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合成了2个新的希土冠醚配合物Ln(NO3)3·C26H38N2O4(Ln=La、Ce; C26H38N2O4=1, 7, 10, 16-四氧-4,13-二氮杂-N,N′-二苄基环十八烷)。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及其 1H核磁共振谱进行表征。用四圆衍射仪测定了La(NO3)3·C26H38N2O4·CH3CN的晶体结构。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2869(4) nm, b=1.5868(6) nm, c=0.9147(2) nm; α=101.89(2)°, β=105.38(2)°, γ=71.96(3)°; Z=2。dcald.=1.58 g·cm-3, μ(Mo)=13.25 cm-1。中心镧离子与冠醚配体中的4个氧原子和2个氮原子配位,3个硝酸根中的6个氧原子也与La3+配位,形成配位数为12的配合物。  相似文献   

2.
郭鸿旭  王庆华  陈晨  梁敏  陈铃 《中国化学》2008,26(4):640-644
水热合成并通过红外、热重、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了一个新颖镍配位阳离子修饰的还原型钼磷酸盐,Ni[Mo6O12(OH)3(PO4)(HPO4)3]2][Ni(H2O)2][Ni(H2O)(bipy)2]4·5H2O。单晶X-射线衍射研究表明,两个{Mo6P4}簇单元通过一个镍离子连接形成一个Ni[Mo6P4]2二聚结构单元,其进一步和其他的镍配位阳离子连接成钼磷酸盐一维链状结构。在H2O2存在下的液-固体系中,使用该化合物催化氧化苯甲醛的探针反应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催化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邻菲罗啉和方酸为配体,在水热条件下通过自组装合成了具有二维网状结构的配位聚合物[Cd(C4O4)(C12N2H8)(H2O)]n,并应用X-光衍射技术测定了其单晶结构。结果表明:Cd原子与2个邻菲罗啉氮原子、3个方酸氧和1个水分子配位,生成了六配位扭曲八面体。方酸以少见的μ-1,2,3配位模式桥联3个中心金属离子,并进一步组装成二维网状配位聚合物。对配位聚合物的光学性能及热稳定性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配位聚合物是具有良好热稳定性的强荧光材料,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1个含2-羟基苯乙酮缩水杨酰腙(H2L)和单齿N-杂环分子吗啡啉(Mf)的镍(Ⅱ)配合物[Ni(L)(Mf)]n,并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热分析以及单晶衍射等手段进行表征。在配合物中,中心Ni(Ⅱ)与酰腙配体的酚氧、亚胺氮、去质子酰胺氧原子以及中性吗啡氮原子配位形成平面四方形的N2O2配位构型。配合物通过N-H(吗啡)…O(吗啡)分子间氢键作用构筑成一维超分子网络结构。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5.
武望婷  胡怀明  王尧宇  史启祯 《化学学报》2005,63(22):2032-2036
在水-乙醇混合体系中, 以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C10H10N2O4)、2,2-联吡啶(C10H8N2, 简写bipy)与Eu(NO3)3•4H2O反应, 首次培养出黄色单晶[Eu(C10H9N2O4)(C10H8N2O4)(H2O)3]•0.5bipy•3H2O. 该晶体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为P-1, 晶胞参数a=0.93392(16) nm, b=1.3100(2) nm, c=1.3895(2) nm, α=97.205(3)°, β=105.411(2)°, γ=106.364(2)°, V=15.35(2) nm3, Z=2, μ=2.118 mm-1, Dc=1.686 Mg/m3, F(000)=786, R=0.0116, wR=0.0507, GOF=0.995. 晶体测试结果表明, 该单晶结构为铕的9配位配合物, 两个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分别以负一价和负二价酮式和三个水分子同时参与配位; 每个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中的羧基氧、酰胺基中的羰基氧和C=N中的氮与Eu3+配位, 形成两个共边的稳定五元环, 另三个配位原子则分别来自三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 该配合物在空间呈扭曲的单帽四方反棱柱, 而在不对称单位中还有游离的一个2,2-联吡啶分子和三个水分子, 这些游离分子与配位分子之间存在大量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 整个分子在空间呈三维网状结构. 