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化高校"课程思政"改革,是落实立德树人理念,全方位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针对临床医学专业的特点,从教师素养的提高、课程思政内容的设计和学生的课外实践等方面对有机化学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展鹏  刘新泳 《大学化学》2019,34(11):68-73
无机化学是医学院校药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专业素养,在药学专业无机化学教学中应强化与药学之间的紧密联系。文章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增加药学专业无机化学"药味"的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3.
《大学化学》2021,36(7)
围绕完善优课,打造"金课"的理念,推进混合式教学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以乙醚的制备为例,详细阐述该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教学实践说明混合式教学辅以实验的创新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课前的自学成效,激发学生学习的探索欲,而且还能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提高教学的创新性,可在实验教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针对创新实验班学生的特点,在“大学化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开展课前演讲、课中主题讨论、课后研究等多个环节的创新活动,探索了启迪学生创新思想、培养学生创新素养、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叶长军 《化学教育》2007,28(9):18-20
新世纪的学生,为什么必须学习化学?怎么学?学了能干什么?山东科技版高中化学教材给出了答案:高中化学应该是"有灵魂和有生命"的,高观点、大视野、多角度地处理知识内容,提高学生对化学科学的真正理解力。依据这些理念,尝试着设计了一节课"铝":让学生充分展现、交流、体验,全方位地参与,品味化学中科学的、人文的素养,触动自己的心灵,打动自己的灵魂,塑造自己的生命,让化学的"灵魂和生命"与学生的"灵魂和生命"共舞。  相似文献   

6.
张莉 《化学教育》2006,27(10):24-25
上海市的二期课改已经进入了第4个年头,对化学学科知识的要求有一定降低,但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本节双语课的内容涉及金属的性质和用途,让学生体会“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这句话的含义。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非常接近,知识性不是特别高深,可发挥上海学生英语水  相似文献   

7.
沈兆刚 《化学教育》2018,39(11):34-37
基于《化学教育》等期刊文献和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关系式在初中化学计算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关系式在初中化学计算中的应用”课例,提出了高效复习的建议:要宏观认识复习课的目标和功能,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提高问题的解决能力、树立自信心。还应精心设计好各个微环节的活动,达到复习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利用"营养快线"饮料建构了"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复习课,让学生体验食品中的化学,再到生活中的化学,最后到自然界中的化学,感悟化学是无处不在的。同时,在复习课教学中,利用化学实验手段、化学思维方式和化学符号向学生展示了化学学科特色,渗透了"化学观"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学科素养,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提升能力。  相似文献   

9.
陈寅 《化学教育》2004,25(1):19-20
化学中如何渗透人文精神 ?这节课要完成的教学目的很难 ,充斥着立体化学中的数学思想 ,枯燥、乏味。为使这堂课上好 ,迫使我思考应如何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 ,我用了化学史 ,结果枯燥乏味的内容被化学人文韵味感化了 ,一节课的主要问题解决了。有的课讲究渐入佳境 ,但这节课的课题较难 ,内容较深 ,如果课的开始不能吸引住学生 ,整堂课可能会显得乏味枯燥 ,我想用一段精彩的引言在课的发端就掀起高潮 ,使学生立即进入兴奋状态 ,最后决定用C60 的发现史作为开端。“2 0世纪 80年代初 ,科学家正热衷于研究碳原子团簇 ,其中包括…  相似文献   

10.
当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教学中,注重2者性质的分析比较,缺少对2者在生活应用的关注和亲身实践,学生无法切身感受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实用价值。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化学教学应注意与生活深度融合。通过课前设置项目式学习和实践;课中汇报实践成果、进行实验探究、解决真实情境问题,使化学与生活深度融合,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应用”,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朱鹏飞  陈敏  陈凯 《化学教育》2018,39(23):37-42
以高中化学“离子反应”概念教学为例,阐述了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例研究思路和教学活动设计。围绕离子反应概念、离子方程式书写、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等知识内容,挖掘教学内容与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的联系,创设真实且富有价值的问题情境,开设高水平的实验探究活动,注重微观分析过程,将离子反应概念的学习与从微观离子角度分析水溶液中反应的认识思路进行整合,力求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对“离子反应”概念的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上好新生基础化学实验第一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志鹏 《化学教育》2004,25(8):40-42
围绕实验学业结构四要素的培养,建立学业评价和学习模式。旨在第一课上,通过学业结构评价指标体系教学,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实验学习方法和培养科学实验素养。实践证明,这样,可使新生实验学习适应性尽快增强,且为日后的化学实验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曹爱娟 《化学教育》2013,34(10):60-63
通过对河北省五年制学前教学专业42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对该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处理,揭示了河北省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化学素养的现状,分析了影响学生化学素养的因素。在此基础上,为提高河北省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化学素养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大学化学》2021,36(7)
论辩教学是一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针对当前高师院校"化学教学论"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讲授为主,缺乏学生课堂参与的现状,从课前准备、课堂论辩、课后反思和评价三方面精心设计并实施了论辩教学。基于对学生书面论辩修改稿和学生期末考试作答情况的分析,可以认为实施论辩教学对于提高"化学教学论"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化学专业师范生对化学教育理论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厦门大学化学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学生科研训练开展情况,并结合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对比分析,探索如何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科研兴趣、素养和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朱玉林 《化学教育》2023,(23):27-32
以“探秘温室气体的温室效应”为项目主题,在初中化学“气体的制取”复习课中开展项目式教学。在建构温室效应模型的基础上,学生遵循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并综合应用气体性质和制备的相关知识,选择合适的化学反应,自主设计发生装置、除杂装置、收集装置,以满足项目实际需求。项目还采用了基于热成像检验温室气体的创新实验设计,缩短了实验时长,提高了科学性。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学生迁移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了实验探究与实践素养,培养了建模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7.
周公度 《大学化学》1990,5(5):16-18
一、课程的提出1989年春节期间,在我校召开的理科基础课教师座谈会上,讨论到跨系开设的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其中涉及化学系为物理类各系所开设的普通化学课.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十年来化学系为物理系开设的普通化学课已经取消,只保留了一门“固体材料化学”的高年级选修课,选修的学生不足半数,这就使得多数物理系本科学生的化学知识水平在大学阶段得不到提高. 随着科学的发展,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互相联系,在涉及解决实际的问题时,要求不同学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新旧课标与教材的对比分析,确定水溶液主题的认识方式、大概念和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情境素材,以大概念统领单元教学,在真实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发展学生认识水溶液的基本角度和思路,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曹少华 《化学教育》2005,26(9):57-58
笔者多次听了课改年级的课,以下的几个课堂教学情景令我颇有感慨: 情景1:初三化学“溶液的酸碱性”课上,教材上此处实验是用“点滴板”(是学生新接触的一种仪器)进行有关溶液的酸碱性测试操作实验。  相似文献   

20.
相佃国  张敬智  李素英 《化学教育》2001,22(11):20-21,24
为了了解试卷讲评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学生对讲评课的要求,提高讲评课的质量和效益,我校化学组教师对学生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