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2 毫秒
1.
壳聚糖固定化胰蛋白酶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壳聚糖吸附和成二醛交联的方法,将胰蛋白酶固定于壳聚糖上.初步探讨了壳聚糖的脱乙酰度、交联剂用量及给酶量对固定化效果的影响,并对固定化酶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88%脱乙酰度壳聚糖0.2g,5%戊二醛2mL,8mg胰蛋白酶固定化效果较好;固定化胰蛋白酶的热稳定性较天然酶有较大提高,最适反应温度70℃,较天然酶提高了25℃;最适pH为7.0;表观米氏常数K’m为0.24%,天然酶Km为1.16%;室温下酪蛋白的半衰期为41d.  相似文献   

2.
选用延胡索酸酶生产菌一黄色短杆菌(B1)为原始出发菌株,分别用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进行诱变处理,经摇瓶复筛后,得到较(B1)酶活力高出23%的新突变菌株B4,并且具有稳定的产酶性状。  相似文献   

3.
PVA包埋产延胡索酸酶的黄色短杆菌的固定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用聚乙烯醇包埋黄色短黄杆菌的固定化成技术。最佳的方法是PVA3g,海藻酸钠1g,黄色短杆杆菌湿细胞14g,总体积为100mL,制成直径为4mm的小珠。比较了PVA包埋和卡拉胶包埋黄色短杆菌固定化细胞的延胡索酸酶活力和回收率,以及最适Ph和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4.
一株嗜盐严格厌氧细菌S191的分离与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Hungate滚管法,从东北太平洋结壳区深海沉积物中分离纯化得到中度嗜盐、严格厌氧发酵细菌S191,通过扩增及测定其16S rDNA基因序列,利用“Clustalx”和“Mega”软件对该序列作同源性分析及系统发育分析,建立了嗜盐严格厌氧细菌属的系统发育树,表明菌株S191的16S rDNA基因序列与Halanarobium属菌株的最高同源性为98.5%,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直杆状、0.3~0.6μm×1.8~3.0μm、无运动、不产生芽孢,生长NaCl质量浓度为5%~25%,最适NaCl质量浓度为7.5%~10%,生长PH值6.0~8.9,最适pH值为7.8~8.0,生长温度15~42℃,最适温度为32~37℃,最佳条件下代时约3.2h,初步鉴定为Halanarobium属内的一个新成员.  相似文献   

5.
三种形态的壳聚糖固定化脲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了3种固定化载体,即粉末状(I),凝胶状(Ⅱ),海棉状(Ⅲ),并测定了固定化酶的特性.结果显示:固定化脲酶I,Ⅱ,Ⅲ的最适pH都是6,而游离酶的最适pH为7;固定化腮酶I,Ⅱ,Ⅲ的最适温度分别为55,55,45℃,游离酶为50℃;固定化酶I,Ⅱ,Ⅲ的表观米氏常数Km分别为2.78,14.5,34.5mmo1/L,游离酶的Km为55.5mmol/L.以上结果并结合固定化酶pH耐受性及贮存稳定性可知,凝胶状(Ⅱ)固定化载体更适于酶的固定化.  相似文献   

6.
气单胞菌几丁质酶的性质与发酵条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浙江省土样中分离出一株产几丁质酶的好氧菌,经鉴定该菌属于气单胞菌属(Aeromonas sp.),命名为CJ-5菌株.经研究发现,CJ-5菌产生的几丁质酶是一种诱导、分泌型酶,其产酶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起始pH7.0,温度为30℃,几丁质底物质量浓度为2%~2.5%,培养基装量为三角烧瓶总体积的20%.在3 L发酵罐中进行了扩大培养,发酵液的最高几丁质酶活力为0.41 U·mL-1.该酶的酶促反应最适温度为36℃,最适pH为7.0.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还发现CJ-5菌株是一株产双酶的菌株,既产几丁质酶,又产壳聚糖酶.  相似文献   

7.
通过测定1+龄黑鱾的胃、盲囊、肝脏和肠道4个消化组织中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并研究其与温度及pH值的关系,可以为黑纪的合理投饵提供理论依据.实验设9个温度梯度(10~50℃)和14个pH缓冲液梯度(pH2.0~9.0),用淀粉-碘显色法测淀粉酶活力,用福林-酚试剂法测蛋白酶活力.结果表明:黑纪盲囊、肠道中淀粉酶和蛋白酶活力均较高,最适温度为35℃,淀粉酶最高活力为每克鲜组织46.02U和42.61U蛋白酶最高活力为每克鲜组织156.52u和147.79U;胃中酶的最适温度为40℃,肝脏中淀粉酶温度要求稍低,最适温度为30℃,酶活力值也最低;胃淀粉酶和胃蛋白酶最适pH值分别为6.5和3.5,盲囊、肠道和肝脏组织中的最适pH值相近,为7.0-8.0.可以认为黑鲍胃中主要存在着酸性蛋白酶,胃是食物蛋白质初步分解消化的场所;Q10值充分反映了温度对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当温度从10℃上升至20℃时。2种消化酶活力增幅显著,可作为开始投饵的温度指标.  相似文献   

