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进入21世纪,汽车也成为了主要的交通工具,随着带来的问题是废旧轮胎的增加,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有效的方法回收利用这些废旧轮胎,目前的主要处理方法是将轮胎以垃圾形式进行填埋,然而轮胎是很难分解的,因此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目前我国在废旧轮胎回收上还存在技术比较落后,再生产品单一,同时每年全国仍有大量的废旧轮胎不能得以及时回收处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以轮胎粉制作电极材料的报导。合理利用废旧轮胎制备电极材料,既能有效解决黑色污染,又能制备出价值更大的电极材料,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汽车也成为了主要的交通工具,随着带来的问题是废旧轮胎的增加,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有效的方法回收利用这些废旧轮胎,目前的主要处理方法是将轮胎以垃圾形式进行填埋,然而轮胎是很难分解的,因此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目前我国在废旧轮胎回收上还存在技术比较落后,再生产品单一,同时每年全国仍有大量的废旧轮胎不能得以及时回收处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以轮胎粉制作电极材料的报导.  相似文献   

3.
在特定的条件下,电能可以促使水电离出H+和OH-,从而实现失效离子交换树脂的电再生,这种绿色的电再生方法可以代替再生废液污染环境的传统的化学再生法。本文分别介绍电去离子法、双极膜法和无膜法等3种电再生离子交换树脂技术的研究进展。双极膜法电再生离子交换树脂技术的样板工程正在实施中。  相似文献   

4.
我国目前每年报废的橡胶量与每年进口的天然胶量相当,因此废胶的再生和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所和大连第三橡胶厂合作研究成功的829催化剂再生胶及其在胶料中的应用新工艺,生产设备简易(不需高温高压脱硫设备)、能耗低、催化剂用量少、无三废污染环境,再生胶的质量高,可大量掺用于高档橡胶制品中,达到国外同类工艺水平。  相似文献   

