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快速筛选和鉴定黄芩甲醇提取物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方法.在黄芩甲醇提物中加入适量的二苯基三硝基苯肼( DPPH)作为实验组,避光室温反应30 min后直接经液相色谱分析,并与不加入DPPH的空白组进行比较.有抗氧化活性的成分因会与DPPH反应而使峰面积减少,而不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成分峰面积则不变.基于色谱数据可以获得有抗氧化活性组分的相对活性强度,基于质谱数据可获得活性组分的结构信息用于结构鉴定.本方法成功地从黄芩甲醇提取物中筛选并鉴定出了黄芩苷、千层纸素A-7-O-B-D-葡萄糖醛酸苷、汉黄芩苷和千层纸素A4种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成分.本方法利用HPLC-MS技术对复杂体系(如中药提取物)中小分子的分离和鉴定优势,可以直接筛选出黄芩甲醇提取物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而不需要繁琐的前期分离和纯化,并且不需要仪器改装工作,有利于实现复杂体系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高通量筛选.  相似文献   

2.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精制常用溶剂沉淀、pH梯度萃取法和柱色谱法.其中,溶剂萃取法虽然成本较低,但工艺过程繁琐,得率低且产品纯度不高.PH梯度萃取法所获得高纯度的黄酮化合物单体,可满足结构鉴定.柱色谱法是精制黄酮类化合物最常用的方法之一,Naim等曾用氧化铝柱从大豆提取物中成功分离了在C5位有羟基和在C5位没有羟基的两大类异黄酮组分,利用聚酰胺柱进一步从不含C5位羟基的异黄酮组分中分离出两种异黄酮单体.  相似文献   

3.
经过先后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及正丁醇对中药补骨脂样品进行萃取,并对所得萃取液用HPLC及1HNMR进一步分离和鉴定,得出其5种组分化合物。通过文献的检索和比较,5种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也得到证实。这5种化合物依次为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补骨脂定、新补骨脂异黄酮及补骨脂异黄酮。还测定了不同有机溶剂萃取液及5种化合物各自的磷酸二酯酶Ⅴ(PDE5)抑制活性。所得试验结果表明,补骨脂中药的主要活性成分是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及补骨脂定。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复合酶酶解前后假酸浆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能力,并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酶解产物中总黄酮进行了分离,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鉴定分析。通过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实验,酶解液抗氧化性能显著高于假酸浆提取液;酶解液的薄层及HPLC-MS法初步鉴定出假酸浆中含有桑色素、二氢槲皮素和儿茶素三种黄酮。  相似文献   

5.
山楂果实中主要活性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李建中  马良  崔同  赵仁邦  齐小菊 《色谱》2005,23(1):112-112
山楂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作用。多数学者认为,黄酮和低聚前花青素是山楂提取物的两类主要活性物质。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其进行分析的报道较多,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到能同时分析这些成分的令人满意的方法。本文建立了一种能同时分析山楂果实中这些活性成分的HPLC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测定黄芪黄酮苷酶解产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HPLC-ESI-MS)联用分析黄芪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结果表明黄芪黄酮提取物主要包含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芒柄花苷、9, 10 -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以及2'-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7-O-β-D-葡萄糖苷等黄酮苷,黄芪黄酮提取物经过β-葡萄糖苷酶(1 IU/mL)粗酶液酶解后,HPLC-ESI-MS分析酶解生成产物主要为黄酮苷元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3-羟基-9,10 -二甲氧基紫檀烷以及7, 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其中前两种主要的黄酮苷酶解率均达90%以上.酶解后所得产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是酶解前的1.4倍.因此,通过β-葡萄糖苷酶水解可以有效地将黄芪黄酮转化为相应的黄酮苷元,大大提高黄芪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靶向亲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Target molecule affinity-LC-ESI-MSn)快速筛选黄藤总生物碱中能够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成分,共筛选出12种具有潜在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成分,并鉴定了6种成分,分别为黄藤素(Palmatine)、小檗碱(Berberine)、药根碱(Jatrorrhizine)、巴马汀红碱(Palmatrubine)、7,8-二氢-8-羟基小檗碱(7,8-Dihydro-8-hydroxyberberine)、Groenlandicine,结合体外酶学实验对这6种化合物进行了活性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黄藤素抑制活性最强,其抑制作用强于阳性对照药盐酸多奈哌齐,说明黄藤素具有开发成抗阿尔茨海默症药物的潜力.本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地从复杂的中药提取物中筛选出具有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成分,适用于复杂体系中的高通量筛选.  相似文献   

