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溶致液晶是表面活性剂分子形成的有序组合体,体系中的水相和有机相都是空间受限的微环境,这种特定的微环境对一些化学反应产生很大影响[1,2].液晶体系也可用以模拟生物介质.人皮肤上老年斑的形成,就是由于超氧离子自由基O·-2在其中发生歧化反应生成的产物而引起的.为了更接近于生物环境,我们以水杨酸铜配合物作为SOD模拟物,并把它歧化O·-2的反应移植到结构类似皮肤的层状液晶中来,探讨微环境对此歧化反应的影响.1 实验部分1.1 试剂与仪器 由水杨酸和乙酸铜按一般无机化合物合成方法制备了水杨酸-Cu(Ⅱ…  相似文献   

2.
超氧化物歧化酶模型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SOD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辉禄  高忆慈 《化学通报》2003,66(11):770-774
合成了 4种过渡金属硝酸盐与三 (2 苯并咪唑亚甲基 )胺 (ntb)和水杨酸 (Hsal)的新固体配合物 ,经元素分析确定其组成分别为 [M2 (ntb) 2 (Hsal) 2 ](NO3 ) 2 ·H2 O(M =Zn ,Co)、[M2 (ntb) 2 (Hsal) ](NO3 ) 3 ·3H2 O(M =Cu)和 [M(ntb) (Hsal) ](NO3 )·2H2 O(M =Ni) ,进行了摩尔电导率、热重、红外与紫外可见光谱、1HNMR等性质的表征。研究了配合物的模拟SOD活性 ,用IC50 表征配合物的模拟SOD活性的大小。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两个新的配合物:[Cu(Phen)(L-Ser)(H2O)]Cl(1)和[Cu(Phen)(L-Tyr)(H2O)]Cl.2H2O(2)(Phen=1,10-邻菲咯啉、L-Ser=L-丝氨酸、-LTyr=L-酪氨酸).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分别采用NBT光还原法和循环伏安法测定了配合物的SOD活性及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这些配合物具有较高的SOD活性,配合物1、2催化O2-.歧化分解速率常数KQ值分别为3.16×107和1.54×107mol-1.L.s-1.  相似文献   

4.
以聚天冬氨酸为配体与不同二价金属离子 ,在水溶液中制备了聚天冬氨酸铁和聚天冬氨酸锰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与结构进行了初步表征 ,并利用改进的氮蓝四唑 (NBT)光照法测定了其催化O2 · -歧化反应的SOD样活性。所合成的物质具有较高的SOD样活性 ,且分子量适中、水溶性好、无毒 ,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应用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光照法研究了配合物[Cu(NFA)(phen)(H2O)](ClO4)2(1)和[Cu(NFA)(5-NO2-phen)(H2O)](ClO4)2(2)[NFA=1-乙基-6-氟-1,4-二氢-4-氧代-7-(1-哌嗪基)-3-喹啉羧酸(诺氟沙星);phen=1,10-菲咯啉;5-NO2-phen=5-硝基-1,10-菲咯啉]在水溶液中的SOD活性,并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均具有良好的SOD活性,表观催化速率常数分别为6.32×10^7和5.12×10^7L·mol-1·s-1.  相似文献   

6.
TATP-铜(Ⅱ)-L-氨基酸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SOD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琴  林庆斌  乐学义 《化学通报》2007,70(6):450-455
合成了三种新的配合物[Cu(TATP)(L-Val)(H2O)]ClO4.0.5H2O(1)、[Cu(TATP)(L-Ser)(H2O)]ClO4(2)、[Cu(TATP)(L-Arg)(H2O)]2ClO4.0.5H2O(3)(TATP=1,4,8,9-四氮三联苯,L-Val=L-缬氨酸,L-Ser=L-丝氨酸,L-Arg=L-精氨酸),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摩尔电导率对其进行了表征。此外,用改进的氮蓝四唑(NBT)光还原法测定了上述配合物以及配合物[Cu(TATP)(L-Tyr)(H2O)]ClO4.H2O(4)(L-Tyr=L-酪氨酸)对O2-.歧化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均具有良好的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在0.2~0.9μmol.L-1浓度范围内抑制率达到50%以上,活性大小按1>3>2>4排列。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草酰胺桥联双核铜配合物(RCu2(H2O)2(ClO4)2)(A)和(R′Cu2(H2O)2(ClO4)2)(B)。研究了A、B与表面活性剂LSS和CTAB形成的金属胶束催化二(对硝基苯酚)磷酸二酯(BNPP)水解机理,建立了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在25℃、pH=7的条件下,该类金属胶束对BNPP水解有催化作用,BNPP催化水解速率比其自水解速率提高1×106倍,这是由于双核铜配合物中两个铜离子的协同作用、表面活性剂胶束的浓聚效应和pH效应所致。因此含双水的草酰胺桥联双核铜配合物金属胶束是一较好的磷酸二酯水解酶的模拟模型。  相似文献   

