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水热反应条件下合成了1种新颖的U(Ⅵ)-K异核配位聚合物[UO2K2(pdc)2(H2O)3]n(H2pdc=吡啶-2,6-二羧酸),通过元素分析、红外、紫外光谱及热重对该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表明: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分别为a=1.888 5(6)nm,b=1.490 0(5)nm,c=0.740 2(2)nm,β=111.104(10)°。中心铀及钾原子通过2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与吡啶-2,6-二羧酸配体结合。不同的[UO2K2(pdc)2].3H2O单元通过氧原子桥联组成三维链状配位聚合物。配位聚合物中存在π…π相互作用及氢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娟  吕鑫  何福兰  苏进雄 《应用化学》2011,28(2):168-176
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种含铀的超分子化合物[UO2Cl4][phenH]2(phen=1,10-邻菲罗啉),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 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由2个[phenH]+阳离子和1个阴离子[UO2Cl4]2-组成。 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标题化合物的三维框架是由N-H…Cl、C-H…Cl和C-H…O弱氢键相互作用所构建。 中心U原子是六配位,有4个Cl原子和2个O原子。 此外,没参与配位的phen利用氢键和π…π堆积与[UO2Cl4]2-相互作用。 含U原子的阴离子是一种扭曲八面体结构。 利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化合物的PVA薄膜。 标题化合物和薄膜均有较强的荧光性。CCDC:713149  相似文献   

3.
以中压汞灯为光源,采用吸收光谱法,观察了UO2(NO3)2•6H2O在DMF(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光化还原时的吸收光谱随照射时间、铀浓度及溶液酸度的变化.经短时间光照后,在UO2(NO3)2-DMF溶液中有铀(Ⅴ)形成,其吸收峰在755和635nm处.结果表明,它们分别是UO2+-DMF和UOOH2+-DMF的特征吸收,溶液中铀(Ⅴ)的岐化反应与H+浓度密切相关,UOOH2+是岐化反应的中间体.  相似文献   

4.
U(Ⅳ)配合物UNa2(pdc)3·6H2O的合成、结构及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合成了一种含有+4价铀的配合物UNa2(pdc)3·6H2O(H2pdc=吡啶-2,6-二羧酸), 并详细研究了其晶体结构和磁学性质. 晶体属于单斜晶系, P21/n空间群, 晶胞参数a=1.0205(2) nm, b=2.2221(4) nm, c=1.2537(3) nm, β=94.98(3)°, V=2.8323(10) nm3, Z=4. 化合物的中心铀原子为九配位, π-π相互作用和氢键使得该化合物形成了三维立体结构.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单晶的X射线衍射及红外光谱法的实验结果,对铀冠醚配合物(DCH18C6·H_3O)_2UO_2Cl_4的约化配分函数比(RPFR)及各有关振动基频的贡献进行了详细的理论计算,从而估计了UO_2~(2+)(H_2O)_5-(DCH18C6·H_3O)_2UO_2Cl_4铀同位素化学交换体系的交换反应平衡常数K_(eq)(即同位素单级分离因子α,在12℃C和29℃下,分别得到α=1.000746和1,000672与实验值1.0010±0.0002和1.0012±0.0004相当接近。通过理论分析表明,铀的配位水在铀与冠醚形成配合物过程中被剥离,对体系的显著同位素效应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由二苯并-18-冠-6出发,合成了4′,4″,5′,5"-四(2-羟基苯亚甲基亚氨基)二苯并-18-冠-6(L1H4)及其5位取代衍生物(取代基R=CH3,OH,OCH3,Cl,NO2)L2H4~L6H4.它们依次与硝酸钾和醋酸钴反应,制得1:1:2的钾(Ⅰ)/双钴(Ⅱ)配合物LCo2·2H2O·KNO3(L=L5,L6)或其某些二氧加合物LCo2(2O2)·2H2O·KNO3(L=L1~L4).考察了取代基R和冠醚环配合的钾离子对二氧加合物形成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吸电子基(R=Cl,NO2)的钾(Ⅰ)/双钴(Ⅱ)配合物不能形成二氧加合物;冠环中的钾离子会导致二氧加合物中两个Co-O2键热稳定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用熔盐法合成了新型硅酸铀K4(UO2),Si8O22,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结构.结果表明,化合物由UO6 双四角椎及硅酸根四面体构成的(Si8O22)12-单元组成,其中(Si8O22)12-单元的结构形态是最新发现的.29Si MAS NMR测定结果与晶体结构相吻合,而光致发光光谱证实了六价铀的存在.K(UO2),...  相似文献   