8.
人参与附子、黄连配伍的HPLC-ESI-MS研究及抗氧化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MS)对不同比例的人参与附子或黄连的水煎液、药渣和沉淀进行研究, 共鉴定了8种人参皂苷, 发现加入附子或黄连后, 溶液中人参皂苷含量明显减少, 进一步研究证明附子或黄连中的某些成分阻止了皂苷的溶出; 同时以抗坏血酸作对照, 应用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测定法(FRAP)测定了人参单煎液及人参与附子、黄连共煎液中正丁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结果证明, 共煎液中正丁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高于人参单煎液, 同时也高于人参与附子或黄连单煎混合液的抗氧化活性, 但水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有所不同, 这可能与煎煮过程中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张宇平  施树云  陈林  陈晓青  张水寒 《色谱》2017,35(3):274-279
中药活性成分的快速分离分析一直是中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该文建立了在线亲和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快速筛选中药中与α-葡萄糖苷酶有结合作用的活性成分的方法。四通阀和六通进样阀组成接口界面,收集亲和固相萃取柱中与α-葡萄糖苷酶有结合作用的活性成分,接着进入液相色谱系统进行分析鉴定。阳性对照品((+)-儿茶素)和阴性对照品(水杨酸)混合物筛选确定了方法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接着,以玉竹为研究对象,筛选出9种主要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化合物,包括5种苯乙基肉桂酰胺类化合物,4种双氢高异黄酮类化合物。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特异性强,可用于任何复杂体系中α-葡萄糖苷酶结合活性成分的筛选。  相似文献   

10.
采用离心超滤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 从红车轴草异黄酮提取物中筛选DNA结合剂. 结果表明, 红车轴草中10种异黄酮成分与DNA具有不同的结合能力.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 DNA结合能力较强的5种化合物分别是德鸢尾素-4'-O-β-D-葡萄糖苷、 德鸢尾素、 黄豆黄葡萄糖苷、 红车轴草素和鹰嘴豆牙素A. 为从中药提取物等复杂体系筛选并鉴定DNA结合剂建立了快速的超滤质谱平台.  相似文献   

11.
白屈菜草药分别用甲醇和丙酮做提取液,于索氏提取器中提取。提取物经GC/MS分析,结果显示,甲醇提取物中鉴定出的生物碱有原阿片碱、人血草碱、二氢血根碱、白屈菜赤碱和血根碱,没有白屈菜碱。丙酮提取物中鉴定出的生物碱只检测到了白屈菜碱,没有检测到其它生物碱。本文为提取或去掉白屈菜中白屈菜碱,提供了一种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12.
化学发光法测定几种天然产物的抗自由基活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从天然产物中筛选出具有较好抗自由基活性的药物,利用鲁米诺 H2O2 CuSO4化学发光体系,测定了几种天然产物的抗自由基活性.结果表明抗自由基活性顺序为速溶茶>玉米须水提物>大豆异黄酮>Vc>刺槐花>花生壳丙酮提取物>玉米须醇提取物≈怀山药醇提物.  相似文献   

13.
刘舒  邢俊鹏  闫峻  宋凤瑞  刘志强  刘淑莹 《化学学报》2011,69(13):1570-1574
采用超滤质谱分析技术, 结合体外酶活性实验方法, 从传统中药黄芩提取物中筛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研究结果表明, 中药黄芩提取物具有较强的神经氨酸酶抑制活性, 利用超滤质谱方法从中筛选并鉴定出了六种具有潜在神经氨酸酶抑制活性的化合物, 为开发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固定化脂质体色谱(ILC)以及固定化载体蛋白色谱(ICPC)3种色谱模式联用筛选中药中活性成分的新思路,并用于传统中药川芎中的生物活性成分的初步筛选。从川芎的甲醇提取液中筛选出几种既有细胞膜的穿透能力又有与载体蛋白的结合能力的成分,并对其中两种主要的组分进行了初步的结构鉴定。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加迅速地筛选到亚麻籽复杂提取物中的抗氧化活性物质及其活性强弱,以开环异落松树脂酚二葡萄糖苷(SDG)、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SECO)和肠二醇(ED)3种木酚素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抗氧化活性能力筛选的2,2-二苯基-1-苦肼基-高效液相色谱法(DPPH-HPLC法)。液相色谱条件为:流动相为乙腈和水,经反相色谱柱Waters XBridge C18分离,检测波长为280 nm。DPPH-HPLC法的步骤是:将单一或者混合抗氧化剂分别与DPPH混合,放置20 min,作为待测液,将同样量的相应抗氧化剂作为对照液,分别进行液相色谱分析获得其含量,计算出相应的抗氧化剂清除率(SRA),活性顺序为:SDG>SECO>ED。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法,鉴定出亚麻籽中5种抗氧化物,筛选其抗氧化能力分别为:SDG异构体(5)>SDG(4)>7α-[(β-D-glupyranosyl)oxy]-1-methoxyisolariciresinol(1)>(6R,7R,8S)-1-Methoxyisolariciresinol(2)>蜀葵苷元二葡萄糖苷(3)。结果表明,建立的DPPH-HPLC法能够有效完成复杂亚麻籽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物质筛选。  相似文献   

