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HAc-NaAc(pH=4.0)缓冲溶液中,用循环伏安法(CV)、交流阻抗法(EIS)、紫外光谱和紫外差光谱研究了In(Ⅲ)与2,2′—联吡啶(bpy)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In(Ⅲ)离子的循环伏安图呈现一对准可逆的氧化还原波,bpy与In(Ⅲ)作用后,In(Ⅲ)的氧化还原峰电流明显降低、式量电位正移,扩散系数减小,电化学反应阻抗增大;In(Ⅲ)与bpy作用后,bpy的紫外光谱发生了明显变化,紫外差光谱表明In(Ⅲ)与bpy结合比为1:2。  相似文献   

2.
应用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配合物In(bpy)Cl3·H2O与DNA在Tris-HCl缓冲溶液(pH=7.2)中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中心In(Ⅲ)离子的循环伏安曲线上呈现一对准可逆的氧化还原波,DNA与配合物作用后,配位中心离子的氧化还原峰电流明显降低,扩散系数减小,电化学反应阻抗增大,式量电位负移,表明该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方式为静电结合.  相似文献   

3.
应用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配合物In(bpy)Cl3.H2O与DNA在Tris-HCl缓冲溶液(pH=7.2)中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中心In(Ⅲ)离子的循环伏安曲线上呈现一对准可逆的氧化还原波,DNA与配合物作用后,配位中心离子的氧化还原峰电流明显降低,扩散系数减小,电化学反应阻抗增大,式量电位负移,表明该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方式为静电结合.  相似文献   

4.
热处理碳纸电极上VO2+/VO+2氧化还原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温度下热氧化处理碳纸, 用循环伏安、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方法研究碳纸电极上VO2+/VO+2氧化还原动力学. 循环伏安和极化曲线结果表明, 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 VO2+/VO+2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常数及交换电流增大. 建立了VO2+/VO+2氧化还原反应的交流阻抗等效电路模型. 拟合结果表明, 热处理增大了碳纸电极表面的双电层电容, 减小了VO2+/VO+2氧化还原反应的电荷转移电阻. 用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两种方法求得的VO2+和VO+2的扩散系数基本相同, 表明所构建的交流阻抗等效电路模型与电极反应过程相符合.  相似文献   

5.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Sb掺杂SnO_2包覆TiO_2的微纳米导电粉体。考察了不同Sb量对粉体的导电性能影响,通过XRD、SEM对粉体进行了表征。将导电粉体制成复合电极片,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对其进行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扫描速率的增加,氧化峰和还原峰分别向阴极和阳极移动,而且氧化还原峰的形状没有随着扫描速率的增加发生明显的变化;当m(SnCl_4·5H_2O)/m(SbCl_3)=10∶1时,容抗弧半径最小,且斜率最大,电阻最小,导电性最好。此结果与用电阻率测定仪测得电阻率的结果一致,说明利用交流阻抗法和循环伏安法考察导电粉体的导电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采用三步阳极氧化法和一步循环伏安电沉积法制备了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修饰的Y型TiO2纳米管阵列(rGO/Y-TiO2 NTs)电极。通过场发射电子扫描显微镜(FESEM)、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EDX)、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及拉曼光谱(Raman)等对电极样品进行了表征。以rGO/Y-TiO2 NTs电极为光阳极,测试了不同循环伏安沉积圈数对电极光电流响应的影响,考察了在1.0 V偏压下电极对氨氮的光电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高度有序的Y-TiO2 NTs为锐钛矿型,具有大的比表面积,表面修饰平滑透明rGO薄膜后可显著提高其光电催化效率,沉积圈数为30时电极在30 min内对氨氮的光电催化氧化效率为95.9%。  相似文献   

7.
Ti表面修饰纳米TiO2膜电极的电催化活性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用电化学合成法在Ti表面修饰一层纳米TiO2膜,TEM和XRD测试表明晶型为锐钛矿型,晶粒平均尺寸为25nm.用循环伏安法、循环方波伏安法和电解合成法研究了纳米TiO2膜电极在硫酸介质中的氧化还原行为以及对硝基苯还原的电催化活性。结果表明,纳米TiO2膜电极具有异相氧化还原催化行为,膜中的Ti(Ⅳ)/Ti(Ⅲ)作为媒质间接电还原硝基苯为对氨基苯酚,收率和电流效率分别达91.6%和95.2%.  相似文献   

