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酱油多菌种液态前发酵条件及其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米曲霉、黑曲霉、香菇菌等多菌种液态发酵酱油研究了液态条件下三种菌的酶系组成、产酶条件及特点以及蛋白酶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三种菌在酶系组成上有取长补短的效果,可以明显促进氨基酸的生成,改善酱油风味。酶动力学结果表明,在液态中酸性蛋白酶量适pH为2.6;中性蛋白酶pH6.9;碱性蛋白酶pH9.8,酶作用温度在35~45℃范围内,酶活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2.
我们从9株水解圈比值(水解圈直径/菌落直径)较大的(一般在7以上)初筛株中,经摇瓶复筛,筛选出一株中性蛋白酶产生菌0031菌株.经初步观察其培养特征较接近于枯草芽孢杆菌(A.S.1398),但其发酵液在盘状电泳上的酶谱,有别于枯草芽孢杆菌,其产酶的摇瓶发酵培养基为:豆饼粉3%,玉米粉2%,麸皮3%,KH_2PO_40.03%,Na_2HPO_40.4%,pH 8.0(消毒前).在50 ml(每500 ml 三角烧瓶)的装量,旋转式摇床(转速220次/分偏距2.5cm)温度28℃的条件下发酵,经34—38小时,酶效价稳定在2000单位左右(测定反应温度30℃)最高效价可达2330单位.在该菌株的产酶特性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发现1.适当的加大通气量和提高 pH 能提高产酶量和缩短发酵周期,但美中不足的是酶高峰期较短促,较不利于在发酵过程中控制产酶高峰点.2.提高发酵温度(30℃以上)略有抑制产酶的趋势或有明显的酶高峰期推迟的现象.3.Zn~艹和 Ca~艹(试验浓度分别为 ZnSO_40.005%和 CaCl_2 0.3%)对产酶无促进作用.根据目前所表现的生产性能,0031筛选株是理想的,值得联系实际目的,进一步研究提高其产酶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研究接种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SW5菌株对发酵鳀鱼鱼露品质的影响,以低值鳀鱼为原料,通过接种贝莱斯芽孢杆菌SW5菌株,并添加多种蛋白酶协同发酵鳀鱼鱼露.测定氨基酸态氮(AA-N)质量浓度、pH值和总酸质量浓度的变化,采用电子舌和色差仪测定鱼露发酵完成后发酵液的鲜味成分含量和色泽,与商品鱼露和酶解液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采用贝莱斯芽孢杆菌SW5菌株与中性蛋白酶协同发酵,发酵第7天AA-N质量浓度达到最高,为13.93 g·L-1,符合市售一级鱼露标准.3个处理组的色泽和鲜味成分含量与商品鱼露相近.综上所述,通过接种贝莱斯芽孢杆菌SW5菌株和蛋白酶对鳀鱼鱼露进行协同发酵可以缩短发酵周期,提高鱼露的产量以及AA-N和鲜味成分的含量.因此,该菌株可用作海洋蛋白源物质的发酵深加工.  相似文献   

4.
丝氨酸棕榈酰转移酶(Ser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SPT)是鞘脂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 其表达水平的高低影响生物体内鞘脂的含量. 该实验利用荧光定量PCR和液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了营养盐对假微型海链藻中SPT表达及鞘脂合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 SPT在微藻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直接影响其鞘脂的合成, 且P饥饿促进SPT的表达和细胞内神经酰胺的合成, 进而影响假微型海链藻的生长; 而N饥饿抑制SPT的表达和细胞内神经酰胺的合成及假微型海链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选用菌株嗜酸乳杆菌NCU402,利用脱脂奶粉和白砂糖发酵,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乳酸菌素,采用湿法制粒压片法制备乳酸菌素片。用牛津杯法,测定乳酸菌素片在抑菌谱、pH敏感性、温度敏感性、酶敏感性、胆盐耐受性和人工胃肠道耐受性方面的效价作用。结果表明,乳酸菌素片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都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在酸性环境中,乳酸菌素片的效价更佳,碱性环境中效价降低;温度对乳酸菌素片的效价有影响;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降低了乳酸菌素片的效价;0.3%胆盐浓度对乳酸菌素片的效价有促进作用;乳酸菌素片在模拟人工胃肠道环境中表现出较好效价。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有机介质中酶促选择性合成阿糖胞苷氨基酸衍生物.实验研究合成了4种L-氨基酸乙烯酯为酰化试剂;以枯草杆菌碱性蛋白酶为催化剂,在50℃条件下,L-广氨基酸乙烯酯与阿糖胞苷反应合成系列阿糖胞苷5’-O-L-氨基酸酰化衍生物;产物用FTIR、NMR和ESI-MS表征确定其结构;发现不同的酰化试剂对反应产率有影响,其中以L-苯丙氨酸乙烯酯作为酰化试剂时,反应产率最高,达到了82.9%.该方法具有条件温和、选择性高和产率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氧化葡萄糖杆菌甘油脱氢酶的反应及稳定性条件,以提高二羟基丙酮的发酵浓度.结果表明甘油脱氢酶在pH 4.61,温度33.3 ℃,甘油质量浓度80.0 g·L-1时有最高的酶活性;但该酶仅在pH 4.0~5.0很窄范围内及温度低于25 ℃以下时稳定;100 g·L-1甘油或者50 g·L-1二羟基丙酮对该酶的稳定有利.由于氧化葡萄糖杆菌的生长条件和甘油脱氢酶催化条件差异较大,为提高二羟基丙酮的转化效率,研究了一种新的二羟基丙酮的转化方法.该方法将二羟基丙酮的发酵过程分成菌体培养期和甘油转化期2个阶段,分别控制其最优条件.实验中利用一个5 L的发酵罐的进行转化,结果显示在136 h的转化过程中甘油脱氢酶的稳定性保持良好,最终发酵液中的二羟基丙酮质量浓度达到286.2 g·L-1.  相似文献   

