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根据Ru(bipy)~3^2^+/Ru(phen)~3^2^+-C~2O~4^2^--Ce~Ⅳ(bipy=2,2'-联吡啶,phen=1,10-邻菲咯啉)化学发光反应建立了该化学发光反应的动力学模型,根据模型计算出该反应的发光强度-反应时间曲线上升及下降阶段的反应速率常数、发光强度最大值及其出现的时间等。发光强度最大值及发光强度-反应时间曲线下的面积均可用于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
根据Ru(bipy)_3~(2 )/Ru(phen)_3~(2 )-C_2O_4~(2-)-Ce~Ⅳ(bipy=2,2'-联吡啶,phen=1,10-邻菲咯琳)化学发光反应建立了该化学发光反应的动力学模型,根据模型计算出该反应的发光强度-反应时间曲线上升及下降阶段的反应速率常数、发光强度最大值及其出现的时间等.发光强度最大值及发光强度-反应时间曲线下的面积均可用于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3.
根据Ru(bipy)2+3/Ru(phen)2+3-C2O2-4-CeⅣ(bipy=2,2′-联吡啶,phen=1,10-邻菲咯啉)化学发光反应建立了该化学发光反应的动力学模型,根据模型计算出该反应的发光强度-反应时间曲线上升及下降阶段的反应速率常数、发光强度最大值及其出现的时间等.发光强度最大值及发光强度-反应时间曲线下的面积均可用于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4.
多吡啶钌(Ⅱ)配合物化学发光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鹤友  何治柯  曾云鹗 《化学学报》2001,59(9):1513-1518
详细研究了Ru(bpy)3^2+,Ru(bpy)2(dppx)^2+,Ru(bpy)2(dppz)^2+,Ru(phen)3^2+,Ru(phen)2(dppx)^2+和Ru(phen)2(dppz)^2+六个多吡啶钌(Ⅱ)配合物的化学发光性质,筛选出Ru(bpy)3^2+和Ru(phen)3^2+两种性能优良的化学发光试剂;并探讨了它们发光的可能机理和影响因素,为钌(Ⅱ)配合物在化学发光分析中的应用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系统地研究了Ce(IV), H2SO4, Ru(bipy)3^2^+和5种α-羟基羧酸对Ce(IV)氧化钌(II)-联吡啶化学发光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选定的试验条件下, 化学发光反应速率分别与Ce(IV),Ru(bipy)3^2^+, 5种α-羟基羧酸的浓度和1/[H2SO4]^2成正比, 据此提出了偶合化学发光反应机理, 推导得到的反应速率方程与实验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6.
系统地研究了Ce(IV), H2SO4, Ru(bipy)3^2^+和5种α-羟基羧酸对Ce(IV)氧化钌(II)-联吡啶化学发光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选定的试验条件下, 化学发光反应速率分别与Ce(IV),Ru(bipy)3^2^+, 5种α-羟基羧酸的浓度和1/[H2SO4]^2成正比, 据此提出了偶合化学发光反应机理, 推导得到的反应速率方程与实验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含二氮芴和联吡啶等配体的一系列新型钌铁双核配合物:[(C~1~0H~6N~2)C=N-N=CR-Fc)Ru(bpy)~2]·(PF~6)~2,[(C~1~0H~6N~2)C=N--C~6H~4-N=CR-Fc)Ru(bpy)~2]·(PF~6)~2,[(C~1~0H~6N~2)C=N-C~6H~4-C~6H~4-N=CR-Fc)Ru(bpy)~2]·(PF~6)~2,并对其进行了光谱表征,通过对该类配合物的循环伏安和发光光谱研究,讨论其激发态的氧化还原性和对[Ru(bpy)~3]^2^+发光过程的猝灭作用.研究表明猝灭过程为扩散控制的双分子交换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Ru(bipy) 2+ 3-CO 2- 3-SO 2- 3-KClO 3体系化学发光法测定溶液中亚硫酸盐的方法.SO 2- 3浓度与化学发光强度在1.0×10-7~1.0×10-4 mol/L 范围内成正比,检出限为8.76×10-8 mol/L,对1.0×10-4 mol/L SO2-3溶液6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9%.