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pH=5.0的B-R缓冲溶液中,Fe(Ⅲ)与邻菲啰啉反应生成无色配合物,从而使得体系在374nm波长处产生1个较强的共振散射峰。加入安乃近(或4-甲氨基安替比林)后,其将Fe(Ⅲ)还原成Fe(Ⅱ),而生成一种橙红色配合物,使得体系在374nm(或373nm)波长处的共振散射信号减弱。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当安乃近浓度在0.634~15.2μg/mL范围内,体系的共振散射信号△I与安乃近的浓度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75ng/mL。该方法可直接用于测定安乃近含量,回收率为100.4%~103.4%。  相似文献   

2.
基于肝素钠对吖啶橙的共振散射增强作用,建立了一种测定肝素钠的新方法。在1.0mol/L HCl介质中,吖啶橙与肝素钠反应形成缔合物,使溶液共振散射(RS)增强,且在323nm波长处产生1个较强散射峰。在0.020~2.0μg/mL范围内,体系共振散射信号与肝素钠浓度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其检出限为0.185ng/mL。该方法灵敏、稳定、选择性好,可直接用于肝素钠注射液中肝素钠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5.6%~102.9%。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二甲酚橙(XO)-Cu(Ⅱ)配合物与牛血清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共振散射光谱(RLS)和电子吸收光谱,建立了一种利用金属配合物为探针测定痕量蛋白质的分析方法.在pH 2.50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XO-Cu(Ⅱ)与BSA作用后在λ=557 nm处出现一增强的共振散射峰,且增强的RLS强度与蛋白质的浓度呈线性关系.在选定的优化条件下,线性范围为0.18~15μg/mL.线性方程为I(Rts)=46.5+64.8ρ(μg/mL),r=0.998,方法检出限为0.15μg/mL.该方法用于牛尿及牛血样品分析测定.对二甲酚橙-Cu(Ⅱ)配合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的研究表明,二甲酚橙-Cu(Ⅱ)配合物与蛋白质之间主要存在的相互作用是静电引力.  相似文献   

4.
在pH=4.4的NaAc-HAc缓冲介质和2.0×10-3mol/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溶液中,Ag(I)与茜素红(AR)可形成较稳定的离子缔合物微粒,其在324、360和500nm处分别产生3个较强的共振散射峰。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浓度在0.022~2.160μg/mL之间的Ag(I)与共振散射强度ΔI324nm呈较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139ng/mL。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痕量银的共振散射新方法,并将该方法用于废胶片中痕量银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在pH=4.4的NaAc-HAc缓冲介质和2.0×10-3mol/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溶液中,Ag(Ⅰ)与茜素红(AR)可形成较稳定的离子缔合物微粒,其在324、360和500nm处分别产生3个较强的共振散射峰.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浓度在0.022~2.160μg/mL之间的Ag(Ⅰ)与共振散射强度△I324nm呈较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139 ng/mL.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痕量银的共振散射新方法,并将该方法用于废胶片中痕量银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Ag(Ⅰ)-EGTA螯合体系共振散射法测定痕量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Walpole缓冲介质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溶液中,Ag(Ⅰ)与乙二醇-双-(2-氨基乙基醚)四乙酸(EGTA)可形成较稳定的无色螯合物微粒,使得体系的共振散射信号增强.该螯合物微粒在313 nm处产生1个较强共振散射峰.研究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Ag(Ⅰ)浓度在5.4×10-3~2.7 μg/mL范围内与共振散射强度△I呈较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7 ng/mL.该方法用于废胶片中痕量银的测定,结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7.
单祝庚 《分析试验室》2008,27(Z1):261-263
在碱性条件下,Ni(Ⅱ)和1-(2-吡啶偶氮)-2-萘酚(PAN)形成聚合物,对PAN的共振光散射有增强作用,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进一步敏化该体系。共振光散射增强强度(ΔI)与Ni(Ⅱ)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测定Ni(Ⅱ)的共振光散射分析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体系的最大散射波长位于545 nm处,方法的线性回归方程为ΔIRLS=4502.9ρ(μg/mL) 271.82;线性范围为15.2~500 ng/mL;相关系数γ=0.9975;检出限为4.57 ng/mL。对Ni(Ⅱ)分别为50、200、400 ng/mL低、中、高3个浓度进行11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5%、3.0%和1.7%。  相似文献   