8.
以金枪鱼加工副产物为原料,研究其酶解液对顶头孢霉菌(Cephalosporiumacremonium)发酵产物的影响.以头孢菌素C (CPC)的产量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和响应面方法,研究不同添加量的酶解液对顶头孢霉菌发酵产抗生素的作用,再利用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酶解液对顶头孢霉菌代谢物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顶头孢霉菌的发酵培养基中,酶解液的添加量为30.86 mL·L~(-1)时, CPC产量最高,为8.106 g·L~(-1),比未添加酶解液增加67.82%;酶解液的加入显著改变了顶头孢霉菌代谢物的种类和含量.  相似文献   

9.
枯草杆菌 0031 产生的胞外蛋白酶,有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两种,主要是中性蛋白 酶.其比例可通过 70- 3 M 的 DFP 的特异性抑制作用直接对发酵液进行测定 .测定结 果 表明,前期发酵液中中性蛋白酶的比例高于后期发酵液中中性蛋 白酶的比例.在f o -b 期 间补加不同的碳源和氮源 ,对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的比例发生影响.这表明枯草杆菌 0031 的胞外中性蛋白酶和胞外碱性蛋白酶的合成有着不同的调节机制 ,并且可能后 期 友 酵液中中性蛋白酶比例的减少是与嵌源和能源耗竭有关 .  相似文献   

10.
以浙东白鹅为研究对象,在木瓜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复合一次酶解鹅皮胶原蛋白基础上,选取4种常见蛋白酶对胶原蛋白酶解产物进行二次酶解,并优化二次酶解条件以提高其产物的抗氧化活性,以抗氧化能力为指标确定二次酶解中的最佳水解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还原力为指标,选取p H、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为考察因素,利用响应曲面法确定最佳酶解条件.结果表明,在胶原蛋白的二次酶解中,以碱性蛋白酶酶解所得产物抗氧化活性较好,响应曲面法确定碱性蛋白酶最优酶解条件为p H 8.96、酶解温度49.3℃、酶解时间5.7 h,此时所得多肽还原力达到13.48×10-2,较优化前提高了3.51%.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测定1+龄黑鱾的胃、盲囊、肝脏和肠道4个消化组织中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并研究其与温度及pH值的关系,可以为黑纪的合理投饵提供理论依据.实验设9个温度梯度(10~50℃)和14个pH缓冲液梯度(pH2.0~9.0),用淀粉-碘显色法测淀粉酶活力,用福林-酚试剂法测蛋白酶活力.结果表明:黑纪盲囊、肠道中淀粉酶和蛋白酶活力均较高,最适温度为35℃,淀粉酶最高活力为每克鲜组织46.02U和42.61U蛋白酶最高活力为每克鲜组织156.52u和147.79U;胃中酶的最适温度为40℃,肝脏中淀粉酶温度要求稍低,最适温度为30℃,酶活力值也最低;胃淀粉酶和胃蛋白酶最适pH值分别为6.5和3.5,盲囊、肠道和肝脏组织中的最适pH值相近,为7.0-8.0.可以认为黑鲍胃中主要存在着酸性蛋白酶,胃是食物蛋白质初步分解消化的场所;Q10值充分反映了温度对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当温度从10℃上升至20℃时。2种消化酶活力增幅显著,可作为开始投饵的温度指标.  相似文献   

12.
黑曲霉脂肪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黑曲霉F044脂肪酶N-端氨基酸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找到与黑曲霉脂肪酶基因同源的候选基因A84689.根据该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直接经RT—PCR扩增得到黑曲霉脂肪酶全长基因anl.anl全长1044bp,含3个内含子,编码297个氨基酸(含信号肽27个氨基酸),与其他脂肪酶基因没有明显的同源性.将成熟脂肪酶基因连接到pPIC9K载体上得到重组表达质粒,转化P.pastoris GSll5.脂肪酶基因在P.pastoris GSll5中实现了分泌性表达.  相似文献   