5.
铜锰脱硫剂可用空气和氮气再生,通过对再生温度和空速的研究,选取了合适的再生条件为;以空气再生温度为650℃,空速为850h^-1;氮气再生温度为750℃,空速为1500h^-1为宜。经过10.5次和3.5次循环实验,可认为该再生方式简单可行,且再生后胶硫剂仍具有较好的脱硫性能。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离子液体萃取脱硫、萃取氧化脱硫以及催化氧化脱硫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阐述了离子液体在不同脱硫体系中的作用及再生问题;论述了离子液体催化氧化脱硫技术的优点,如:反应条件温和,脱硫效率高,操作简单,最有发展前景,可以作为加氢脱硫的补充,实现燃油的深度脱硫;并分析了离子液体脱硫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其工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开发高效、低能耗、环境友好的橡胶再生方法对橡胶工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废旧橡胶再生用解交联化学助剂的选择尤为关键。本文介绍了橡胶的再生机理,并根据作用机理分类,将解交联助剂归纳为自由基类、亲核类、相转移催化类、烯烃复分解类、催化类与氧化类等6类,总结了各类助剂的作用机理及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其应用技术瓶颈。最后,展望了废旧橡胶再生利用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铁掺杂纳米ZnO室温脱硫剂的硫化及再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降低纳米ZnO脱硫剂的应用成本及避免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本文对均匀沉淀法制备的铁掺杂纳米ZnO脱硫剂(FZ5.0)进行了硫化和再生循环试验研究,并利用XRD、XPS和TEM等表征手段对FZ5.0的硫化及再生前后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脱硫剂表面存在3种脱硫产物,HS、S形成的吸附配合物和ZnS,370 ℃时可直接通入空气进行连续5次再生。经过第1次再生后纳米脱硫剂结构便趋于稳定,并在后面的循环过程中表现出较稳定的脱硫活性,但与新鲜脱硫剂相比较,其脱硫活性是新鲜脱硫剂的50%左右。再生过程中主要产物为SO2气体,还有少量的硫酸盐生成,再生后样品的晶粒尺寸、形貌变化不大,但比表面积和孔容变化明显,这也是导致脱硫活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随着聚乙醇缩丁醛(Polyvinyl butyral,PVB)膜片在汽车挡风玻璃、建筑用安全玻璃以及太阳能光伏封装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废旧PVB膜片大量产生。因原料来源、成本及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废旧膜片的回收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回收废旧PVB膜片的再生利用研究与应用现状,对回收PVB膜片脱色再生以及利用再生PVB膜片作塑料增韧剂、高分子复合材料及涂层或粘结剂等的应用研究进行了分析与归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废旧PVB膜片综合利用与改性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吸附脱硫技术生产清洁油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的加氢脱硫技术相比,吸附脱硫技术具有投资成本低、操作条件温和、脱硫率高等特点,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本文综述了吸附脱硫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着重介绍了相关的吸附机理以及典型的工艺,并对吸附脱硫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了评述与展望。较低的硫容、硫化物选择性以及再生性能是目前吸附脱硫存在的主要问题,吸附工艺的设计优化和吸附机理的研究将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V2O5/AC具有很好的烟气同时脱硫脱硝能力,脱硫过程包括其对烟气中SO2的吸附、吸附饱和后SO2从其上的脱附(再生)及脱附出SO2的资源化。考察了同时脱硫脱硝后的V2O5/AC在含NH3气氛中的再生和硫资源化的耦合过程。研究了NH3注入量、再生温度、再生时间和尾气循环流量对再生效率、硫回收率及二次脱硫脱硝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温度和再生时间主要影响SO2的脱附,因而影响再生效率和二次脱硫脱硝活性;NH3注入量不影响SO2的脱附,但明显影响硫回收率和二次脱硫脱硝活性;尾气循环模式是提高硫回收率的重要方法,但在研究的条件下循环流量对再生效率、硫回收率和二次脱硫脱硝活性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菲醌磺酸盐脱硫机理及脱硫液再生条件控制的研究邹振扬,王骏(重庆建筑大学重庆630000)关键词菲醌磺酸盐,电极电势,脱硫,再生气体脱硫技术的发展,不仅显著提高了原料气和燃气、排放尾气的质量,改善了大气环境,同时还可为社会提供商品硫磺。脱硫方法有干式和...  相似文献   

13.
吸附脱硫技术生产清洁油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与传统的加氢脱硫技术相比,吸附脱硫技术具有投资成本低、操作条件温和、脱硫率高等特点,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本文综述了吸附脱硫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着重介绍了相关的吸附机理以及典型的工艺,并对吸附脱硫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了评述与展望.较低的硫容、硫化物选择性以及再生性能是目前吸附脱硫存在的主要问题,吸附工艺的设计优化和吸附机理的研究将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烟气脱硫后的V2O5-CoO/AC催化 吸附剂在H2气氛下再生,并将再生尾气连续返回反应器,可以同时达到再生和资源化制备硫磺的目的。着重考察了不同情况下H2循环再生后V2O5-CoO/AC的二次脱硫活性,结果表明,硫磺制备要求系统中的硫在固相和气相之间发生多次形态转变,再生后催化-吸附剂上的残余硫使二次脱硫活性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催化-吸附剂上的残余硫占据了脱硫所需的微孔,增加了表面酸量。再生后的H2吹扫可以将部分残余硫以H2S的形式赶出,提高二次脱硫硫容。NH3表面改性也可以降低表面酸量,提高二次脱硫硫容。  相似文献   