8.
于伯章  李毅 《合成化学》1995,3(4):375-377
研究了相转移催化剂(Bu4NHSO4)作用下,Cr(Ⅵ)/Cr(Ⅲ)间接氧化还原体系电氧化苄基醚。实验结果表明,苄基醚可选择性地高产率氧化为苯甲醛,阳极液中Cr(Ⅲ)可以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9.
La2O3/ZnO催化剂体系在以二氧化碳作为氧化剂的甲烷氧化偶联反应中具有很高的C2烃选择性和稳定性.采用CO2-TPD-MS和TPR技术考察了La2O3/ZnO对CO2的吸附性质及其氧化还原行为.结果表明:(1)La2O3/ZnO催化剂体系存在着强、弱两种碱中心,其中弱碱中心数量随样品中La2O3含量增加而减少,强碱中心强度随样品中La2O3含量增加而增强.(2)由于组分相互作用,高温下,La2O3/ZnO易产生晶格氧空位,使之对CO2的吸附增强,吸附后的CO2与晶格氧作用形成立方晶型La2O2CO3.(3)La2O3/ZnO表面的La3+和Zn2+可以部分被还原,由于组分间的相互作用,使得二者的还原都较单一组分存在时更难.(4)H2-CO2-H2氧化还原循环实验表明,La2O3/ZnO表面被部分还原后,CO2可以将部分被还原的表面再氧化.在此基础上对La2O3/ZnO催化剂上甲烷与CO2转化为C2烃的机制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采用循环伏安以及电化学和电子吸收光谱联用技术研究了邻硝基四苯并卟啉(H2TP(o-NO2)TBP)及其锌和钴配合物在DMF介质的中氧化和还原性质。结果表明H2TP(o-NO2)TBP及其锌配合物的氧化和还原均发生于卟啉的大环π电子结构,伴随有紫外-可见光谱的明显变化,氧化和还原过程为可逆。钴配合物的第一氧化和还原均发生于中心金属离子,第二氧化发生于卟啉的大环π电子结构。  相似文献   

11.
赵丽  陶颖  陈曦 《化学学报》2006,64(4):320-324
通过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和电致化学发光方法,研究了Ru(bpy)32 在玻碳电极上的吸附,研究结果表明,2Ru(bpy)3 的浓度和与玻碳材料接触的时间,直接影响了Ru(bpy)32 在玻碳上的吸附.还考察了吸附的Ru(bpy)32 在玻碳电极上被氧化后脱附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成了纳米TiO2电极,在离子液体中将其应用于3-甲基噻吩的电化学聚合,采用循环伏安法(CV),在线紫外可见光谱(UV-Vis),扫描电镜(SEM)和电化学阻抗谱(EIS)对TiO2/聚3-甲基噻吩(TiO2/PMT)复合膜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质.实验证明,不论是用循环伏安法,恒电位,还是恒电流方法,都能在电极上得到聚3-甲基噻吩(PMT)膜,并伴随有明显的掺杂和去掺杂过程.对应的在线紫外可见光谱上,也出现了氧化和还原两种不同的吸收状态,还原(去掺杂)过程中在480 nm处有一个吸收峰,而氧化(掺杂)过程中此峰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可见光区的逐渐增强的吸收.PMT膜是P型半导体,TiO2是n型半导体,两者之间能够形成p-n异质结,使光电转换效率得以提高.SEM给出了TiO2电极和聚合物修饰的TiO2的形貌图,电极的交流阻抗谱则从一个角度说明了聚合物膜修饰电极的导电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盐酸麻黄碱(Eph)在有序介孔碳(OMC)/Nafion和三(2,2-联吡啶基)钌(Ⅱ)(Ru(bpy)32+)复合材料修饰的玻碳电极(GCE)上的电化学行为.I-t结果表明,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Eph相比,OMC(分散在0.5%Nafion溶液中)、Ru(bpy)32+复合物在电化学领域具有更加优异的催化性能.采用循环伏安(CVs)和I-t等方法对修饰电极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Eph在修饰电极上的动力学性质和线性响应范围.Eph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10~550μmol/L范围内成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5 6,检测限可达8.2μmol/L(信噪比为3).这种Ru(bpy)32+/OMC-Nafion/GCE传感器的制备具有节省时间、成本低和操作简单等优点.该电化学传感器对运动员尿样中Eph的灵敏性检测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刘晓霞  黄永德  孙克  张宝砚  张玲 《化学学报》2002,60(8):1433-1438
利用与钌乙烯基吡啶配合物[Ru(bpy)(vpy)_2](PF_6)_2 (1) (bpy = 2,2'- bipyridine, vpy=4-vinylpyridine)的电化学共聚,加速了1-氯-2甲酰基乙烯基二 茂铁(CFVF)(2)的电化学聚合速度,制备了具有Fc~+/Fc和Ru~(3+)/Ru~(2+)电 化学响应的1~2共聚膜。探讨了共聚膜对酚类电化学氧化的催化活性和邻二硝基苯 (ONB)在膜上的氧化还原反应。  相似文献   