8.
由金刚烷胺缩水杨醛Sch iff碱配体(C17H21NO,以HL1表示)和金刚烷胺缩邻香兰素Sch iff碱配体(C18H23NO2,以HL2表示)分别与UO2(Ac)2.2H2O和Th(NO3)4.4H2O作用,合成了四种新的配合物(1)[UO2(Ac)2(HL1)4].1.5H2O,(2)[UO2(Ac)2(HL2)].1.5H2O,(3)[Th(NO3)4(HL1)2].H2O,(4)[Th(NO3)4(HL2)2].H2O.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进行表征;并对所合成的配合物在DMF中进行了抗菌活性的初步测定,研究表明铀(Ⅵ)配合物有一定的抗菌活性,而钍(Ⅳ)配合物则无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9.
以中压汞灯为光源,采用吸收光谱法,观察了UO2(NO3)2·6H2O在DMF(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光化还原时的吸收光谱随照射时间、铀浓度及溶液酸度的变化,经短时间光照后,在UO2(NO3)2-DMF溶液中有铀(Ⅴ)形成,其吸收峰在755和635nm处,结果表明,它们分别是UO-DMF和UOOH2+-DMF的特征吸收,溶液中铀(Ⅴ)的岐化反应与H+浓度密切相关,UOOH2+是岐化反应的中间体。  相似文献   

10.
标题化合物是FeCl3·6H2O和TPA·3HClO4(TPA=(C6H6N)3N) 在甲醇溶液中反应得到的橙色晶体.X-射线衍射测定了其单晶结构.结果表明,该晶体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化学式:C36H36Cl4Fe2N8O9, Mr=978.22, a=16.300(3), b=17.180 (3)(S), c=16.582(3), β=111.75(3)°, V=4131(S)3, Z=4, Dc=1.299 g/cm3, μ(MoKα) = 8.43 cm-1, 4211个可观测衍射点,R=0.043, RW=0.049.分子中氧原子桥联两个铁(Ⅲ) 原子, TPA上的4个氮原子和1个氯离子分别占据铁(Ⅲ)原子的其余5个配位位置, 形成6配位畸变8面体构型.  相似文献   

11.
邱陵  贾东方 《化学学报》1984,42(11):1139-1144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脉冲CO2激光激发SF6分子,经碰撞V-V传能产生UF6振动激发态,在波长220-330nm范围内研究其紫外吸收瞬时变化.在静态池的条件下,分别测定了脉冲CO2激发能量以及SF6和UF6的分压对紫外吸收变化的影响,曾对2.0TorrSF6和2.0TorrUF6混合气体在激光脉冲能量为160mJ时,振动受激的UF6分子的紫外吸收变化与波长的关系作了研究,发在在240,248,290和313nm处有明显的吸收变化的峰值,这可能系几种不同的高振动态SF6分子的吸收截面的变化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帅茂兵  王欣  武胜  赵鹏骥 《化学学报》2001,59(6):867-870
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的方法对铀与氢同位素分子或原子相互作用的某些初始反应产物的稳定几何构型进行全优化的基础上,研究铀与氢同位素相互作用的热力学,进而探讨了铀与氢初始反应产物的可能形成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TEA CO2 激发光源丶CO为F原子清扫剂丶SF6为光敏剂,研究了UF6的红外光敏反应. 测定了CO分压丶激光频率丶能量密度和脉冲辐照次数对UF6 解率的影响. 测得反应产物中有COF2 存在, 反应速率丶能量密度和脉冲辐照次数对UF6解离的影响. 测得反应产物中有COF2 存在, 反应速率与UF6 分压呈一级关系. 同时, 还计算刀振动受激的SF6和UF6分子的态密度, 讨论SF6与UF6分子间的V-V能量转移及该光敏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铀和铀同位素的离子交换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玉锁  邱陵  杨坤山 《化学学报》1987,45(8):794-797
在浓缩铀同位索的阳离子交换法中,UC_2~(2+)在离子交换树脂中的传质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但迄今未见有详细的报道.本文对阳离子交换树脂—HCl溶液体系中的UO_2~(2+)—H~+正、逆交换,特别对~(235)UO_2~(2+)—~(238)UO_2~(2+)交换动力学及机制作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徐葆裕  胡建勋  郑成法 《化学学报》1997,55(10):979-982
研究了UF6+HX(HX=HCl, HBr和HI)反应动力学, 结果显示,UF6+HX反应速率随着HCl-HBr-HI次序增加, 在室温下它们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2.32×10^-^6, 6.43×10^-^4, 5.89×10^-^3s^-^1.Pa^-^1。UF6+HCl和UF6+HBr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1.29和4.18kj/mol。以上反应速率依次增加, 表出活化能依次减小的趋向与HX的键能以HCl-HBr-HI次序减小相符合。  相似文献   