15.
林娇  刘春伟  曹宏斌  李丽  陈人杰  孙峙 《化学进展》2018,30(9):1445-1454
鉴于废旧锂离子电池的环境危害性和资源化价值的双重属性,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对其中的有价资源进行回收再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电池资源化技术主要通过高温或常温条件下的化学转化实现。高温条件下,废旧锂离子电池中有价元素化学转化速率快、回收流程短、物料适应性强,易于实现工业应用,相关技术成为废旧锂离子电池资源化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基于物相化学转化方式的差异,系统分析了高温化学还原、熔盐化学焙烧以及短程材料再生等方法的物理化学机理、技术特征及研究现状,并对比了不同技术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高温化学转化方法实现废旧锂离子电池资源化研究中需要考虑材料的短程清洁循环再生、深入研究其化学转化机理。基于绿色化学原理的工艺设计开发出低能耗、环境友好的资源化工艺路线,真正实现废旧锂离子电池的绿色处理和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碳酸钾(K_2CO_3)与活化半焦通过浸渍法制备用于除去烟气SO_2的催化脱硫材料(K/ASC)。研究表明,将活化半焦(ASC)通过10%(质量分数)K_2CO_3改性获得钾基半焦(K10),其在120℃时具有良好的SO_2脱除效率,而且随着再生温度的升高(400~700℃),再生后K10的脱硫活性明显提高。K10(K10-R-600-n)的循环再生测试表明,样品在4次再生循环(K10-R-600-4)后具有最佳的脱硫性能,其硫容量为68.9 mg·g-1,比K10(55.4 mg·g-1)高24.37%。再生分析脱硫产物为物理吸附的SO_2,H_2SO_4和硫酸盐,再生后未分解的硫酸盐沉积会降低样品的脱硫活性。经过10次循环再生(K10-R-600-10),样品的硫容量为初始钾基半焦K10的70%。  相似文献   

17.
用改性的活性炭纤维(ACF)脱除低浓度的H2S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但脱硫后的改性ACF容易达到脱硫饱和而失活。用溶剂再生和气体热再生的方法可以对失活后的改性ACF进行再生。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再生后ACF的脱硫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与溶剂再生相比,气体热再生是更有效的再生方法。不同再生方法的效果的不同,是由ACF脱除H2S的反应机理的不同和再生机理的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非水溶液浸渍法制备TiO2—Al2O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氧化钛用作石油炼制的加氢脱硫(HDS)或加氢脱氮(HDN)催化剂载体具有高的活性,其缺点是比表面小,机械强度差。为克服这些缺点,近年来研究了用共胶法、浸渍法和交替成胶法制备TiO_2-Al_2O_3载体。本文报道了以TiCl_4的CCl_4溶液作浸渍液,制备单层覆盖型TiO_2-Al_2O_3载体,并用多晶X光衍射(XRD)、X光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选区电子衍射(HEED)等实验技术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9.
铝基氧化铜干法烟气脱硫及再生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XP型和DS型两种铝基氧化铜脱硫剂,并利用制得的脱硫剂进行了烟气循环脱硫-再生实验,同时利用BET、XRD和EPMA等方法研究了载体性质对脱硫剂性能的影响以及脱硫剂的表面微观结构在脱硫和再生过程的变化。实验和分析表明,用于制备脱硫剂的载体应同时具备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合适的孔结构,实验条件下制得的铝基氧化铜脱硫剂的脱硫效率可达90%,该脱硫剂在多次循环脱硫-再生过程中性能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20.
邵纯红  李芬  王路  庞静  王伟 《化学学报》2011,69(24):3037-3042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X射线衍射(XRD),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多周期脱硫/再生后CFZ脱硫剂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 分析脱硫剂经多周期脱硫/再生结构发生的变化, 从微观结构角度探讨脱硫剂结构的变化对脱硫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第一次再生后脱硫剂的形貌和粒径变化不大, 比表面积减小66.8%, 孔分布发生较大变化, 较大和较小孔径明显减少, 10~50 nm孔所占比例增加44.6%, 再生过程产生硫酸盐|2~5次再生后脱硫剂的结构变化不大, 脱硫性能趋于稳定, 表明脱硫剂结构和再生过程产生的硫酸盐对脱硫剂表面的覆盖是影响脱硫性能的主要因素|经5次再生, 6次脱硫的累计硫容为12.8%, 是新鲜脱硫剂1次脱硫硫容的5.56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