8.
在Ph4.0~5.0的BR缓冲介质中,赤藓红(Ery)与莫西沙星(MXFX)和加替沙星(GTF)等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LQs)相互作用形成1:1离子缔合物,体系反应导致共振瑞利散射(RRS)显著增强并出现新的RRS光谱.两种药物的反应产物具有相似的光谱特征,最大散射波长位于568nm处,并在342nm和378nm处有2个较小的散射峰.在342nm处一定浓度的抗生素与散射增强成正比,两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线性范围分别是0.02~2.7μg/mL(MXFX)和0.06~10.2μg/mL(GTF).据此建立了测定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新方法,已用于胶囊和人尿液中的FLQs测定,并对反应机理和RRS增强的原因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在pH 9.5的NH3-NH4C l缓冲溶液中,汞(Ⅱ)与双硫腙可形成能稳定存在的螯合物微粒,显示出共振散射效应。该微粒体系的最强共振散射峰在560 nm处,汞(Ⅱ)的质量浓度在0.028~6.140μg/mL范围内,共振散射与△I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I=76.786ρ+2.7,相关系数为0.999 8,检出限0.012μg/mL Hg。利用共振散射测量水样中微量汞(Ⅱ),方法简单、灵敏度高、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在弱酸性条件下,丽春红G和妥布霉素反应后形成的产物导致体系的共振散射强度急剧增强,并在276、382和597 nm波长处产生3个新的共振散射峰,最大散射波长为597 nm.研究了反应的适宜条件和体系的光谱特征,妥布霉素的浓度在0.05~6.88μg/mL范围内与共振散射强度(ΔIRS)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I597 nm=1.52c-2.68(R=0.9986),方法的检出限(3σ)为22.9 ng/mL.方法已用于硫酸妥布霉素注射液和滴眼液中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采用分光光度法和共振散射光谱法研究了Cu(Ⅱ)-黄原酸配合物微粒体系。该配合物微粒体系在410nm处有一吸收峰,其吸光度与黄原酸浓度在1.0~40×10-5mol/L范围成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3σ)为0.5×10-5mol/L。据此建立了一个测定废水中黄原酸含量的分光光度法.该法灵敏、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平均回收率为98%~10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1.9%.共振散射光谱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存在Cu(Ⅱ)-黄原酸配合物微粒,该微粒在360nm处存在共振散射效应.  相似文献   

12.
曙红B共振光散射法测定微量的盐酸异丙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染料曙红B与盐酸异丙嗪的结合反应.在pH=3.50的Walpole介质中,曙红B本身的共振光散射信号较弱,与盐酸异丙嗪结合形成离子缔合物后,体系的共振光散射明显增强,并且光散射增强强度与盐酸异丙嗪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成正比,据此建立了一种高灵敏测定盐酸异丙嗪的方法.在体系的最大散射波长363 nm处,测得盐酸异丙嗪的线性范围为7.5×10-8~4.5×10-6 g/mL,检测限为1.8×10-8 g/mL,用于盐酸异丙嗪片剂、针剂、人血清及尿样中盐酸异丙嗪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在酸性条件下,盐酸雷尼替丁、铬黑T和钼酸铵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三元离子缔合物,使体系的共振光散射明显增强.据此建立了共振光散射测定盐酸雷尼替丁的新方法.在最佳条件下,体系的最大散射峰位于363 nm处.共振光散射增强的程度与盐酸雷尼替丁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线性范围在0.015~0.165 mg/mL,检出限为9.5×10-3 mg/mL.将该方法用于市售盐酸雷尼替丁片的测定,并与药典方法进行对照,证明两种方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在pH 4.0 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室温条件下,刚果红和血红蛋白反应生成缔合微粒,使体系的共振散射信号明显增强,并在529 nm处有一最大的共振散射峰。在选定的条件下,血红蛋白质量浓度在0.060~1.680μg/mL范围内与ΔI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血红蛋白含量的新方法。该方法的线性回归方程为ΔI=39.24ρ-1.776,相关系数r为0.9998,检出限为7.0×10-3μg/mL,将方法应用于尿样中血红蛋白含量的检测,回收率为94.2%~95.2%。  相似文献   