发光性能测试表明该配合物具有很好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一种新颖有机-无机杂化配位聚合物{[C12H28N2] [(Pb3I8)(DMF)2]•2DMF}n, 并进行了红外、紫外、热重表征, 采用X射线衍射方法确定了晶体结构. 结构解析表明, 整个分子由阳离子(双质子化的N,N'-二丁基哌嗪)及聚阴离子链([(Pb3I8)(DMF)2]n2-)组成, 它们之间由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物. 依据晶体结构数据, 采用Gaussian03程序对产物进行量子化学计算.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标题化合物Cu(S2CNC4H8NC2H5)2,得到深棕色柱状晶体。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中心Cu(Ⅱ)离子分别与来 自2个N′-乙基-N-哌嗪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的4个硫原子配位,形成略微扭曲的平面四方配位构型。4个Cu-S键的键长范围0.220 10(11)~0.220 34(13) nm;Cu-S键的FT-Raman伸缩振动峰在134.921 cm-1;ESR谱表明Cu(Ⅱ)离子处于对称中心;其局部配位构型属于D2h群;热分析表明标题化合物在753.15 ℃时分解为金属Cu。  相似文献   

8.
在水乙醇混合溶剂中,首次得到了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1,10-菲啰啉与硝酸钆形成的配合物[Gd(C10H9N2O4)(C10H8N2O4)(H2O)3]2·phen·4H2O,并测试了其单晶结构。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每个配合物分子中有两个九配位的钆的结构单元,每个钆离子与两个三齿配体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分别以负一价和负二价形式)和三个水分子配位。每个钆单元在空间呈扭曲的单帽四方反棱柱。同时还有一个游离的1,10-菲啰啉存在于晶格中,通过氢键与配位水作用。生物活性试验表明该配合物对三种病原菌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9.
用非等温热重法研究了Eu(III)的化合物[Eu(C10H9N2O4)(C10H8N2O4)(H2O)3]2·phen·4H2O 的热分解及其动力学,并用Kissinger和Ozawa 方法计算了第一分解阶段的活化能.  相似文献   

10.
利用类石墨氮化碳(g-C3N4)和亚稳相钙钛氧化物(CaTi2O5)固相法制备C3N4/CaTi2O5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附带能谱分析仪(EDS)和N2吸附-脱附对样品的显微结构和比表面积进行检测分析,并用紫外-可见吸收光度计(UV-Vis)测试了样品的光吸收性能,研究C3N4与CaTi2O5物质的量之比(nC3N4/nCaTi2O5)对C3N4/CaTi2O5复合样品的物相结构和微观形貌的影响,同时考察C3N4/CaTi2O5复合样品在可见光照射下光催化降解罗丹明染料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相比纯C3N4和CaTi2O5样品,C3N4/CaTi2O5复合样品在可见光下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性能,随着nC3N4/nCaTi2O5增加,样品的光催化降解率随之增加而后降低,当nC3N4/nCaTi2O5=1:1时,样品的光催化降解率达到最大值99.5%,并且循环重复利用5次后,样品的光催化剂降解率仍几乎保持不变。复合样品光催化性能提高主要归因于复合能级结构有效地抑制了电子和空穴复合所致。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无水乳酸配合物(NH4)2[Sr(C3H5O3)4]。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对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确定了其组成、空间结构和配位方式。绘制了配合物的Hirshfeld表面和2D指纹图,揭示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该配合物具有多个配位位点和较强的配位活性。根据相关的晶体数据计算出了该配合物的晶格能及其对应阴离子的摩尔体积,计算得到该配合物的晶格能为2 742.9 kJ·mol-1。用等温环境反应-溶解量热计测量了该配合物在298 K超纯水溶剂中的溶解焓。根据Pitzer电解质溶液理论,在298 K下获得了该配合物的无限稀释摩尔溶解焓ΔsHm和Pitzer参数,确定该配合物的ΔsHm为(114.01±0.04) kJ·mol-1。计算了该配合物的表观相对摩尔焓(ΦL)以及不同浓度下溶质和溶剂的相对偏摩尔焓(L1L2)。最后,根据晶格能和ΔsHm设计了热化学循环,并计算出了阴离子的水合焓值。热重和微商热重曲线进一步揭示了该配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无水乳酸配合物(NH4)2[Sr(C3H5O3)4]。