革进程,“原电池”核心教学内容、基本认识模型及教学实验具有相对稳定性,教学理念、目标、方法、内容组织及实验形式等在合理传承的基础上也在不断超越,呈现出渐进性变革的特征。但仍存在三维目标割裂设计、Cu-Zn原电池模型易衍生错误概念及学生探究活动仍存在浅层化等问题,需要在核心素养时代背景下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1.
高师"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改革的尝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课程功能的转变———变革学生学习方式。在此背景下,高等师范院校学科教学论课程改革不仅要积极主动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相呼应,更要走在基础教育新课改的前面。为此,我们对高师“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的结构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以期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分析了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详细阐明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目标的制定依据、教学目标的分类体系、教学目标的表述方式及教学目标制定的注意事项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面对新形势下社会对应用化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教育工作者应该更新观念,采取更加灵活的改革措施,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了应用化学专业3年专业理论教学和1年顶岗实习即“3+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并且对该模式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体系的优化、实验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以及实习计划的制定,都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希望能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4.
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出发,提出了开设地方医学院校化学开放实验室,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创新能力为主线、自主学习、多元化评价体系”为核心的开放实验室教学观念。探讨了医学类院校采取开放实验室的意义,并利用开放实验室的教学经验对实验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以期提高高校的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王飞  包朝龙 《化学教育》2010,31(9):15-18
以“葡萄糖”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为例,反思、研讨新课程背景下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下,教学重点由教师转向学生,促使课程实施向灵活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知识的传授也更加考虑到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的培养。随着现代科技在教育中逐渐凸显的作用,课程实施模式趋向多样化,多渠道,可以采用自主探索、讨论教学等先进的模式。高校分析化学教育涉及多个工科专业,不同专业知识需求重点不同,不断丰富的课程实施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提供了多元的实施途径及评价机制,使不同工科专业的学生有针对性地了解、学习、掌握先进科技知识,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7.
苏佩娟 《应用化学》2023,(10):1457-1458
<正>2021年,我国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文件,由此正式提出“双减”教育政策。在“双减”教育背景下,针对中学化学教学方面,如何深化课堂改革、转型化学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成为当前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王修中  吕海涛 《化学教育》2016,37(24):53-56
仪器分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应用技术课程,如何与时俱进地开展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当前农林本科院校面临的共性问题。围绕这一教学目标,结合本校仪器分析教学的现状,从任课教师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对仪器分析教学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提出由传统的“师问”改为“学问”,变“传授”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出了针对不同专业选择不同教学内容及实验项目,同时增加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积极推进第二课堂,并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19.
活用教材是新课程背景下所提出来的全新的理念,它赋予了教师驾驭新教材的灵活性.为了更好地将新教材从“教本”向“学本”转变,教师要将静态的教材内容“活化”为生动的教学生成过程,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能动性、个性化、创造性地实践.结合“溶液的形成”教学案例探讨活用教材,创设智慧课堂的思考与做法.  相似文献   

20.
孙功建 《化学教育》2014,35(21):24-27
部分教师的教学目标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把“课标”或“考纲”简单直接当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陈述时主体错位,对“课标”或“考纲”中“内容标准”细化不够,缺乏操作性。解决教学目标不规范的做法是以“课标”和“考纲”确定目标,将“课标”和“考纲”分解并进行教学目标确定、叙写。注意“课标”在不同教材的呈现,注意“考纲”在不同地方高考的呈现特点,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