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是国家生命科学领域基础研究机构.研究所拥有生物大分子和脑与认知科学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感染与免疫和核酸生物学两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是研究所公共技术服务中心,负责研究所50万元以上设备开放共享运行管理,为研究所和所外用户提供高水平的技术支撑服务.生物物理研究所长期致力于生命科学关键仪器设备创新研制,高度重视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高度重视技术支撑系统的建设,积累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大型仪器公共平台质谱室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包括各项制度的建立,开放使用运行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及有偿共享的经验与成果.最后总结了开放共享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更好建设不同维度的仪器设备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实践了“校-院”实体平台筹建及管理体系建设,初步构建了“校-院”两级仪器设备共享工作体系,解决和满足了设备共享过程中的共性和个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4.
食品检测实验室大型检测设备的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食品实验室大型设备定义、仪器设备购置、使用管理、人员管理、共享管理、网络化管理、设备报废7个方面对食品检测实验室大型检测设备的管理进行了探讨,尤其是对量值传递/溯源、仪器使用人员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加强管理,资源共享,促进大型仪器协作共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仪器与科研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 .促进大型仪器协作共用 ,努力提高大型仪器的利用率、完好率和使用绩效 ,一直是中国科学院大型仪器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 .多年来中国科学院一直在努力推动院属有关单位以及院外有关单位之间等多种形式的大型仪器协作共用 .1 促进大型仪器协作共用、资源共享1 .1 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大型仪器设备是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支撑条件 ,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也是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型仪器设备 ,是指中国科学院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直接使用的、经各种经费来源、进货渠道…  相似文献   

6.
扫描电子显微镜常用于观察样品的内部结构以及化学组成,是材料学领域不可缺少的现代分析测试仪器. 绍兴文理学院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已十多年,年平均运行有效机时在1 000 h以上,是学校利用率最高的仪器设备之一. 结合大型仪器设备管理运行中的经验以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检测技术提升、仪器共享、评价体系等方面对仪器的管理制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于川茗  赵盈盈 《化学教育》2021,42(18):140-143
大型仪器设备是高校引领原始创新和科技进步的核心力量,挖掘大型仪器设备的科普内涵,是新时代高校开展科普教育、服务社会的创新举措。阐述了大型仪器设备开展科普教育的现实意义,分析了大型仪器设备开展科普教育的实现途径,并以电子显微镜为例,探索了大型仪器开展科普教育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赵鹏  于川茗 《化学教育》2022,43(22):49-54
针对传统大型仪器培训体系存在的定位不准、内容不足、方案陈旧等局限性,结合“新工科”人才培养理念,围绕开放共享、科研导向、育人为本、安全高效的大型仪器培训方针,充分挖掘大型仪器设备的资源价值,释放科技资源潜力,初步建立了以扫描电镜为主体的远程培训、实体培训、应用培训、动态监管“四位一体”的新型大型仪器培训体系,形成了一个闭环的、高效的大型仪器培训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简要梳理了质谱技术发展历史,在此基础上,重点总结了中国自主创新质谱仪技术取得的突破,特别是2011年以来,研发人员自主研发了几款成熟的高分辨质谱仪,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自主创新仪器研制的进展.在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评价考核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和科研院所质谱仪的开放共享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的开放使用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是材料表面元素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表面分析科研工作的必备仪器.为提高测试效率,实施了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优化,总结了在推动XPS开放过程中管理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11.
结合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化学专业建设情况,重点阐述了专业建设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以及所获得的成果。在科技创新中完善专业建设,在专业建设中为科技创新活动搭建舞台,着重培养本科生的科学精神和科研能力。利用专业建设和科技创新的协同育人机制,实现专业与育人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浅谈基础医学部综合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医学院基础部综合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问题,包括:对实验室体制改革的认识,实验室的建设原则,管理体制及职责等。  相似文献   

13.
The construction of application-based courses is one of the keys to the development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In this pape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driven "Cosmetics and Spices" course was introduced. Its construction content from the four modules of theory, experiment, open experiment, enterprise project-oriented curriculum design and maker education was explored, and corresponding implementation plans of application-based courses we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学实践,分析了生产实习教学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对生产实习课程进行改革,提出了校外实习与校内实习协同进行的新生产实习模式,重点建设校内生产实习内容体系,切实解决校外实习内容更新慢,缺乏前沿成型技术这一问题。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结合了制度保障体系、教师队伍和信息化平台建设等进行了深入实践,学生参与生产实习的热情提高明显,各项创新创业大赛、考研和就业情况表明,本专业学生具有较好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改革实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结合笔者所组建的药学院原料药合成和天然产物提取两个方向的中试实验室建设实例,从硬件建设、设计布局以及管理等方面总结了相关经验,强调实验大楼设计与实验室建设相结合的重要性,避免相关设计硬伤;并从实验室工程技术人员的队伍建设、运行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The project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hemical Industry Reform and Upgrade Paths Facing New Economy" is one of the first batch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undertaken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which was completed by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measures and effects of the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discusses the target system construction for the perspective of future-oriented excellent engineer, multi-dimensional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diversified engineering education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romotion.  相似文献   

17.
在高校专业课中实施课程思政建设,是高等教育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总结了在将思政建设引入到我校专业课《复合材料学》中的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实施方法与教学体会。思政教育效果证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把课程思政建设与复合材料专业学科知识及学校学科专长紧密结合,使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有利于激励学生树立"强国志、报国行"的远大志向。  相似文献   

18.
以四川大学化学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例,从学生创新创业理念培养、教育条件支撑建设和制度保障完善三个方面简要介绍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突破口的双创教育模式。本文剖析了四川大学化学学院2015–2019年大创实施成效,探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结合线上主题问卷调查结果进一步指出了今后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Sulfur-heterocycles are found in nature and they are recognized by biological systems as effective pharmacophores inducing anticancer, antimicrobial, antiviral, anti-diabetic activities via e.g. blocking functionality of many enzymes and receptors. Due to the biological importance of sulfur heterocycles, novel and efficient synthetic strategies, opening the access to regio- and stereoselective construction and functionalization of these scaffolds are in high demand. The advantages and some limitations of tandem strategies are discussed in view of challenges rel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dequately functionalized or fused main heterocyclic sulfur frameworks of biological interest. In addition, examples of sulfur-heterocycles of important biological potency as well as domino reaction mechanisms revealing novel possibilities and ideas for construction of these attractive molecules, are reviewed. Bibliography presented in this review contains references to papers, which appeared mainly during the period from 2009 to 2018.  相似文献   

20.
高黎贡山地区越岭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高热流体等地质灾害,为了在施工过程中对可能遇见的水体的来源和水质特性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利用比例系数法,结合同位素水化学资料,对云南省龙陵地区的温泉水的化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龙陵地区的温泉水的矿化度较低;水-岩作用主要为溶滤、溶解作用和同离子效应;地下水循环和径流条件良好,温泉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温泉水为未变质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