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对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确定了其组成、空间结构和配位方式。绘制了配合物的Hirshfeld表面和2D指纹图,揭示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该配合物具有多个配位位点和较强的配位活性。根据相关的晶体数据计算出了该配合物的晶格能及其对应阴离子的摩尔体积,计算得到该配合物的晶格能为2742.9 kJ·mol-1。用等温环境反应-溶解量热计测量了该配合物在298 K超纯水溶剂中的溶解焓。根据Pitzer电解质溶液理论,在298 K下获得了该配合物的无限稀释摩尔溶解焓△sHm和Pitzer参数,确定该配合物的△sHm为(114.01±0.04) kJ·mol-1。计算了该配合物的表观相对摩尔焓(ΦL)以及不同浓度下溶质和溶剂的相对偏摩尔焓(L1L2)。最后,根据晶格能和△sHm设计了热化学循环,并计算出了阴离子的水合焓值。热重和微商热重曲线进一步揭示了该配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对叔丁基杯[8]芳烃(H8C8A)为配体,在溶剂热条件下制得了3个3d-5f化合物,[Co2Th4(HC8A)2O2(OH)2(DMF)6](1)、[Ni2Th5(H2C8A)(C8A)O4(OH)2(DMF)5(CH3OH)2](2)、[Zn2Th6(HC8A)(C8A)O5(CH3O)(C3H6NO22(DMF)5(CH3OH)](3)(其中H8C8A=对叔丁基杯[8]芳烃,DMF=N,N-二甲基甲酰胺)。X-射线单晶测试表明,这3个化合物均为2个以尾对尾方式排列的杯[8]芳烃分子中间夹1个3d-5f核簇的三明治型结构。杯[8]芳烃均表现为双锥式构型,且每个锥式空腔下缘结合1个钍离子,双锥的连接处及2个杯芳烃分子之间由过渡金属离子或钍离子连接。不同过渡金属离子不同的配位环境导致3种不同核簇的形成。化合物1的磁性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在低温下表现出弱铁磁性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The complex, Ni[(C13H7Br2NOS)2(DMF)]·(C3H7O) (DMF=N,N′-dimethylformamide),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the element analysis, IR and X-ray diffraction single crystal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The title complex crystallizes in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21/n, with a=8.297 6(15) nm, b=12.866(2) nm, c=31.889(3) nm, β=95.024(2)°, and V=3 391.3(9) nm3, Z=4, R=0.075 2, wR=0.176 8. The nickel iron is six-coordinated by three O atoms, two N atoms, one S from the Schiff base and one O atom from DMF ligand, forming a octahedron coordination geometry. Schiff bases are bridged by the two S atoms. The molecules in the crystal are linked through intermolecular Br…Br, C-H…O, S…Br interactions. Its electrochemical property is reported. CCDC: 675768.  相似文献   

15.
溶剂热法合成了1个新配位聚合物{[Ni(C18H18N4O5)(DMF)]·(DMF}n.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以及X-射线单晶洐射对其进行了表征.该晶体为正交晶系,Pna21空间群.该化合物中,C18H18N4O5配体通过5个配位原子以及相邻的溶剂分子DMF上的1个配位原子与Ni(Ⅱ)原子配位,形成了1个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热重分析表明该化合物在140℃开始发生分解.  相似文献   

16.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个新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Mn(C2O4)(bimb)]n·0.25nH2O(H2C2O4=草酸,bimb=1,4-双(咪唑基-1-基)丁烷)。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在晶体结构中,锰原子为六配位与来自2个不同的C2O42-配体上的4个羧基氧原子和来自2个bimb配体上的2个氮原子配位,呈现畸变的八面体几何构型。  相似文献   

17.
