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大孔交联聚丙烯酸甲酯为原料,引入多乙烯多胺[H(NHCH2CH2)nNH2,n=2,3,4]配体,络合二价铜离子,合成出一系列以交联聚内烯酸甲酯为载体的多乙烯多胺/铜(Ⅱ)络合物,研究了这类高分子络合物在不同条件下对尿素的吸附性能。结果说明,在载体树脂相同时.配体不同的络合物树脂对尿素的吸附性能有很大差异,以二乙烯三胺或三乙烯四胺为配体,产物树脂对尿素的吸附量较大,而以四乙烯五胺为配体则吸附量较小。在尿素浓度130mg/dl、吸附时间8小时、介质为pH=7的Na2HPO4-NaH2PO4缓冲溶液、温度18℃时,该类高分子络合物对尿素的最大吸附量达到75.2mg/g。  相似文献   

2.
高分子金属络合物配位吸附尿素分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利用高分子金属络合物配位吸附尿素的方法,研究了通过聚丙烯酸甲酯骨架制备的弱酸、弱碱树脂金属络合物对尿素分子的配位吸附能力,结果表明,尿素分子通过配位键参与高分子吸附,吸附性能受到其他配体的影响。在pH=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尿素原液浓度为1300.0mg/l,温度为37℃,最高吸附量可达60mg/g左右,文中还详细考察了影响尿素吸附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3.
大孔交联聚丙烯酸树脂(D151和D152)用氯化亚砜转化为酰氯后,通过成酯反应固载β-环糊精,再进一步用高碘酸钠氧化,合成出具有环状多醛结构的交联聚丙烯酸固载化氧化β-环糊精。系统研究了反应条件对β-环糊精固载化反应的影响,发现摩尔投料比(—COC1/β-CD)为1.5—1/1、温度80℃、时间24 h为最佳固载反应条件。探讨交联聚丙烯酸固载化氧化β-环糊精对尿素的吸附性能,阐明了吸附时间、溶液中尿素浓度、及介质pH值等对吸附量的影响。在尿素浓度130 mg/dL、吸附时间4h、介质pH 7、温度25℃时,交联聚丙烯酸固载化氧化β-环糊精对尿素呈现出最大吸附量82.13 mg/g。  相似文献   

4.
以交联聚丙烯酰胺为载体,合成了高分子负载的氧化β—环糊精,并研究了它在不同条件下对尿素分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交联聚丙烯酸胺负载的氧化β—环糊精对尿素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最大吸附容量可达到96.8mg/g(尿素浓度为130mg/dL,pH=7.4,0.01M磷酸盐缓冲液,吸附温度37℃)。  相似文献   

5.
首次利用褐藻酸Cu(Ⅱ)络合物配位吸附尿素分子,系统研究了影响尿素吸附的各种因素,并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手段对尿素吸附机制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褐藻酸Cu(Ⅱ)络合物在模拟人体生理介质下可络合吸附近60mg/g的吸附容量,其中尿素吸附液浓度为130.0mg/dl,介质为磷酸氢二钠和磷酸二氢钠的缓冲液(pH=7.0),温度为37℃。  相似文献   

6.
以二乙烯三胺为改性剂,对硅胶进行表面修饰,制备了二乙烯三胺改性硅胶吸附材料,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IR)对其进行表征,用静态法考察了该吸附材料对痕量铜(Ⅱ)、镉(Ⅱ)的吸附性能。在p H 5.5,35℃下恒温振荡50 min,Cu2+,Cd2+能同时被吸附材料很好的吸附,吸附的Cu2+,Cd2+可用0.5 mol/L硫脲+0.2 mol/L HNO3完全洗脱。其静态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16.63,24.86 mg/g。对2.0 mg/L的Cu2+,Cd2+的标准溶液液进行11次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3%和1.5%,检出限(3σ,n=11)分别为5.90,3.77μg/L。加标回收率分别95%~101%和99%~104%。方法可用于实际矿样中痕量铜、镉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以金属Ni(Ⅱ)离子为模板,合成了高分子多乙烯多胺络合吸附剂.研究了它们对重金属离子(Cu2+,Ni2+,Zn2+,Co2+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这类吸附剂对Cu(Ⅱ)、Ni(Ⅱ),Zn(Ⅱ)、Co(Ⅱ)离子的吸附容量分别达239.60、231.30、131.83、81.23mg/g(千);相应选择性顺序为Cu(Ⅱ)≈Ni(Ⅱ)>Zn(Ⅱ)>Co(Ⅱ).  相似文献   