8.
应用氮蓝四唑(NBT)-光照法研究了系列诺氟沙星(NFA)-铜(Ⅱ)-多吡啶配合物:[Cu(NFA)(tatp)(H2O)](ClO4)2(1),[Cu(NFA)(bipy)(H2O)](ClO4)2·2.5H2O(2)和[Cu(NFA)(dppz)(H2O)](ClO4)2·H2O(3)[NFA=诺氟沙星,tatp=1,4,8,9-四氮三联苯,bipy=1,1'-联二吡啶,dppz=二吡啶并[3,2-α;2',3'-c]吩嗪]在水溶液中的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并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三种配合物均具有良好的SOD活性,表观催化速率常数分别为6.34×107、3.74×107和7.17×107 mol-1·L·S-1.  相似文献   

9.
孙新枝 《化学研究》2006,17(2):80-83
通过共价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巯基乙酸单分子层修饰金电极.在含有铜离子的磷酸缓冲液中搅拌吸附,铜离子与修饰电极表面的巯基乙酸形成的活性配合物吸附在电极表面.用该电极对不同浓度的铜离子进行检测,发现峰电流随铜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0.05~1μmol/L之间出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最低检测限可达10 nmol/L.  相似文献   

10.
甘氨酰甘氨酸-铜(Ⅱ)-多吡啶配合物合成、表征及SOD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2个三元甘氨酰甘氨酸-铜(Ⅱ)-多吡啶型配合物:[Cu(Gly-sly)(DPPZ)]·2H2O(1)和[Cu(Gly-gly)(TATP)]·2H2O(2)(Gly-gly=甘氨酰甘氨酸,DPPZ=二吡啶并[3,2-a;2',3'-c]吩嗪,TATP=1,4,8,9-四氮三联苯),并由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以及摩尔电导率测定对其进行了表征.应用改进的氯化硝基四氮唑蓝光照还原法研究了这些配合物[Cu(Gly-gly)(Phen)]·3H2O(3)(Phen=1,10-邻菲咯啉)在水溶液中催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歧化分解(SOD)的活性,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3种配合物均具有良好的SOD活性,表观催化速率常数分别为1.08 × 107,1.11×107和1.20×107L/mol·S.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没食子酸丙酯在水溶液中分别与Fe3+、Cr3+、Cu2+生成没食子酸丙酯-铁(PG-Fe)、没食子酸丙酯-铬(PG-Cr)、没食子酸丙酯-铜(PG-Cu)这3种金属配合物(PG-M)的反应。 通过紫外光谱、核磁共振、红外光谱、质谱、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和循环伏安法等测试技术对3种金属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确定3种金属配合物的分子式分别为[C10H10O5]2Fe·H2O、[C10H10O5]3Cr·2H2O、[C10H10O5]2Cu·2H2O。 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中心金属原子与酚羟基发生配位,形成Ar-O-M键。 电化学数据显示,PG-M的抗氧化性优于PG配体,且PG-Cu>PG-Cr>PG-Fe。 用改进的核黄素光还原NBT法检测了3种金属配合物的模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结果表明,3种金属配合物均有一定的催化歧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活性,均可被称作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中心的模拟配合物。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新的(甘氨酰-β-丙氨酸)(二吡啶[3,2-d:2',3'-f]喹喔啉)铜(II)配合物:[Cu(Gly-β-Ala)(dpq)]·2H2O[Gly-β-Ala=甘氨酰-β-丙氨酸,dpq=二吡啶[3,2-d:2',3'-f]喹喔啉].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率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该配合物组成及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 1,晶胞参数为:a=0.70787(3)nm,b=0.96727(4)nm,c=0.52436(6)nm,α=97.016(2)°,β=100.859(2)°,γ=108.046(2)°,V=0.95624(7)nm3.应用改进的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光照还原法研究了配合物在水溶液中催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歧化分解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具有良好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表观催化速率常数为1.53×107 L·mol-1·s-1).  相似文献   

13.
应用NBT-光照法研究了配合物[Cu(DPPZ)(L-Val)(H2O)]ClO4.2H2O(1),[Cu(DPPZ)(L-Ile)]ClO4(2),[Cu(DPPZ)(L-Tyr)(H2O)]ClO4.1.5H2O(3)(DPPZ=二吡啶并[3,2-a:2’,3’-c]吩嗪,L-Val=L-缬氨酸,L-Ile=L-异亮氨酸,L-Tyr=L-酪氨酸)在水溶液中的SOD活性,并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三种配合物均具有良好的SOD活性,表观催化速率常数分别为2.27×107,1.46×107和1.23×107mol-1.L.s-1.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新的(甘氨酰-β-丙氨酸)(二吡啶[3,2-d:2′,3′-f]喹喔啉)铜(Ⅱ)配合物:[Cu(Gly-β-Ala)(dpq)]·2H2O [Gly-β-Ala=甘氨酰-β-丙氨酸,dpq=二吡啶[3,2-d:2′,3′-f]喹喔啉].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率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该配合物组成及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为:a=0.70787(3) nm,b=0.96727(4) nm,c=0.52436(6) nm,α=97.016(2)°,β= 100.859(2)°,γ=108.046(2)°,V=0.95624(7) nm3.应用改进的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光照还原法研究了配合物在水溶液中催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歧化分解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具有良好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表观催化速率常数为1.53×107L·mol- 1·s-1).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2个新的L-组氨酸水杨醛希夫碱混配体镍(Ⅱ)配合物,[Ni(Sal-L-His)(Phen)]·H_2O(1)(Sal-L-His=L-组氨酸水杨醛希夫碱,Phen=菲咯啉)和[Ni(Sal-L-His)(Bipy)]_2·2CH_3OH·3H_2O(2)(Bipy=2,2′-联吡啶)。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表明,1为单核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586 31(13)nm,b=1.215 11(11)nm,c=1.211 30(9)nm,β=106.581(2)°,V=2.237 7(3)nm~3,Z=4。2为双核配合物,属于正交晶系,C222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415 30(13)nm,b=1.717 71(15)nm,c=2.256 02(19)nm,V=5.484 6(8)nm~3,Z=4。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和粘度测定等研究表明,2个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均以插入方式相结合。运用NBT光照还原法测定了配合物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求得IC50(1)=51.5μmol·L~(-1),IC50(2)=58.1μmol·L~(-1)。  相似文献   