该文报道了N,N′-(2-苯并咪唑基甲基)亚氨基甲基膦酸{bbimpH2,[(C7H5N2)CH2]2NCH2PO3H2}的2个镍化合物Ni2(bbimp)2(4,4′-bipy)(H2O)2·2H2O (1)和[Ni2(bbimp)2(H2O)2][Ni(bbimp)(H2O)2]2·4H2O (2)。化合物1是4,4′-联吡啶作为桥连配体的中性双核结构。化合物2含有1个中性的[Ni2(bbimp)2(H2O)2]双核分子与2个中性的[Ni(bbimp)(H2O)2]单核分子。双核分子单元中的2个Ni(Ⅱ)离子被2个膦酸氧桥连。在化合物2中,膦酸氧桥连的2个Ni(Ⅱ)离子之间存在铁磁性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用醋酸锌、苯甲酰三氟丙酮和3-羟基吡啶在甲醇介质中反应合成了混配配合物[Zn(C6H5COCHCOCF3)2(C5H4NOH)],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热重分析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其晶体结构。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配合物中锌离子位于四方锥的中心,2个苯甲酰三氟丙酮基负离子以烯醇式一价阴离子形式与锌离子发生双齿配位,配体3-羟基吡啶上的芳氮原子与锌离子发生单齿配位,形成五配位环境的4O+N型混配配合物。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高氯酸镨和咪唑(C3H4N2), DL-α-丙氨酸(C3H7NO2)混配配合物晶体. 经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化学分析和元素分析确定其组成为[Pr(C3H7NO2)2(C3H4N2)(H2O)](ClO4)3. 使用具有恒温环境的溶解-反应量热计, 以2.0 mol•L-1 HCl为量热溶剂, 在T=(298.150±0.001) K时测定出化学反应PrCl3•6H2O(s)+2C3H7NO2(s)+C3H4N2(s)+3NaClO4(s)=[Pr(C3H7NO2)2(C3H4N2)(H2O)](ClO4)3(s)+3NaCl(s)+5H2O(1)的标准摩尔反应焓为ΔrHmө=(39.26±0.11) 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 计算出配合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ΔfHmө{[Pr(C3H7NO2)2(C3H4N2)(H2O)](ClO4)3(s), 298.150 K}=(-2424.2±3.3) kJ•mol-1. 采用TG-DTG技术研究了配合物在流动高纯氮气(99.99%)气氛中的非等温热分解动力学, 运用微分法(Achar-Brindley-sharp和Kissinger法)和积分法(Satava-Sestak和Coats-Redfern法)对非等温动力学数据进行分析, 求得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108.9 kJ•mol-1, 动力学方程式为dα/dt=2(5.90×108/3)(1-α)[-ln(1-α)]-1exp(-108.9×103/RT).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新的方法合成了1-亚甲基苯并咪唑-1,4,7-三氮环壬烷配体, 利用该配体合成了一个新的铜配合物[Cu(C14H21N5)Br]2•[CuBr4] ([Cu(C14H21N5)Br]•[CuBr4]2-•[Cu(C14H21N5)Br]), 并测定了它的晶体结构, 结果表明: 该配合物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的C2/c空间群, 晶胞参数a=1.96209(15) nm, b=0.82319(5) nm, c=2.39249(15) nm, α=90.00°, β=102.996(2)°, γ=90.00°, V=3.7653(4) nm3, Z=4, μ(Mo Kα)=8.083 mm-1, Dc=2.097 Mg/m3, F(000)=2308, R=0.0417, wR=0.0945, GOF=0.933. 该配合物由两个1-亚甲基苯并咪唑-1,4,7-三氮环壬烷一溴合铜配阳离子和一个四溴合铜配阴离子组成. 在两个配阳离子中, 每个Cu(II)离子与五个配位原子配位(四个氮原子和一个溴阴离子), 位于一个变形四方锥的中心. 在配阴离子中, Cu(II)离子与四个溴阴离子配位, 位于一个稍变形四面体的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