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设计合成了一个铜(I)的配合物[Cu(Triphos)(PPh3)](BF4)(1),通过红外、核磁氢谱和磷谱、紫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对其进行结构表征。晶体结构研究表明,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2.8072(4),b=14.3693(4),c=25.8438(8),V=4756.0(2)3,Z=4。配合物1中的铜(I)原子同时与单齿配体PPh3和三齿配体Triphos的P原子配位,形成一个扭曲的四面体构型。配合物通过C-H…π、π…π堆积作用力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在室温下,配合物1的乙腈溶液在265 nm有紫外吸收峰,在399 nm有荧光发射峰。CCDC:1017906。  相似文献   

2.
牛磺酸和邻香草醛在甲醇中于0℃反应4 h制得牛磺酸缩邻香草醛席夫碱(TMSSB);以TMSSB和邻啡罗啉(phen)为混合配体经水溶液法合成了一个新型配合物{[Co(TMSSB)(phen)2]·5H2O(1)},其结构经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16.478(5),b=20.600(7),c=22.327(7),β=95.775(5)°,V=7538(4)3,Z=8,R1=0.092 9,wR2=0.163 1。1的中心Co(Ⅱ)与两个phen分子的4个氮原子,TMSSB上一个亚氨基氮原子及一个脱质子羟基氧原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构型;1分子间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3.
罗世霞  陈晓靓  朱淮武  张笑一  卫钢 《化学通报》2014,77(11):1098-1102
以吡啶-2,6-二甲酸为起始原料,经酯化后与N-(3-氨基丙基)咪唑反应合成了有机配体分子吡啶-2,6-二[N-(1'-咪唑基丙基)甲酰胺](L)及其锌(Ⅱ)、镉(Ⅱ)配合物。配体L的结构经1H NMR、13C NMR、IR、UV和元素分析表征,并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确定了L的晶体结构,L属于正交晶系,Pbcn空间群,晶胞参数a=25.03(2),b=8.933(7),c=20.101(16),α=β=γ=90°,V=4495(6)3,Z=8,Dc=1.287g·cm-3,μ=0.095mm-1,F(000)=1856。通过元素分析确定锌(Ⅱ)、镉(Ⅱ)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C19H23N7O2)2Zn2(ClO4)2·(CH3O)2·2H2O和(C19H23N7O2)2Cd2(ClO4)·(CH3O)3·2H2O,并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讨论了配位前后游离配体L和两种配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的谱学性质。  相似文献   

4.
按文献方法合成了9-丁基-3-(4,4,4-三氟-1,3-丁二酮基)咔唑(L),以L和三苯基膦为配体与硝酸铜、铜粉反应制备了具有荧光活性的铜(Ⅰ)配合物。利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表征了配合物的组成。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642 8(5)nm,b=1.043 4(5)nm,c=2.800 1(5)nm,V=4.800(3)nm3,Z=4,Dc=1.313 Mg/m3,R[I>2σ(I)],R1=0.050 1,wR2=0.080 8。该配合物的分子中,β-二酮配体L的2个O原子和三苯基膦配体的P原子参与配位,Cu(Ⅰ)处于畸变四面体配位中心。初步研究了Cu(Ⅰ)配合物的发光性质,配合物在二氯甲烷溶液中有很强的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恒温水浴法和溶剂热法分别合成了两种配合物Fe(3PCA)2(H2O)2(1)和[Cu(3PCA)(Im)]n(2)(3PCA=pyrazole-3-carboxylic acid,Im=imidazole),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为:a=5.11446(19),b=11.4930(4),c=9.4084(3),β=95.692(4)°,V=550.30(3)3,Z=2;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为:a=11.7198(4),b=8.5094(3),c=8.9703(3),β=111.765(4)°,V=830.82(5)3,Z=4。对配合物(2)进行了磁性质研究,结果表明,铜离子之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多吡啶配体H2L[N,N’-二(3-甲基吡啶基)-2,6-吡啶二酰胺]与Cu(OAc)2.H2O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四核铜配合物——[Cu4L2(N3)2(μ2-N3)2].CH3OH(1),其结构经IR,XRD和元素分析表征。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m,晶胞参数a=15.774(3),b=15.062(3),c=10.724(2),β=114.91(3)°,V=2 344.0(8)3,Z=4,Dc=1.736 mg.cm-3,μ=1.869 mm-1,R1=0.120 1,ωR2=0.298 4。1中四个金属铜原子通过两个L2-配体,四个N3-基团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新颖的四核铜结构。  相似文献   

