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0篇
综合类   1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胸径将浙江省桐庐县白云源森林公园长叶榧群体划分为成体、小树、幼苗3个年龄级,利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对不同年龄级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进行分析.12个RAPD引物和12个ISSR引物分别扩增出199和180个条带,总多态位点百分率分别为44.72%和56.11%.RAPD和ISSR分析均显示3个年龄级的多态位点百分率、Shannon信息指数、Nei指数以成体最高,小树次之,幼苗最低,表明长叶榧群体遗传变异呈衰退趋势.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长叶榧群体不同年龄级内、年龄级间均存在遗传变异,但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年龄级内.RAPD和ISSR分析显示,长叶榧群体不同年龄级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分别为0.2869、0.3077,基因流(Nm)分别为1.2412、1.1231.长叶榧群体不同年龄级间的遗传相似度以幼苗与小树最高,遗传距离以幼苗与小树间最小.在长叶榧群体不同年龄级中,ISSR能检测到比RAPD更多的遗传变异,经Mantel检验,两种分子标记的分析结果相关性极显著.  相似文献   
2.
濒危植物夏蜡梅光合生理生态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采用遮荫的方式设置3个光照梯度:全光照(CK)、37%全光照(37%RI)和10%全光照(10%RI),于2007年7月中旬,对上述光环境中的夏蜡梅(Sinocalycanthus chinensis)幼苗的光合作用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种光环境下,夏蜡梅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为“双峰”曲线,CK和37%RI光环境下,午休现象明显;最大净光合速率的大小是37%RI>CK>10%RI;日均净光合速率的大小是37%RI>10%RI>CK.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表明,10%RI光环境下光抑制现象不明显;37%RI光环境下在午间发生了明显的光抑制,但是光合机构可以恢复.全光照环境下发生了长期的光抑制,光合机构受到不可恢复的伤害.在夏蜡梅自然群落中,于2006年7月、10月和2007年4月下旬的晴朗天气,测定了群落冠层和林下2种光环境下夏蜡梅的净光合速率日进程,并与其主要伴生植物进行比较.7月夏蜡梅冠层的净光合速率日进程呈“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林下夏蜡梅则表现为“单峰”曲线;在4月和10月夏蜡梅及其伴生植物净光合速率日进程均呈“单峰”曲线.夏蜡梅3个季节的日均净光合速率的平均值比其它伴生植物低,在群落内种间竞争中将处于不利地位.  相似文献   
3.
利用吖啶橙荧光染色法检测不同海拔高度七子花林下土壤细菌的数量,利用CTAB-溶菌酶-蛋白酶K法抽提土壤细菌DNA,分析两者之间及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不同海拔高度七子花林下土壤细菌数量及土壤细菌DNA的数量均有很大差异,两者之间呈显著性正相关.1μg土壤细菌DNA相当于2×108个土壤细菌.土壤细菌数量受含水量、有机质和海拔的影响,土壤细菌DNA含量主要受土壤细菌数量、海拔、有机质及含水量的影响,环境因子主要通过影响土壤细菌数量而间接影响土壤细菌DNA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于2011年7月下旬的晴朗天气条件下,对浙江省天台山林窗、林缘、林下生境华东野核桃(Juglans cathayensis var. formosana)的光合生理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并比较林窗生境中华东野核桃与其伴生植物山胡椒(Lindera glauca)、玉兰(Magnolia denudata)、云锦杜鹃(Rhododendron fortunei)光合日进程的差异. 结果表明:夏季,林窗生境的华东野核桃及主要伴生植物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日进程均呈“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其“午休”的原因主要是由非气孔限制因素引起的;林下、林缘的Pn日进程均呈“单峰”曲线.林窗生境的华东野核桃与林缘、林下相比,其光补偿点(LCP)低,光饱和点(LSP)高,对光适应的生态幅较宽;并且林窗生境的华东野核桃暗呼吸速率(Rd)低,日均Pn、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高,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说明林窗生境适合其生长. 3种生境华东野核桃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 / Fm)均呈现出“V”型曲线. 林窗生境中华东野核桃的日均Pn均比其他伴生植物高,且差异均极显著(P<0.01),说明华东野核桃的光合作用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5.
对天台大雷山4个不同生境(常绿阔叶林、灌丛、竹林和杉木林)夏蜡梅群体的果实、种子形态变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测量的果实和种子12项形态学指标表明,果实和种子的性状以灌丛生境最优、其次是竹林生境、最差的是常绿阔叶林生境.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变异,其中群体间的变异系数的平均值从61.71(每果种子数)到7.51(种子厚).夏蜡梅种子形态较果实形态稳定.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夏蜡梅果实和种子形态在不同生境间差异显著,其中80%以上的变异来源于生境内.PCA分析结果将4个群体大致分为3组,杉木林生境和常绿阔叶林生境果实和种子形态最接近,为一组,竹林生境和灌丛生境各为一组.夏蜡梅果实和种子形态与光照条件的相关性最大,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较小.  相似文献   
6.