该法用三乙醇胺作为吸收液,成功地用于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 Ru(bipy) 2 +3 - CO2 -3 - SO2 -3 - KCl O3 体系化学发光法测定溶液中亚硫酸盐的方法。SO2 -3 浓度与化学发光强度在 1 .0× 1 0 - 7~ 1 .0× 1 0 - 4mol/L 范围内成正比 ,检出限为 8.76× 1 0 - 8mol/L,对 1 .0× 1 0 - 4mol/L SO2 - 3 溶液 6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 2 .9%。该法用三乙醇胺作为吸收液 ,成功地用于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分析试验室》2021,40(5):503-508
制备了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GQDs)并表征了其形貌和结构。利用诺氟沙星(NFX)充当主发光体Ru(phen)_3~(2+)共反应剂的条件下,NGQDs能够促进其自身与受体Ru(phen)_3~(2+)之间的共振能量转移并催化Ru(phen)_3~(2+)与NFX之间的电极反应,从而导致体系电致化学发光(ECL)信号显著增强的效果,构建了测定NFX的NGQDs/Ru(phen)_3~(2+)杂化新体系。体系ECL增量的对数值与NFX的浓度在1.0×10~(-8)~1.0×10~(-4)mol/L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3.3 nmol/L。该方法可用于两种商业药品制剂中NFX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Ru(bipy)2(dppz)^2+ 与DNA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利用荧光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Ru(bipy)2(dppz)^2 与DNA之间的插入键合作用。结果表明,Ru(bipy)2(dppz)^2 是通过dppz要与体插入到DNA的双螺旋结构中。而且,一定浓度的Fe( CN)^4-6和NaCl对Ru(bipy)2(dppz)^2 -DNA复合物的 荧光无猝灭作用,这一结果也 证实了Ru(bipy)2(dppz)^2 与DNA之间的插入键合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KMnO4存在下甲基睾酮可增强三(2,2′-联吡啶)钌(Ⅱ)[Ru(bipy)32+]-Ce(Ⅳ)化学发光体系的发光强度,基于此建立了一种化学发光检测甲基睾酮的新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分别为1.0×10-7~4.0×10-6mol.L-1和5.0×10-8mol.L-1。该法用于药片中甲基睾酮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文中还提出了可能的化学发光机理。  相似文献   

13.
基于吲哚乙酸(IAA)对三(1,10-菲咯啉)钌(Ⅱ)[Ru(phen)32+]-Ce(Ⅳ)化学发光体系的发光增强作用,建立了一种化学发光直接检测IAA的新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0×10-3~2.0μg.mL-1,检出限为2×10-3μg.mL-1;对含0.50μg.mL-1IAA的溶液平行测定11次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5%。方法用于合成样品中IAA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本文还对可能的化学发光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Ru(bipy)_2(dppz)~(2+)与DNA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荧光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 Ru( bipy) 2 ( dppz) 2 +与 DNA之间的插入键合作用。结果表明 ,Ru( bipy) 2 ( dppz) 2 +是通过 dppz配体插入到 DNA的双螺旋结构中。