8.
不同壳聚糖降解产物与锌(Ⅱ)络合物的合成及性能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郎惠云  蔡健  魏永锋 《分析化学》2004,32(11):1505-1508
采用H2O2降解的方法,得到了一系列不同分子量的壳低聚糖(CTS),研究了降解产物对Zn(Ⅱ)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40℃下,pH=5,Zn(Ⅱ)始浓度为2g/L时,CTS对Zn(Ⅱ)的吸附量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大,当CTS的分子量增加到一定值时,吸附量趋于稳定。并通过元素分析、UV、IR等方法对壳低聚糖-Zn(Ⅱ)络合物进行了表征。探索了壳低聚糖-Zn(Ⅱ)络合物对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患者血液中存积的主要毒性物质——尿素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不同分子量的CTS-Zn(Ⅱ)络合物对尿素的吸附量大致相同,分子量为50000、100000、780000的CTS-Zn(Ⅱ)络合物其最大吸附量分别为85.6、84.3和84.0mg/L。CTS-Zn(Ⅱ)对尿素的吸附效果优于目前临床使用的一些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9.
铜(Ⅱ)-2-QADNm络合物电分析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研究了铜(Ⅱ)与2-QADNm形成的络合物的极谱行为。用改进的单纯形法优化了底液条件,研究了Cu(Ⅱ)-2-QADNm体系的电分析特性;提出了用2-QADNm借络合物吸附波测定痕量铜的方法,测定低限为10-8mol/L。  相似文献   

10.
通过交联聚丙烯酸甲酯与乙醇胺反应,形成聚(N-羟乙基丙烯酰胺)树脂,在酸催化作用下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形成含有α-羟基氯乙基的树脂.含α-羟基氯乙基的树脂与D-丙氨酸、L-丙氨酸或甘氨酸反应,分别得到含有这3种氨基酸的吸附剂.这3种吸附剂吸附N-去甲万古霉素的结果表明,含D-丙氨酸的吸附剂的吸附量最大,含甘氨酸的吸附剂的吸附量次之,而含L-丙氨酸的吸附剂不吸附N-去万古霉素.说明前两种吸附剂对N-去甲万古霉素存在亲和吸附作用.含D-丙氨酸吸附剂的最佳吸附pH值为5.8,当吸附液中的盐(NaCl)浓度增加时,吸附量降低.用0.4mol/LNa2CO3/CH3CN(摩尔比7∶3,pH=9.5)作为洗脱剂可完全脱附被吸附的N-去甲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合成并鉴定了H4Ru4(CO)12,H4Ru4(CO)10(PPh3)2,制备了以|—Ph—CH2PPh2,SiO2)Ph-CH2PPh2,|-Ph-CH2N(Et)P(NEt2)2为聚合物配位体的固载化钌金属簇络合物,考察了上述络合物对己烯-1氢化和异构化反应的催化性能,以及溶剂,反应时间,载体的交联度,配位体种类,配位体/金属比等因素对催化剂活性,选择性,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李秀玲  周长利  卢燕  杨国峰 《分析化学》1999,27(9):1029-1032
在pH9.50的1.60 mol/L NH_3·H_2O-NH_4Cl缓冲液体系中,铜(Ⅱ)-2-氨基-4-苯基噻唑-3,5-二溴水杨醛络合物在单扫描示波极谱仪上于-0.36 V(vs.SCE)处产生一灵敏的吸附还原波,其2.5次微分吸附波灵敏度高,波形好.峰值e_(pp)与铜(Ⅱ)浓度在4.0×10~(-8)~6.5×10~(-6)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检测限为1.0×10~(-8)mol/L Cu(Ⅱ).该法用于合金试样中微量铜测定,结果较好.本文对络合物的组成及波的性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采用尿素水解法制备了Cu/SiO2催化剂, 探究其用于乙酸甲酯(MA)加氢制取乙醇的催化性能, 并通过N2物理吸附、X射线衍射(XRD)、程序升温还原(TP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方法分析了催化剂的物理化学特性, 探究了铜负载量和还原温度等对催化剂结构的影响, 以及与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 发现在铜负载量分别为10%、20%和30% (质量分数, w)的催化剂中, 铜负载量为20%的催化剂因具有较多且分散均匀的活性组分而表现出最佳的加氢效果. 接着在铜负载量为20%的催化剂上研究了还原温度(270, 350, 450 ℃)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发现在350 ℃下还原的催化剂活性最高, 在最佳的反应条件下, 乙酸甲酯转化率达到97.8%, 乙醇选择性达到64.9% (理论最大值为66.6%), 主要归属于它具有较高的铜物种分散度, 最合适的Cu0/(Cu0+Cu+)摩尔比例, 同时实现了解离氢气和活化乙酸甲酯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以壳寡糖(COS)和磷酸化壳寡糖(PCOS)为原料与铜离子反应,制备了壳寡糖铜(Ⅱ)络合物(COS-Cu)和磷酸化壳寡糖铜(Ⅱ)络合物(PCOS-Cu),讨论了pH、时间、温度和PCOS取代度对络合物吸附量的影响.释放性能表明COS-Cu(Ⅱ)和PCOS-Cu(Ⅱ)均具有缓释性能,且PCOS-Cu(Ⅱ)具有更加均匀的释放速率.  相似文献   