16.
合成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2个酰腙铜配合物[Cu(L)2(THF](1)和[Cu(L)(CH3OH)Cl](2)[HL=3,4-二甲基-2-乙氧羰基-吡咯-5-甲醛苯甲酰腙]。结果表明在每个配合物中,HL脱质子作为阴离子配体,通过烯醇化的氧和亚氨基的氮与中心铜(Ⅱ)离子配位。中心铜(Ⅱ)离子在配合物1和2中的配位构型分别为扭曲的四方锥和平面正方形。配合物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MIC=1.98μg·m L-1),而配合物1则对肝癌细胞Hep G2展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IC50=9.1μmol·L-1)。  相似文献   

17.
合成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2个酰腙铜配合物[Cu(L)2(THF](1)和[Cu(L)(CH3OH)Cl](2)[HL=3,4-二甲基-2-乙氧羰基-吡咯-5-甲醛苯甲酰腙]。结果表明在每个配合物中,HL脱质子作为阴离子配体,通过烯醇化的氧和亚氨基的氮与中心铜(Ⅱ)离子配位。中心铜(Ⅱ)离子在配合物1和2中的配位构型分别为扭曲的四方锥和平面正方形。配合物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MIC=1.98μg·m L-1),而配合物1则对肝癌细胞Hep G2展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IC50=9.1μmol·L-1)。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新型抗癌铂配合物3,5-二异丙基水杨酸-1,2-环己二胺合铂(Ⅱ)(SM54111)在溶液中的稳定性.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法,分离在pH 3.7~9.0的缓冲液中铂配合物与其降解产物,联用电喷雾质谱(ESI-MS/MS)检测,确证降解产物的结构.结果表明,SM54111溶液,在pH 5.0~9.0时基本稳定,pH《5.0时发生解离反应.证实该新型抗癌铂配合物SM54111在生理pH范围的溶液中稳定.在pH 4.5时,以SM54111色谱峰面积计算,得到降解反应速率常数K=0.133 h-1,半衰期t1/2=5.6 h.降解产物为母体化合物PtO键水解断裂的单齿水杨酸-Pt配合物,同时观察到Pt配合物的新裂解方式,可以经过亲柱攻击和重排反应同时脱去2个中性分子(C2H7N和H2),并证实其电离程度强烈依赖于电离原条件.该结果可为研究SM54111的药代动力学和药理学提供方法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合成了桥基分别为OH~-,Cl~-,Br~-,I~-,SCN~-和N_3~-的2,6一二甲酰基吡啶缩丙二胺的大环双锕(Ⅱ)配合物,通过pH滴定法对其在水溶液中的羟合作用进行了研究,通过Pq分析、紫外光谱和离子选择性电报的测定,可知在pH=6.5~10.5范围内配合物的基本结构保持不变,并在其轴向键合羟基、在pH=8.0~10.1体系中主要以—羟合物为主,其羟合常数的大小随桥基而异,可分为三组。以I~-,SCN~-为桥基的配合物羟合常数最大,Cl~-,OH~-,Br~-则次之,而N_3~-最小,通过光照法对配合物与O_2~-的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与O_2~-反应的活性随桥基而异,且与一级羟合常数的顺序有一致关系。  相似文献   

20.
含咪唑基的铜配合物催化蔗糖水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一种含双咪唑功能团的铜配合物,研究了双咪唑、组氨酸以及咪唑-丙氨酸铜配合物在较温和条件下(70 ℃,pH=7.0)的Tris(三羟基氨基甲烷)-H+缓冲溶液中对蔗糖水解的催化作用。研究了金属铜离子、咪唑、氨基酸3类功能团的组分配比以及实验条件如温度、pH值、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催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咪唑、氨基酸与铜离子在物质的量的配比为1∶1∶1时,催化效果最好;pH=7.0的中性溶液中,组氨酸铜配合物在70 ℃反应6 h后蔗糖的水解率可达80%以上。该论文也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