采用RAPD技术对浙江天台山3个海拔高度的七子花(Hepatacodium miconioides)天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以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12种随机引物在60株个体中共检测到122个可重复的位点.3个种群多态位点百分率为18.85%~23.77%,平均为21.86%,表明各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比较低.3个种群Shannon和Nei指数平均为0.132 9、0.092 5,其值较低.虽然3个种群所分布的地理范围小,但种群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Shannon指数所显示的总遗传多样性中,种群内占33.58%,种群间占66.42%.Nei指数显示的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为0.654 6.种群间的基因流很小,仅为0.265 6.3个七子花种群间的遗传相似度平均为0.712 6,遗传距离平均为0.341 2.海拔990 m种群与海拔780 m种群的遗传相似度较高,海拔500 m种群与其它两种群的相似度较低.七子花种群内的遗传多样性与土壤总氮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濒危植物夏蜡梅花部综合特征与繁育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野外定点观察夏蜡梅(Sinocalycathus chinensis)的开花进程和花朵的功能形态特征,运用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人工授粉和套袋试验等方法测定夏蜡梅的繁育系统.结果显示:夏蜡梅花各部形态和数量存在普遍的变异.单花花期为7~9d.开花进程中,雄蕊向心聚合,最后包围雌蕊,柱头与花药基本等高.夏蜡梅花雌雄异熟,雌蕊先熟,雌雄蕊无明显异位.单花花期依其形态和雌雄性功能表达可分为6个时期:蕾期、开花前期、雌性期、两性期、雄性期和谢花期.夏蜡梅杂交指数为3,花粉-胚珠比为29571±5839.授粉实验结果显示其不存在无融合生殖,为自交亲和,虫媒在传粉过程中起了较大的作用,表明夏蜡梅的繁育系统以异交为主,但自交亲和,为混合交配系统.  相似文献   
8.
通过盆栽模拟酸雨喷淋实验,比较了不同酸雨酸度(pH值分别为2.5、3.5、4.5和5.6(CK))下,乌药(Lindera aggregata) 幼苗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膜脂过氧化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差异,探讨酸雨胁迫对乌药幼苗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不同酸雨酸度处理下,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日均净光合速率随着酸雨酸度的升高而降低.随酸雨酸度的升高,乌药幼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相对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降低,且pH 2.5处理的影响更为显著.酸雨处理降低了乌药的光饱和点(LSP),而pH 2.5、pH 3.5处理的暗呼吸速率(Rd)、光补偿点(LCP)显著高于对照.Fv/Fm随着酸雨酸度的增加而减小,过氧化物酶活性(POD)、丙二醛(MDA)含量和质膜透性随酸度的增加均显著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pH 4.5处理时显著升高,pH 2.5时显著降低,而pH 3.5时与对照差异不大.总之,酸雨降低了乌药的光合能力,对其他生理指标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用RAPD技术分析了浙江省天台山次生灌丛群落不同土层(G1层土深0~5cm、G2层土深5~10cm。G3层土深10~15cm)土壤细菌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结果显示11种随机引物在27个土壤样品中共检测到168个可重复的位点,G1和G2土层的多态位点百分率均为88.10%,G3土层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7.50%,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达100%.Shannon信息指数和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估算的不同土层的遗传多样性的高低顺序均为G1〉G2〉G3.不同土层细菌的遗传多样性与可培养细菌数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土壤pH值呈显著性正相关,与其它土壤因子的相关性不大.Shannon信息指数与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估算的结果都说明不同土层细菌群落大部分的变异存在于土层内,土层间的遗传分化很低.Nei指数估算的土层问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0701,不同土层间具有很高的基因流(Nm=6.63).AMOVA分子变异分析显示在总的遗传变异中,3.90%的变异发生在土层间。96.10%的变异发生于土层内,土层问的遗传分化不显著(Φst=0.039,P〈0.001).从土层间的遗传相似度来看,G1与G2两土层的遗传相似度最高.根据土壤细菌不同土层群落间的遗传距离,采用uPGMA法进行聚类,G1土层与G2土层先聚在一起,再与G3土层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采用PCR-DGGE和R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不同浓度硝基苯废水驯化的细菌群落结构变化,探讨硝基苯废水对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RAPD分子标记显示不同浓度废水驯化的细菌群落的Neis指数(h)平均为0.2523,Shannons信息指数(I)平均为0.3730;而采用DGGE技术得到不同浓度废水驯化的细菌群落的h平均为0.2523,I平均为0.3958.RAPD分子标记分析可知当废水浓度从0%增高至10%时,多样性指数增加,而当浓度继续升高,多样性指数逐渐下降;DGGE方法分析发现当废水浓度从0%升高至60%时,多样性指数逐渐下降,但当废水浓度达到80%时,多样性指数比60%时略有升高.基于DGGE数据分析获得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与COD、Cl-及硝基苯浓度之间均相关极显著,表明废水中所含的硝基苯、有机物及氯离子含量是引起细菌群落结构改变的主要原因.利用RAPD和DGGE两种方法得到的不同浓度硝基苯废水驯化的细菌群落相互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5717和0.4700.不同浓度硝基苯废水驯化获得的细菌群落可分为两大组,一组包括高浓度(60%和80%)废水驯化细菌,另一组为低浓度(0%、5%、10%、20%和40%)废水驯化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