13.
高产共轭亚油酸植物乳杆菌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人工诱变方法选育高产共轭亚油酸生产菌株,以实验室保藏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A(简写为L.plan A)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硫酸二乙酯的依次处理,结合高浓度亚油酸平板(0.1%)的筛选和进一步摇瓶复筛,最终得到一株共轭亚油酸高产菌株Lactobacillus plantarum H3.1(简写为L.plan H3—1),其共轭亚油酸产量高达30.67mg·L^-1,比出发菌株L.planA提高了264.5%.传代实验中突变株L.planH3—1的遗传特性较稳定.实验结果证明该诱变方法对提高植物乳杆菌L.planA的共轭亚油酸产量效果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4.
压电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压电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并从气态物质分析、微生物分析、细胞分析、生物过程监测、反应动力学分析、蛋白质分析、核酸分析、酶分析以及生物小分子物质分析等方面介绍了压电传感器在生物分析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SARS冠状病毒(SARS-CoV)的S(Spike)蛋白是病毒表面最主要的膜蛋白,在病毒的感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冠状病毒的主要抗原.以SARS冠状病毒的cDNA为模板,通过PCR得到S△1(151~1200bp)、S△2(1201~2250bp)和S△3(2251~3150bp)3段基因序列,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在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得到包涵体蛋白,经Western blot检测正确后,将此作为抗原以滴鼻和腹腔注射两种小同的途径免疫BALB/c雌性小鼠,3次免疫之后采集小鼠的血清和肺洗液,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其中的抗体IgG和IgA.结果表明S蛋白通过滴鼻途径既能刺激产生一定的血清IgG,更能诱导肺粘膜产生特异IgA抗体.进一步比较分析发现,诱导粘膜免疫的效应区域主要位于S△2(401~750aa)蛋白区段.  相似文献   

16.
通过盆栽模拟酸雨喷淋实验,比较了不同酸雨酸度(pH值分别为2.5、3.5、4.5和5.6(CK))下,乌药(Lindera aggregata) 幼苗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膜脂过氧化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差异,探讨酸雨胁迫对乌药幼苗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不同酸雨酸度处理下,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日均净光合速率随着酸雨酸度的升高而降低.随酸雨酸度的升高,乌药幼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相对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降低,且pH 2.5处理的影响更为显著.酸雨处理降低了乌药的光饱和点(LSP),而pH 2.5、pH 3.5处理的暗呼吸速率(Rd)、光补偿点(LCP)显著高于对照.Fv/Fm随着酸雨酸度的增加而减小,过氧化物酶活性(POD)、丙二醛(MDA)含量和质膜透性随酸度的增加均显著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pH 4.5处理时显著升高,pH 2.5时显著降低,而pH 3.5时与对照差异不大.总之,酸雨降低了乌药的光合能力,对其他生理指标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鲭鱼亚目的海洋鱼类在捕获后易产生组胺,导致鲭鱼中毒.为研究组胺消长与微生物的关系,通过平板分离和摇瓶发酵,以荧光光度法测定酶活力,从鲭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皮肉、内脏和腮中分离筛选组胺降解菌,并对所产组胺降解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自内脏中分离筛选到一株组胺降解酶活力较高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从生长产酶曲线推测该酶为初级代谢产物.该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5℃,最适pH为7.2.在pH6.0~8.0和温度20~35℃范围内有较好的稳定性.Mn^2+、Ca^2+、Na^-、Mg^2+、K^+等金属离子存在时酶活力增加。Zn^2+、Al^3+、Fe^3+、Fe^2+、Cu^2+等金属离子存在时,酶活力下降,在EDTA存在条件下酶活力完全丧失.对其动力学研究表明,在甘氨酸-NaOH缓冲反应体系中,最大反应速度Vmax=156.25U·mL^-1,米氏常数Km=0.22mg·mL^-1.组胺降解菌国内还朱见报道,研究结果对进一步研究水产品组胺生物控制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研究小麦叶绿体DNA,需要快速,简便地获得质纯,量大的ctDNA蒋高离子强度和抗坏血酸同时引入缓冲系统用于提取小麦ctDNA利用高离子强度对DNA与蛋白质之间的静电吸引造成襄胁损失的阻碍作用,及抗坏血酸提供低pH环境抑制酶活性等作用,得到较好的产率和纯度,并可得到清晰的限制性内酶图谱。  相似文献   

19.
新型发酵蔬菜制品乳酸菌发酵剂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榨菜等一些自然腌制蔬菜制品中分离得到一些乳酸菌菌株,通过细胞形态及生理学特性观察研究,初步筛选出Lactobacillus 8株菌株,并进一步通过发酵产酸和细胞生长比较实验得到3株乳酸菌菌株Lact,2,Lact.6和Lact.8,通过菌株间不同配比和发酵榨菜验证实验,最后确定了榨菜发酵制品的最适发酵剂为Lact.2和Lact.8,最佳配比为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