15.
纳米TiO_2膜修饰电极异相电催化还原马来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电化学合成前驱体和溶胶 -凝胶法在Ti表面修饰一层纳米TiO2 膜 ,SEM ,XRD测试表明晶型为锐钛矿型 ,晶粒平均尺寸为 2 5nm .采用循环伏安法、循环方波伏安法和电解合成法研究了纳米TiO2 膜电极在硫酸介质中的氧化还原行为以及对马来酸 (maleicacid)还原的电催化活性 .结果表明 ,纳米TiO2 膜电极在阴极扫描时有两对可逆氧化还原峰 ,可逆半波电位Er1/ 2 分别为 -0 .5 3V和 -0 .92V (vs .SCE ,扫描速度 0 .0 5V·s-1) ,对应于TiO2 /Ti2 O3 和TiO2 /Ti(OH) 3 两个氧化还原电对的可逆电极过程 .其中TiO2 /Ti2 O3 电对对马来酸具有异相电催化还原活性 ,纳米TiO2 膜中的TiⅣ/TiⅢ 氧化还原电对作为媒质间接电还原马来酸为丁二酸 (butanediacid) ,反应机理为电化学偶联随后化学催化反应 (EC′)机理 .  相似文献   

16.
采用循环伏安法、恒电势电解法、恒电流阶跃法及交流阻抗法研究Na2SeO3提高锌锰合金电沉积电流效率的作用机理.证明在锌锰合金电沉积的条件下,Na2SeO3 阴极被还原为Se32-并吸附在阴极表面上,从而阻止了氢原子在阴极表面的吸附,因而减少了氢离子的阴极还原.拟定了Na2SeO3的反应和吸附机理,用交流阻抗法进一步证明了所拟机理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2-氯苯甲醛缩 L-天冬氨酸合铜的合成及与DNA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合成了配体2-氯苯甲醛缩L-天冬氨酸钾和2-氯苯甲醛缩L-天冬氨酸合铜金属配合物,对化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质谱等测试;在pH=7.2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法、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2-氯苯甲醛缩L-天冬氨酸合铜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电子吸收光谱。结果发现铜离子在循环伏安图上呈现一对准可逆氧化还原峰。当加入DNA后,配合物的氧化峰电流明显降低,电子光谱的最大吸收峰明显红移,产生明显的减色效应,说明配合物与DNA的作用较强,作用模式为插入作用。  相似文献   

18.
应用循环伏安法和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ITO电极上双十六烷基磷酸盐(DHP)和多壁碳纳米管(MWNTs)对[Ru(bpy)3]2+(bpy=2,2′-联吡啶)介导鸟嘌呤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Ru(bpy)3]2+能够介导鸟嘌呤氧化.在0.01至0.15 mmol.L-1DHP浓度范围内,[Ru(bpy)3]2+介导鸟嘌呤氧化峰电流随DHP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阳离子表面活性剂HTAC则起抑制作用.讨论了DHP参与[Ru(bpy)3]2+介导鸟嘌呤氧化的可能电极过程机理.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氯化-四(1-萘基)四苯并卟啉锰配合物[TNTBPMn(Ⅲ)Cl]。用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声光谱、质子核磁共振谱、摩尔电导进行了表征。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TNTBPMn(Ⅲ)Cl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锰卟啉配合物中心离子由正三价还原为正二价的半波电位为-0.525V,卟啉环还原的半波电位为-1.770V。  相似文献   

20.
旋转铂盘电极上Cu(phen)22+与6-巯基嘌呤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Tris-NaCl(pH=7.2)缓冲溶液中,应用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伏安法、 旋转圆盘电极实验、交流阻抗法及其数据模拟等技术研究了Cu(phen)22+(phen=1,10-邻菲咯啉)与6-巯基嘌呤(6-MP)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 Cu(phen)22+与6-MP无论在扩散控制过程或电化学控制过程都发生了相互作用. Cu(phen)22+及其与6-MP的作用产物于铂电极上均呈现一对氧化还原峰,但后者呈现的氧化还原峰负移,峰电流减小,交流阻抗结果显示,无论6-MP存在与否, Cu(phen)22+在交流阻抗谱上均呈现两个清晰的电容弧,但当6-MP存在时,电化学反应电阻和电化学吸脱附电阻均增大. Cu(phen)22+在不同转速下的阻抗拟合结果显示,随转速增大,电化学反应电阻和电化学吸脱附电阻均减小,双电层电容呈增大趋势,而吸脱附电容呈减小趋势;当6-MP存在时,仍然呈现此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