7.
以4-氨基苯甲酸和1,10-菲啰啉(phen)与高氯酸铁或硝酸镉反应,得到了两个邻菲啰啉的配合物:[Fe(phen)3]·2Cl O4·2CH2OH(1)和[Cd(phen)2(NO3)2](2)。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和(2)晶体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其晶胞参数分别为:(1)a=35.708(3),b=15.903(2),c=12.204(1),β=102.504(6),V=6766(1)3,Z=8。(2)a=11.6887(6),b=15.2569(8),c=13.4630(10),β=105.9650(10),V=2310.5(2)3,Z=4。配合物(1)中phen上的氢原子与来自高氯酸根和乙二醇的氧原子形成氢键,并且相邻phen的吡啶环之间形成π~π堆积,从而使整个晶体扩展为三维网状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中phen上氢原子与硝酸根的氧原子之间通过氢键使整个晶体扩展为三维网状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导了一个新的尾式卟啉——meso-一[邻-4-(二乙胺基)丁酰胺基苯基)三苯基卟啉的合成方法,并由元素分析UV、IR ~1HNMR、~(15)CNMR确认了它的结构,研究了它和过渡金属形成配合物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H2L[N,N’-二(3-吡啶基)-2,6-吡啶羧酸二酰胺]与CuSO4.5H2O反应合成了新型大环双核铜配合物——[Cu2(H2L)2(SO4)2(H2O)6]·CH3OH·6H2O(1),其结构经IR,XRD和元素分析表征。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26.870(5),b=7.563 7(15),c=28.316(6),α=90°,β=114.91(3)°,γ=90°。1在催化2,6-二甲基苯酚氧化偶联反应时表现出较好的选择性及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焦锐  王英  姚英明  沈琪 《合成化学》2013,21(5):578-581
在THF中,1,5-二甲基-2,4-二-(2,6-二异丙基苯基)-2-异戊烯基钠(L2,6-iPrNa)与YbCl3反应制得YbL2,6-iPrCl2·2THF(1);1在THF中于55℃经Na/K还原合成了一个新型的含有三氯桥的混价双核配合物——(YbL2,6-iPr)2(μ-Cl)3·2THF(2),其结构经IR,X-射线单晶衍射和元素分析表征。2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49.823(7),b=12.574 9(15),c=22.368(3),β=102.974(4)°,Z=8,R1=0.064 5,R2=0.138 6。  相似文献   

11.
侯勇  朱屋彪  李志锐 《化学通报》2014,77(12):1244-1247
合成了马来二氰基二硫烯镍(Ⅱ)配合物,[2-Na Phth Me Py NH2]2[Ni(mnt)2]([2-Na Phth Me Py NH2]+为1-(2’-萘苄基)-2-氨基吡啶鎓离子),并用元素分析,UV,IR,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了其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系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a=13.335(2),b=7.9458(12),c=17.480(3),α=90°,β=97.646(2)°,γ=90°,V=1835.7(5),Z=2。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马来二氰基二硫烯镍(Ⅱ)配合物,[2-Na Phth Me Py NH2]2[Ni(mnt)2]([2-Na Phth Me Py NH2]+为1-(2'-萘苄基)-2-氨基吡啶鎓离子),并用元素分析,UV,IR,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了其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系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a=13.335(2),b=7.9458(12),c=17.480(3),α=90°,β=97.646(2)°,γ=90°,V=1835.7(5),Z=2。  相似文献   

13.
线性聚合物3-吲哚乙酸基三丁基锡的合成及晶体结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三丁基氯化锡与3 吲哚乙酸钠反应 ,合成3 吲哚乙酸基三丁基锡 ,经元素分析、IR、1HNMR和X 晶体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 ,属于单斜晶系 ,P21/n空间群 ,a=13.1361(4),b=10.266(2),c=17.299(5) ,β=98.48(3)°,中心锡原子具有五配位三角双锥结构。  相似文献   

14.
以邻菲罗啉衍生物2-(2-呋喃基)咪唑[4,5-f]1,10-邻菲罗啉(FIP)和己二酸(ADA)为配体,在水热条件下,合成配合物[Mn3(ADA)3(FIP)2]n(1)和[Co3(ADA)3(FIP)2]n(2),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进行表征。1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8.640(3),b=10.229(4),c=14.918(5),α=98.636(6)°,β=106.240(6)°,γ=107.040(6)°,Z=2,Dc=1.659 g·cm-3;2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8.695(2),b=10.010(2),c=14.800(4),α=71.742(4)°,β=73.540(4)°,γ=73.402(4)(6)°,Z=2,Dc=1.713g·cm-3。1和2的结构相似,Mn(Co)(1)中心是被来自一个FIP的两个N原子和三个ADA的四个O原子所绑定,Mn(Co)(2)中心是被来自六个ADA的六个O原子配位,两个Mn(Co)中心展示了扭曲八面体的配位结构,配合物中存在氢键和π-π堆积等弱的分子间作用力CCDC:1:1486701;2:1486702。  相似文献   