而且 ,一定浓度的 Fe( CN) 4 - 6 和 Na Cl对 Ru( bipy) 2 ( dppz) 2 +- DNA复合物的荧光无猝灭作用 ,这一结果也证实了 Ru( bipy) 2 ( dppz) 2 +和 DNA之间的插入键合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含错配碱基胞嘧啶的自互补寡聚核苷酸序列(Oligo-1,5’-TACATACTATACTATCTA-3’)作为Ag+识别序列,以核酸分子"光开关"Ru(phen)2(dppx)2+(phen=1,10-phenanthroline,dppx=7,8-dimethyldipyridophenazine)作发光探针,建立了一种简单、灵敏的Ag+定量分析方法。以150 nmol/L Oligo-1,2.0μmol/L Ru(phen)2(dppx)2+及120 mmol/L NaNO3在pH 7.5的PBS缓冲溶液中反应30 min作为最佳实验条件,Ag+在10.0~120.0 nmol/L范围内与溶液的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5 7,检出限(3δ/Slope)为8.1 nmol/L。方法具有较好的选择性,用于实际样品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混合配合物[Cu~0~.~5Mn~0~.~5(phen)~2Cl]OH.3H~2O的合成、表征和晶体结构分析。该晶体属单斜晶系,具有C2/c空间群,a=2.3321(5),b=3.0295(6),c=0.7492(1)nm,β=97.85(3)ⅲ,V=5.244(3)nm^3,Z=8,Dc=1.516g/cm^3,F(000)=1244,R=0.066,Rw=0.068。该化合物含[Cu(phen)~2Cl]^+和[Mn(phen)~2Cl]^+阳离子,它们以金属离子各50%的几率在晶胞中无序排列。晶胞中分两层排布8个这样的阳离子单元;水分子和OH^-离子分布其中。  相似文献   

17.
李凤  林祥钦  崔华 《化学学报》2002,60(2):281-286
运用电位分辨电致化学发光(PRECL)手段发现Ru(bpy)^2^+~3-C2O^2^-~4-PtE体系在预氧化的多晶铂电极上存在两个发光通道,这两个通道分别位于1.22V和1.44V处,对影响两发光通道的条件进行了研究,比较了几种经过不同预处理方式(直接抛光、阳极极化和阴极极化的电极以及S吸附电极)以及体系中不同C2O^2^-~4浓度,pH,溶解氧和溶解二氧化碳对两PRECL峰形、峰强度的影响。提出第二个ECL发光峰的机制为C2O^2^-~4直接电极氧化产物CO^-^.~2(或C2O^-^.~4)的催化发光。  相似文献   

18.
运用电位分辨电致化学发光(PRECL)手段发现Ru(bpy)^2^+~3-C2O^2^-~4-PtE体系在预氧化的多晶铂电极上存在两个发光通道,这两个通道分别位于1.22V和1.44V处,对影响两发光通道的条件进行了研究,比较了几种经过不同预处理方式(直接抛光、阳极极化和阴极极化的电极以及S吸附电极)以及体系中不同C2O^2^-~4浓度,pH,溶解氧和溶解二氧化碳对两PRECL峰形、峰强度的影响。提出第二个ECL发光峰的机制为C2O^2^-~4直接电极氧化产物CO^-^.~2(或C2O^-^.~4)的催化发光。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Ru(bipy) 2+ 3-CO 2- 3-SO 2- 3-KClO 3体系化学发光法测定溶液中亚硫酸盐的方法.SO 2- 3浓度与化学发光强度在1.0×10-7~1.0×10-4 mol/L 范围内成正比,检出限为8.76×10-8 mol/L,对1.0×10-4 mol/L SO2-3溶液6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9%.该法用三乙醇胺作为吸收液,成功地用于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陈曦  贾丽  佐藤昌宪 《化学学报》1998,56(3):238-243
研究了碱性溶液中甲醇-联吡啶钌(II)[Ru(bpy)3^2^+]的电致化学发光行为。在玻碳电极上甲醇于+1.28V(vs.Ag/AgCl)处被氧化为甲氧基离子(CH3O.), 该自由基离子发生歧化反应, 生成激发态的甲醛(HCHO), 发出波长为545nm的光。另一方面当体系含有少量的Ru(bpy)3^2^+时会得到较强的发光信号, 发光波长为608nm, 该发光起因于在甲醇的氧化电位下, Ru(bpy)3^2^+被氧化成Ru(bpy)3^3^+, CH3O.与Ru(bpy)3^3^+反应, 生成激发态的Ru(bpy)3^2^+而发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