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测定了六个苯多烯酮、酯类系列(An、Kn、Tn、Pn、En、Mn)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吸收光谱。实验表明,三岔共轭体系与线性体系一样,其相应的氢核化学位移都近似地遵守同系线性规律。实验还表明,红外吸收光谱中的基团特征吸收频率(如羰基、酯基、C=C)与同系因子也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一种新的配合物[Co(Im)6]·(CF3COO)2(Im=Imidazole),并用X射线衍射分析、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为α=1.086 3(2)nm,b=1.779 0(4)nm,c=0.789 38(16)nm,α=90°,β...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联苯链物和骈苯链物电子吸收光谱中的同系线性规律.在这些类型的化合物中,只有具有共同的通式和同数的芳六(合)组的系列,才是真正的同系化合物.对于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同系列,同系线性规律完全适用于它们各吸收带的各次峰,关联情况一般都很良好.并且,同系线性关系的精确程度高于 Hueckel 分子轨道法的同类线性关系.在骈苯化合物的四个系列中,α带、p 带和β带内的各次峰,都各自成为一组邻同系峰.每组的同系直线,在其位置、斜率和与其他线组的间隔方面,都有各自的特征.每带内各峰之间的关系,都符合近似的迭合规律;但各带之间不存在类似的迭合关系.这表明一个吸收带各峰所依存的结构因素可能是基本上相同的,而不同的吸收带所依存的结构因素是不相同的.各带各组同系直线的特征,为同系物电子光谱吸收峰的分类和鉴定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定量基础.文中根据这些特征,对于一些前人未曾分类的吸收峰进行了分类,并对一些以前的显然不合理的分类,进行了改正.  相似文献   

4.
在KF/Al2O3催化下,α,β-不饱和腈或α,β-不饱和羧酸酯和7-甲氧基-1,2,3,4-四氢-2-萘酮反应,生成了一系列4-芳基-9,10-二氢萘并[2,1-b]-4H-吡喃衍生物.产物的结构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进行表征,并通过X单晶衍射分析进一步证实产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El-Shekeil  A.G  Babaqi  A.S  Hassan  M.A  Shiba  S.A 《化学学报》1988,46(7):724-726
报导了1-芳基-3-(5-氯代-1,3-二苯基-1H-4-吡唑基)-2,3-环氧-1-丙酮的重排反应, 生成β-(4,5-二氢-1,3-二苯基-5-酮-1H-4-吡唑基)-α-羟基-α-P-甲苯基丙酸, 讨论了反应机理, 并用红外光谱, 核磁共振氢谱, 碳十三核磁共振和微量分析证实了结构.  相似文献   

6.
本论文的目的有四个。其一是证明三岔共轭体系Ⅰ的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遵循同系线性规律。其二要证明在Ⅰ的末端二个分支中,只有一个是端基,而另一个是代基。第三点要证明的是Ⅰ的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可用扩大的同系方程来近似地表示。最后要证明的是,呋喃环的端基当量为2,环中的氧原子几乎没有参与共轭。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一种新的配合物[Ni(Im)6](CF3COO)2(Im=咪唑),并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新化合物晶体结构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为a=1.080 9(2)nm,b=1.771 8(4)nm,c=0.792 63(16)nm,α=90°,β=96.86(3)°,γ=90°,V=1.507 1(5)nm3,Z=2,Dc=1.528 Mg/m3,μ=0.731 mm-1,F(000)=708.该配合物中心离子Ni(Ⅱ)呈典型的八面体配位构型.  相似文献   

8.
王占岳  花文廷 《化学通报》2005,68(2):128-134
合成了6个新的具有开链冠醚结构的手性双噁唑啉配体(4a~4d)和手性双噻唑啉配体(5b,5c),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元素分析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考察了其在Henry反应中的不对称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1,5-苯并硫氮杂卓α-氨基-β内酰胺衍生物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苯并硫氮杂卓-β内酰胺化合物是目前广泛用于临床的广谱抗生素药物,它的抗生素生理活性与其结构有着密切联系,为使该类化合物更具生理活性和优良药效,合成了六种新的1,5-苯并硫氮杂卓α-氨基-β内酰胺衍生物。通过核磁共振氢、碳谱(NMR)、质谱(MS)红外光谱(IR)及元素分析确定了其衍生物结构。分析和讨论了该类衍生物的光谱特征及其规律,确定该类衍生物结构的分析判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合成并研究了2P0nB、4P0nB、2Q0nB等11个三岔共轭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实验表明这些化合物的基因特征吸收波数近似地遵守同系线性规律,相关系数r为0.982-1.000,与相应线性体系的同系直线比较,它们的斜率较小。这表明一个分岔的引入导致基因特征吸收波长红移,并表明在三岔体系中是分子整体性占优势而分岔基团的特性是受到分子整体性制约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二茂铁基甲酸肼与芳基异硫氰酸酯的加成反应合成了一系列1-二茂铁甲酰基-4-芳基氨基硫脲,产物结构经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氢谱予以确认.  相似文献   

12.
胡惟孝  蒋明谦 《化学学报》1986,44(9):914-919
本文测定了八种电子受体与十五种电子给体间的电荷转移(CT)光谱.利用文献中根据极谱还原电位求得之受体的亲合势,论证了同一电子给体与各种电子受体相作用时,其CT光谱也符合MULLIKEN公式;公式中的C为变化不大的数,可近似地认为是常数.本文还用电子吸收光谱首次研究了同系列电子受体(TCNE,n=0.2,3,4)与六种电子给体的CT配合作月,实验表明其CT吸收光谱也近似地服从同系线性规律;随着同系序数的增加,CT光谱发生紫移,而不象同系列给体与同一受体作用那样发生红移.用差示脉冲极谱法测定了此受体系列的还原峰电位,求得其电子亲合势;并用EHMO法计算了它们的前线分子轨道的能量.结果表明,随着同系序数的增加,亲合势减小,最低空轨道能量升高,从而解释了CT光谱紫移现象.  相似文献   