16.
基于在H2SO4,Na2SO4介质中稳定存在的Ce(Ⅳ)的还原,在320 nm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Ce(Ⅳ)吸光度,建立还原率与样品浓度的剂量关系,以线性关系的斜率为主要评价指标,评价样品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针对5种结构相近的黄酮化合物,抗氧化活性顺序为: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芹菜素>黄芩素;针对中药植物湖北旋覆花,抱石莲和吉祥草的提取物,正丁醇、乙酸乙酯部位是抗氧化活性成分的主体部位,但在旋覆花和抱石莲中,正丁醇部位抗氧化活性更强,而在吉祥草中,乙酸乙酯部位明显强于正丁醇部位;此外,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不同,低温回流和超声提取均可提高效率,但超声提取的时间应该控制在30 min以内.本评价方法操作简单,结果稳定可靠,检测限低,适合于天然产物抗氧化活性植物及活性部位的快速筛选.  相似文献   

17.
优化了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沙棘挥发性成分的条件,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别对HS-SPME法和水蒸气蒸馏法(SD)的提取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萃取温度为70℃,萃取时间为50 min,解吸时间为7 min,平衡时间为20 min条件下,HS-SPME法鉴定出76种组分,占挥发性物质总量的90.19%,主要成分为酯类、醛类和酮类;而SD法提取物共鉴定出56种组分,占挥发性物质总量的91.98%,主要成分为酯类。2种方法共有组分为20种。两种方法提取的沙棘挥发油组分的种类及含量差异较大,HS-SPME法更适合沙棘挥发性组分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8.
采用离心超滤质谱技术从川乌总生物碱提取物中筛选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乌头类生物碱成分,并用LC-MSn技术对筛选出的活性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从川乌总生物碱中筛选并鉴定出9种与人血清白蛋白存在相互作用的乌头类生物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10-OH-中乌头碱、中乌头碱、10-OH-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脱氧乌头碱和3,13-脱氧乌头碱.  相似文献   

19.
基于在H2SO4,Na2SO4介质中稳定存在的Ce(IV)的还原,在320 nm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Ce(IV)吸光度,建立还原率与样品浓度的剂量关系,以线性关系的斜率为主要评价指标,评价样品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针对5种结构相近的黄酮化合物,抗氧化活性顺序为: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芹菜素>黄芩素;针对中药植物湖北旋覆花,抱石莲和吉祥草的提取物,正丁醇、乙酸乙酯部位是抗氧化活性成分的主体部位,但在旋覆花和抱石莲中,正丁醇部位抗氧化活性更强,而在吉祥草中,乙酸乙酯部位明显强于正丁醇部位;此外,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不同,低温回流和超声提取均可提高效率,但超声提取的时间应该控制在30 min以内。本评价方法操作简单,结果稳定可靠,检测限低,适合于天然产物抗氧化活性植物及活性部位的快速筛选。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甲醇、乙醇、乙酸乙酯和水4种溶剂提取黄香楝树皮中的活性成分,Folin-Ciocalteu法测定提取物中的总酚含量,甲醇、乙醇提取物中酚类活性成分含量较高,总酚含量分别为58.59、50.47mg·g-1。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邻二氮菲-Fe2+氧化法、过氧化氢清除法、还原力法、磷钼络合物法等5种抗氧化性测定方法研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乙醇提取物浓度为1.0mg·mL-1时,对DPPH、·OH、H2O2的清除率均大于90%,对DPPH、·OH、H2O2的IC50值分别为234.2、555.2、60.1μg·m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