15.
以3,5-二溴水杨醛缩甲胺希夫碱(HL)为定向配体,硝酸钴为金属离子源,采用溶剂热法在乙腈中合成了一个新型的单核钴(Ⅲ)配合物(Co L3,1),其结构经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晶胞参数a=13.833 2(4),b=20.558 2(8),c=20.691 7(7),β=100.622(3)°,V=5 783.6(3)3,Z=8,Dc=2.147 g·cm-3,R1=0.045,wR2=0.092,S=1.02。1中Co(Ⅲ)分别与三个二齿配体上的三个O原子和三个N原子配位,形成轻度扭曲的八面体构型。分子间通过C-H┈Br和Br┈Br弱作用相互连接成三维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6.
赵明星  高颖  孟跃  倪生良 《化学通报》2014,77(11):1116-1119
在140℃下,以3-溴-4-甲基苯甲酸和咪唑为配体,通过水热法在甲醇/水混合溶剂中反应24 h合成了锌(Ⅱ)配合物Zn(C3H4N2)2(C8H6O2Br)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粉末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同时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其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a=13.257(3),b=9.765(2),c=20.494(4),β=107.79(3)°,V=2526.3(9)3,Dc=1.655g·cm-3,μ=4.170mm-1,F(000)=1248,Z=4,最终残差因子R1=0.0552,wR2=0.1378。配合物为单核结构,中心锌(Ⅱ)离子与来自2个3-溴-4-甲基苯甲酸根的2个O原子及2个咪唑分子的2个N原子配位,形成了畸变的四方锥几何体。晶体内,分子间则通过N—H…O氢键作用在ab面形成了层状结构。研究了配合物的发光性质。  相似文献   

17.
由硝酸钴水溶液和肼基甲酸甲酯(NH2NHCOOCH3, mcz)的水溶液反应, 首次制备出了配合物[Co(mcz)3](NO3)2H2O, Mr = 471.23, 测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 P21/n空间群。晶体学参数为: a = 13.648(3), b = 8.234(1), c = 16.144(4) ? b=91.96(2), V=1813.1(5) ?, Z=4, Dc = 1.726 g/cm3, m(MoKa ) = 1.030 mm1, F(000)=972, R=0.0359, wR = 0.0935。在该配合物中, 肼基甲酸甲酯作为双齿配体, 由羰基氧原子和1位氮原子与钴原子配位, 形成五员平面螯合环, 配合物分子中共有3个这样的螯合环, 中心离子为六配位八面体构型。配合物的外界为2个硝酸根离子, 并含有1个结晶水分子, 通过库仑力与内界结合在一起, 相邻分子间以氢键作用连接。采用TG、DTG, DSC和IR技术研究了标题化合物热分解机理。在程序升温条件下, 该配合物有2个吸热峰和3个放热峰, 由TG-DTG分析和IR分析结果表明, 300 ℃时的最终分解产物为CoO。  相似文献   

18.
在160℃下,以4'-(4-吡啶基)-3,2'∶6',3″-三联吡啶(3-pytpy)为配体,Cu(OAc)2·H2O为金属盐,通过水热法在乙腈/水的混合溶剂中合成了一个Cu(Ⅰ)配位聚合物[Cu3(CN)3(3-pytpy)]n(1)。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热重分析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晶体结构。结果表明,其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Mr=579.03,a=7.132(6),b=17.431(13),c=18.388(13),β=94.284(14)°,V=2280(3)3,F(000)=1152,Z=4,μ=2.799mm-1,Dc=1.687g/cm3,最终残差因子R1=0.0447,wR2=0.1238。Cu(Ⅰ)均为畸变三角形配位模式,配位原子分别为三联吡啶配体吡啶环上的N原子、CN-基N原子和另一个CN-基C原子。CN-基桥联Cu(Ⅰ)离子形成沿ac平面对角线方向延伸的一维内消旋螺旋链[Cu(Ⅰ)-CN]n,配体3-pytpy则进一步桥联这些一维链形成二维"波浪型"网络结构,2D层以ABAB方式堆积并通过吡啶环间的π…π堆积作用拓展为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9.
冯云龙  刘世雄 《化学学报》2002,60(5):947-949
合成了两个异亚硝基乙酰丙酮亚胺Pd(II)配合物,Pd(o-BrC_6H_4-IAI)_2 (1) 和Pd(C_6H_5CH_2-IAI)_2 (2)(IAI = isonitrosoacetylacetoneimino),用IR和 Raman光谱对两个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晶体 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_1/c,晶胞参数:a = 0.8013(2) nm,b = 1.8775(4) nm,c = 0.7905(2) nm,β = 98.22(3)°,V = 1.1770(5) nm~3,Z = 2,D_c = 1.892 g·cm~(-3),F(000) = 656,R = 0.0663。在这两个配合物中,二齿 Schiff碱配体的异亚硝基(肟基)的N原子和亚胺的N原子与Pd(II)配位,形成反式 的PdN_4平面正方形配位构型。  相似文献   

20.
以2-(4-二甲氨基苯基)咪唑[4,5-f]1,10-邻菲啰啉(IPDB)为配体,Cd Cl_2·2.5H_2O为镉源,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个新型的镉配合物[Cd(IPDB)_2Cl_2,(1)],其结构和性能经FL,FT-IR,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和TG表征。1属斜方晶系,空间群Pbcn,晶胞参数a=14.933(12),b=8.349(7),c=31.93(3),α=γ=90°,β=90(4)°,V=3 981(6)~3,Dc=1.438 g·cm~(-3),Z=4,R_1=0.048 0,ωR_2=0.109 8。每个Cd分别与2个双齿螯合的IPDB中的一个N和2个Cl配位,形成畸变的八面体几何构型。在490 nm波长激发下,1的最大荧光发射峰位于569 nm。1的初始分解温度为495℃,失重为72.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