15.
采用分步悬浮聚合法制备了聚二乙烯基苯/聚丙烯酸甲酯(PDVB/PMA)大孔互穿聚合物网络,将其中的聚丙烯酸甲酯用乙二胺氨解,合成了具有疏水/亲水性能的聚二乙烯基苯/聚(N-2-氨基乙基丙烯酰胺)(PDVB/PNAEAM)大孔互穿聚合物网络(IPN);测定了该树脂的孔结构、含水量、弱碱交换量和溶胀性能;测定了该树脂对水杨酸在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利用热力学函数关系计算出了吸附焓、自由能和熵.推测PDVB/PNAEAM IPN树脂中疏水性的PDVB一网具有疏水作用吸附能力、亲水性的PNAEAM一网具有氢键作用吸附能力.动态吸附及脱附实验表明湿态PDVB/PNAEAM IPN树脂对水溶液中水杨酸的饱和吸附量达到46.1mg/mL.树脂可以通过4%NaOH溶液再生.PDVB/PNAEAM IPN树脂在分离工业废水中水杨酸等芳香有机酸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8-羟基喹啉化学修饰壳聚糖亚铁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利用高分子壳聚糖的生物特性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寻找理想的高分子药物载体,增加药物的生物特性,本文以高分子壳聚糖为载体,以8-羟基喹啉对其进行共价修饰,合成了喹啉类抗疟杀菌药的高分子药物前体,为增加其活性,与亚铁配位,合成了壳聚糖-8-羟基喹啉-亚铁配合物,用元素分析、TG-DTA分析、IR光谱、UV光谱和荧光光谱等研究了配合物的性质,并优化了配合物合成条件.结果表明,CTS-HQ对Fe2+离子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方程,在室温下,pH=4时吸附8h的饱和吸附量Qmax=86.96mg/g,K=1.474J/mg.  相似文献   

17.
血清白蛋白的铜(Ⅱ)-乙酰丙酮络合吸附波法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石英  罗登柏 《分析化学》2004,32(4):456-458
在pH6.8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血清白蛋白与铜(Ⅱ)-乙酰丙酮络合物反应作用生成一种在汞电极上吸附性很弱的铜(Ⅱ)-血清白蛋白惰性络合物,使铜(Ⅱ)-乙酰丙酮络合物在-0.28V(vs.SCE)络合吸附波还原峰电流降低,电流降低值与1~30mg/L范围内牛血清白蛋白(BSA)或1~32mg/L范围内人血清白蛋白(HSA)呈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0.5和0.6mg/L。运用该法测定了人血清样品中蛋白质含量,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木文报道了钴(Ⅱ,Ⅲ)与meso-四(4-苯基磺基)卟啉(TPPS)络合物的形成条件和电还原行为.结果表明在醋酸缓冲溶液(pH3.5)中,Co2+-TPPS还原同时产生催化氢波.在氨性缓冲溶液(pH9.0)中,Co2+-TPPS产生络合吸附波,讨论了其伏安行为,认为络合物中Co2+和TPPS是一步同时还原.溶解氧可以把Co2+-TPPS氧化为Co3+-TPPS,对比Mn3+-TPPS讨论了络合物的形成和溶解氧的作用,认为氧对卟啉络合物中心离子价态变化和电子转移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金属Cu(Ⅱ)离子为模板,合成了高分子多乙烯多胺络合吸附剂,研究了它们对重金属离子(Cu2+,Ni2+,Co2+,Zn2+)的吸附特性。发现这类吸附剂具有高吸附容量和优良的吸附选择性。  相似文献   

20.
以交联烯酰胺为载体,合成了高分子负载的氧化β-环糊精,并研究了它在不同条件下对尿素分子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