17.
The kinetics of the oxtraction of U(IV) chloride in the TOPO-HCl system has been studied using the single drop technique, The effects of the concentrations of U(IV, TOPO and HCl on the extraction rate for U(IV) have been examined. The extraction rate measured were found to be of first order with respect to (U(IV)) and (TOPO) (0). Moreover, the rate varied with (HCl)^3^/^2 between 2-7M hydrochloric acid. The extraction rate equation can be written as R=K(U(IV))(TOPO)(0) The rate constant K was evaluated to be 3.7X10^-^5 at 3M HCl and 15`C. The extraction rate wa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Th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was found to be 10.8 kcal/mol between 15 to 45`C.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rate-controlling step may be the chemical reaction of UCl4 with TOPO at the interface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interfacial complex UCL4.TOPO.  相似文献   

18.
王文清  丁郁文  伊敏 《化学学报》1987,45(9):848-852
本文研究α-噻吩甲酰三氟丙酮(HTTA),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5吡唑啉酮(HPMBP)与四苯基砷氯(C5H5)4AsCl的氯仿溶液从高氯酸中萃取U(VI).该体系属螯合,离子缔合AAC类,测定了其二元及三元协同萃取体系平衡常数.用亚甲基蓝光度法测定了萃合物中ClO4^-的存在,用斜率法确定二元协萃物组成为(C6H5)4As^+[UO2(ClO4)(TTA)2]^-和C6H5)4As^+[UO2(ClO4)(PMBP)2]^-三元协萃配合物为(C6H5)4As^+[UO2(ClO4)(TTA)(PMBP)]^-.  相似文献   

19.
合成的配合UO~2[Bu~2NCO(CH~2)~2CONBu~2](NO~3)~2的晶体属四方晶系,a=b=3.3207(8),c=1.0711(4)nm,α=β=γ=90.00(0)°,V=11.811(7)nm^3,D~c=1.65g.cm^-3,Z=16,空间群为14~1/\α.配合物分子中铀酰离子由六个氧原子配位,其中四个来自两个硝酸根,另外两个来自有机配体的两个羰基,两个硝酸根被七原子环排斥而挤在一边,以铀原子为中心的六方双锥结构受到扭曲.  相似文献   

20.
江淑英  王学东 《化学学报》1985,43(10):1005-1008
利用UO2[2+]与苯甲酸生成配阴离子,再和碱性染料形成离子缔合物的萃取光度法测定铀已有报道[1~4],上述方法的摩尔吸收系数一般在7x10[4]~1x10[[5]L.mol[-1].cm[-1].Ramakrishna[5]等人用明胶增溶UO2[2+]-邻氨基苯甲酸-罗胆明6G所形成的离子缔合物,在水溶液中直接测定铀离子,但摩尔吸收系数仅为6.25x10[4]L.mol[-1].cm[-1].用水杨酸代替苯甲酸作配位剂,与UO2[2+]及罗丹明B形成离子缔合物,在适量水溶性高分子聚乙烯醇存在下,在水溶液中直接测定铀离子,不仅操作简便,而且摩尔吸收系数可达9.2x10[5]L.mol[-1].cm[-1].水杨酸的酸性比苯甲酸强,且极性比苯甲酸大,因此水杨酸与UO2[2+]能形成具有较高电荷的配阴离子,此配阴离子可与多个罗丹明B的阳离子形成离子缔合物,所以提高了测量的灵敏度。同时本法可在pH值较低范围内进行,一些常见离子和稀土元素离子均无干扰,因而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本文用不同苯甲酸衍生物进行对比试验,并对提高显色反应灵敏度的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