15.
在酸性介质中,对乙酰氨基酚将铁氰酸根离子还原成亚铁氰酸根离子,后者与硫酸锌反应生成K2Zn3[Fe(CN)6]2粒子引起体系的共振光散射信号显著增强,且波长345 nm处增强的散射信号强度△IRLS与对乙酰氨基酚的浓度在0.01~1.0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IRLS=-15.01+4214...  相似文献   

16.
蒋治良  姚东梅  李芳  梁爱惠 《化学学报》2012,70(16):1748-1754
以NaBH4为还原剂, 制备了金与铂物质的量比为49∶1的金铂纳米合金(GP). 用兔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RhCG)修饰AuPt获得了免疫纳米合金探针(GP-RhCG). 在pH 5.8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溶液及KCl存在的条件下, GP-RhCG探针发生非特异性聚集, 在590 nm处有一个较强的共振散射峰. 当有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存在时, 聚集的GP-RhCG探针与hCG发生特异性结合, 生成分散性较好的GP-RhCG-hCG免疫复合物, 导致590 nm处共振散射峰强度降低. 其共振散射峰强度降低值ΔI590 nm与hCG浓度在6.67~86.7 n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 免疫反应液中形成的GP-RhCG-hCG免疫复合物对葡萄糖-铜(II)体系具有较强的催化作用, 其产物在610 nm处有一较强共振散射峰. 随着hCG浓度增大, 形成的GP-RhCG-hCG复合物越多, 其催化作用增强, 610 nm处的共振散射峰增强. 其共振散射峰增大值ΔI610 nm与hCG浓度在3.33~133 n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对混合有机染料天青Ⅰ的共振光散射增强效应,拟定了一种测定DNA的共振光散射法。在pH9.5~10.5的范围内,天青Ⅰ在299、355、400、570、630nm附近均有较弱的共振光散射信号,随着DNA的加入,共振光散射信号大大增强。在355nm处,其散射光增强强度与DNA质量浓度呈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ΔI=-96.62 606.6ρ,线性范围为0 20~0.60μg mL,相关系数r=0.9998,检出限为11.2μg L。该方法可应用于合成样品中DNA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在pH=3.0的B-R缓冲介质中,盐酸二甲双胍(MFH)与曙红Y(EY)形成离子缔合物,引起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显著增强,其最大特征散射波长位于292nm处。MFH的浓度在0.05~2.5μg/mL范围内与散射信号的增强(△I_(RRS))呈线性关系。MFH的检出限(3σ)为0.02μg/mL。讨论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和共存物质的影响。据此,提出了测定痕量MFH的光散射新方法,并应用于实际样品中MFH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在弱酸性条件下,四羧基铜酞菁(CuC4Pc)与硫酸庆大霉素(GEN)反应形成离子缔合物,使体系的共振散射强度增大,据此建立了以四羧基铜酞菁为探针测定GEN的新方法.在λ为362 nm处,共振散射强度(△IRLS)最大且△IRLS与GEN的浓度在0.05~1.50μg/mL范围内成正比,检出限为0.044μg/mL.将方法用于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宋仲容  何家洪  匡海艳  徐强 《应用化学》2010,27(12):1470-1473
在pH=4.1的HCl溶液中,Bi(Ⅲ)与茜素红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缔合形成粒径较大的疏水性三元离子缔合物(结合比为n(Bi(Ⅲ))∶n(AR)∶n(CTMAB)=1∶3∶3),该反应导致共振光散射显著增强,最大散射峰位于364 nm。 研究了反应介质、pH值、共振探针浓度等对散射体系的影响,考察了该散射反应的稳定性及共存物质的影响,并对该三元离子缔合物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在2.5 mL 1.0×10-4 mol/L茜素红和2.0 mL 1.0×10-4 mol/L CTMAB最优试验条件下,Bi(Ⅲ)质量浓度与共振光散射强度ΔI364 nm在0~0.384 m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测限为5.898×10-8 g/L,对含量为0.18 mg/L Bi(Ⅲ)溶液进行11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2.2%。 将该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铋(质量浓度为0.552~0.831 μg/L)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9.5%~100.2%,测定偏差小于2.7%。 基于Bi(Ⅲ)-AR-CTMAB三元离子缔合物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建立了以茜素红染料为光谱探针的痕量Bi(Ⅲ)共振光散射检测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