8.
新型发酵蔬菜制品乳酸菌发酵剂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榨菜等一些自然腌制蔬菜制品中分离得到一些乳酸菌菌株,通过细胞形态及生理学特性观察研究,初步筛选出Lactobacillus 8株菌株,并进一步通过发酵产酸和细胞生长比较实验得到3株乳酸菌菌株Lact,2,Lact.6和Lact.8,通过菌株间不同配比和发酵榨菜验证实验,最后确定了榨菜发酵制品的最适发酵剂为Lact.2和Lact.8,最佳配比为1:1.  相似文献   

9.
分离得到产碱性果胶酶嗜碱芽孢杆菌NTT33,其聚半乳糖醛酸酶的产生强烈地受葡萄糖的代谢阻遏,对利福平敏感.通过抗利福平自然突变法,从出发菌株NTT33中筛选抗利福平突变株.采用透明圈法初步筛选出在含葡萄糖和不含葡萄糖果胶培养基上同时产生透明圈的菌株,进一步测定其产酶进程曲线,最后筛选出两株(NTT33-cs52,NTT33-cs301)产聚半乳糖醛酸酶活力高的菌株,其酶活力比出发菌株提高50%~280%,并且在葡萄糖存在时,酶活力更高.可以认为这两株菌消除了葡萄糖的代谢阻遏作用  相似文献   

10.
饲用纤维素酶活力测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和分析了影响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测定饲用纤维索酶活力的几个因素.研究表明,测定条件对测定结果影响较大,因此进行纤维索酶活力测定时.必需规定测试条件.通过对饲用纤维索酶的实验表明:在40℃,pH4.8.反应时间30min,底物为0.8%羧甲基纤维索钠(CMC—Na)以DNS法测定酶活较为合适,同时待测酶液的浸提时间为室温下1h,空白对照样的酶液灭活时间应大于15min.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多项式理想对偶基的理论给出了当代数方程组只有孤立解(即零维理想的零点)时解的重数的一个算法,同时得到了零维理想有重零点的几个判定准则.  相似文献   

12.
三棱镜折射率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不确定度的有关概念及具体实验教学模型 ,提出了测量不确定度的简化模式. 结合分光计 测三棱镜折射率的例子 ,进行了具体分析 ,给出了其测量不确定度的最终评定.  相似文献   

13.
2-氨基嘧啶标准摩尔生成焓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量热法,用RBC Ⅱ型精密转动弹完全燃烧2 氨基嘧啶(AP),测定其恒容燃烧热,并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计算其标准摩尔燃烧焓ΔcH○———m(AP,s)为(-2334.51±1.62)kJ·mol-1,标准摩尔生成焓ΔfH○———m(AP,s)为(-45.90±1.70)kJ·mol-1,为进一步研究嘧啶类化合物的性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 Γ-环中继续研究由元素性质确定的根性质 .首先证明了文献 [1]中主要定理的逆定理 , 从而使满足某些条件的元素所具有的性质 P与根性质 R可互相确定 .进而讨论确定的唯一性问题.利用 这些结果可得出 Γ-环的 Baer根是由元素的 m-幂零性所确定的根.  相似文献   

15.
Banach空间的凸性模与光滑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定义了TC凸性模,TC光滑模,刻划了一致凸性与一致光滑性,并研究了取值于Banach空间的特殊鞅不等式与一致凸性,一致光滑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一类中立型拟线性抛物方程组解的振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垂直相加法无法讨论泛函偏微分方程组的强迫振动性的不足,直接利用振动的定义、Green公式以及齐次Neumann边界条件把中立型抛物微分方程组的振动问题转化为泛函微分不等式不存存最终正解的问题,然后利用最终正解的定义及上下极限得到了在齐次Neumann边界条件下判别其所有解振动或全振动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数量化理论———成对比较、九级分制和相关分析法,探讨了图书质量评估的问题, 为今后的 图书质量评估实践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Huygens-Fresnel原理和Kirchoff近似理论,研究了声波通过屏障后的衍射声场,导出计算衍射声场的声压和声屏障插入损失的近似公式。计算表明,理论值和实验值基本一致。本文所提供的公式可以作为在噪声控制技术中预测声屏障衍射声场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CNDO/2计算了水、甲醇、甲醛、丙酮与异丙醇阳碳离子的选择性分子间作用力,并讨论了丙酮溴化反应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20.
一类0.1矩阵变换图的边连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et U (R, S) denote the class of all m×n matrices of 0's and 1's havingrow sum vector R and column sum vector S. The interchange graph G (R,S)is the graph where the vertices are the matrices in U (R, S) and where twomatrices are joined by an edge provided they differ by an interchange. Brualdishowed that the connectivity of G(R, S) is at least two. In the present paperwe prove that the edge connectivity of G(R, S) is equal to the minimum degreeof vertices of G(R, 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