13.
本文测定了八种电子受体与十五种电子给体间的电荷转移(CT)光谱.利用文献中根据极谱还原电位求得之受体的亲合势,论证了同一电子给体与各种电子受体相作用时,其CT光谱也符合Mulliken公式;公式中的C为变化不大的数,可近似地认为是常数.本文还用电子吸收光谱首次研究了同系列电子受体(TCNE,n=0,2,3,4)与六种电子给体的CT配合作用,实验表明其CT吸收光谱也近似地服从同系线性规律;随着同系序数的增加,CT光谱发生紫移,而不象同系列给体与同一受体作用那样发生红移.用差示脉冲极谱法测定了此受体系列的还原峰电位,求得其电子亲合势;并用EHMO法计算了它们的前线分子轨道的能量.结果表明,随着同系序数的增加,亲合势减小,最低空轨道能量升高,从而解释了CT光谱紫移现象.  相似文献   

14.
氯代苯基卟啉-5-氟尿嘧啶化合物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秋青  刘彦钦  邱红 《分析化学》2001,29(9):1016-1020
合成了12种新型卟啉-5-氟尿嘧啶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及元素分析确定了其结构,并讨论了和总结了12种化合物光谱的关系特征及其规律,确定配体与5-氟尿嘧啶相连点是N1-H还是N2-H的判据。卟啉环上苯的1HNMR峰形受取代基氯原子位置影响较大,且化学位移向低场移动,不受卟啉链长短的影响。12种化合物的荧光强度都遵循双取代化合物高于单取代化合物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采用红外光谱法分析了酵母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测定了不同温度下酵母酰胺Ⅲ带的一维红外光谱、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及去卷积红外光谱。结果表明:随着测量温度的升高,酵母中的蛋白质α-螺旋结构的红外吸收强度降低;而β-转角结构、无规卷曲结构和β-折叠结构红外吸收强度均有所增加。还研究了酵母酰胺Ⅲ带的二维红外光谱,以确定酵母中蛋白质红外吸收强度的变化次序,进一步证明了酵母蛋白质的β-折叠结构的热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化合物2,6-双(1-苄基-2-苯并咪唑基)吡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2.989 30(15) nm,b=1.093 74(5) nm,c=1.578 86(7) nm, β=103.555(5)o,V=5.018 32(42) nm3,Z=8,Dc=1.301 g/cm3,μ(Mo-Kα)=0.079 mm-1,F(000)=2 064,S=1.038,R1=0.046 0,w R2=0.127 9,化合物分子间存在的C—Hπ和苯环ππ堆积作用,使得其沿b轴方向形成了一维链状结构.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化合物的光谱性质及其对DPPH自由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二维红外光谱法分析纤维素。在293~393K范围内,分别测定脱脂棉纤维的一维红外光谱、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和去卷积红外光谱。结果表明:脱脂棉纤维中的α-纤维素在559cm-1有一个的红外特征吸收峰,β-纤维素在893,1 206,1 235cm-1处有红外特征吸收峰;随测定温度的升高,559cm-1处红外吸收强度降低,893,1 206,1 235cm-1处红外吸收强度增加。进一步采用二维红外光谱研究温度对于脱脂棉纤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测定温度的升高,脱脂棉纤维红外特征吸收峰强度增加的顺序为893cm-11 235cm-11 206cm-1559cm-1。  相似文献   

18.
制备了α-二乙氨基苯乙酮并在醋酸环境下将该化合物与苯基缩水甘油醚(PGE)反应合成了以醋酸根为配对阴离子的、具有芳酮结构的光敏性季铵盐(α-PGE-A),通过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谱及热重分析对α-PGE-A紫外光辐照前后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红外光谱显示α-PGE-A经紫外辐照后,其羰基吸收峰显著增强,醋酸根离子吸收峰消失;核磁共振研究表明样品光照后可能生成频胺及醋酸酯。α-PGE-A与环境树脂复配合的热固化研究显示,经紫外光辐照后的样品热固化较易进行完全。表明α-PGE-A具有一定光产碱活性。  相似文献   

19.
新型含氟α-氨基膦酸酯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杨松  宋宝安  吴扬兰  金林红  刘刚  胡德禹  卢平 《有机化学》2004,24(10):1292-1295
利用含氟苯基亚胺与亚磷酸酯反应,合成了新型含氟α-氨基膦酸酯,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为三斜晶系,空间群P1,a=1.0178(6)nm,b=1.0354(6)nm,c=2.2534(13)nm,α=77.413(10)°,β=78.340(10)°,y=77.540(10)°,V=2.233(2)nm3,Z=4,Dc=1.289 Mg·m-3,μ=O.175 mm-1,F(000)=904.0,最终偏离因子R=0.0728,wR=0.1724.  相似文献   

20.
王占岳  花文廷 《化学通报》2005,68(2):128-134
合成了6个新的具有开链冠醚结构的手性双噁唑啉配体(4a~4d)和手性双噻唑啉配体(5b,5c),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元素分析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考察了其在Henry反应中的不对称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